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虎门销烟_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虎门销烟_苏教版

8《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2. 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导入新课(1)出示雕像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2)板书课题,解题明确“虎门”在广东的地位。

“销烟”指销毁鸦片。

简介林则徐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2)你能给课文分段吗?(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①(第一段)时间②(第二段)地点、场面,经过③(第三段)结果、伟大意义(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清时间、主要事情、结果。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 快速阅读课文,用一个词说说在你脑海中呈现的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1)值得纪念: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2)伟大壮举:理解“壮”(雄壮、气势盛大)(板书:伟大壮举)2. 学习第二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销烟前。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兴奋。

他们会说些什么?②仪式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场面:壮观、隆重)指导朗读。

(3)销烟时:①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虎门销烟教案(勿删)

虎门销烟教案(勿删)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3. 引导学生思考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 虎门销烟的过程:林则徐下令销毁鸦片。

3. 虎门销烟的意义: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决心。

三、教学重点1.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2. 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1. 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对禁烟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英雄事迹。

4. 图片展示法: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虎门销烟吗?它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虎门销烟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 讲解虎门销烟的过程:林则徐下令销毁鸦片。

3. 讲解虎门销烟的意义: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决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英雄事迹,如林则徐的坚定决心、不畏强敌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禁烟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对禁烟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六、课后作业2. 调查家族中是否有参与禁烟运动的历史,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禁烟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虎门销烟纪念馆,实地感受虎门销烟的历史氛围。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虎门销烟(第一课时)_苏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虎门销烟(第一课时)_苏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虎门销烟(第一课时)_苏教版备课组: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备课人:二次修改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初步明白得课文的大致内容,认识鸦片的危害,初步了解销烟前场面的壮观。

2、通过查字典、上下文来明白得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鸦片的危害程度以及销烟时令人震动的壮举。

3、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查字典、上下文来明白得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鸦片的危害程度以及销烟前的壮观场面。

教学难点:了解鸦片的危害程度以及销烟前的壮观场面。

教学预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走近林则徐⒈出示顾宪成(1550-1612)的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

”“天下事”在当时仅限于一个国家,在顾宪成之后的一百多年,有一个人是“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确实是林则徐。

(出示林则徐的生平)⒉林则徐因为一件事而震动中外,彪炳史册,那确实是《虎门销烟》(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销,明白得。

销:销毁。

明白得“烟”:是鸦片的俗称,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专门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斗争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最后摧残人命。

当时的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多达200万。

(看相关视频片段,交流讲解自己的看法)二、阅读课文,理清思路⒈面对如此的境况,林则徐上书当时的道光皇帝:“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决心。

(明白得这句话。

)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本文就描写了虎门销烟的壮举。

⒉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怎么说是如何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如何读都行。

⒊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自由读文,然后交流。

)⒋指名回答,抓住情况发生的先后顺序说一说。

指名读一读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

⒌这件事有什么深远的意义?(指名读课文的首尾段,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四上 第8课《虎门销烟》(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四上 第8课《虎门销烟》(教案)
5.拓展延伸:
林则徐为了销毁鸦片,倡导禁烟运动,内有昏庸的反对派,外有横行霸道的外国侵略者,经历了重重困难。可以说这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林则徐曾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如果此时,我们就站在林则徐的雕塑前,你想说些什么?(例文:当年外国人把害人的鸦片运到中国来,让我们抽,抽上一次就会上瘾,如果当兵的人抽上鸦片,就会失去战斗力。农民抽上了鸦片,就会失去劳动力。不知有多少人买儿买女、家破人盲。当时您冒着生命危险,一路上也碰到了各种困难。来到广州销烟,把害人的鸦片全部销毁了,真是大块人心,林则徐爷爷您是我们中国英雄。)
抓住场面描写体会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
懂得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歌曲《林则徐》。
怎么样?听完了歌曲,心中有何感受?
2.介绍人物。林则徐(1785-1850),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出示带音生字:缴担锅渣卷咆哮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缴”是三拼音节。)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收缴担子铁锅
土渣卷入咆哮嚣张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பைடு நூலகம்

虎门销烟教案_第一课时

虎门销烟教案_第一课时

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销烟的经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课前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课文朗读磁带、幻灯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搜集和交流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

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调动学生已知,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四、指导写字1、“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2、“毁”左上的“臼”扁一些,左下的“工”最后是提,右边是“没有”的“没”右半边五、作业1、多音字组词。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虎门销烟》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虎门销烟》

教案名称:《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虎门销烟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文《虎门销烟》的PPT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历史图片和视频等。

相关的生字卡片。

虎门销烟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学生互动讨论的小组分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虎门销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激发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虎门销烟是什么事件吗?它为什么重要?”新课呈现(15分钟)1. 课文朗读: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节奏。

2. 生字新词学习:通过卡片教授生字新词,让学生跟读并书写。

课文理解(20分钟)1. 逐段解析:逐段讲解课文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和过程。

2. 历史背景介绍:介绍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情感体验(15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历史人物,如林则徐等,模拟虎门销烟的场景。

2. 情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虎门销烟事件的感受,以及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拓展延伸(15分钟)1. 历史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虎门销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2. 爱国情感表达: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爱国情感。

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课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2. 鼓励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历史小报:学生制作一份关于虎门销烟的历史小报,并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虎门销烟事件。

(2)运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背景(1)林则徐禁烟令的颁布(2)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2. 虎门销烟的过程(1)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决心(2)虎门销烟的实施及成果3. 虎门销烟的意义(1)打击鸦片贸易,捍卫国家主权(2)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信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2. 辅助材料: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史料、视频等。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虎门销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史料分析(1)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2)讨论虎门销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课堂小结(2)强调虎门销烟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与虎门销烟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六、教学拓展1. 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引导学生了解虎门销烟事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对后世的反响和启示。

2. 虎门销烟与民族精神(1)探讨虎门销烟事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努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虎门销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会组词。

3、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4、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历史背景及销烟的意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历史背景及鸦片的危害(出示鸦片给国家、民众带来危害的画面及文字)2、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赞不绝口欢呼雀跃垂手恭听水泄不通沸腾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一qi2年前的广州城,去亲自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吧。

二、对照阅读:品味人物心情(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1、广州城因为什么而沸腾?划出表现广州城热闹的句子。

2、当外国商人见到销烟以后,他们有什么反应?板书:百姓外国商人开心喜悦狼狈不堪大长中国人志气灭外国侵略者威风3、指导朗读。

三、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

(一)体会人气壮观(出示画面)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①表现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的词。

②描绘人们热烈庆祝销烟喜悦心情的词、句子。

(二)体会场景壮观。

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划出句子,找出重点词。

(出示画面)1、表现销烟池规模宏大的句子:2、描写销烟时的场景:①找出销烟的具体过程的句子:②销烟时的情景:③围观群众的表现:④销烟的数量:3、指导朗读。

四、总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对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导入:1.师:19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
2.板书课题,简介虎门销烟的相关背景。
3.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自学检测
(一)比认字
1.出示生字:
销毁历史价值山寨盐巴彻底斤两欺侮
收缴挑担开锅烟渣卷进咆哮应邀水泄不通震惊中外嚣张气焰
(自由读生字,读准字音,认准字形。2分钟后我们比一比看谁记得最牢)
2.指名比赛读,生更正。
3.指名说易错字,教师指导描红。
4.理解词语的意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比读书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通顺、最流畅。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文,师生共评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意义。
(3分钟思考组织语言,看谁说得好)
1.生默读,自学思考,教师巡视。
2.指名回答,生更正。
3.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校本作业
六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8.虎门销烟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李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脉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