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因塞用”临证体会
临证方药运用心得

临证方药运用心得
临证方药是指常见的中医方剂,它主要是根据异常症状和体征以
及临床判断确定治疗方案,采用特定药物治疗各种疾病。
临证方药运
用心得如下:
首先,必须熟悉和理解药物的性质、功能以及治疗原则,准确判
断病人的临床表现,正确选择治疗手段。
其次,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结合当地的气候、产品等特点,利用不同的药物属性结合治疗,以达
到最佳的疗效。
再次,在坚持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治疗手段,避免任何不良影响。
最后,采用药物治疗时,要记录临床路径,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及
时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总之,运用临证方药正确使用十分重要。
要熟练掌握运用药物的
相关知识,灵活应用多种治疗方法,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水平,让病人
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塞因塞用”临证体会

治疗经过 : 该患屡用 通便 之法 , 效始终未能 如愿。内经 曾 疗
有“ 者从 之 ” 甚 之教 , 试投 参苓 白术 散 以健 运脾 气复 生津液 。 故 党参 2 , Og 茯苓 1 , 0g 白术 1 , 0g 陈皮 1 , 山药 3 , 甘草 2g 生 0g 灸
面色不 华 , 而心悸 , 血 亏损 , 肾失 养 , 膝 酸软 , 时 气 肝 腰 精神 疲
【 编 号】1 7 — 2 02 O )3 a 一 9 - 1 文章 6 3 7 1 (O 9 O ( )0 1 0
塞 因塞 用 为 中 医反 治 法 之一 , 以补 开 塞 , 补 益 药治 即 用 疗具 有 闭塞 不通症 状 的病 证 。 用 于 因虚 而 闭阻 的真 虚 假实 适 证 , 者在 临床 中运 用此 法 治疗 闭经 、 秘 等病 , 笔 便 取得 了 满意
惫无 力 , 沉细 而弱 , 淡无 苔 为气 血 双亏 之征 。 脉 舌
1 , 肉 l , 0g莲 Og砂仁 1 , 0g 苡米 1 , 5g桔梗 1 , 0g 大枣 3枚 。
服用 5剂 无 不适 , 进上 方 , 至 1 继 用 3剂 , 食 略增 , 腹 饮 脘
治疗 经 过 : 以气 血 双 补 , 选 十 全 大 补 丸 , 次 1丸 , 法 方 1 每 日 2次 , 白水 送 下 , 续服 用 9 连 0余 丸 , 经来 潮 , 随 访 至 月 后
今 月 经基本 正 常 。
较前 舒适 , 虑之 脾 虚肝 必乘 , 方又 加 木香 1 , 上 0g 以利 疏 泄助
脾 运化 , 到 2 服 0剂 大便 即可 三 五 日一 行 , 质 变 软 , 粪 遵方 服
体会: 本例 经 闭 , 阴血被 耗 , 随血 伤 , 血 双虚 所致 , 为 气 气 该患体弱形不足 , 形不 足者 温 之 以气 , 选 四 君 , 闭精 不 首 经
临证用药几点体会

1 6 脓 疱 疮 .
Hale Waihona Puke 2 1 人 体 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 种 疾 病 的 发 . 各 生 都 与 机 体 内 外 相 互 联 系 , 此 治 病 必 须 从 整 因 体 出 发 , 要 注 意 体 表 的 某 些 局 部 病 变 , 要 既 又 重 视 体 内 脏 腑 气 血 经 络 的 功 能 失 调 。 李 东 垣 制 订 本 方 的 目 的 , 是 “ 邪 而 不 伤 正 ” 从 它 就 祛 ,
也” 。李 东垣 继 承《 内经 》 论 , 其 所 著 《 胃 理 在 脾
论 》 指 出 : 元 气 之 充 足 , 由 脾 胃之 气 无 所 中 “ 皆
伤 , 后 能 滋 养 元 气 , 胃气 之 本 弱 , 食 自 而 若 饮
内经 《 问 ・ 法 论 》 : 正 气 存 内 , 不 素 刺 云 “ 邪
用 , 高 机 体 抗 御 和 驱 逐 病 邪 的 能 力 , 关 重 提 至
要 。 而脾 胃是 正 气 之 源 , 灵 枢 ・ 节 真 邪 篇 》 《 刺
说 : 真 气 者 , 受 于 天 , 谷 气 并 而 充 身 者 “ 所 与
拟 就 如 何 临证 用 药 谈 谈 自己 的认 识 和 体 会 。 1 顾 护 脾 胃
倍 , 脾 胃之 气 既 伤 , 元 气 亦 不 能 充 , 病 之 则 而 诸 麻 3 , 根 6 , 白 术 各 5 , 甘 草 3 , 芩 g葛 g苍 g生 g黄
5 苦 参 6 知 母 5 当 归 5 , 泻 5 滑 石 6 g, g, g, g泽 g, g ( 煎 ) 3剂 。 包 。
1 6
今仍 起 着 临 床 指 导 作 用 。 笔 者 对 当 归 拈 痛 汤
中医那些有趣的灵魂(一)学会“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个方法,这些疾病也能治愈!(上篇)

中医那些有趣的灵魂(一)学会“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个方法,这些疾病也能治愈!(上篇)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前两个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平时我们上火了或者是受凉了大家都会进行相应的处理。
但是这个地方说的是反治法,有人提出应该是“热因热用、寒因寒用”,是治疗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的,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讲。
今天我们来给大家分享“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个方法。
塞因塞用指的是:运用补益固涩的方法来治疗正虚所致的胀满闭塞的病。
一般来说,我们看到这个胸腹胀满的患者,一般都会去通,去通这个壅滞的气机。
这种一般都是从表象来看,它堵了,我们就去疏通。
但是我们要多留一个心眼,中医讲治病求本,你要去搜集更多症状去明确他的病因,它到底是为啥堵的?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寒证还是热证?这个是关键所在。
之前在跟师侍诊的过程中,见过一个患者,它有这个胀满不通的情况,西医诊断的是萎缩性胃炎,吃饭很少,吃一点就感觉饱了,吃完了胃里发胀,很长时间感觉都堵在那,不往下走,舌质淡,脉虚无力。
当时治疗就是这个“塞因塞用”,补益中气、健运脾阳的药为主,加了一点行气助胃的川楝子、砂仁一类,疗效很好。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胃炎都可以去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个患者,也是胃炎,也有上面这些症状,但她还有肝气不舒的问题,常年情绪不太好,经常生气,知道生气不好,但是自己也控制不住,老是叹气,这叫“善太息”,舌体胖有齿痕,苔白。
这个是属于“肝气犯胃”这种类型的,肝木克脾土,治疗上不能像上一个患者那样单去考虑脾胃,这个治疗上我们用了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也就是“柴平煎”。
这个方子一方面舒肝健胃,一方面燥湿化浊、理气宽中,是个见效十之八九的方案。
“塞因塞用”是中医治法中独特而常用的方法,临床上不止用在胃痞,很多疾病上面都可以参考这个思路。
1、癃闭,中气不足导致的小便不通,治疗上经常补脾胃,助气化,气化得行小便自通,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如果是肾阳虚导致的癃闭,这个是因为命门火不足,气化不足,以济生肾气丸为主进行加减就行。
名老中医朱南孙临床经验

朱南孙中医妇科名家朱南孙王采文胡国华整理编者按朱南孙,江南通人氏,出身于沪上著名的中医妇科世家,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妇科医疗协作中心主任。
1991年被定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1995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是一位享誉全国的中医妇科名家。
朱氏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得祖父南山、父亲小南之薪传,加之刻意求新,探微索隐,领悟殊深,行医50余载,在中医妇科领域颇多建树。
临床辨治倡“从、合、守、变”四法。
对由输卵管阻塞所致的不孕症常用补气法以疏通络道。
以通、涩、清、养四法治崩漏,宁神定志,顾护胎元;辨虚实以治子宫肌瘤,巧用药对。
其所创制的“加味没竭汤”对原发性痛经疗效卓著,有关机理的研究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并通过鉴定,曾获得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论著有《中医妇科临床手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等。
要以良心和尊严来从事医学实践。
要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作为首要关心的事。
———《世界医师会日内瓦宣言》朱南孙,女,江苏南通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1921年1月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
其祖父朱南山、父亲朱小南均是江南名医。
朱氏为朱小南的长女,自幼天资聪颖,性格刚毅,深得祖父钟爱,取其名“南孙”,意在期盼她日后不让须眉,继承家学,宏扬祖业。
朱氏从上海务本女中毕业后,就读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42年毕业前就随父襄诊。
初涉医林即置身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中,渐渐成为朱小南先生的得力助手。
1952年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及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的前身)。
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副主任、岳阳医院妇科副主任、岳阳医院妇科研究室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妇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会理事、岳阳医院妇科顾问等职。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文献馆馆员、上海市中医妇科医疗协作中心主任。
隗继武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难治性便秘的临床经验

则 大便 难 传 送 , 用杏 仁 、 枳壳 、 沉香 、 诃 子 内伤 气 血 、 津液亏虚 , 致无力传送 ; 或肠道干涩 , 粪 肺 气不 降 ,
便 失 调难 下 。 由此 可 见 便 秘 成 因复 杂 , 但总分虚 、 等 是也 。” 故肺 气肃 降则 升 降有序 , 大 肠气顺 则 传导 有 度 .尤其 适 用 于 年老 体 弱者 便 秘 同 时伴 有 咳 嗽 、 实两 端 。 采用 补肺 降气 之 法 能 够从 根 本上 解 决 隗老 认 为 。 I C病 因病 机 较 为复 杂 。常规 思 路 往 哮 喘等 症 状 。 往无效 , 若久治不愈 . 病 机 多 以“ 正虚为本 , 便 秘 为 便秘 。 标” 。其 本 虚主要 表 现为 脏腑 、 气血 、 阴 阳的虚 损 , 因 2 . 2 健脾 益 胃法 《 灵枢 ・ 1 3问》 云: “ 中气 不 足 , 溲
囊
l l l
隗继武 运用塞 因塞用法治疗难治性便秘 的临床经验
迟莉 丽 梁 峻尉 惠 妍
( 1 . 山 东省 中 医院 , 山东济 南 2 5 0 0 1 1 ;2 . 山 东 中医药 大学 , 山 东济南 2 5 0 3 5 5 )
关键词
便 秘 中 医病 机 R 2 5 6 . 3 5
便秘《 内经》 中称 之 为 “ 后 不利” 、 “ 大便 难 ” , 张 之 上 源 , 肺失宣 降 , 水液不行 , 肠道干枯 , 失 于 濡 养 仲 景称 之 为 “ 脾约” 、 “ 阴结” 、 “ 阳结 ” 等 。此 外 , 便 秘 则 大 便难 。《 医经精 义 》 日 : “ 是 以理 大便 必 调 肺气 尚有 “ 秘结 ” 、 “ 便不下” 等多种名称 , 但“ 便秘 ” 病 名 也 。” 隗老认 为肺 气 虚与 I C的关 系密 切 , 在 治疗 时 , 腑病 治 脏 , 下 病治 上 ” 之法 , 以补肺 为主 , 佐 以 的 提 出则 首 见 于 清 代 医 家 沈 金 鳌 所 著 的 《 杂 病 源 采 用 “ 流 犀烛 》 , 并 一 直 沿 用 至 今 。 中 医学 认 为本 病 病 位 降 气 。鉴 于此 , 选用 生 黄芪 、 太子 参 、 陈皮 、 五 味子等 医学衷 中参西 录》 云: “ 黄芪 , 能 在肠 道 , 为 大 肠 传 导 功 能 失 常所 致 , 与脾 胃、 肝、 肺 药 益肺 以补 其虚 。《 和 肾关 系 密 切 。多 源 自过 食 厚 味 , 或辛热炙搏 、 嗜 补 气兼 能升 气 , 善 治胸 中大气 下陷 。” 同时加入 既 能 饮 酒浆而致 大肠积 热 ; 或情 志郁结 、 久 坐少 动 , 终 人 肺 经 宣 降 肺 气 .又 能 人 大 肠 经 以润 肠 通 便 的杏 而气 机 阻滞 、 腑气不通 ; 亦或体弱年高 、 阳衰 阴盛 , 仁、 瓜 蒌仁 、 苏子 、 炙 枇 杷 叶等 药 。《 丹 溪心 法 ・ 论 通 阴寒 凝 而 阳气 不 通 , 腑气奎遏 ; 或病后 、 产后劳倦 , 大便 禁忌 》 日: “ 予 观古 方通 大便 , 皆用 降 气 品剂 。盖
【临证治法】塞因塞用法治恶性腹腔积液

【临证治法】塞因塞用法治恶性腹腔积液“健脾补肾”四个字在中医学里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塞因塞用”作为治疗原则也是人人尽知,但就临床看来,在恶性腹腔积液治疗中并未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绝大多数情况下仍在走古代医家批判的“见胀消胀,见水利水”的路子,取效一时,但毕竟未能更进一步改善患者状况。
这其中有病人急于解决痛苦的需求,但也有医生对于此理认识之不明,值得注意。
杨晨光陕西省中医医院恶性肿瘤引起的腹腔积液称之为恶性腹腔积液。
恶性腹腔积液是肿瘤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
腹水在中医称之为臌胀、单腹胀等,虽有近似于恶性腹腔积液的“血鼓”的提法,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恶性腹水的诊断标准,治法也混杂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等之中。
笔者拟从肿瘤临床的角度梳理古代及近现代中医的医话、医案,并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与思考,试图初步建立恶性腹水的中医药处理原则,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望同道批评指正。
从《黄帝内经》看臌胀之病机《黄帝内经》中与臌胀病机相关的条文约略分为脾胃和肾两类。
与脾胃相关的条文如:《经脉篇》曰:“足太阴虚则臌胀。
胃中寒则胀满。
”《五脏生成篇》曰:“腹满胀,支膈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
太阴所至为重,肿。
土郁之发,民病心腹胀,肿身重。
”《经脉篇》曰:“胃病则大腹水肿。
”《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与肾和下焦相关的条文如:《水热穴论》帝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故水病下为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
”《五癃津液别篇》曰:“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
”以经义分析,臌胀之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脾、肾受损,气、水停滞腹中。
“塞因塞用”——从命门学说论治恶性腹水

恶性腹水是指腹腔内由恶性肿瘤细胞引起的异常积聚的液体,约占腹水成因的10%,引起恶性腹水的原因以消化系统肿瘤居多,其中又以胃癌、胰腺癌、原发肝癌最常见。
在女性患者中,以卵巢癌最为常见,占30%~54%;腹腔外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和淋巴瘤等也可引起。
恶性腹水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约20周,但因原发灶不同,预后各有差异,以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腹水最差,生存期仅12~20周。
恶性腹水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多在原发病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目前西医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利尿剂、腹腔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抗肿瘤血管生成剂、抗体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腹腔静脉分流术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体疗效有限。
有效地控制恶性腹水、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仍是当前恶性腹水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恶性腹水现代多归属中医学“鼓胀”范畴,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水湿,最终导致气、血、水湿三者互结,积于腹中。
病机乃肝、脾、肾三脏俱损,三焦决渎无权,水液内聚而成。
并且晚期肿瘤形成腹水,多已阴阳俱损,气血两虚,此时专务利水消胀,易耗将竭之真阳,并易损将竭之真阴。
绝大多数情况下现代临床医生仍在走古代医家批判的“见胀消胀,见水利水”的治疗思路,取效一时,但不利于患者长期的治疗。
在探索恶性腹水的中医相关治法时,经复习、查找文献后发现,张景岳、孙一奎等对从命门论治相关疾病有深刻认识[1]。
考虑到恶性腹水的现代中医归类,以及恶性腹水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合并症,有“久病及肾”的病机,水饮为患的病理产物,以及预后凶险的趋势,因此尝试将此思路用于恶性腹水的治疗。
经临床应用,在控制恶性腹水反复发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恶性腹水的临床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从命门学说认识晚期肿瘤及恶性腹水的形成自《难经》提出“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之后,至于明代,诸多医家更认为命门乃人生命之根,为生命之源。
张景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水火),故命门为“水火之府”“阴阳之宅”“元气之根”,系人身性命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因塞用”临证体会
作者:闫宫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07期
[关键词]塞因塞用;治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a)-091-01
塞因塞用为中医反治法之一,即以补开塞,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法治疗闭经、便秘等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经闭
患者,女,30岁,无业,2004年9月就诊,患者16岁月经初潮,22岁结婚,习惯性流产3胎,后经保胎于2002年5月剖腹产一女孩,产后身体虚弱,奶水不足,月经至今未潮,望之患者体弱瘦小,面色不华,舌淡无苔。
问之精神倦怠无力,头昏,目眩,晨起为甚,时有心悸腰膝酸软,小腹无特殊不适,切之小腹无积,脉沉细而弱,妇科“B”超未见异常。
分析:病史与脉症相参,可知该患经闭因于产孕不节更加小产伤血,阴血亏耗,气血并耗,血海不足,胞宫无以充盈所致,清空失养,故头昏目眩而晨起为著。
血虚心无主,故其面色不华,时而心悸,气血亏损,肝肾失养,腰膝酸软,精神疲惫无力,脉沉细而弱,舌淡无苔为气血双亏之征。
治疗经过:法以气血双补,方选十全大补丸,1次1丸,每日2次,白水送下,连续服用90余丸,月经来潮,后随访至今月经基本正常。
体会:本例经闭,为阴血被耗,气随血伤,气血双虚所致,该患体弱形不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首选四君,经闭精不足,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首推四物,经血为阴,阳生阴长,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加黄芪、肉桂,气血康复,正足邪自去,《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凡妇女病损至旬日半载之后,则未有不闭经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其通之,无如充之……”,故本例闭经非一朝强攻所能奏效。
景岳又说:“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
……”故非桃红之辈所宜,否则极易导致虚虚变幻他症。
也不易峻剂骤补以防欲速而不达,反致虚热内生耗阴伤气,应以补益气血药物缓缓图之,十全大补丸为合拍之剂,济阴纲目载“十全大补汤,治堕胎及多产育,伤血或误服汗下克伐之药,以致血衰气乏而经不行者”。
今以丸剂持而久之,气血得复,胞宫得以温煦充盈。
精血满而后溢,故月经来潮,经闭得治[1]。
2 便秘
患者,女,32岁,从事缝纫工作,2004年3月就诊,由于饮食失节及家务操劳过度,罹患便秘已9年,始起服用缓泻剂,如果导片等尚可通便,近年来即便服果导片8~10片亦无效,偶用攻下泻止益甚,胃脘膨闷不舒,痞满作胀,略一饱食胸膈即觉短气不宽,脘腹喜予按抚,四肢疲惫无力,症状逐年加重,近3年来大便7~10日方能一行,粪便坚如枣核,午后颜面发热,口不渴,查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六脉沉弱。
分析:该患久病中气内伤,且长期从事缝纫,久坐碍脾运化,又加屡用泻下之品,脾气益受伐,而致胃脘痞满作胀,四肢疲惫无力,午后颜面发热为中焦内伤阳明虚热燥气上越所致,证似阳明并非阳明,即《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又《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故本例便秘责之大肠小肠为患,实为脾气不健,津液不布为其本也。
治疗经过:该患屡用通便之法,疗效始终未能如愿。
内经曾有“甚者从之”之教,故试投参苓白术散以健运脾气复生津液。
党参20 g,茯苓10 g,白术10 g,陈皮12 g,生山药30 g,灸甘草10 g,莲肉10 g,砂仁10 g,苡米15 g,桔梗10 g,大枣3枚。
服用5剂无不适,继进上方,用至13剂,饮食略增,脘腹较前舒适,虑之脾虚肝必乘,上方又加木香10 g,以利疏泄助脾运化,服到20剂大便即可三五日一行,粪质变软,遵方服用,逐日症减,服至四十余剂时,大便即可2日或每日1行,嘱其更服香砂养胃丸,健脾丸数十日,以巩固疗效。
体会:便秘一证当有寒热虚实之分,该患大便坚如枣核为津伤液亏,传导失司之故,虽曰大肠小肠为患,实则责之脾胃,如东垣《脾胃论》中“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病则俱病论”曰:“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大肠小肠受之营气……若饮食不节,胃气不及,大肠小肠无所禀受,故津液枯竭也”。
津枯液竭必致传化迟缓,食物久留肠胃,水液偏注,大便坚如枣核,王冰对内经“塞因塞用”注解中说:大气虚乏,中焦气雍,不救其虚,且攻其实,药入则减,药过依然,故中满下虚,其痞常在,乃疏启其中,峻补于下,少服则资壅,多服则通宣。
此塞因塞用者也。
故用补益脾气的参苓白术散健运脾气,化生津液。
只有脾得健运方可清升浊降,水精四布,大肠小肠得以濡润,分清必浊,传化糟粕,便秘自除[2]。
[参考文献]
[1]王中奇.塞因塞用法临床应用体会[J].山西中医,1995,2:42-43.
[2]孙宏.塞因塞用一得[J].辽宁中医杂志,1993,(8):34.
(收稿日期: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