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范文
专题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导读学习准备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正常机体通过,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的调节。
(2)美国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而实现的。
(3)免疫系统曾一直被认为是机体的防御系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并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4)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例如,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和血液中的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等因素的影响。
只有这些因素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破疑解难一、内环境与稳态(1) 稳态的概念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
但内环境却能维持相节的稳定。
这种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血液的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 770kPa(37℃时);血糖正常水平为80~120mg/dL等,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高中生物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内环境稳态的定义。
三、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一对一检查过关四、学习内容:(看书后填空)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不同而存在;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但一般不超过1℃。
(二)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调节。
(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内环境稳态与、、、系统之间有功能联系五、互动探究探究一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经典回眸】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zzstepZZZ]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探究二内环境稳态失衡阅读第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1、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经典回眸】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6、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七、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A、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实现B、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C、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动态平衡D、机体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的催化速率加快B、细胞代谢失衡C、酸碱度上升D、体温过高或过低4、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D、带走人体的热量5、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 血糖含量过高④ 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高中生物人教A版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
【学习难点】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自主学习与点拨】一、内环境稳态【预习完成】1.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1、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某个固定值还是一个范围?2、人的体温从早到晚是一直不变吗?为什么?【练习巩固】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A、凝固的状态B、绝对不变的状态C、相对稳定的状态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预习完成】1、内环境的稳态是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通过___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直接相关的系统: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与调节的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是主要的方式。
【思考与交流】1.发烧有哪些症状?为什么要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渗透压如何变化?【练习巩固】1、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2、下列疾病或症状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的是()A.发烧B.尿毒症C.色盲D.中暑3、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C.维持内环境水分稳定 D.维持内环境无机盐稳定三、内环境稳态的意义【预习完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括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2、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操作《内环境的pH变化》的实验,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和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1、关注稳态与健康的关系2、建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教学重点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概述内环境的稳态教学难点概述内环境的稳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水中毒”的新闻,让同学们认识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调查:体温变化观察多媒体上的调查表及曲线图,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①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吗?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②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没有差异?2、实验:内环境pH 的变化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①选择的实验材料,选择理由。
②如何控制变量实验结果记录表1实验结果记录表2实验材料 加入0.1mol ∕L 的HCl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0 5 10 15 20 25 30自来水 缓冲液小结: 内环境 稳态(温度、酸碱度、渗透压) (动态平衡)练习: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组织液的温度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线粒体基质中pH 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实验材料 加入0.1mol ∕L 的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0 5 10 15 20 25 30自来水 缓冲液。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简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2、描述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及意义学习难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二.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在非典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的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致相差多少?何为稳态?2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_____,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叫做稳态。
A级问题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认真观察课本P8图1-4思考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2 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___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A级问题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2 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 合作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2 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级问题二: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 “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的调节。
高中生物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①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②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重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难点:内环境稳态的定义。
“看”—知识经纬“导”—自主预习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不同而存在;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但一般不超过1℃。
(二)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调节。
(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一)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1、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
首先氧气借助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借助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扩散出来,经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
2、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二)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1、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然后经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才能通过的运输后,借助或、排出体外。
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体健康:运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稳定机制,分析有关人体健康的症状,以便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渗透压的平衡。
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使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来补充。
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编号:6 主备人:黄伟玮审核人:曲虹班级姓名学号小组【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调节机制。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4、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预习案1.外界的变化和体内活动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和不断发生变化。
2.体温: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3.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家把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叫做稳态。
4.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维持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
⑴直接相关的系统:、、、。
⑵参与调节的系统:、内分泌系统、。
⑶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探究案【探究一】简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为什么说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⑴正常的和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⑵正常的和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探究二】实验:生物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原理分析:在实验中用的方法,通过向、、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与相似而不同于,从而说明的机制。
2.实验结果---------绘出用盐酸或NaOH分别处理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后相应的PH。
变化曲线如下:【探究三】尝试解释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请(以缓冲对:碳酸/碳酸氢钠为例)解释血液的酸碱度如何维持相对稳定?请结合下图作答。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发生作用,生成和,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成和,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加的会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从而将排出体外。
练习案1.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①②④⑤ D. ③⑥⑦⑧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高中生物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
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三维目标1.知识: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关注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2.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内环境稳态对人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三、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教学策略“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中稳态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
因此通过上一学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内环境pH的稳定,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问题探讨“化验单分析”侧重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稳定(如血糖稳定、血脂稳定等),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为什么多喝多尿、少喝少尿”等问题可以初步认识渗透压的稳定,最后总结得出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①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②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重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难点:内环境稳态的定义。
“看”—知识经纬“导”—自主预习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不同而存在;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但一般不超过1℃。
(二)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调节。
(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一)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1、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
首先氧气借助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借助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扩散出来,经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
2、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二)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1、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然后经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才能通过的运输后,借助或、排出体外。
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体健康:运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稳定机制,分析有关人体健康的症状,以便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渗透压的平衡。
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使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来补充。
(二)血糖的平衡。
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而引起的。
(三)体温的恒定。
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影响了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
“学”—互动探究探究一内环境的稳态1.做课本第7页的调查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不同,说明稳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会因为不同人的生理状态等原因而有所差别。
(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示:数据有所不同,但是差异不大,说明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有所不同。
(3)将体温变化情况与当地实际气温日变化大致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提示:变化趋势相同,但是人体体温和当地实际气温相差比较大。
(4)结论: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提示:年龄性别有所差异不同恒定的值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提示:不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最终都会趋于相对稳定的值。
2【经典回眸】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解析】稳态是正常机体在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下,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D【变式训练】1. 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探究二各种器官和系统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阅读第8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1、从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系统直接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它们各自在内环境调节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消化系统:外界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
呼吸系统: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呼吸道。
泌尿系统:代谢废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由肾脏经尿道排出体外。
2.内环境的稳态是只由图中所示的各系统和器官调节来完成的吗?若不是,还有什么?提示:不是,还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参与。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提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经典回眸】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途述不正确的是()A.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 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 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 肝脏储存的肝糖元在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3解析:选项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与进入血液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起作用,使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选项B肾脏及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成分,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选项D通过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维持血糖的稳定;而C答案去会使内环境CO2含量增加。
答案:C【变式训练】2、下列甲、乙两图分别表示肺换气和组织换气,PO2和PCO2分别代表O2和CO2的分压,后面括号中的数值单位是千帕(kPa),请据图回答:(1)组织换气和肺换气是通过来实现的。
(2)根据气体分压值的变化,可判定甲图中血流方向是由;乙图中血流方向是由(3)甲图肺泡中O2的分压值,可判断为千帕。
(4)O2进入血液后,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结合成。
(5)CO2进入血液后,大部分以的形式运输。
探究三内环境稳态失衡阅读第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
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呢的措施?提示:体温过高将会导致机体的代谢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提示:会降低内环境的渗透压,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青藏高原的氧气稀薄,刚刚进入青藏高原的人员可能出现缺氧而头疼、乏力、心跳加速等症状。
外界环境会影响机体的内环境。
【经典回眸】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A. 氧浓度较低B. 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C. 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4答案:B【变式训练】3、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3-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3-/ H2CO3<15时,将发生酸中毒。
此实例说明无机盐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不正确的是()A. 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 调节细胞的PH值C. 参与细胞的遗传D. 维护细胞的正常形态变式训练参考答案:1.B 2.(1)自由扩散;(2)A→B;D→C;(3)大于13.33;(4)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5)碳酸盐。
3. C“思”—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练”—课堂自测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A.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实现 B.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C.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动态平衡 D.机体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的催化速率加快 B.细胞代谢失衡 C.酸碱度上升 D.体温过高或过低4.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 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 D.带走人体的热量5. 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 血糖含量过高④ 淋巴循环受阻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5参考答案:1.C 2.C 3.B 4.B 5C18、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典例】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 pH 的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 pH 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事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
人体内缓冲物质所调节的主要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外,还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①设计 A、B 两个实验组,每组取 3 支试管。
②先向 A 组中的 3 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____,测量 pH 并记录入表。
③对 B 组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A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