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香包(一)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教案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教案引言: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是一项有趣且教育价值高的活动。
通过参与手工制作香包的过程,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学习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相应的使用方法。
此外,制作香包还能引发孩子们对文化传统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古代文化和习俗。
兴趣培养:首先,为了引发孩子们对手工制作香包的兴趣,我们可以向他们介绍香包的起源和用途。
可以讲解香包作为一种古代的香料储存器具,用于家居和身体的香气调节。
通过图片、故事和实物展示,激发孩子们对香包的好奇心和兴趣。
材料准备:在准备手工制作香包的材料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
以下是一份适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材料清单:1. 彩色布料:提供各种颜色、图案的小布块供孩子们选择。
2. 针线:选择安全且易于使用的针线,以便孩子们能够自主完成针线活动。
3. 香料:可以准备一些天然的香料,如干花、干草草等,用于填充香包。
4. 剪刀:提供适合幼儿使用的剪刀,确保安全。
5. 装饰物:准备一些小珠子、丝带或绣线,供孩子们装饰香包。
制作步骤:1.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布料,然后用剪刀剪出一个合适大小的布块作为香包的外层。
2. 折叠布料,然后用针线沿着边缘缝合两侧,留一个小口。
3. 将香料放入香包中,注意不要填得过满。
4. 使用针线或缝纫机将剩余的小口封口,确保香料不会散落出来。
5. 孩子们可以使用丝带、绣线、小珠子等装饰物来点缀香包,让其更加美观。
活动延伸:除了制作香包,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活动进一步延伸这个主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香料品味:带领孩子们体验不同香料的气味,并鼓励他们描述不同气味的感受和印象。
2. 香包故事时间:在香包制作完成后,可以为孩子们讲述一些与香包相关的故事,如古代人民的使用方式和文化传统。
3. 手工艺术展示:安排一个小型的手工艺术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香包,并与其他班级或家长分享创作心得。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教案:传统文化的创意体验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教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手工制作香包则是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创意体验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个教案,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香文化,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香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帮助幼儿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技能。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并学会共享。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干花、香料、绸缎、丝线、针等制作香包的材料。
2. 资料准备:准备一些与香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对香文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教室布置:可以在教室里面做一些简单的装饰,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与香文化相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香包的图片。
老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了解香文化,比如“你们知道香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你们觉得香包应该是什么味道的?”2. 激发兴趣: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香包的故事,或者谈谈自己小时候制作香包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兴趣。
3. 制作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们动手制作香包。
可以给幼儿们提供一些干花和香料,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制作香包。
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4. 交流共享:等幼儿制作好香包之后,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共享制作香包的心得和感受。
可以引导他们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又或者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四、教学总结在这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可以再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让幼儿们展示自己制作的香包,进行互相欣赏,加深对香文化的印象,并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影响。
通过这样一堂手工制作香包的教案,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大班艺术领域《端午节——做香包》活动方案及分析(精选15篇)

大班艺术领域《端午节——做香包》活动方案及分析(精选15篇)篇1:大班艺术领域《端午节——做香包》活动方案及分析二.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香包,了解香包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制作香包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1、前期准备:幼儿和家长收集各种各样的香包。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已有过使用针线的基础。
2、教具准备:制作课件:端午节的由来3、学具准备:制作香包的香料,各种材质的布(纯色、花色),针线,棉花,彩色缎带,剪刀,各种彩纸,糖纸、包装纸四.活动过程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观看《端午节的由来》,导入课题。
a.提问:“端午节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几月几号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多数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渗透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b.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将课前了解到的端午节的习俗讲给大家听。
(带香包,喝雄黄酒、长命缕、吃粽子、绿豆糕、炸油糕等)2.教师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桌上放置的各种各样的香包。
提问:“你看的香包是什么样的?用什么制作出来的'?有什么味道?佩戴香包有什么用呢?”3.教师出示制作香包的材料,示范香包的简易制作过程:a.剪布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缝制——绑丝带b.选择纯色布料剪成自己要的形状——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剪彩纸为各种形状粘贴装饰香包——绑丝带c.剪糖纸或者包装纸——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扎眼——绑丝带教师对幼儿正确使用针线提出要求(如不用的针要插在针线包上,放置在针线筐内)并进行剪刀的安全教育。
4.幼儿自由选择组制作香包,鼓励幼儿合作制作,互相帮助,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收口,特别注意提醒幼儿针线、剪刀的使用和放置。
5.将幼儿制作好的香包悬挂在教室内,幼儿共同欣赏,发给幼儿佩戴在身上分享成功的喜悦。
香包美术教案幼儿园大班

香包美术教案幼儿园大班一、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和筛选材料,掌握制作香包的方法;•能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想象和表达,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实现其个性化表达;•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材料•香料、彩色绒布、棉花、丝带、剪刀、针线、大型盘子;•书籍、图片和短片。
三、教学过程1. 知识探究(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探讨「香包是什么?它有哪些用途?」•呈现香包图片,并问幼儿它们的颜色、外形和材质等细节。
•引入制作香包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更好地了解香包。
2. 制作过程(30分钟)•步骤1:把香料放在大型盘子里,让幼儿闻一闻,学习它的味道和特征。
•步骤2:选择喜欢的彩色绒布,用剪刀剪成相同大小的方块。
•步骤3:把棉花放在绒布上,折成方形。
•步骤4:用针线把香料缝进绒布中。
•步骤5:将绒布包起来并打结,需要注意尺寸和形状,最后可以在香包上缝上丝带。
3. 创作和表达(20分钟)•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创作和装饰香包,加上他们喜欢的图案或字样等,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分享创作过程和结果,让幼儿展示他们的想法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亮点•通过香包制作,让幼儿了解香料和材料,掌握手工制作技巧。
•通过创意装饰香包,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让幼儿享受创作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教学注意事项•调查和检测幼儿对材料和工具的认知情况。
•配合幼儿的年龄和能力,设置适当的难度。
•对安全问题进行提醒和防范。
•良好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效果评价。
大班端午活动香包教案及反思

大班端午活动香包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大班端午活动香包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纸袋、彩色纸、剪刀、胶水、丝带等制作香包所需材料。
2.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书。
3. 香包制作的示范样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活动:2. 向学生展示香包的示范样品,并解释香包的意义和用途。
3. 分发材料给每个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香包。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步骤指导,如剪出合适大小的纸袋、用胶水粘贴彩色纸装饰、用丝带系好口袋等。
4.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等。
5.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制作香包,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交流。
活动延伸:6. 在香包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彼此的作品,并让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7. 引导学生思考香包的意义和用途,如端午节期间可以放入香包的香料等。
反思:8.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难,并帮助他们总结出制作香包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9.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制作过程或设计更具创意的香包。
教案延伸:1.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香包制作活动,增强家校合作。
2. 可以组织学生在端午节期间互相交换香包,增进友谊和团结。
教案反思:在这个教案中,学生通过制作香包的活动,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活动延伸中,学生还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教案 幼儿园手工教案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香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帮助幼儿了解香包的概念及作用,培养幼儿对传统手工制作的兴趣。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手工制作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增强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引导幼儿了解香包的意义,并通过手工制作体验传统文化。
难点:帮助幼儿熟练掌握香包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好示范香包,准备好所需材料,并做好教学资料的搜集。
2. 学生准备:让家长提前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香包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香包的形状和用途,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香包的起源、材料、制作方法和意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制作(1) 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图案(2) 演示制作步骤(3) 指导幼儿进行制作,鼓励幼儿动手操作4. 交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香包,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分享制作心得,并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图片、实物的展示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积极参与制作活动。
2. 操作性教学法。
采用示范+操作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香包的制作技能。
3. 体验教学法。
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价幼儿对香包制作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评价,鼓励幼儿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 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为今后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七、教学延伸可以邀请家长或长辈参与,组织家校亲子活动,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香包送给父母或祖辈,增进亲子关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八、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要加强对幼儿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香包

幼儿园大班教案:香包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香包。
2.了解香包的制作过程,了解香包的作用及香包的种类。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4.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香包的概述香包也叫“香囊”,是用来存放香料、草药、花朵等材料的小袋子,其外形通常为绣花白布袋,质地细腻,包里装有一些香回等物,嵌入衣袋或耳垂之间可以散发清香。
香袋的制作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开始有了“香囊”的记录。
不同地区的香包做法及所用材料都不完全相同,常见的有描金彩包、花鸟绣香囊、蓝印花香囊、小孩玩具香囊等。
2. 制作香包(1)材料准备白布、线、鸟绣、香料(花香、檀香)、剪刀、香槟、线(2)制作步骤① 将白布切成正方形,千万不要剪斜,不然做不成正方形。
② 将四角向中心折,烙平。
③ 对着中心,用线颠领结实,针穿过这四个三角。
④ 从三角的底部开始,自然向外滚一周,再将余下的布全部暴露出来。
⑤ 将鸟绣缝在香包的侧面,以起到美观和纽扣的作用。
⑥ 用香槟放入需要的香料即可。
(注意:在填料时,应注意量的大小和均匀的分配。
)⑦ 将缝好的香包悬挂在阴凉处晾干即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让幼儿看一下图片,然后问幼儿是否知道这是什么,知道这个东西的作用是什么。
引导幼儿回答。
2. 讲解老师向幼儿简单讲解香包的概况,让幼儿对制作香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制作让幼儿按照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制作香包,老师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结束老师让幼儿展示自己所制作的香包,然后让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回收废料。
四、教学评估1. 测评方式观察幼儿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的表现,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对幼儿在制作香包过程中动手能力、想象力以及了解香包的制作过程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估。
3. 评估结果针对幼儿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老师可以随时给出建议,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大班端午节做香包教案

大班端午节做香包教案教案:大班端午节做香包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通过制作香包,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用具:绢布、线、针、彩线、刺绣线、硬纸板、剪刀、香料等。
三、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1.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端午节的知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老师向幼儿介绍香包,并展示香包的样式和用途。
活动二:制作香包1.老师向幼儿介绍香包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2.幼儿们分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合作完成香包的制作。
3.老师逐组巡视,指导幼儿们使用工具和技巧。
4.幼儿完成香包后,用彩线或刺绣线装饰香包,提高其美观度。
活动三:填充香料1.老师向幼儿介绍香料的种类和香包使用的目的。
2.幼儿们选取自己喜欢的香料,并将其填充到香包中。
活动四:交流展示1.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制作的香包,介绍香包使用的香料。
2.全班幼儿合力欣赏各组的作品,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活动五:总结1.老师带领幼儿们回顾整个制作过程和团队合作的经验。
2.老师指导幼儿们思考,制作香包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
3.整理、清理工作区,归还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1.在引入部分,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或简短的视频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幼儿的兴趣。
2.在制作香包的活动中,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材料并向幼儿们展示制作香包的步骤,引导幼儿分配任务,合理安排时间。
3.在填充香料的活动中,老师可以将不同香料进行分类,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料并向全班介绍其特点。
4.在交流展示的活动中,老师可以安排小组顺序,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使用的香料,鼓励幼儿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在总结部分,老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整个制作过程,鼓励幼儿们分享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们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