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七言律诗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精品
古代诗歌赏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9.首联中的“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中“秋草”“寒林”等营造了_______的氛围。
20.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9.悲凉(凄清,悲寂)
20.(1)借古伤今(借典故抒情)。
全诗借贾谊被贬,暗寓作者迁谪之悲,微露讽世之意。
(2)借景抒情。
借对“秋草”“寒林”“日斜”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寂。
(3)直抒胸臆。
首联“留”“悲”,尾联“怜君”,直接抒发了被贬的愤懑与悲凉。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长沙过贾谊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
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
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长沙过贾谊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长沙过贾谊宅唐代: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译文: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我在秋草中寻觅着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汉文帝为何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注释:三年谪(zhé)宦(huàn)此栖(qī)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jiǎ yì):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独:一作“渐”。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汉文:指汉文帝。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赏析: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
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或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C.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愤怒的质问。
D.在这首诗里面,诗人巧妙地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融合到了诗歌的形象之中。
10.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表达效果。
【答案】9.C10.示例一:从表现手法角度,该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借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之景,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表达作者对贾谊的景仰向慕,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后面抒发感慨做铺垫。
示例二:从炼字的角度,该联中,“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出他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难掩的孤独落寞。
“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
两字共同创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直抒胸臆”错误,“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啊,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借古讽今,借怜贾以自怜,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故选C。
10.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解答时,全面把握诗歌大意和情感,围绕诗句内容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来进行分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意思是“我在秋草中寻觅着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长沙过贾谊宅诗词鉴赏

长沙过贾谊宅诗词鉴赏《长沙过贾谊宅》是一首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贾谊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贬谪之痛。
下面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首句“三年谪宦此栖迟”,诗人自述被贬谪到长沙已有三年。
谪宦,指的是被贬谪的官员。
栖迟,意为游息、居留。
这一句揭示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情。
第二句“惟留楚客悲”,楚客指的是包括作者在内的游人,因为长沙属于楚地。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楚地之间的缘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绪。
第三句“秋草独寻人去后”,描绘了秋天草地上孤独寻找的身影。
人去后,指的是贾谊已经离开。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寒林空见日斜时”,描述了寒冷的树林中,夕阳西下的景象。
这一句寓意着诗人在荒凉之地,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
第五句“汉文有道恩犹薄”,诗人对汉文帝不肯重用贾谊表示遗憾。
恩犹薄,指的是汉文帝对贾谊的恩宠仍然很淡薄。
第六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诗人提到湘江的水无情,对于贾谊的遭遇,世人是否知道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贾谊遭遇的同情和对世人的疑问。
最后一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描述了荒凉的江山,表达了对于贾谊被贬谪到天涯的怜悯之情。
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贾谊相联系,感慨万千。
整首诗以作者自己的贬谪经历为背景,通过对贾谊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才子不幸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牢骚和感慨。
诗中以秋草、寒林、湘水等荒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长沙过贾谊宅》完整原诗、赏析及主题、作者简介、部分注释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部分注释:
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栖迟:停留,居留。
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吊:凭吊。
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作者简介: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
赏析及主题:
颔联即景生情,惆怅伤感,真切而又空灵。
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结尾“怜君”一句,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过贾谊宅》 刘长卿

《过贾谊宅》 刘长卿 刘长卿的 《过贾谊宅》 全诗意境悲凉, 真挚感人, 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长沙过贾谊宅⑴ 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
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 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⑶楚客: 流落在楚地的客居, 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 故有此称。
一作“ 楚国”。
⑷独:一作“渐”。
⑸汉文:指汉文帝。
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白话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
第一次迁谪在公元 758 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 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 773 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 777 年(大历十二年) 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 写的深秋景象来看, 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那时正是秋冬之 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1/7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 的政论家, 因被权贵中伤, 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虽被召回京城, 但不得大用, 抑郁而死。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赏析】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 精品的七律。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原文|译文|创作背景《长沙过贾谊宅》是一首怀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作者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唐代: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及注释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注释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⑶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
⑸汉文:指汉文帝。
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创作背景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贾生》《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贾生》《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贾生【乙】长沙过贾谊宅唐·李商隐唐·刘长卿宣室求贤访逐臣,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生才调更无伦。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可怜夜半虚前席,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不问苍生问鬼神。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47.两诗均交代贾谊不幸的遭遇,【甲】诗从“”一词可以看出,【乙】诗从“”一词可以看出。
(用文中原词....填空)。
48.两诗都借古讽今,【甲】诗表达之情,【乙】诗表达之情。
49.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意气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
B.“虚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表现出他为国家求贤若渴的状态。
C.“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暗含了作者景仰羡慕先贤却又寂寞兴叹的心情。
D.“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两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仿佛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
【答案】47.“逐臣” “谪宦”或“恩犹薄” 48.作者怀才不遇和对统治者不体恤民生疾苦的不满被贬的悲愤与对个人现实境遇的不满49.B 【解析】47.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理解。
甲诗“宣室求贤访逐臣”,句意为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根据“逐臣”可知,贾谊曾被贬谪。
乙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句意为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句意为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根据“谪宦”“恩犹薄”可知,贾谊不受君王重用且被贬谪的遭遇。
故①处应填“逐臣”,②处应填“谪宦”或“恩犹薄”。
48.本题考查诗歌的感情主旨。
《贾生》一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言律诗: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
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下面是长沙过贾谊宅唐代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注释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独一作渐。
汉文指汉文帝。
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赏析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身份。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
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
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
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
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
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