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 看谁算得巧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1.3 看谁算得巧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1.3 看谁算得巧沪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基于已知条件计算数值结果,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辨别图形特征来推算其面积、周长等信息。
3.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中注意力能力和自学意识,进一步提升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升•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练习集锦页面•观察图形,推导出其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教学方法:•设计练习集锦页面,具体包括对已知条件的计算、推导出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通过讲解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找出其特征,识别面积、周长等信息•带领学生做相关练习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师生互动交流,介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数学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步:讲解•讲解图形面积、周长的概念及计算相关公式•通过视觉体验,让学生对面积、周长有更直观的认识•演示计算方法,提示注意事项第三步:示范•分别呈现以下四种问题:从已知条件出发,计算具体数值、通过图形特征计算面积、推算周长等等•在依次呈现问题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听老师的解题思路•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自主练习,核对答案,发现错误,最后规范整理错题第四步:练习•遍历训练集合题目,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要求准确率达到80%以上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掌握幅值和单位,为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帮助学生突破课堂和考试的时间限制,在复杂和多种不同情形下,有效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设立综合体验相关竞赛方式,提高竞技训练水平。
总结:本节课设计着重指出数学学习的难点,针对学生习惯分析,综合设计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师生互动,注重以学能力的发展,目前初步完成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方法,增加实例和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强化计算能力,“看谁算得巧”的设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和协作,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意识和自信,帮助学生从容面对学习任务和竞赛考试,顺利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 看谁算得巧 沪教版

(2)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交流。
2、练一练。
简便计算:
用25、36、45和72分别去除1800,商各是多少?
(1)根据要求先出各个算式:
1800÷25= 1800÷36=
1800÷45= 1800÷72=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
(4)集体反馈。
行简便计算。
2.难点突破,能
根据具体情
况,灵活运用
商不变性质和
除法运算性质
使一些计算简
便。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运用除法性质或商不变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要正确运用性质和定律来是计算简便;(3)计算过程中的简便要有依有据。
)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看谁算得巧1100÷25=
书面作业
设计
练习册第12页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1.3看谁算得巧教案4沪教版201907061102.doc

看谁算得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性质和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商不变性质和除法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灵活的算法。
教学用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复习: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的字母公式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开门见山,明阙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100是25的多少倍?学生独立思考(一)反馈交流。
(1)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个别回答(2)师:你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生1:用竖式进行计算。
生2:运用商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使计算简便。
生3:运用商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5,使计算简便。
生4:把除数拆成5乘5的积,运用除法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鼓励算法个性化,培养学生有条有据理地思考问题。
)(3)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交流感想(4)小结。
师:怎样算就是“巧”?小组讨论生: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把题目改成能使计算简便的题就是“巧”。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5)师:还有别的算法吗?个别回答(鼓励创新思维。
)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
4800÷32=4800÷(□×□)=4800÷□÷□==48000÷125=(48000×□)÷(125×□)==(1)独立计算(2)反馈交流。
师:为什么第1小题把除数拆成8乘4的积,用除法运算性质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第2小题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8,用商不变性质计算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1.3看谁算得巧(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1.3看谁算得巧(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围绕“三位数相加、相减”的内容进行讲解,重点介绍了三位数相加、相减的运算方法,并针对一些常见的运算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练习。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三位数相加的运算方法2.三位数相加的运算注意事项3.三位数相减的运算方法4.三位数相减的运算注意事项5.一些常见的运算问题及解决方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三位数相加、相减的运算方法。
2.掌握三位数相加、相减的注意事项。
3.了解一些常见的运算问题及解决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熟练进行三位数相加、相减的计算。
2.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运算问题。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严谨归纳的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三位数相加、相减的基本运算方法。
2.三位数相加、相减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且正确地进行三位数相加、相减的计算。
2.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熟练解决运算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即:首先向学生介绍三位数相加、相减的运算方法,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运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讲授+练习+演示+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示范、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看谁算得巧”。
3.引入三位数相加、相减的知识点。
2.讲授环节1.讲解三位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2.讲解三位数相加的注意事项。
3.讲解三位数相减的计算方法。
4.讲解三位数相减的注意事项。
3.练习环节1.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运算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针对一些常见的运算问题,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评价。
看谁算的巧(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看谁算的巧(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三、教学难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练习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PPT演示,直观地了解计算过程。
3. 练习:在PPT上出示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兴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看谁算的巧2. 板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完成PPT上的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兴趣。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提高课堂效果。
在本节课中,板书设计应当突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简洁明了地展示计算过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看谁算得巧-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看谁算得巧-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认识和掌握类比、奇偶数、算式中括号的意义等概念;2.能够进行有关类比、奇偶数、算式中括号的简单算术运算;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类比题的解题方法;2.奇偶数的概念及简单应用;3.算式中括号的意义及简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更复杂的类比题和应用;2.算式中括号在复杂运算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1.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缓解身体疲劳,为课程学习做好准备;2.师生互动,询问学生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导入1.讲解类比的概念,导入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2.引发学生对类比的认识和重要性的思考。
3. 正文1.讲解奇偶数的概念,以及在算式运算中的应用;2.引入算式中括号的概念,讲解其意义及在算式中的作用;3.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答类比题目,并鼓励学生参与;4.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奇偶数概念及算式中括号的运算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4. 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类比和算式运算的练习;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1.学生汇报所学知识,进行互动探讨,增进彼此学习;2.讲解课程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3.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画出思维导图或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课堂讲解、示范演示、练习、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机会与师生互动和合作,能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点,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生的学习和互动方面做得较好,但课堂教学的时间过于短暂,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概念并完成练习。
如果时长能够适当延长,并且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际例子,应该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看谁算得巧-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看谁算得巧-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运用三位数数码的概念。
2.能在三位数范围内掌握数的加减法。
3.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数的加减法。
2.实际问题中数学的应用。
3.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1.数的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2.学生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提升。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回顾三位数数码的概念。
2.讲解三位数的加法。
3.练习三位数的加法。
时间安排1.回顾三位数数码的概念(10分钟)2.讲解三位数的加法(20分钟)3.练习三位数的加法(30分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讲解三位数的减法。
2.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3.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时间安排1.讲解三位数的减法(20分钟)2.练习三位数的减法(30分钟)3.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30分钟)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算术应用题的讲解。
2.练习实际问题的应用。
时间安排1.算术应用题的讲解(20分钟)2.练习实际问题的应用(40分钟)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综合练习。
2.知识点总结。
时间安排1.综合练习(30分钟)2.知识点总结(30分钟)教学方法1.以讲授为主,辅以练习。
2.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解决实际应用题。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2.通过综合练习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使用教育教学方法。
2.教师应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 看谁算得巧 沪教版 (2)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有向开放
填空
这样填空的依据是什么?
出示:
1100是25的多少倍?
板书:1100÷25
师:怎么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巧算?
口答
独立思考,做记录。
提供研究的素材
3.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
4.用较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8000÷125 4800÷50
小结:用商不变性质进行计算较简便。
5.思考:1400÷28用什么方法可使计算简便?(板书几种方法)
1)1400÷28
=(1400÷7)÷(28÷7)
=200÷4
=50
2)1400÷28
=1400÷(7×4)
大组交流。
同桌讨论
运用整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内容,鼓励学生在理解整数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探索不同的算法。
通过比较体验:除数的不同而运用的方法不同,可使计算简便
通过比较体验:除数的不同而运用的方法不同,可使计算简便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互动生成
重组推进
1.根据学生的情况板书学生的不同算法,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1100÷25
=(1100×4)÷(25×4)
=4400÷100
=44
2)1100÷25
=(1100÷5)÷(25÷5)
=220÷5
=44
3)1100÷25
=1100÷(5×5)
=1100÷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试一试
4800÷32 48000÷125
学生尝试练习。
反馈时,说一说你是怎样简便计算的?你为什么这样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除数,根据除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简便计算的方法。
师:当除数是5、25、125时,应用商不变性质使除数转化为10、100、1000。再计算更简便。当除数是一般的数,把除数进行分拆,利用除法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已有知识
易混淆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
78×199+78 8+7×125 11×48×25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例题:1100是25的多少倍?
想一想:1100是25的多少倍?怎样列式,该怎样解答?
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⑴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寻找解题方法,完成在本子上。
⑵把学生出现的几种情况写在黑板上。
①竖式计算 ②1100÷25
=(1100×4)÷(25×4)
=4400÷100
=44
③1100÷25 ④ 1100÷25
=(1100÷5)÷(25÷5) =1100÷(5×5)
=220÷5 =1100÷5÷5
=44 =220÷5
=44
2、小结:通过竖式计算得到正确结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下面三种方法是不是简便计算?这样简便的依据是什么?请同学来说一说。
=(1100×4)÷(25×4)
=4400÷100
=44
1100÷25 1100÷25
=(1100÷5)÷(25÷5) =1100÷(5×5)
=220÷5 =1100÷5÷5
=44 =220÷5
=44
课题:看谁算得巧
教学目标
1.会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使计算简便。
2.鼓励学生解题多样化,允许个性化。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运算方法的机会。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挥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使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
学情分析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数,使计算简便
3500÷125
=(3500×□)÷(125×□)
8100÷25
=(8100×□)÷(25×□)
1440÷24
=1440÷(□×□)
2、练一练: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用25、36、45和72分别去除1800,商各是多少?
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
商不变性质
1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