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合集下载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原文】: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 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 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 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 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 《石头城》 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 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 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 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1/6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 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 《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 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 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 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高中语文文言文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高中语文文言文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韵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译文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刘禹锡,中唐诗人。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石头城刘禹锡翻译刘禹锡《石头城》表达怎样的感慨呢?刘禹锡创作这首诗句的时候,正是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时候。

石头城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全文翻译: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石头城全文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

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

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

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前面两句写江山如旧,而今城已荒废。

视角是横向的,由周围的山到周围的水。

接着写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

诗人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

”“旧时月”即六朝时期的月。

石头城古诗译文

石头城古诗译文

石头城古诗译文《石头城》原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衍生注释:1.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2.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3. “周遭”:环绕。

4.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5.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二、赏析:这首诗将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山围故国周遭在”,一个“故”字,点明这里曾经是都城,而如今只剩下山川环绕。

“潮打空城寂寞回”,潮水拍打着“空城”,这里的“空”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石头城如今的空荡无人,又仿佛让我们看到潮水满怀期待地涌来,却只能落寞退回的样子,就像一个热情的访客去探望老友,却发现老友早已不在,那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那曾经照耀过六朝繁华的月亮,如今依旧在深夜越过女墙,可是那些曾经的热闹、繁华都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这不变的月见证着世事的沧桑变化。

诗人通过对山川、潮水、明月这些永恒的自然景象与石头城的荒凉作对比,深刻地表达出一种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三、作者介绍: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他的诗风格豪迈,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去南京游玩,到了清凉山附近。

望着那一片古老的地方,我突然就想起了刘禹锡的《石头城》。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周围的山,就像诗里说的‘山围故国周遭在’,山还是围绕着这里,可是当年繁华的国都早就没了踪影。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评析: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

其前有小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即金陵,今南京),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即和州,今安徽和县)守,跂而望之。

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歘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尔。

”由序可知:这首《石头城》,及《乌衣巷》、《台城》等《金陵五题》作于长庆四年(824)至宝历二年(826)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期间,时禹锡并未到过金陵,是一组神思遐想、心向往之的悬拟之作。

这首诗写繁华故国的荒芜,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

诗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一幅悲凉萧瑟的景象:环绕着石头城周遭的群山依然如故,可石头城却空空如也。

起句点明“故国”,见今昔之殊。

石头城本为楚威王所筑金陵邑。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孙权重筑此城,取名石头城。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统治者,相继建都金陵,那时的石头城,虎踞龙盘,黄旗紫气,物华天宝,纸醉金迷,何等奢侈、繁华!然而,这一切有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自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以来,此城久已废弃,如今陪伴着石头古城的,只有周遭那沉寂的群山。

石头城,这六朝时代政治社会的神经中枢,江南上层统治者权势的象征,昔日的神韵与风采哪里去了?俱往矣!它已不再具有诱使上流社会决策人物风云际会于此的魅力。

次句续出“空城”,益增盛衰之感。

当今这一座空城,除江潮而外,很少有问津者。

六朝时,江流紧迫山麓,城负山面江,南临淮口,当交通要冲,为建康军事重镇。

那时江涛拍城,城中是以怎样的繁响应答!而如今,江潮虽然还按时来光顾这座空城,但拍打几下之后,亦觉兴味索然,无精打采地退走了。

石头城的荒芜连无情的潮水都深感寂寞了,其荒芜到了何种程度,还不十分容易体会出来么? “潮打空城寂寞回”,非仅是日复一日的潮水的寂寞,亦是作者的寂寞,读者的寂寞,历史的寂寞,而首先则是石头城本身的寂寞。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不同点:《石头城》完全寓情于景,写得很含 蓄,《蜀相》则前四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直 接表达了对古代英豪的怀念崇敬,也表现了作 者对命运和生民的关心。
诗中采用了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的艺术手 法,在写景色的时候又兼用拟人的修辞。
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愤的氛围之中。 山川明月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 有。
这冷落荒凉的景象,寄寓着作者对唐朝国 运衰微和人生凄凉的感叹,暗藏了他对时政 治的抨击。
【拓展】《石头城》和《蜀相》的比较
相同点:《蜀相》和《石头城》都有大量景物 描写,而且都在景物描写中渗入感情。《蜀相》 第二联一个“自”一个“空”,写出了诸葛墓 的荒凉,也表达了杜甫心中的凄凉;《石头城》 的前两句用“故”和“空”二字表现山河依旧, 繁华不再的景象,三四句则让月作见证,强化 昔盛今衰的印象。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 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 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 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 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 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 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 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 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 钧,撼人心魄。
“诗豪”
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意象——意境赏析
“这首诗借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 寄托国运衰微的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头城——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富贵,而今没落荒凉 沉寂的群山,冰凉的潮水,凄清的月色 在——回——还过 山水明月依旧,而昔日的繁华不再。

刘禹锡唐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

刘禹锡唐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

刘禹锡唐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刘禹锡唐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写于826年,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唐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欢迎大家阅读!《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前言】《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写于826年,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翻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鉴赏】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 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原文】: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
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空城”即现在已经成为荒凉的石头城。

“空”即人烟稀少,或者已经没人。

这里的“空”就有王维写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的意思。

“潮打空城”是因为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

“寂寞”往往用来形容冷清孤单的人生活处境。

这里用来描写水,显然是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空城失去昔日繁华景象而萧条状况。

“回”江水来回(拍打空城)。

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着“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

这里,诗人通过对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前面两句写江山如旧,而今城已荒废。

视角是横向的,由周围的山到周围的水。

接着写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

诗人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

”“旧时月”即六朝时期的月。

“淮水”即横贯石头城的秦淮河。

杜牧在《秦淮河》中写道:“烟笼寒月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就描写出了当时王公贵族们还在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情景。

诗人说“旧时月”即见证过“繁华景象”的月亮,而今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

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的审美效果。

是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都城却不是原来繁华的都城。

月亮用见证了沧桑历史,诗人借此寄托了心思。

然而,历史终将过去,昔日的辉煌而今已经是萧条,诗人的伤感之绪油然而生。

最后诗人承上写道:“夜深还过女墙来。

”“女墙”即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

这里代之城墙。

意思说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还是照过空城的城墙,照在这昔日繁华的石头城。

也就是说,不因为现在已经成了空城而月光照就不照在城墙上,就不照在这石头城上。

月光依旧,城空萧条,到处一片寂静。

其中,
一个“还”(“仍然”或者“仍旧”之意)很妙,不但把月光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而且也更好地暗示了石头城昔日夜晚繁华,今日的萧条清冷,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感。

在艺术上,首先,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可以说,诗人不只是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引古惜兴亡”之意,暗示了中唐时期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现状。

可以说,诗人慨叹六朝之兴亡,以警示当今统治者。

其次,情景结合,情融于景。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通过山、水、明月和城墙等意象,描绘出荒凉凄凉的景象,表明了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