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共32页文档
趋化因子

全国趋化因子理论与实验学习班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2002年8月18-19日细胞因子总论1.导言在免疫系统中,各种免疫细胞均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行使功能,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
细胞因子除存在于免疫系统外,在机体的各个系统也广泛存在,发挥极为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某些情况下可产生病理作用。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趋化因子(chemokine)、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等,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免疫病理反应。
1.1 研究历史1957年,Issacs等人发现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因子, 可抵抗病毒的感染, 干扰病毒的复制, 因而命名为干扰素,这是发现第一个细胞因子。
但以后很长时间内,对细胞因子的了解只限于发现一些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各种生物学活性,例如,分裂素或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含有T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TCGF)、B细胞生长因子(B cell growth factor,BCGF)、T细胞替代因子(T cell replacing factor)活性;脂多糖(LPS)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可产生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LAF)、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等,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细胞因子的含量非常低, 并且多种细胞因子同时存在, 纯化困难, 因而限制了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趋化因子生物活性的测定

趋化因子生物活性的测定1.基本原理:趋化因子的趋化作用没有种属特异性,趋化因子的靶细胞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以IL-8为例)IL-8是典型的CXC家族趋化因子,对嗜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由于它的趋化作用没有种属特异性,因此,可以用豚鼠嗜中性粒细胞代替人嗜中性粒细胞对其进行活性检测。
趋化因子诱导的细胞移动方式有两类:化学增活现象,指增强细胞的随机运动,琼脂糖小滴化学动力实验是检测这种活性的比较简易,快速,重复性好的方法。
趋化性,指诱导细胞向趋化因子化学浓度高的方向移动。
琼脂糖中的趋化实验和微孔小室中的趋化实验则是常用的测定细胞因子趋化活性的方法。
微孔小室中的趋化实验:微孔小室中的趋化实验是根据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等)能够趋化性主动迁移,穿过一定孔径的滤膜而设计的。
滤膜将小室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靶细胞在上面,趋化因子在下面,趋化因子通过滤膜形成梯度,细胞则沿着梯度穿过膜孔,黏附在膜的下面,染色并计数滤膜下表面的细胞数即可测出趋化因子的趋化能力。
趋化材料和趋化时间的选择:趋化滤膜的材料和孔径需根据靶细胞的大小选择;中性粒细胞用3μm孔径的PVPF聚碳酸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s), 趋化时间为30分钟;单核细胞用8µm孔径的PVPF 聚碳酸膜,趋化时间为90分钟;粘附力弱的淋巴细胞则用下表面复以明胶或纤粘素的5μm 或8μmPVPF聚碳酸膜,以免淋巴细胞穿过膜后落入下室,趋化时间为180分钟。
趋化因子浓度的确定:由于趋化因子的特异活性非常高,某些趋化因子在较高浓度时促进细胞趋化的作用反而降低,所以待测样品常需连续稀释(5倍或10倍系列稀释)以获得最适剂量的趋化结果。
每次实验都需设好对照,因为不同来源或不同活力靶细胞的趋化能力差异很大。
趋化因子活性的表达方式有三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用趋化指数表示,趋化指数(chemotactic index,CI)是指细胞迁移到待测样品液的数目和迁移到对照液的数目的比值。
趋化性细胞因子

诱导型、组成型和重叠型趋化性细胞因子
诱 导 型 和 组 成 型 趋 化 性 细 胞 因 子 受 体
趋化性细胞因子
一、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分类 二、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及其分类 三、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四、趋化性细胞因子与临床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及其分类
目前已发现CXCR(1-6) 、CCR(1-11) 、 CX3CR1及XCR1,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
* chemokine直接介导滚动和黏附,如NK及某些活化 T细胞表达CX3CR1与fraktalkine(内皮细胞跨膜 chemokine)可介导滚动及黏附。
2.参与淋巴细胞迁移、归巢、分化发育 (1)参与淋巴细胞迁移:
(2)参与淋巴பைடு நூலகம்胞归巢
一些趋化性细胞因子组成性表达在归巢部位,如 胸腺、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其受体主要表达在淋 巴细胞上。
3.增强淋巴细胞应答
* 促进免疫细胞的迁移及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 促进CTL和NK细胞的胞毒作用 * 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 * 影响抗原提呈作用
4.其他:
* 调节血管生成:
ELR+CXCL(IL-8,GCP-2,GROa)刺激血管增生; ELR-CXCL(PF4,IP-10,MIG)抑制血管增生。
• 1992年:在Baden的第三届趋化性细胞因子的 国际会议上将这类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物质 称为chemokine(chemotactic cytokine);
• 1999年:在Keystone给予统一命名;
• 至今:已发现多种chemokine与受体
结构特点及分类
1. 根据chemokine N端保守半胱氨酸的数目及 其间隔分为4型:
• CXC(α):CXCL1-CXCL16, 含4个保守半胱氨酸, 分ELR+ (Glu-Leu-Arg)或ELR-, ELR+ 趋化中性粒细 胞, ELR-趋化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指具有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趋化因子(多为8-10KD)的蛋白质(如IL-8、MCP-1等),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Chemokine激发白细胞趋化性的小分子分泌性蛋白质。
是可受化学诱导物及细胞因子调节、并能刺激细胞趋化运动的一类细胞因子。
依照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分为:①α趋化因子,含有保守的半胱-X-半胱(C-X-C)模体,主要是激发中性粒细胞趋化性;②β趋化因子,含有相邻的半胱氨酸残基(C-C),主要吸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③γ趋化因子,仅含有一对半胱氨酸残基,激发淋巴细胞趋化性(即淋巴细胞趋化因子);④δ趋化因子,含有一个半胱-X-X-X-半胱(C-X-X-X-C)模体,其作用仅局限于脑部,并被锚定在膜上。
所有受体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
简介人体在防御和清除入侵病原体等异物时,有一种使白细胞趋集的功能,有一些物质能引起这种功能称之为趋化剂或趋化因子,IL-8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也称做趋化激素、趋化素或是化学激素。
是一小分子细胞因子家族蛋白。
趋化因子蛋白的共同结构特征包括,分子量小(约8-10 千道尔顿),有四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以保证其三级结构。
这些小蛋白因其有定向细胞趋化作用而得名。
当然,这些蛋白有些趋化因子历史上还有其他的名字, 包括已知的SIS细胞因子家族、 SIG细胞因子家族, SYC细胞因子家族和血小板因子-4家族。
有的趋化因子被认为促进炎症反应,而有些趋化因子被认为在正常的修复过程或发育中控制细胞的迁徙。
在所有脊椎动物和一些病毒和一些细菌中有趋化因子存在, 但不存在于其他无脊椎动物. 这些蛋白质结合到趋化因子受体而起作用,趋化因子受体是G蛋白偶连的跨膜受体,选择性地表达在靶细胞表面。
编辑本段功能趋化因子的主要作用是趋化细胞的迁移. 细胞沿着趋化因子浓度增加的信号向趋化因子源处的迁徙。
有些趋化因子在免疫监视过程中控制免疫细胞趋化,如诱导淋巴细胞到淋巴结。
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演示稿件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肺癌免 疫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开展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以验证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癌免疫治疗中 的临床价值,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关注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的免疫治疗方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
在免疫治疗中,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释放颗粒酶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介质,诱导肿瘤 细胞的凋亡。
T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等具有抗肿瘤活 性,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激活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 癌中的应用
免疫治疗的原理和分类
免疫治疗的原理
通过激活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 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 能力,从而达到控制或消灭肿瘤 的目的。
免疫治疗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激活途径的不同 ,免疫治疗可分为过继性细胞免 疫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肿瘤 疫苗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
02
分析不同免疫治疗方案对嗜酸性 粒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 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02
嗜酸性粒细胞与肺癌的 关系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和肿 瘤细胞等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能够释放多种生 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白三烯 等,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 。
CD8+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功能缺陷与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 关。
血常规的应用与检测蔺柏权讲课文档

正常参考值
RBC
HB
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第8页,共82页。
临床上根据Hb↓程度将贫血分为
轻度 中度
重度
①诱导免疫反应:吞饮或吞噬可溶性和颗粒性抗原,抗原递呈
②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如病毒、结核菌、病原虫
③吞噬红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细胞:处理衰老及异常RBC、清理炎症反应
④抗肿瘤活性:激活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⑤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产生集落刺激因子(CSF)
>30×109/L >1000×109/L
>200 g/L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 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 ,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第47页,共82页。
急症危急值
血红蛋白 <50 g/L 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 白细胞计数 <1.0×109/L 引发致命性感染可能 白细胞计数 >60×109/L 急性白血病可能 血小板计数 <20×109/L 严重的出血倾向,是临床输注血小
谈到血细胞计数仪的发展史,在这个领域首开先河的人是1912 年 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一个小城的人Wallance H. Coulter 。
参考值:<14.5% 用于各种贫血的诊断和鉴别
(电阻抗法-脉冲-细胞容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V)
第17页,共82页。
贫血的MCV、RDW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最早由美国血液学专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课件

Ø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乏力、肌痛、发热、皮疹、血管性水肿等。2. 皮肤病变(25%~50% ),常见为皮疹、斑丘疹,伴剧烈瘙痒 , 其中约50%患者皮肤表现为血管性水肿和荨麻疹,不伴心脏及神经合并症而表现为良性过程 。3.心肺受累症状:充血性心衰; 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4. 肝脾肿大(80%),肝功能异常(15%) 。5. 神经症状(33%),包括中枢性与外周性,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共济失调、构音不清等。进一步发展为偏瘫或周围神经炎。6. 肾脏受损, 肾病综合征表现.
延长 EC生存期。
HES 相关的组织损伤是由于 EC直接浸润和间接作用(释放蛋白酶、炎症因子、花生四烯酸来源的因子和其他细胞 因子 )所致 。2 克隆性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4 号染色体臂 12 区部分丢失 新的融合基因(PIP1L1-
PDGRFa , F/P ) , 其具有很强的 氨酸激酶活性
增强
Cools J,DeA ngelo D J,Gotlib J,et al 。A Tyrosine Kinase Created by Fusion of the PDGFRA and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相关综合症
Ø 定义
Ø 疾病分类
Ø 发病机制Ø 临床表现Ø 诊断及鉴别诊断Ø 治疗
“
”
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Ø诊断
原发性HEuFISH 或 RT-PCR 对外周血或骨髓细胞进行FIPILl –PDGFR a (F/P)融合基因筛查,F/P融合基因是最常见的PDGFR a重排形式。 u对于 PDGFR a 重排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确认是 PDGFRl β和FGFRl基因重排(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 或 RT-PCR )。HES 有多系统及多脏器受累的证据(胸X 片、肺功能、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消化道内镜及皮肤活检等)。曲士强,肖志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1,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leukocyteFunctionsofleukocytes

LFA-1(CD11a/CD18), MAC-1(CD11b/CD18) VLA-4, α4β7
白细胞被激活,表面integrin活 性增加,与内皮细胞的ICAM-1 等相互作用,紧密黏附
Integrin
Ig domain
αβ
αβ
α β Immunoglobulin
白细胞边集和滚动 Leave central axial st选rea择m素 Selectin 细胞外区的N末端有Lectin样结构 配体是白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唾液酸化的LewisX) 分类:E- selectin (endothelial-)
P- selectin (endothelial- platelet-) L- selectin (leukocyte-)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 杂的防御反应。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液体渗出 白细胞渗出和激活
What is Inflammation?
1. 炎症的本质是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伤与机体抗损伤反应的矛 盾斗争过程
2. 任何能够引起组织细胞损伤的因素均可引起炎症
3. 炎症的基本病变有致炎因子导致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变质), 机体血管反应(渗出液体和白细胞)局限杀灭损伤因子, 局部组 织细胞的增生,修复损伤组织
The multiple process of leukocyte migration through blood vessels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7th edition
Leukocyte margination and rolling
Fluid exu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