铬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0972.含铬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0972.含铬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含铬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Cr(Ⅵ)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是美国EPA公认的129重点污染物之一,同样也是我国重点整治的污染物。

本文简要介绍了含铬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活性污泥系统生物除铬的前景。

传统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电化学法等。

然而传统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各种缺点,例如:基础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操作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过高,同时容易受到碱土金属影响,选择性差,经化学法处理后的上清液容易出现Cr(Ⅵ)浓度的超标反弹,而且化学沉淀产生的大量污泥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人员已将注意力从传统方法上转移到新型方法——生物法上。

生物法以其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很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生物法主要是分为失活微生物吸附法和活体微生物法。

用失活微生物吸附去除铬不但充分利用了廉价原料,而且具有较好的除铬效果。

但是,此方法需要对失活微生物进行预处理,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使得生物吸附剂难以按照人们的需求形成系列产品。

同时,吸附了铬的生物体如何处理等问题,都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活体微生物法是使用处于生长状态的微生物处理含Cr(Ⅵ)废水的方法。

与失活微生物除Cr(Ⅵ)相比,活体微生物不仅对Cr(Ⅵ)有吸附作用而且还有着酶的催化转化作用、以及代谢产物的还原作用、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等更多的除铬途径。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离和寻找高效的菌种上。

已见报道的具有除Cr(Ⅵ)能力的菌株非常广泛,分别来自于无色杆菌、土壤细菌、芽孢杆菌、脱硫弧菌、肠杆菌、微球菌、硫杆菌以及假单胞菌等多个不同种属,其中除了大肠杆菌、芽孢杆菌、硫杆菌及假单胞菌等种属的菌株能在好氧的条件下将Cr(Ⅵ)还原外,绝大多数菌株都只能在厌氧的条件下还原Cr(Ⅵ)。

此外以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也有报道]。

用纯种微生物去除铬虽然具有处理效率高的优点,但是,纯种微生物培养通常要求较为苛刻的操作条件(例如,温度、溶解氧的控制及防止杂菌污染等),因此纯种微生物法在工艺推广上存在局限性。

铬污染环境修复技术及其进展

铬污染环境修复技术及其进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存环境的冲击越来越严重。

制革工业由于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和填埋,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已有许多报道提到制革废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土壤和地下水中检测到铬的污染。

尤其是六价铬的污染。

同时,在填埋地周围由于防渗措施不规范,土壤重金属下渗现象更为严重。

在我国还有8%的制革污泥只经过简单的堆肥处理就直接应用于农田,导致土壤环境质量迅速下降,同时出现了粮食食品重金属超标现象。

以往研究对铬在环境中的迁移和生态安争性研究中,均强调了六价铬的毒性而忽视了因总铬量的提高导致的环境安全性。

由于长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生态环境变得日益脆弱,从而导致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出现了许多新的环境问题。

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就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

环境修复技术(EnvironmentalRemediation)是指将污染事故的现场通过补救的方式得以恢复的技术手段。

它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前述的固定化/固化法(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氧化还原电位调整法(或化学还原法)等均是化学修复方法,在铬污染的化学修复中,还有化学清洗法(Soilwashing)、电修复法(Electroremediation)等。

1.化学固定法铬污染的土壤可与某种胶黏混合(也可以辅以一定的还原剂,用于还原六价铬)固定其中的铬,使铬不再向周围环境迁移。

在众多的胶黏剂中,水泥和硅藻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易得和价廉的产品。

试验表明,用硅藻土处理含铬量从0.2%~2.6%不等的土壤,可将试验前淋滤液中六价铬浓度由30mg/kg降低至5mg/kg以下,并可在处理后将其制砖。

但采用该方法修复铬污染土壤,需将土壤取出,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方法(remediation),即将土壤保持原状、不进行移动的一种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铁屑、硫酸亚铁或其他一些容易得到的化学还原剂(tg可以辅以一定的胶黏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形成难溶的化合物,从而降低铬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减轻铬污染的危害。

水体中磷及铬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水体中磷及铬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82一、引言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又是不可代替的宝贵资源。

随着城镇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作为水资源缺乏的中国,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近二十年来,水体中以阴离子形态存在的磷、铬等元素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的危害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相关的污水排放标准也日趋严格。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污水处理领域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铬主要以Cr6+态存在,具备很强的生物毒性,经过消化道、皮肤和黏膜侵入身体,可以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甚至产生肺癌。

国内有数千万人饮用含铬、含磷超标的饮用水,因此,探究污染水体中磷、铬等阴离子的去除及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在治理技术方面,环境水体中Cr和P元素主要以对应的含氧酸根的形态存在,如CrO42-、H2PO4-、HPO42-等,处理难度较大。

目前对水中阴离子污染物的去除工艺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生物法。

二、磷和铬的去除方法1.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在污染水体中加入相应金属阳离子沉淀剂,使阴离子污染物生成了难溶于水的沉淀物质,然后利用固液分离的工艺流程分离去除。

即以沉淀、凝聚、絮凝、固液分离等方法达到去除效果 。

化学沉淀法除磷通常选用富含Ca、Fe和Al三种元素材料。

如利用Ca2+作为沉淀剂,将Ca(OH)2或CaO投加到待处理的废水中,生成羟基磷灰石(Ca5OH(PO4)3)沉淀。

Mallet等以FeCl3•8H2O为原料,滴加NaOH制备出比表面积较高的水铁矿,将其应用于磷酸盐的去除。

郭佳楠等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和机理。

其吸附机理即包含物理作用,也含有化学作用。

在中性的条件下,表面带有正电荷的活性氧化铝,可静电吸附阴离子磷酸根到其表面上。

被吸附的磷酸根离子与活性氧化铝表面上的-OH官能团发生离子交换最终生成磷酸铝沉淀。

化学沉淀除铬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沉淀法。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S04,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使Cr6+被还原成Cr3+,当溶液中出现少量的Fe(OH)3沉淀,后加入碱 NaOH或Ca(OH)2 使Cr3+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r(OH)3沉淀,形成沉淀后加入絮凝剂可将沉淀除去。

渗透反应格栅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试验研究

渗透反应格栅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试验研究
( .中 国环 境 科 学 研究 院 , 京 1 0 1 ;. 京 师 范 大 学 水科 学 研 究 院 , 京 1 0 7 ) 1 北 0 0 2 北 2 北 0 8 5
[ 摘 要 ] 试验 用 零价铁 ( e)和 活性 炭 作 为反 应介 质 , F。 设计 渗 透反 应格 栅 ( R ) 对 六价 铬 [ r P B, C
[ 关键 词] P B; 价铬 ; 价铁 ; R 六 零 活性炭
[ 图 分 类 号 ] X 2 中 5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1 8 (0 7 0 —0 9 —0 0 4 1 4 2 0 )4 0 6 4
S u y O lPRB m e i to f Gr u wa e lu e y Chr m i m td i Re d a i n o o nd t r Po t d b l o u
(I] V) 污染地 下水进 行 了实验 室修 复研 究 。试 验结 果表 明 : 活性炭 对 c r有一 定的吸 附作 用 ; e对 C ( I F 。 r V)
有 较 强的 还原 作 用 ; e和 活性 炭 的协 同作 用有 效 地增 强 了 F 。 R 的 处理 能 力 ; 以使 C ( I F。 eP B 可 r V)从 2 0
we e r d பைடு நூலகம் d t o m r OH ) a d p e i ia e t e h n t a s o t d t h d wn t e m ”wa e o y r e u e o f r C ( 3 n r c p t t d o h rt a r n p re o t e“ o s r a t rb d .
v l n r n s r n l e u e (V ) n h y e g c e f c s c r i r v h e e i t n c p c t f a e t io t o g y r d c d Cr I ,a d t e s n r i fe t al mp o e t e r m d a i a a iy o o

2024年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前景分析

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前景分析摘要水体铬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前景的分析,探讨了市场发展趋势、政策环境、技术进展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但同时面临着技术、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挑战与压力。

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促进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水体铬污染是由于工业活动、农业排放和生活污水等因素导致的水体中铬含量超标的一种环境问题。

水体铬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进行治理和防控。

因此,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也随之崛起,成为环境保护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报告,全球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并达到数十亿美元的规模。

主要驱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环境保护政策的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等。

3. 政策环境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环境保护和水体铬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力度、提供财政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等。

这些政策环境的积极变化有助于推动市场的发展。

4. 技术进展科技创新是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年来,各种新型的水体铬污染治理技术不断涌现,包括生物修复技术、化学沉淀技术和物理吸附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水体铬污染治理更加高效、经济和环保,为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 市场竞争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技术竞争和价格竞争。

在技术竞争方面,各家企业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力求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治理方案。

而在价格竞争方面,市场上存在着价格低廉的产品与服务,给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6. 市场前景分析水体铬污染治理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地下水铬离子污染PRB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地下水铬离子污染PRB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1 原 位 处理 法嘲 . 2
值 和经济价值 。 近几年来 , 由于我国人 口的增长 、 经济 的
发 展 和城 市 化 进 程 的加 快 ,地 下 水资 源 发 生 了严 重 的危 机, 突出表现在城 市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和污染加剧 , 其 中地 下水 的 重金 属 污 染 的现状 给城 市 居 民生 产 和 生 活带 来 了巨大危害。 国城市地下水污染 日益加剧。 我 据有关部 门对 1 8 1 个城 市 2~ 7年 的连 续 监 测 资料 , 有 6 %的城 约 4 市 地 下 水 遭 受 了 严 重 污 染 ,3 3 %的 城 市 地 下 水 受 到 轻 度 污 染 , 本 清 洁 的城 市 地下 水 只 有 3 。 基 %…
焦作市的地表水贫乏且污染 比较严重 ,随着工农业 活 性 炭 吸 附法 , 理 容 量 大 , 去 除各 种 金 属 离 子 和 处 可 生产的发展及城市人 口增长对水需求量也越来 越大。 工 酸根离子。 其优点是工艺简单 , 操作方便 , 处理效果好 。 缺 业“ 三废” 的大量排放使地下水污染呈扩展趋 势。 焦作市 点是再生效率 低 , 用寿命 短 , 理费用 高 , 使 处 耗酸 、 耗碱 环境 监 测 站 监 测 结果 表 明 , 作 市地 下水 在 19 年 各 项 等。 焦 96 而离子交换法 , 在我国现阶段只适用于处理含铬 (r C6 指标 均 未 超 标 , 已有 超 标趋 势 。 随 后 的几 年 内 , 分 但 在 部 漂洗 废 水 , 管基 建 费 用 高 , 艺 复 杂 , 可 将有 毒 的六 尽 工 但 污染 物 已经 超 标 , 尤其 在 工业 区 , 由于 企 业 废 水 , 渣 的 价 铬 回收 为较 纯 的铬 酸 并 可 直 接 回镀 槽 使 用 ,净 化 后 的 废 无组织排放或处理不当 ,使其 中的污染物经过大气降水 水 可 回到生 产 系 统 重 复 使用 , 而 达 到 综 合 利用 的 目的。 从 或地表水 的淋溶作用渗透人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 ,导致 因而 ,这 两 种 抽 出 处理 方 法 完 全 用 于 受 重金 属 铬 污 染 的

含铬(VI)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含铬(VI)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1 . 铁 氧 体 法 .1 1
可 以达到很好 的实验效果 .rv ) C (I的还原率受废水 p H值 、
催化剂用量 、C ( i的初 始浓 度的影响 .在 国内,江芳 [ r ) V 1 伽
铁氧体法是在含 c (I废水 中.投加 FS 4 r ) v e0 ,使
C( ) rVI转化成 C ( I ,再加碱 ,通 入空气 ,加热至 6 ~ rI ) I 0 8 0℃ ,长时间曝气充氧后 ,使 C ( I成为铁氧体的组 :含铬 ( I废水 ;光催化还原 法;微 生物还 原法 v) 中圈分 类号 :X7 3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7 0 (0 6 0 — 0 6— 3 6 2- 3 2 0 ) 2 0 6 0 4
电镀制革 、染料 、胶 片I l 工业生产过 程中都排放 I等 - 2 大量的含铬 ( I废水 .废水 中铬 ( I主要是 以 C 2 v) v) r 。 0,和 C O4形式存在 ,氧化性非常强 ,容易引起基 因突变而产 r 2 " 生很 强的毒性 . 因此铬 ( I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 V)
维普资讯
第l卷 第2 5 期
2 0 年6 06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 . 5 No2 b1 1 . J .2 6 un 00
J u n lo n n iy o r a f Hu a C t Unv r i i est ( tr lS in e) y Nau a ce c
浓度升高,达到一定浓度时,产生 C (H 3 F (H 3 rO ) 和 eO )
的沉淀 .F (H 3 eO ) 具有凝 聚作用 , C (H 3 将 rO ) 吸附凝聚
在一起 ,截 留在铁 屑孔 隙 中,这就使废水 中的 c ( I和 rV )

《2024年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范文

《2024年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范文

《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这些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不仅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研究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1. 污染现状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铅、汞、镉、铬等有毒有害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通过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以铅、汞、镉等元素的污染最为严重。

2. 污染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重金属元素在食物链中积累,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内重金属超标,引发各种疾病。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破坏水生态平衡。

三、治理技术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加入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重金属。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生物炭等)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达到去除效果。

膜分离法是利用膜技术对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将重金属离子与水分离开来。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络合沉淀法等。

氧化还原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低毒性或无毒性的物质。

络合沉淀法是利用络合剂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然后通过沉淀或分离等方法去除重金属。

3.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收、转化和去除的方法。

微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将其从水中去除。

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将重金属从水中去除或固定在土壤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介绍了铬污染水体的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物理化学法和生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特别指出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无二次污染,绿化环境,可通过二次提取,实现重金属的循环利用,有可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

【关键词】铬;物理化学法;生物修复法
1引言
铬(chromium)是法国化学家Lvauquelin于1797年首次发现的,是一种用途广泛而又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元素[1]。

环境中稳定存在的两种价态Cr(Ⅲ)和Cr(Ⅵ)有着几乎相反的性质,适量的Cr(Ⅲ)可以降低人体血浆中的血糖浓度,提高人体胰岛素活性,促进糖和脂肪代谢,提高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等;而Cr(Ⅵ)则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致癌变、致畸变、致突变作用,对生物体伤害较大[2]。

铬污染最常见的是水体污染,如电镀铬废水、制革、制药、印染业等应用铬及其化合物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主要以Cr(Ⅲ)和Cr(Ⅵ)两中价态进入环境。

据资料介绍,制革工业通常处理1t原皮,要排出含铬为410mg/L的废水50-60t。

炼油厂和化工厂所用的循环冷却水中含铬量也较高。

镀铬厂的废水中含铬量更高,尤其在换电镀液时,常排放出大量含铬废水。

铬对水体的污染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各国都已相当严重了。

世界各国普遍把铬污染列为重点防治对象[3]。

2水体中铬的存在形态
天然水体中铬的质量浓度一般在1-40μg/L之间,主要以Cr3+、CrO2-、CrO42-、Cr2O27-4种离子形态存在,水体中铬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化合物为主。

铬的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其迁移转化规律[4]。

三价铬大多数被底泥吸附转入固相,少量溶于水,迁移能力弱。

六价铬在碱性水体中较为稳定并以溶解状态存在,迁移能力强。

因此,水体中若三价铬占优势,可在中性或弱碱性水体中水解,生成不溶的氢氧化铬和水解产物或被悬浮颗粒物强烈吸附后存在于沉积物中,若六价铬占优势则多溶于水中。

六价铬毒性一般为三价铬毒性的100多倍,但铬可由六价还原为三价,还原作用的强弱主要决定于DO、BOD5、COD的值,DO值越小,BOD5值和COD值越高,则还原作用越强。

3水体重金属铬污染的治理方法
3.1物理化学方法
(1)稀释法和换水法
稀释法就是把被重金属污染的水混入未污染的水体中,从而降低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减轻重金属污染的程度[5]。

此法适于受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的水体的治理。

这种方法不能减少排入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总量,又因为重金属有累积作用,所以这种处理方法目前渐渐被否定。

换水法是将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移出,换上新鲜水,而减轻水体污染的一种措施,该方法适用于鱼塘等水量较小的情况。

(2)混凝沉淀法
许多重金属在水体溶液中主要以阳离子存在,加入碱性物质,使水体pH值升高,能使大多数重金属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另外,其它众多的阴离子也可以使相应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

所以,向重金属污染的水体施加石灰、NaOH、Na2S等物质,能使很多重金属形成沉淀去除,降低重金属对水体的危害程度。

这是目前国内处理重金属污染普遍采用的方法。

(3)离子还原法和交换法
离子还原法是利用一些容易得到的还原剂将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原,形成无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的化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以减轻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

电镀污水中常含有六价铬离子(Cr6+),它以铬酸离子(Cr2O72-)的形式存在,在碱性条件下不易沉淀且毒性很高,而三价铬毒性远低于六价铬,但六价铬在酸性条件下易被还原为三价铬。

因此,常采用硫酸亚铁及三氧化硫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以减轻铬污染。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重金属离子交换剂与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物质发生交换作用,从水体中把重金属交换出来,以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经再生后又从离子交换树脂上转移到再生废液中。

离子还原法和交换法费用较低,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重金属污染物,但适用范围有限,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4)电修复法
电修复法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给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两端加上直流电场,利用电场迁移力将重金属迁移出水体。

Ridha等[6]提出,在一个碳的毡状电极上,用电沉积法从工业废水中除去铜、铬和镍的技术。

另外,可以用电浮选法净化含有铜、镍、铬和锌等重金属的工业污水。

此外,近年来还有人把电渗析薄膜分离技术应用到污水重金属处理实践当中。

3.2生物修复法
(1)微生物修复法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机理主要包括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固定和形态的转化。

前者是微生物通过带电荷的细胞表面吸附重金属离子,或通过摄取必要的营养元素主动吸收重金属离子,将重金属富集在细胞表面或内部;后者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变重金属的形态或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减轻重金属污染,如Cr6+转变成Cr3+而毒性降低,As、Hg、Se等还原成单质态而挥发,微生物分泌物对重金属产生钝化作用等。

(2)动物修复法
应用一些优选的鱼类以及其它水生动物品种在水体中吸收、富集重金属,然后把它们从水体中驱出,以达到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目的。

研究发现,一些贝类具有富集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如牡蛎就有富集重金属锌和镉的能力。

据报导,若以湿量计算,牡蛎对镉的富集量可以达到3-4g/kg[7]。

动物修复法需驯化出特定的水生动物,并且处理周期较长、费用高,再则后续处理费用较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推广难度较大。

(3)植物修复方法
20世纪80年代前期,Chaney提出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的提取作用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思想后。

经过人们不断地实践、总结和归纳才形成了植物修复的概念[8]。

植物修复被定义为利用自然或基因工程植物来转移环境中的重金属或使环境中的重金属无害化,是目前生物修复技术中研究最热的一类。

4结论
由于水体铬污染也伴随着富营养的趋势,可以通过有机物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利用底泥吸附三价铬,转入固相,降低铬的迁移,减少污染的扩散,然后,利用水生铬超富集植物从底泥中将铬提取到植物上部,人工收获转移,焚烧后用于提取重金属,循环利用。

因此,利用铬超富集湿生植物对铬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铬污染水体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夔.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M].第二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172-197.
[2]刘德超.微量元素铬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4,12:22-26.
[3]ZayedAM,TerryN.Chromiumintheenvironment:factorsaffectingbiologicalremediation [J].PlantandSoil,2003,249:139-156
[4]李然,李嘉,赵文谦.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概述.四川环境,1997,16:18-22
[5]杨正亮,冯贵颖,呼世斌等.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220-223
[6]RidhaAlegreMF,TellierS,DubreuilJF,etal.Removalofheavymetalsfromindustrialeffl uentsbyelectrodepositiononcarbonfeltelectrode[R].Heidelberg:Proc.InternConf.OnHe avyMetalsintheEnvironment,1983.940-942
[7]由文辉,刘淑媛,钱晓燕.水生经济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9-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