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019年高中生物第5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影响环境苏教版必修31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五章人与环境本章整合课件苏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五章人与环境本章整合课件苏教版必修3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一 不同国家年龄结构的类型 不同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目前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大都属于增长型,如印度;瑞典的人口趋 于稳定,属于稳定型;德国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属于衰退型。可用下 图对此表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二 人为政策对人口数量消长影响很大 (1)快速增长的原因: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缺少 天敌,并且人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主观能动性等各方面的影响, 受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很小,所以由于外界环境条件适宜, 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 (2)人为政策的必要性:由于目前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2010 年我国已达到13.7亿,要防止人口增长过快,需人为政策控制人口增 长。 (3)措施及效果:我国已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臭氧层 氟利昂等物质 破坏 的排放
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 率上升,植物光合作 用受抑制
减少使用和排放氟 利昂等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三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类型
原因
结果
措施
温室 效应
煤、石油等化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 ①大力植树造林
石燃料燃烧释 升、干旱、暴雨范围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
放大量 CO2 扩大并频现
烧,开发新能源
生活污水、工 富营养化,在海水中
水污染 业废水进入水 表现为赤潮,湖泊中 净化污水

表现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

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五章 人与环境 1 第一节 第二节

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五章 人与环境 1 第一节 第二节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有限的生存资源容易被过 度利用而减少。 ②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影响环境的降解能力,加剧了 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采取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解析:选 C。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 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去开垦土地,因而就会使人口增多;人的多种需求,都会随人 口的增多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 步,人类的多种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 人均淡水量都极低,这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 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 展。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1.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的价值。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但可能存在的价值。 就地保护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包括 _________________ 、
迁地保护 ________________ 等。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四、阅读教材 P126 内容,分析人类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 1.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_________________ , 且不危及后代生存发展的发展模式。 2.主要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3.核心

高中生物 第5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5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1.课外收集有关人口增长的数据材料。

2.分析或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合理化建议。

1.人口增长(1)前提人口自然增长发生的前提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人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特点①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0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增速超过发达国家。

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200万左右。

(3)应对人口快速增长的措施①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本国的人口发展过程,国际社会还进行广泛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②我国的应对措施:计划生育政策。

2.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激增,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导致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

①人口增长过快,会刺激需求,促进生产,但是也破坏了人类与环境之间原先的平衡。

a.占用大量的耕地修建房屋、进行工业生产等,造成人均“成熟土地”面积减少。

b.过度利用耕地,会造成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人类为了增加产量又会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造成森林的总面积减少。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科学知识、教育水平、文学修养、艺术创作、体育运动等领域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③在人口迅速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下,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尤为严重。

已暴露出的环境问题有: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等。

(2)人类的很多生产活动会生成大量的污染物。

某种污染物在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任何一个区域,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整个地球,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都是有限的。

高中生物 5-1人类影响环境课件 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 5-1人类影响环境课件 苏教版必修

增长速度快 ,人口问题尤为突出。 3.我国的人口基数大,___________ 稳定低生育水 今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 平 __,提高人口素质。
1.我国的人口现状
①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可以看作是呈“J”型曲线
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医疗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②现在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低生育 水平国家行列,今后还会较长时期处于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 态势,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仍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点。 2.计划生育 ①197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 ②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今后,我国人口与计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课程标准
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发展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
境带来的影响
5.举例说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6.搜集并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相关资料
【巩固1】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
素 D.不同种群出生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 的个体数不同 解析 答案 影响人类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育龄人口的 D
响的现象。
(2)原因 不恰当 的生产活动。b.对资源的不合理利 ①外因:a.人类_______
用。
自净能力 。 ②内因:污染物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环境的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5.1《人类影响环境》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5.1《人类影响环境》教案

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危机感,使学生意识到控制人口增长速率的重要性。

3.通过教材提供表格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建立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知识基础上,对学生理性地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人是生态系统的一员,无论人类的科学与技术的水平达到多么高,人总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环境。

而正是由于人类智慧高、能思考、能劳动,因而人类向自然索取的量往往多于生态系统中别的成员。

人类把自然环境改造成农村,又进一步建立了城市,发展了工业。

但遗憾的是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

如果向环境索取的量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地球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将遭到破坏,而这种破坏很难恢复。

这实际上就是本模块的核心-----环境与稳态问题。

本节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问题切入,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2)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

(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4)环境污染的种类。

难点:(1)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图表分析、归纳法:学生学会分析图表、归纳知识,纵向比较陆地、海洋、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全面理解知识。

2.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的问题必须鲜活、有趣、有意。

3.制作动画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机制。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将学生分配几个学习小组进行初步的讨论、交流,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调查或收集资料,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深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认识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生物第5单元人与环境(第1课时)人类影响环境课件苏教必修3

高中生物第5单元人与环境(第1课时)人类影响环境课件苏教必修3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 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 SO2 的 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并限令整改
【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CO2 排放过多引起的,化石燃料的燃 烧是排放 CO2 的大户。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是:开发新能源(如核 能、太阳能、风能及其他形式的没有污染的能源),替代传统的矿质 燃料,减少 CO2 的排放;营造森林绿地,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 CO2。 选项 B 中的 SO2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选项 C 中含氟制冷剂的泄漏 能够破坏臭氧层;选项 D 中的措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3.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1)近 100 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很快,至 2010 年已达
13.70 亿。
(2)目前,我国已经进入④
的国家行列,但是由于

,每年净增人口仍在 1200 万左右。
4.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尤其是⑥
数量增速超过⑦

5.控制人口增长,谋求人口与⑧
环境的影响 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 影响
带来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发生的前提: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人的出生率
① 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特点 (1)在没有人口迁出、迁入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在出 生率② 死亡率时增加,反之人口数量减少。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人口数量的变化上情况③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 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 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 频繁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人与环境5.1人类影响环境教案苏教版必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人与环境5.1人类影响环境教案苏教版必修3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难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人类影响环境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表现,例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3.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例如可持续发展、环保法律法规、绿色生活方式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如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他们能够通过实例感受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4. 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是由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引起的。( )
5. 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请简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请简述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表现。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1. 请论述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五、实践题(每题15分,共15分)
1. 请设计一个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当堂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D
4. A
5. B
二、判断题:
1. 正确
2. 正确
3. 错误
4. 正确
5. 正确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课件-讲义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课件-讲义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问题是指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 ___环__境___、__自__然__资__源___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 的一系列问题。 2.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例如:人类无节 制地使用水,造成_水__资__源__紧__张__;乱砍滥伐造 成_森__林__破__坏__;过度开垦等造成__水__土__流__失__; 乱排废气、废水造成___环__境__污__染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 命延长,使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中幼年个体数 比例下降,中老年个体数相对增多。 (3) 适 用 于 生 物 种 群 消 长 规 律 , 但 是 人 又 不 同于一般生物,因为人类能主动地控制人口 增长(如计划生育)。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2.人口自然增长发生的前提是人类的 __出__生__率___高于___死__亡__率____。 3.我国人口发展还会较长时期处于低 ___增__长__率___ 高 ___增__长__量____ 的 态 势 , 控 制 ___人__口__数__量____仍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点。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想一想 我国现有近14亿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 速度,到2030年人口总数可能达到16亿。全 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今后耕地可能会进 一步减少。试说明如何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 的关系。 提示: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提高 农业的科技含量等。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人与环境
判一判 (1) 当 出 生 率 和 死 亡 率 相 等 时 , 人 口 数 量 将 恒定(√) (2)根据年龄结构可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动 态变化(√) (3) 由 于 我 国 处 于 低 生 育 水 平 , 人 口 数 量 将 不再增长(×) (4)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2019年高中生物第5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影响环境苏教版必修3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导学号:32570278】A.优生 B.教育C.计划生育D.降低出生率【解析】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我国达到该目标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教育和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不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

【答案】C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是( )A.人均耕地减少 B.燃料需求减少C.水资源短缺D.环境恶化【解析】人口增长使很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如粮食、燃料、水等,同时为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人们不得不消耗更多的资源,因而产生更多的污染物,使环境恶化。

【答案】B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

下列和我国人口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32570279】A.目前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高B.优生优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的规模大D.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峰值15亿,所以我国人口的K值为15亿【解析】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可能达到15亿,这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及诸多因素的控制下达到的最大值,并不是环境容纳量。

【答案】D4.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C.③D.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

【答案】C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导学号:32570280】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解析】人口对耕地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人口增长对粮食、住房的需求增加就需要开垦土地种粮,同时占用耕地建房,对土地的压力加大,在开垦土地时会破坏原有植被,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从而致使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A6.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和广泛,比如松花江重金属水污染事件、无锡太湖蓝藻暴发水污染事件等,因此2008年的世界水日主题是:“涉水卫生”。

随着居民对饮用水质量的普遍关注,形形色色的磁化水、矿泉水、纯净水等竞相上市,并走进了千家万户。

关于水的生理功能以及水卫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加B.人体内水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环境中C.重金属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D.蓝藻暴发的原因是水中N、P等元素增多【解析】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比如呼吸作用等;人体内水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约占体液的2/3;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生物多样性锐减;蓝藻暴发的原因是水中N、P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B7.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依次是( ) 【导学号:32570281】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解析】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有关,酸雨与二氧化硫等污染有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氮氧化物及氟氯烃类等污染有关。

【答案】A8.(2016·江苏响水中学高二期中)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C.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解析】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相应的环境问题,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答案】C9.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人们进行了许多尝试,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 【导学号:32570282】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区栽培饲料作物B.利用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酒精来部分替代石油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解析】利用废弃的重金属××区因植被条件差不易栽培饲料作物,A错误;利用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酒精来部分替代石油,虽解决了环境问题但又加剧了粮食短缺,B错误;沼泽属于湿地,其生态价值很高,对环境有好处,C错误;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可以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D正确。

【答案】D10.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

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 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解析】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败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大量的蓝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放出大量CO2,导致水体pH下降。

生物体可通过食物链使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积累,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

【答案】(1)无机盐光氧(2)乙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大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3)蓝藻浮游动物鱼[能力提升]11.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32570283】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解析】虽然曲线为J型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就没有优势可言了。

【答案】C12.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

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A.① 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由于人为的滥砍乱伐,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沙化,就会使该地区的植被活动受到抑制。

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以防风固沙。

由此可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D13.大力推广无磷洗涤剂,是因为含磷、氮物质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湖泊( ) 【导学号:32570284】A.鱼虾全部死亡B.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现象C.金属污染D.氮氧化物污染【解析】当人们用含N、P物质的洗涤剂后,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会使水体“富营养化”。

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藻类释放的毒素能毒杀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产生“水华”现象。

【答案】B14.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_______,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________,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_______的趋势。

(3)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

【答案】(1)上升计划生育(2)上升老龄化(3)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4)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15.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请回答:【导学号:32570285】(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