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复习材料
【单元卷】教科版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含答案

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但是有水
B.月球跟地球一样,充满了生机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也没有水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下列属于这天的月相是( )。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3——小——大
B.小——大——大
C.弯——圆——弯
1.地球上有淡水空气、大气层、海洋、各种动物和植物,温度适宜人类生存。 2.(1)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 然后才看到船身。
(2)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六.材料题 1.环形山;贝利环形山;流星体;彗星;火山 七.综合题 1.B;C;①将手向光源方向移动。②将光源向手的方向移动。
10.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
),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
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 渐变直到(
),朔月,亮面在左侧。(填“大”或“小”)
三.判断题(共 10 题,共 20 分)
1.影子的产生不仅要有光源还要有遮挡物和光屏。( ) 2.环形山 是月球上特有的地貌。( )
3.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 4.遮挡物离接收影子的屏越近,产生的影子越大。( ) 5.只要有光源、物体和屏,就能产生影子。( ) 6.太阳的高度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 ) 7.没有光照也可以产生影子。( ) 8.小丁在野外郊游,他观察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这时应该是下午。( ) 9.地球上不同地方 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相可能略有不同。( ) 10.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 四.填表题(共 1 题,共 8 分) 1.填表题。小芳想制作月球档案卡,请你帮助她一起完成。
1.瑞泽的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是充当( )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温度和水的变化班级姓名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气泡和刻度组成。
25℃可写为25℃,25℃可读为25℃,负8℃可写为-8℃,负8℃可读为负8℃。
4.常用温度计包括温度计、数字温度计、高温计、温度计等。
一般来说,液态水的温度将在0℃到100℃之间。
因此,要测量水温,必须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内的温度计。
3A时间要求签名背诵抽查5。
测量水温的方法:① 拿着温度计的上端。
② 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要接触容器的底部和壁。
③ 观察线等于温度计的液位。
④ 当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取。
⑤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测量的水。
6、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7.水自然冷却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冷却范围越大。
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因此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3B时间要求签名和背诵随机检查8。
当环境温度低于0℃且水的温度降至0℃时,水开始冻结并从液态变为固态。
当水结冰时,它会向周围释放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结冰1当温度上升到0℃时,它开始融化。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将在0℃下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完全溶入水中。
在冰的融化过程中,有必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是改变水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9、在试管里的水结冰的实验中,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目的是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10.开水时,释放的“白色气体”是小液滴。
3C时间要求签名背诵抽查11。
水蒸气冷时凝结成水。
充满碎冰的玻璃外壁上有许多小水滴,也就是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外壁时凝结成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题目一:
题目:太阳属于下面的天体组成之一吗?太阳属于下面的天体组成之一吗?
A. 行星
B. 恒星
C. 卫星
D. 彗星
答案: B. 恒星 B. 恒星
题目二:
题目: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少个自然卫星?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少个自然卫星?
A. 0个
B. 1个
C. 2个
D. 多个
答案: B. 1个 B. 1个
题目三:
题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太阳和地球是同样大小的
C. 月亮和地球是同样大小的
D. 太阳是地球的母体
答案: D. 太阳是地球的母体 D. 太阳是地球的母体
题目四:
题目:太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太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A. 火焰
B. 熔岩
C. 湍流
D. 气体
答案: D. 气体 D. 气体
题目五:
题目:地球上的大气层各层的顺序是什么?地球上的大气层
各层的顺序是什么?
A.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热层、外层
B. 外层、热层、臭氧层、云层、对流层
C. 对流层、云层、臭氧层、平流层、外层
D. 云层、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外层
答案: C. 对流层、云层、臭氧层、平流层、外层 C. 对流层、
云层、臭氧层、平流层、外层
题目六:
题目:下面哪个物体可以发出光?下面哪个物体可以发出光?
A. 石头
B. 树叶
C. 云
D. 太阳
答案: D. 太阳 D. 太阳
---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第三单元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2分)1、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太阳)。
2、太阳高度越高,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长)。
3、一般情况下,月亮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面积的(一半)。
4、地球上能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因为有丰富的(氧气、水分、养分),保证动植物呼吸的(氧气),和适宜生存的(温度、湿度、光照)环境。
5、下面各图所示的是日食的三种类型,其中①是(全食),②是(环食),③是(偏食)。
6、光源距离遮挡物越远,产生的影子越(清晰);遮挡物距离光屏越远,产生的影子越(模糊)。
二、判断题。
(10分)1、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形状有关。
(√)2、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3、每光夜晚来临,月亮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4、只要没有乌云和不下雨,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月亮。
(×)5、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月亮面向着地球的一面,而无法看到月亮背着地球的那一面。
(√)6、太阳表面有时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称为“黑子”。
(√)7、日晷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仪器。
(√)8、影子的产生不仅要有光源,还要有遮挡物和光屏。
(√)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0、地球上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相可能略有不同。
(√)三、选择题。
(20分)1、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C)。
A.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B.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C、太阳和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差不多2、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C)。
A.XXX→低→高B.低→XXX→低C、低→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云层越厚看起来越白B、云层越厚看起来越黑C、云的黑白与云层薄厚无关4、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主要的特点是(B)。
教科版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3)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测试卷-2020-2021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月球的运动轨迹的图形,正确的是()。
A. 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B.自然界中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C.地球表面的的大约三分之二是水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月相B.月貌C.月亮D.月陆4.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要()。
A.大B.小C.一样大5.下列现象,能表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是()。
A.日食B.极光C.月食二.填空题1.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
2.比较两种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用()进行比较。
3.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4.月球自转的方向是(),月球绕地球运动,使()、()、()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而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5.()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的()。
三.判断题1.每当夜晚来临,月亮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在水平地面上画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把铅笔竖直立在中心处,画出每个时刻铅笔在阳光下的影子,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发现一些影子与太阳光的关系。
()3.月球和地球都有液态水和空气。
()4.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5.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四.连线题1.连线题。
(实验材料与其用途用线连起来)圆纸筒模拟太阳小圆纸片模拟地球视角大圆纸片模拟月亮五.简答题1.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模型上蓝色、白色和黄色各代表什么?2.简答题。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请你写出如何节约用水,至少写3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12、气温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体温计用来测量人身体的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35℃——42℃.。
二、判断1、温度计不能测量温度。
(×)2、温度计是华伦海特发明的。
(×)3、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1摄氏度。
(∨)4、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时要平视(∨)5、由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所以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要用鼻子呼吸(∨)6、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杯口溢出来的。
(×)7、蒸发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8、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这个字会越来越清楚。
(×)9、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
(×)10、到了冬天河里的水一定会结冰。
(×)11、人工降雨是利用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对自然的改造。
(∨)11、雾在日出后会逐渐消散是因为那些小水滴受热又蒸发的原因。
(∨)12、雨是水滴,是液体状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体状态的水。
(∨)13、江、河、湖、海以及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
(∨)14、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不发生变化。
(∨)15、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0℃以下时才结成冰。
(∨)16、测量体温前,必须先把玻璃管里的水银柱甩到玻璃泡里再进行测量。
(∨)17水蒸气在低空凝结而成为云(×)18、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的小水珠。
(∨)19、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20、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在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三、问答1、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2.要精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用_________来测量。
3.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同温度计的液面________。
4.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_______、是否有风有关系。
5.我知道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液态的水降到________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固态的冰在________时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
7.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______变成的。
8.水蒸气在___________时会变成水。
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____。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____。
10.水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可以用触觉来准确、可靠地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
2.体温计也可以准确的测量容器内水的温度。
()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4.温度越高冰融化的越快。
()
5.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体。
()
6.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
7.小明在测量体温6分钟的时候,把体温计拿出来读数。
()
8.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蒸发。
()
9.水蒸气是一种由水变成的气体。
()
10.水可以凝固成冰,但是冰,不能再溶化成水。
()
三、选一选
1.打开暖瓶,我们会看到白气冒出,这是()
A. 暖瓶内的水飞出来
B. 暖瓶内的水蒸气造成的
2.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
A.中间
B.下端
C.上端
3.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A.温水不盖盖时,杯中得水会自动减少。
B.秋天草地上出现露珠。
4.霜是()的水。
A.液体
B.气体
C. 固体
5.下列晾干衣服的方法中,干得最快的是()
A.晾在没有太阳、有风的地方。
B.把衣服团在一起,搭在铁丝上。
C.把衣服摊开,搭在有太阳、有风的铁丝上。
四、答一答
简要回答测量水温的方法: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
对低于(20℃)的水温就会感觉凉或冷。
5、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温度低,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是液体。
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加热能加快蒸发。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7、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8、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9、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玻璃杯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10、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
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水一部分渗
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有的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
水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循环流动的。
1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2、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诗歌鉴赏
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
(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