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四年来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四年来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四年来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摘要:高考试题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导向和启示作用。

广东高考4年来文综地理试题有什么特点?哪些考点是常考的?以什么方式考查?对4年的试题作了分析、归纳,得出试题形式基本稳定、试题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能力考查的特点。

可以为下一年的高考备考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试题特点;主干知识;地理能力今年是广东新高考的第4年,下面就4年来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特点作一些分析。

一、试题形式基本稳定4年来的考纲基本没变,根据考纲要求,文综卷地理试题是第1~11题(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每题4分,共44分),第40、41题(非选择题,共56分)。

具体统计如下:(一)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部分1.内容方面以区域发展为背景,综合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其中第40题是世界区域,第41题是中国区域。

2.形式方面自然地理以填空形式出现,简答题基本是人文地理内容。

图表包括:区域示意图,发电量构成图,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工业产值结构图等。

二、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地理能力的考查4年来所考查知识点集中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天气变化与天气系统、河流水文特征、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灾害、人口问题、城市与城市化、交通运输方式、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

(一)自然地理考点分布1.宇宙中的地球(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2年第1题:太阳活动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10年第40(2)填空题:区时(计算);2011年第40(1)填空题: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2012年第6题:地方时(计算);2013年第6题:日期(某时刻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范围)。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010年第7题:外力作用——流水的侵蚀与搬运;2011年第1题: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2011年第41(2)填空题:沉积作用;2013年第1题:地质构造(褶皱山实景图)的成因。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卷一、单选题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Ⅰ)、缓慢发展(Ⅰ)、快速发展(Ⅰ)和高速发展(Ⅰ)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下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土壤更贫瘠地区B.黄河两侧平原区C.暖湿化加剧地区D.贺兰山高海拔区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7-9月相比,2-4月西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

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A.失业工人数量多B.工业闲置用地多C.功能分区较完善D.生产技术水平高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A.休闲游憩B.水源供给C.物流运输D.生态保育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

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卷)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答案】1.D 2.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0.5小时,因此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

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

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A正确;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错误;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需求越大,车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时间应较慢,C错误;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D错误。

故选A。

【点睛】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路程越长、通行速度越慢,车辆跨江耗时越长。

2022年新高考地理广东卷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2022年新高考地理广东卷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2022年新高考地理广东卷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基本延续去年的命题特色,稳中有变。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考查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家国情怀。

突出学科特色,注重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学术情景为主体,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评析1.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关注时代发展大背景,着眼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围绕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神州发射、国家公园等重大时事政治事件,以地理视角思考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投身祖国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比如第7、8题,以神州13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素材,展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成就。

第11、12题,围绕广西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第18题,围绕岭南村庄用地用途变化,凸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国家意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优越感。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致力课程标准落地试题重点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自然地理重点考查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侵蚀和沉积,水系演化、公转速度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气旋、大气运动、降水的形成条件等内容,人文地理重点考查交通、农业区位条件、产业转型、城市区位条件等学科核心内容,遵循课程标准要求。

下表列举了试卷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和课程标准(选择题部分)。

统计表格显示,试卷涉及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大气、交通、产业等主干知识,这些知识在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的内容要求,而天体系统、地球的圈层结构、人口增长模式、环境人口容量等内容连续两年都没有考查,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对于土壤、植被等旧课标没有明确内容要求的知识点,近两年也都没有相关试题。

3.创设地理问题情境,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内在品质,难以直接观测,需要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中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基于此,试题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情境材料,图文结合,信息新颖多样,各小题情境来源如下表所示。

高考地理科试题广东卷分析

高考地理科试题广东卷分析

⒋不经意的错失,也可原谅
31.(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
其原因是受 的影响。(2分)
答案:(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2分)
33.(1)B、R、I、C分别代
表 、 、 、 (填国家的中文名)。
(4分)Βιβλιοθήκη ⒉备选答案多,只要答出其中的若干点就给满分。
31.(4)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 (3选2)
32.(4)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 其对策
优势(7选4) 劣势(6选3) 对策(5选3)
33.(3)分析B(巴西)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答案:(5选3) (共3分。任答对3点给满分。意思相同者可给满 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地理试卷共有42,773份。
试卷形式与往年同:20道单选题,10 道双选题,6道综合题。
36题和37题为选做题,分别是旅游地 理和环境保护题。其中选做36题的为 10,950份,选做37题的为31,605份,两者之 比为1:3。
单选题各题统计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分 0.89 1.20 1.35 1.90 0.47 0.83 1.17 1.56 1.62 1.89 标准差 0.99 0.98 0.94 0.44 0.85 0.99 0.99 0.83 0.78 0.45 难 度 0.44 0.60 0.68 0.95 0.24 0.42 0.59 0.78 0.81 0.95 区分度 0.15 0.10 0.25 0.19 0.14 0.30 0.28 0.22 0.25 0.34
36.(4)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 影响。(7选3)
37.(3)某沿海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其产生的原因?
问题:(3选2) 原因:(3选2)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选3)

2023广东高考地理原卷

2023广东高考地理原卷

2023广东高考地理原卷一、引言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原卷作为本年度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考生地理学科知识水平的检验,也是对未来高中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预示。

本文将对这份试卷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提高备考效率。

二、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原卷整体结构与历年保持一致,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选择题部分共25题,每题3分,共计75分;非选择题部分共3题,每题25分,共计75分。

2.题型分布试卷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具体题型包括:地理现象解释、地理数据解读、地理原理应用、地理综合分析等。

3.难度分析整体而言,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原卷难度适中,相较于历年试卷,略有提高。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地理思维。

三、解题策略1.选择题:注重分析题干,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排除法、比较法等迅速作出判断。

2.非选择题: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

注意条理清晰,表述简洁。

3.各类题型解题技巧:(1)地理现象解释: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等,结合地理知识进行解答。

(2)地理数据解读:仔细阅读图表,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地理原理进行分析。

(3)地理原理应用:熟练掌握地理原理、公式、方法,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4)地理综合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答题注意事项1.认真审题,明确问题。

2.答题时要条理清晰,表述简洁,避免啰嗦。

3.注意答题规范,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4.控制答题时间,合理分配精力。

五、真题演练以下为部分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原卷真题及详细解答:1.选择题:我国某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园规划如图1所示。

读图1,完成下列问题。

(解答)2.非选择题:根据材料,分析该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园布局的有利条件。

(解答)六、结尾通过对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原卷的详细分析,相信考生们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广东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广东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广东高考地理试卷评析广东高考地理试卷评析一、内容选取导向明确,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地理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

如全国III卷1~3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

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如全国I卷43题、全国II卷44题、全国III卷43题。

沿着“一带一路”选取典型案例,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如全国II卷36题。

力求用新思维、新途径去解决考生看得懂、易接受、体会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现实世界。

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科思维能力高考地理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1.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强基础性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

如全国I卷6~8题呈现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的关系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纠正简单使用蒸发量来评价区域干旱程度的误区。

全国II卷第36题,以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成就。

该题考查的工业布局和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等内容为考生较熟悉的主干知识,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充分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现实生产中的地理问题,培养考生用地理思维来理性分析、思考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的意识。

2023年新高考地理广东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精校打印版)

2023年新高考地理广东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精校打印版)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卷)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4.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对流旺盛B.逆温增强C.暖锋经过D.冷锋过境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

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6.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浙江省温岭市制鞋业发达,Z镇是该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 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 求作答。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 能够选择和运用地理学科中广泛使用的中学其他学科 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 能够运用专项的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 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 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 测、地理实验等。
把图表语言转换成简洁的文字语言
3.试题特点分析
(3)结合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 理,是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试卷较好地贯彻了这 一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试题内容取之于生活
利用地理原理对现实进行地理分析和判断
试题内容取之于生活
1.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3.试题特点分析
(2)考核基础知识、能力立意显著
试卷注重考核考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
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 原理与规律等。基本技能有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
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
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但对基础知识并不
是简单的、直接考核,而是要将试题信息与知识资源 结合完成试题的作答要求。
生活在寒冷地区 赤道地区寒冷?
的影响。(2分)
(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
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判断地理现象
31.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根据资料,回答(1)-(4)题。 (共10分) 资料2:见图15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 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
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
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
比较、分析、判断,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 理问题。
(2)考核基础知识、能力立意显著
26.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确的是 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 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 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 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
这也是一道考查地理基本概念题,但并不是直接考CBD的 概念,而是结合现实进行考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
1.考试内容与要求
必考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
域可持续发展》;
选考内容:《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 与必考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
准(实验稿)》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
的要求。
2.试卷结构分析
内 容 结 构
人文地理:49分
区域地理:45分 选修部分:10分(环境保护、旅游地理)
3.试题特点分析
(1)考核内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
地理试卷考试内容均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全部必 考范围内,题目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试内容
覆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全部必考内容和部分选修内
容(《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及部分义务教育
这道题“与课本无关”。与课本无关的东西也要考,折射出新 课程所倡导的“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要用教材教,而不是 只教教材”这一理念。地理教学也要强调“功夫在诗外”。其实在 07年考试大纲说明中,对这一内容有具体要求,“分析影响旅游安 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地理教学中,不要忽 视防灾避灾减灾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2007年广东地理高考的试卷在考试形 式、题型等方面与1999年恢复地理高考以 来基本一致,保持了稳定性,综合题的数 量略有增加,增强了区分度,同时也体现 平稳过渡的指导思想。
2.试卷结构分析
形 式 结 构
单项选择题:20题(40分) 双项选择题:10题(30分) 必做综合题:5题(70分:10、18、16、18、8分) 选做综合题:1题(二选一)10分 自然地理:46分
(2)考核基础知识、能力立意显著
7.下列选项与图3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该题的立意是要求考生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概念,对 题目要求作答”,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 素。 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地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做到清晰、 全面、正确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2)A、C、F。
根据河流的位置→分析气候类型(特征)→分析河流水文特征
31.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根据资料,回答(1)-(4)题。 (共10分) 资料1:见表1 表1
地区 北美洲 南美洲 总人口占 世界(%) 7.9 5.6 GDP占世 界(%) 27.3 9.3 水资源总 量(km3) 6443.7 9526.0 水资源年开 采量(km3) 608.44 106.21 水资源年人均 开采量(km3) 1451 332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9 18 工业 42 23 农业 49 59
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的说明明确提出试题要 “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 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广东省高中地理教学存在4个版本教
材,考试说明还要求试题要“适应使用经全 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能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特别注重图象分析能力的考查。
(2)考核基础知识、能力立意显著
试卷全卷共有各类图25幅,表7个。有坐标图、原理
图、分布图、等值线图等。有些图与表相结合,有些题为
图文相结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表(文)叙述地理事象和 特征,并能够利用图表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进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 要求提高了,充分体现了图像语言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利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现实
30.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 下,由原来粮油产地转变为鲜活农副产品基地。促使这种转 变的区位因素是 A.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 B.劳动者素养高,生产集聚条件好 C.劳动力充足,政策扶持 D.运输条件改善,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
内容。
重点考核的知识要点为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天气和气候、地
质作用、自然灾害
人文地理:区位分析、人口、资源以及环境问题
特别是区域特征的形成和评价、区域资源开发与 环境保护比重增大。
试题没有死记硬背的区域地理知识,强调的是区域分析的方法, 需要运用区域特征解决问题的地方,题目都提供了充足的区域背景 材料,并不要求考生记忆过多的地名、物产等等识记的内容,降低 了试题的难度,落实了“减负”的指导思想。
试题内容取之于生活
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城市中饮食服务店应该 A.集中布局在居住区 B.都远离居住区 C.分门别类进行布局 D.集中布局在商业区
该题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考生回答不能直接来自课本,需 要联系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也考查了考生能否“从题 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
试题内容取之于生活
3.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 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 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这道题对应了07年考试大纲说明中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 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要求。通过分析气压与海拔 高度的关系,可以得出在拉萨和上海上空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 高度不同。
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
度。
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 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 信息,包括分析和判读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3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特点: 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 ②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小; ③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 差异: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 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 17-18题。 17.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8.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 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