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上学期化学《化学能与热能》专项训练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化学能与热能》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新高三化学2019-2020学年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化学能与热能》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B.可以用保温杯代替烧杯做有关中和热测定的实验C.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3次温度D.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若所使用的NaOH的物质的量稍大于HCl,则会导致所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2.下列性质中,不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A.燃烧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C.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D.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3.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B.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C.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不可再生的燃料D.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4.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H2(g)+Cl2(g)===2HCl(g)ΔH=-Q1H2(g)+Br2(g)===2HBr(g)ΔH=-Q2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Q1<Q2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D. 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5.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2 mol水蒸气放热483.6 kJ,则反应H2(g)+O2(g)=== H2O(g)的ΔH为()A.-483.6 kJ·mol-1B.-241.8 kJ·mol-1C. 483.6 kJ·mol-1D. 241.8 kJ·mol-16.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ΔH=+131.4kJ•mo 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B. CO(g)+H2(g)⇌C(s)+H2O(l)ΔH=﹣131.4 kJ•mol﹣1C.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 mol H2(g)吸收131.4 kJ热量D.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 L CO(g)吸收131.4 kJ热量7.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燃烧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8.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下列反应放热为57.3 kJ的是()A. 1 mol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B.稀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 H2O9.已知 298 K 时,H+(aq)+OH-(aq)===H2O(l)ΔH=-57.3 kJ·mol-1,推测含 1 mol CH3COOH 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A.大于57.3 kJB.等于 57.3 kJC.小于 57.3 kJD.无法确定10.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SO 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则任何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均为57.3 kJ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11.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57.3 kJ·,若将含1 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12.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ΔH=﹣Q1kJ·2H2S(g)+O2(g)====2S(s)+2H2O(l)ΔH=﹣Q2kJ·2H2S(g)+O2(g)====2S(s)+2H2O(g)ΔH=﹣Q3kJ·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13.某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能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化学能与热能(1)专项测试(含解析)

化学能与热能(1)1、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红磷比白磷稳定B.在相同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件表面镀锌时,钢件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B.由反应2()()g H g +→()g128.7H kJ mol -∆=+⋅,则环已二烯比苯稳定C.常温时, 11pH =的氨水与3pH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7pH >D.合成氨反应223N H +32NH ,当满足时,标志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 ①生石灰与水反应;②NH 4Cl 晶体与Ba(OH)2·8H 2O 混合搅拌; ③醋酸电离;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 ⑤H 2在Cl 2中燃烧; ⑥浓H 2SO 4稀释; ⑦酸碱中和反应A.①②⑤B.①⑤⑦C.①④⑤⑥⑦D.③⑥⑦4、燃烧1 g 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 kJ,则这一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A.B.C.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可表示水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若()()22C s O g +()2CO g 221.0/H kJ mol ∆=-,则碳的燃烧热为110.5/kJ molC.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已知:Ⅰ:对于反应: ()()22H g Cl s +()2HCl g/H a kJ mol ∆=-, Ⅱ:且a 、b 、c 均大于零,则断开1mol H Cl -键所需的能量为()a b c kJ --- 6、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力、蒸汽都是二次能源B.若一定条件下,A B,说明A 物质比B 物质稳定C.时,,则的燃烧热为D.,含的溶液与含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的热量7、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已知:醋酸电离要吸热。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化学练习《化学能和热能》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化学练习《化学能与热能》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A. Fe2O3+3CO===2Fe+3CO2ΔH=﹣24.8 kJ•mol﹣1(反应热)B. CH3OH(g)+O2(g)===CO2(g)+2H2(g)ΔH=﹣192.9 kJ•mol﹣1(反应热)C. C4H10(g)+O2(g)===4CO2(g)+5H2O(g)ΔH=﹣2 658.0 kJ•mol﹣1(燃烧热)D. 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中和热)2.已知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H—H:436H—O:463O==O:496,则热化学方程式2H2O(g)===2H2(g)+O2(g)的反应热ΔH是()A.-484 kJ·mol-1B. 484 kJ·mol-1C.-242 kJ·mol-1D. 242 kJ·mol-1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O2(g)ΔH=241.8 kJ·mol-1H2(g)+O2(g)===H2O(l)ΔH=-285.8 kJ·mol-1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ΔH=88 kJ·mol-1B.ΔH=2.44 kJ·mol-1C.ΔH=-4.98 kJ·mol-1D.ΔH=-44 kJ·mol-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 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5.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6.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
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12《化学能与热能》测试卷

绝密★启用前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12《化学能与热能》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小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来表示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3.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
要想节能减排下列属于新能源是()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④水能⑤太阳能⑥地热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4.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0.5 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6.在用HCl和NaOH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其他条件不变,用氨水代替NaOH,则会使测定结果ΔH()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叙述正确的是()A. 1 mol液态肼(N2H4)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642 kJ热量:N2H4(l)+O2(g)===N2(g)+2H2O(g)ΔH=+642 kJ·mol-1B.12 g石墨转化为CO时,放出110.5 kJ热量:2C(石墨,s)+O2(g)===2CO(g)ΔH=-110.5 kJ·mol-1O2(g)===H2O(l)ΔH=-286 kJ·mol-1,则2H2O(l)===2H2(g)+O2(g)ΔH=+C.已知:H2(g)+12572 kJ·mol-1D.已知: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则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N2(g)和1.5 mol H2(g)充分反应放出46.2 kJ的热量8.已知3.0 g乙烷在常温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55.98 kJ,则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2C2H6(g)+7O2(g)===4CO2(g)+6H2O(g)ΔH=-3 119.6 kJ·mol-1O2(g)===2CO(g)+3H2O(g)ΔH=-1 559.8 kJ·mol-1B. C2H6(g)+52O2(g)===2CO2(g)+3H2O(g)ΔH=-1 559.8 kJ·mol-1C. C2H6(g)+72O2(g)===2CO2(g)+3H2O(l)ΔH=-1 559.8 kJ·mol-1D. C2H6(g)+729.下列说法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A.水能、风能、太阳能B.水能、风能、电能C . 化石能源、核能、生物质能D . 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10.化学反应N 2+3H 22NH 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 N 2(g)+3H 2(g)2NH 3(l) ΔH =2(a -b -c ) kJ·mol -1 B . N 2(g)+3H 2(g)2NH 3(g) ΔH =2(b -a )kJ·mol -1 C .12N 2(g)+32H 2(g)NH 3(l) ΔH =(b +c -a )kJ·mol -1D .12N 2(g)+32H 2(g)NH 3(g) ΔH =(a +b )kJ·mol -1 二、双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双选)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1) ΔH 1=-Q 1kJ·mol -12H 2(g)+O 2(g)===2H 2O(g) ΔH 2=-Q 2kJ·mol -12H 2(g)+O 2(g)===2H 2O(1) ΔH 3=-Q 3kJ·mol -1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 2<Q 3B . ΔH 2<ΔH 3C . 放出的热量为(0.4Q 1+0.05Q 3) kJ·mol -1D . 放出的热量为(0.4Q 1+0.05Q 2) kJ·mol -112.(双选)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 ﹣1)如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 . 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B .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 2H 6(g )+7O 2(g )→4CO 2(g )+6H 2O (g )ΔH =﹣1 560.8kJ•mol﹣1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 kJ•mol﹣1左右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13.(双选)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ΔH1O2(g)===CO(g)ΔH2C(s)+12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O2(g)===H2O(l)ΔH5③H2(g)+122H2(g)+O2(g)===2H2O(l)ΔH6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14.(双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B.为准确测定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应相等C.测定中和热时,为了减少热量损失,不要搅拌溶液D.已知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ΔH=-114.6 kJ·mol-1,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分卷II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0分,共60分)15.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综合训练

化学能与热能综合训练1.下面给出了一些常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 452 kJ·mol -1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据此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条件下H 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 -1B .1 mol CH 3OH(l)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少于726 kJC .CH 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l) ΔH =-57.3 kJ·mol -1 D .2CH 3OH(l)+O 2(g)===2CO 2(g)+4H 2(g) ΔH =+308.8 kJ·mol -12.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3.研究表明N 2O 与CO 在Fe +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总过程ΔH <0 B .Fe +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C .总反应若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D .Fe ++N 2O ―→FeO ++N 2、FeO ++CO ―→Fe ++CO 2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4.如图所示,ΔH 1=-393.5 kJ·mol -1,ΔH 2=-395.4 kJ·mol -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 A .C(s 、石墨)===C(s 、金刚石) ΔH =+1.9 kJ·mol -1 B .石墨和金刚石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C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 .1 mol 石墨的能量比1 mol 金刚石的能量大5.(2014·全国卷Ⅱ)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选择题1.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B.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D.氢能、核能均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解析: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氢能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分解水得到氢气),且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核能利用的是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虽然高效,但会产生放射性物质,有一定的污染性,不过人们可以采用技术控制这种污染。
答案: D2.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③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④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所有的燃烧均为氧化反应,这并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
答案: D3.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解析:A选项中氢气球发生爆炸时发生了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是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B选项中向河水中投放生石灰时发生了CaO+H2O===Ca(OH)2,是放热反应;C选项中两个氯原子之间结合成氯气分子,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键,对外释放能量;因此,A、B、C三个过程均是释放能量的变化过程。
D选项中一个氢气分子分解生成了两个氢原子,破坏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所以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A.状态Ⅰ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Ⅲ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从状态Ⅰ、Ⅱ、Ⅲ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O原子间一直有化学键。
C.由图示可以看出,CO 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形成极性共价键。
2020高考化学12月中度练习:化学能和热能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12月中度练习:化学能与热能含答案专题:化学能与热能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焓变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kJB.如果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与焓变相等C.如果反应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与焓变相等D.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均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参考答案】B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ΔH=-1 367.0 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中和热)C.S(s)+O2(g)===SO2(g)ΔH=-296.8 kJ·mol-1(反应热)D.2NO2===O2+2NOΔH=+116.2 kJ·mol-1(反应热)解析:选C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即H2O的状态必须为液态,A项错误;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应小于0,B项错误;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D项错误。
3、已知:①2H2O(g)===2H2(g)+O2(g)ΔH=+483.6 kJ·mol-1②H2S(g)===H2(g)+S(g)ΔH=+20.1 kJ·mol-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氢气燃烧热的ΔH=-241.8 kJ·mol-1B.相同条件下,充分燃烧1 mol H2(g)与1 mol S(g)的混合物比充分燃烧1 mol H2S(g)放热多20.1 kJC.由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D.②中若生成固态硫,ΔH将增大解析①式中的水是气态,A项错误;由②式可知B项正确;1 mol H2O(g)分解吸收能量241.8 kJ、1 mol H2S(g)分解吸收能量20.1 kJ,所以水的热稳定性强,C项错误;D项,吸收的热量更少,ΔH将减小。
2020届高考化学同步复习专项:专题十五化学能与热能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项:专题十五化学能与热能1、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的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B.物质的燃烧过程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过程C.在化学反应中,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2、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合成分子机器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分子机器是一种特殊的超分子体系,当体系受到外在刺激(如pH 变化、吸收光子、电子得失等)时,分子组分间原有作用被破坏,各组分间发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驱动分子机器时,需要对体系输入一定的能量B.分子状态的改变会伴随能量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是刺激分子机器体系的因素之一D.光照有可能使分子产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3、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碳是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晶体,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推广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将金属钛、铝混合后在空气中熔化可制得强度较大的钛合金材料D.为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部分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 则该反应的ΔΗ>0D.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Η>05、H2与ICl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②比①要容易发生是因为反应②活化能大B.反应①和②均为放热反应C.H2(g)+2ICl(g)= I2(g)+2HCl(g) ∆H= -218 kJ·molˉ1D.反应①和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6、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取代反应的部分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如下:第一步:Cl2(g)2C1•(g) △H1 = +242.7 kJ •mol-1第二步:CH4(g) + Cl •(g) CH3•(g) + HCl(g) △H2 = + 7.4 kJ •mol-1第三步:CH3•(g)+Cl2(g) CH3Cl(g)+Cl •(g) △H3 = -112. 9 kJ •mol-1……中(其中Cl •表示氯原子,CH3 •表示甲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题可知,甲烷和氯气在室温暗处较难反应B. CH4(g)+Cl2(g)CH3Cl(g) + HCl(g) △H=–105.4 kJ •mol-1C.形成1 mol CH3Cl中C—Cl键放出的能量比拆开1 mol Cl2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多D.若是甲烷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则第二步反应△H < + 7.4 kJ •mol-17、已知:① S(g)+O2(g)=SO2(g) ΔH1;② S(s)+O2(g)=SO2(g) ΔH2;③ 2H2S(g)+O2(g)=2S(s)+2H2O(l) ΔH3;④ 2H2S(g)+3O2(g)=2SO2(g)+2H2O(l) ΔH4;⑤ SO2(g)+2H2S(g)=3S(s)+2H2O(l) Δ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ΔH1<ΔH2B.ΔH3<ΔH4C.ΔH5=ΔH3-ΔH2D.2ΔH5=3ΔH3-ΔH48、中国研究人员研制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过程Ⅱ放出能量并生成了O-O 键C.总反应2H 2O2H 2+O 2D.过程Ⅲ属于分解反应也是吸热反应9、已知化学反应22A (g)+B (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2A 和2B 的结构式分别为A-A 、B-B)( )A.每生成2分子AB 吸收b kJ 热量B.该反应的反应热-1()kJ mol H a b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 A —A 键和1mol B —B 键,放出a kJ 能量10、研究表明CO 与N 2O 在Fe 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两步反应分別为: ①②N 2O+Fe +=N 2+FeO +(慢):②FeO + +CO=CO 2+Fe +(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上学期化学《化学能与热能》专项训练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的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3.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大力发展氢能源B.充分利用太阳能C.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4.我们今天使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电能、生物质能等,下列对这些能源分类正确的是()A.地热能、电能、生物质能都是“一次能源”B.太阳能、地热能、电能都是“二次能源”C.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D.风能、水能、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5.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B.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C.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一定释放能量D.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6.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A.2H2(g)+O2(g)===2H2O(l)ΔH12H2(g)+O2(g)===2H2O(g)ΔH2B.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C.C(s)+O2(g)===CO(g)ΔH1C(s)+O2(g)===CO2(g)ΔH2D.H2(g)+Cl2(g)===2HCl(g)ΔH1H2(g)+Cl2(g)===HCl(g)ΔH27.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工业上可通过CO和H2化合制备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 (g)ΔH=-116 kJ·mol-1。
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则CO中碳氧键的键能是()A.431 kJ·mol-1B.946 kJ·mol-1C.1 072 kJ·mol-1D.1 130 kJ·mol-18.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由此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KOH(aq)+H2SO4(浓)===K2SO4(aq)+H2O(l)ΔH=-57.3 kJ·mol-1B.Ba(OH)2(aq)+H2SO4(aq)===BaSO4(s)+H2O(l)ΔH=-57.3 kJ·mol-1C.HCN(aq)+KOH(aq)=== KCN(aq)+H2O(l)ΔH=-57.3 kJ·mol-1D.HCl(aq)+NaOH(aq)=== NaCl(aq)+H2O(l)ΔH=-57.3 kJ·mol-19.在1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①H2S(g)+O2(g)===SO2(g)+H2O(g)ΔH1②2H2S(g)+SO2(g)===S2(g)+2H2O(g)ΔH2③H2S(g)+O2(g)===S(g)+H2O(g)ΔH3④2S(g)===S2(g)ΔH4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A.ΔH4=(ΔH1+ΔH2-3ΔH3)B.ΔH4=(3ΔH3-ΔH1-ΔH2)C.ΔH4=(ΔH1+ΔH2-3ΔH3)D.ΔH4=(ΔH1-ΔH2-3ΔH3)10.工业上由CO2和H2合成气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l)ΔH=-50 kJ·mol-1。
下面表示合成甲醇的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11.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ΔH1=-Q1②H2(g)+O2(g)===H2O(g)ΔH2=-Q2③H2(g)+O2(g)===H2O(l)ΔH3=-Q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共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为()A.0.4Q1+0.05Q2B.0.4Q1+0.1Q2C.0.4Q1+0.05Q3D.0.4Q1+0.1Q312.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B.该反应的ΔH=-(E1-E2) kJ·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断裂1 mol A—A键和2 mol B—B键放出E1kJ能量13.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是-3 540 kJ·mol-1B.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ΔH=-1 560.8 kJ·mol-1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有发光现象B.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燃烧一定要放出热量15.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 + I2(g)2HI(g) ΔH=﹣a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I2和HI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B.断开2 mol HI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C.相同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I2(g)总能量小于2 mol HI (g)的总能量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2a kJ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16.根据下列叙述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已知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硫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298 K、101 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下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1)反应过程①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过程②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Q与Q1的关系:Q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Q1。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18.分别取50 mL的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浓硫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实验过程中,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ΔH________(填“>”、“<”或“=”)-57.3 kJ·mol-1。
19.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该实验常用0.50 mol·L-1HCl和0.55 mol·L-1NaOH溶液各50 mL进行实验,其中NaOH溶液浓度大于盐酸浓度的作用是________,当室温低于10 ℃时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0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得的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答案】D2.【答案】A【解析】恒压条件下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均为反应热,故A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不表示分子个数,所以也可以是分数,故B、D都正确;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故选A。
3.【答案】C4.【答案】D【解析】A项,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电能是二次能源,不合题意;B项,太阳能、地热能是一次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不合题意;C项,太阳能可从自然界不断获得且可重复利用,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消耗后不可能再生,属不可再生能源,不合题意;D项,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从自然界不断获得且可重复利用,属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