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煤粉锅炉运行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煤粉炉PM10 PM2.5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

煤粉炉PM10/PM2.5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刘建忠, 范海燕, 周俊虎, 曹欣玉, 岑可法(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能源洁净利用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7)摘要:采用冲击式尘粒分级仪对煤粉锅炉电除尘器前后细灰组成进行测量,研究表明除尘器后PM10和PM2.5占总灰的比例为92.47%和35.56%,比除尘器前均有大幅度提高。
除尘器对细灰捕集效率不高,PM2.5除尘效率为90.6%。
煤粉细度、制粉系统投运方式、锅炉负荷是影响粉尘颗粒特性的主要因素。
煤粉越细,乏气全部投入将使排放的粉尘组成越细,锅炉负荷越低,除尘效率会有所提高,但粉尘组成也将变细。
关键词:PM10/PM2.5;细颗粒;煤粉炉;除尘器1 引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唯一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大国,并且这种能源结构在长期内不会改变,因此,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总体上还是煤烟型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大气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原先对污染物的研究深度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如大气颗粒物污染方面,已开始注意可吸入颗粒物浓度(<10 mm)和超细颗粒物(<2.5 mm)浓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1~4]。
研究表明大气细颗粒物不仅影响气候和空气质量、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呼吸系统,甚至被吸入血液,长期蓄积在体内。
我国已在1996年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列入10种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之一,美国在1997年对PM2.5(<2.5 mm)首次制定了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5]。
分析其危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而治理势必要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和成因。
本文对我国耗煤大户煤粉炉燃烧过程中细灰排放规律和电除尘器对细灰的捕捉效率进行初步研究,希望能为治理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提供有用依据。
2 测试方法和装置2.1 测试仪器粉尘采样使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制的WY-1型冲击式尘粒分级仪,见图1。
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烧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烧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效率的追求,煤粉工业锅炉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煤粉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不完全燃烧还会导致燃烧效率低下和燃料的浪费。
为了提高煤粉工业锅炉的效能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烧优化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一、煤粉工业锅炉的燃烧过程煤粉工业锅炉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煤粉的输送和燃烧两个阶段。
煤粉通过输送系统被送入炉膛,与燃烧空气发生反应,并放出热能,最终产生蒸汽用于发电或供热。
煤粉的燃烧特性决定了工业锅炉的效能和排放的污染物。
二、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烧优化技术的研究内容1. 煤粉颗粒特性的研究。
研究煤粉颗粒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颗粒大小分布、表观密度、燃烧速率等参数。
理解和掌握煤粉颗粒的特性,对于优化燃烧系统、提高煤粉的燃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煤粉输送系统的优化。
研究煤粉输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包括输送速度、输送介质、输送管道等。
通过优化输送系统的设计和操作,可以降低能耗、减少磨损和堵塞等问题,提高输送效率,确保煤粉的均匀输送。
3. 燃烧过程中的湍流和混合机制的研究。
湍流和混合对于煤粉燃烧的效率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湍流和混合的机制,可以优化煤粉和燃烧空气的混合程度,提高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4. 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研究。
煤粉工业锅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研究和开发高效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烧优化技术的应用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燃烧系统的优化。
通过改进煤粉燃烧系统的设计和操作,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优化燃烧系统的布置和调整煤粉的供给方式,可以实现更稳定的燃烧过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科技成果——新型高效环保煤粉工业锅炉技术

科技成果——新型高效环保煤粉工业锅炉技术适用范围建筑供暖、工业供热及供蒸汽技术原理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采用煤粉集中制备、精密供粉、空气分级燃烧、炉内脱硫、锅壳(或水管)式锅炉换热、高效布袋除尘、烟气脱硫和全过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燃煤锅炉的高效运行和洁净排放。
工艺流程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技术系统包括了煤粉接受和储备(或炉前在线制粉)、煤粉输送、煤粉点火及燃烧、锅炉换热、烟气净化、烟气排放、粉煤灰排放等单元,以锅炉为核心的成套技术系统。
主要流程为:密闭罐车将来自煤粉加工厂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粉注入煤粉仓→仓内的煤粉按需进入中间粉仓后由供料器及风粉混合管道送入煤粉燃烧器→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完成辐射和对流换热后进入布袋除尘器→除尘器收集的飞灰经密闭系统排出,并集中处理和利用→尾部处理的烟气经过脱硝、脱硫系统净化后由烟囱排入到大气。
锅炉系统的运行由点火程序控制器和上位计算机系统共同完成。
关键技术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以煤粉燃烧为核心技术,还包括煤粉输送、储备技术,快速点火技术,高效低氮燃烧技术,锅炉强化传热及换热工艺,多段组合高效污染物脱除技术,自动控制及智能网络监测技术等。
典型规模该技术已形成了2.8-116MW和4.0-220t/h系列化产品。
应用情况至今已在山西、沈阳、新疆、山东、甘肃、云南、河北、天津等全国十多个省份推广应用几千台套。
典型案例(一)项目概况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高官台供热项目为居民供热项目,为高官台居民小区区域提供热源,锅炉容量为3*58MW,项目启动时间为2013年7月,2013年11月投入生产。
(二)技术指标根据中国特种设备监测研究院国家锅炉压力容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锅炉运行工况能效测试报告,测试结果:在测试条件下,锅炉实测出力为59.90MW,锅炉测试热效率为92.11%,排烟温度为119.56℃,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为1.42。
根据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辽宁省锅炉产品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锅炉环保测试综合报告,测试结果:在测试条件下,折算烟尘初始排放浓度为8360.47mg/Nm3,折算烟尘排放浓度为19.60mg/Nm3,折算SO2初始排放浓度为334.12mg/Nm3,折算SO2排放浓度为48.00mg/Nm3,烟气黑度<1林格曼级,锅炉房噪音65.1dB (A),引风机噪音78.2dB(A),鼓风机噪音79.5dB(A)。
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

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研究日益成为当今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探索有效的控制方法势在必行。
一、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在煤粉燃烧过程中,烟气污染物的生成主要源于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挥发分的裂解和转化。
煤中的有机质经过高温燃烧,由于氧化速率的差异,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可燃有机物和氮氧化物。
同时,煤中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也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这些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反应和迁移过程,最终形成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二、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法为了减少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首先,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机械过滤、电除尘和湿式除尘等技术。
机械过滤通过安装过滤器来截留烟尘颗粒,适用于较大颗粒的过滤。
电除尘则是利用电场力将烟尘带电并移除的方法,适用于中小颗粒的过滤。
湿式除尘则通过水的洗涤作用将烟气中的颗粒物去除,适用于细颗粒的过滤。
其次,化学方法主要包括烟气脱硫和脱硝技术。
烟气脱硫常采用石灰石石膏法、海水法和碱法等方法,通过加入碱性物质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将其转化为硫酸盐并固化。
脱硝技术则是利用还原剂或催化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或氨,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最后,生物方法主要包括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处理等技术。
植物吸附通过种植特定的植物来吸附烟气中的污染物,减少其排放。
微生物处理则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光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实现烟气净化。
三、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应用与进展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与控制

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与控制燃煤工业锅炉作为我国重要的热能设备之一,在许多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燃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
针对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问题,各界从政策法规、燃煤工艺和设备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就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研究与控制。
首先,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燃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类型、浓度以及其排放特点。
研究表明,燃煤工业锅炉主要排放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其中,颗粒物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之一,其表面积大、颗粒细小,易于悬浮在空气中,并在呼吸道沉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则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对大气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研究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特性可以为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控制是解决燃煤工业锅炉污染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为了减少燃煤排放产生的污染物,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见的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燃烧优化技术、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硫技术和颗粒物捕集技术等。
其中,燃烧优化技术通过改变煤粉的燃烧方式和调节燃烧参数,降低污染物生成和排放;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脱硝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烟气脱硫技术则是利用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减少其排放浓度;颗粒物捕集技术主要通过静电捕集、布袋过滤和湿式脱硫等方式,将颗粒物从烟气中去除。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煤工业锅炉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此外,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与控制方面还需要注重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燃烧过程的优化。
传统的煤炭资源采用固体燃烧方式,容易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因此,更加注重发展清洁能源、优化燃烧工艺和设备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燃煤工业锅炉的污染物排放。
基于神华煤NOx排放特性的新煤粉经济细度研究

1 空 压 机 ;一 减 压 阀 :一 分 配 箱 :一 流量 计 :一 给粉 机 : 一 2 3 4 5 6 反 应 器 ;一 电 热 炉 ;一 热 电 偶 ;一 温 控仪 ;0 飞灰 取 样 器 ; 一 7 8 9 l一 l 真空 泵 ;2 干 燥 管 ;3 除 尘管 ;4 烟气 分 析 仪 ;5 除尘 管 1 1一 1一 l一 1一 1一 干燥 管 :7 娴气 分 析 仪 :8 除 尘 滤 桶 6 1 1一
0 引言
通 过 模 拟 国 华 公 司 6 0MW 超 临 界 锅 炉 机 组 的 0
的 质 量 浓 度 、 炭 燃 尽 速 度 、 膛 温 度 场 分 布 等 产 生 焦 炉
变 化 .所 以 也 对 挥 发 分 和 焦 炭 的 还 原 能 力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
空 气 深 度 分 级 燃 烧 工 况 和 6 0MW 亚 临 界 锅 炉 机 组 0 的 空 气 一 般 分 级 燃 烧 工 况 .对 不 同 细 度 的 神 华 煤 粉
在 不 同 总 过 量 空 气 系 数 和 不 同分 级 送 风 比例 下 进 行
1 . 实 验 室 试 验 方 案 2
1 _ 试验 系统 _1 2
如 网 1所 示 从 空 压 机 来 的 空 气 进 入 分 配 箱 后 . 其 中 1路 进 入 给 粉 机 . 携 带 煤 粉 从 反 应 炉 顶 部 喷 人
指标 。 关 键 词 :神 华 煤 ;氮 氧化 物 ;排 放 特 性 ;煤 粉 细 度 中 图分 类 号 :T 6 K1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6 9 2 0 ) 10 3 .4 0 49 4 ( 0 8 1 -0 80
不 同 的分 级 送 风 比例 使 得 煤 粉 颗 粒 表 面 挥 发 分
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烟气排放控制技术综述

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烟气排放控制技术综述煤粉工业锅炉是许多行业中常见的热能设备,其燃烧产生的烟尘和废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煤粉工业锅炉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其燃烧效率,各国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各种烟气排放控制技术。
一、烟气净化技术烟气净化技术是目前主要用于煤粉工业锅炉烟气排放控制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或吸附等方式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
常见的烟气净化技术包括静电除尘、烟气脱硫、脱硝和除氮等。
1.1 静电除尘技术静电除尘是一种利用静电力作用原理进行颗粒物分离的方法,其有效去除了烟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使得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该技术构造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不同粒径和不同浓度的烟气。
1.2 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包括湿法石灰石石膏法和半干法脱硫法。
这些方法经济实用,处理效果显著。
1.3 烟气脱氮技术煤粉工业锅炉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
烟气脱氮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和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
二、煤粉锅炉燃烧优化技术煤粉锅炉的燃烧优化技术是提高其燃烧效率,减少烟气排放的重要手段。
通过优化燃烧参数和改善煤粉燃烧过程,可以使烟气排放满足环境要求,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1 燃烧调节技术燃烧调节是通过调节燃烧参数,如进风量、煤粉粒度、燃烧室温度等,使煤粉在锅炉内适当燃烧,减少无效燃烧和煤粉的过量供给,降低烟气中的浓度和温度,并提高燃烧效率。
2.2 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技术过量空气系数是煤粉锅炉燃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锅炉燃烧效率和烟气排放有着密切关系。
合理调整过量空气系数,可以在保证燃烧充分的前提下,减少烟气中的氧化氮排放。
2.3 氧煤比控制技术氧煤比是煤粉锅炉燃烧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进入炉内的氧气量与进入炉内的煤粉质量之比。
300MW燃煤锅炉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Ex e i e t lsu y o h h r c e itc fNOx m iso p rm n a t d n t e c a a t r si s o e s i n
wi 0 W o 1fr d b i r t 3 0M h c a . e ol i e
第 3 第 5期 7卷
21 0 0年 9月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r h n lcrc P we n v ri o r a fNo h C i a E e t o r U iest t i y
Vo. 7. . 13 No 5 S p., 2 0 e 01
LV — u Yu k n,P ENG n Xi
( col f nryPw r n cai l nier g ot C iaEetcPw r nvrt, Sho o eg o e a dMehnc g e n ,N r hn l r o e i s y E aE n i h ci U ei B oig 70 3 C i ) adn 10 , hn 0 a
Ab t a t I hs p p r h o — r d b i r f i ge p w r nt t e c p ct f 0 MW sb h v d a a - s r c : n t i a e ,t ec a f e ol sn l o e i wi t a a i o 0 li eoa u hh y 3 wa e a e s ap r
证机 组 的安 全 性 和 经 济 性 不 受较 大影 响 的 情 况 下 ,大幅 度 降低 N 放 浓 度 是 可 行 的 。 O排
关键 词 :燃 煤 锅 炉 ;N 放 ;燃 烧 调 整 ;试 验研 究 O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工业煤粉锅炉运行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作者:李明浩李国俊刘传鹏董凌云郁鸿凌来源:《能源研究与信息》2017年第01期摘要:为了改善工业煤粉锅炉的NOx排放特性并保证其燃烧效率,对某新型空气分级燃烧器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改变煤种、过量空气系数及三次风开度,分析了锅炉NOx及CO排放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反平衡法对锅炉的热效率进行了测算.试验结果表明,工业煤粉锅炉能达到较高的热效率;煤中氮含量及挥发分含量与NOx的生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氮含量越高,NOx排放质量浓度越高,挥发分含量越低,NOx排放质量浓度越高;过量空气系数和三次风开度不仅影响锅炉燃烧效率,而且对NOx排放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研究发现,试验锅炉的排烟氧含量(质量分数)应控制在2.5%~2.6%之间较为合理,三次风开度为39%时NOx排放质量浓度最低.关键词:工业锅炉;煤粉;分级燃烧;过量空气系数;三次风;氮氧化物中图分类号: TK 227 文献标志码: AAbstract: To improve the nitrogen oxides (NOx)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pulverized coal boiler and guarantee its combustion efficiency,field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a model of air staged burner newly developed by a company in Shanghai.Th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x and carbon monoxide (CO) were analyzed by changing the coal type,excess air coefficient and opening of the tertiary air.At the same time,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boiler was calculated by antibalance metho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is industrial boiler could be achieved.The nitrogen content and volatile content in the coal samples had some correlations with NOx generation.The higher the nitrogen content,the higher the NOx emission was.The lower the volatile content,the higher the NOx emission was.The excess air coefficient and opening of the tertiary air not only had influences on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the boiler,but also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NOx emission.It was reasonable to control oxygen content in the flue gas between 2.5%and 2.6%.The lowest NOx emission was achieved when the opening of the tertiary air was 39%.Keywords: industrial boiler; pulverized coal; staged combustion; excess air coefficient;tertiary air; nitrogen oxides中国燃煤工业锅炉总量约为57万台,年耗燃料约4亿t标准煤,污染物排放总量接近电站锅炉,在许多城市甚至超过电站锅炉的排放[1],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更直接危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上海等重点地区燃煤锅炉的NOx排放极限值为200 mg·m-3[2],而目前的工业锅炉大多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因此对燃烧器进行研发及改造就变得十分紧迫.本文通过对某新型空气分级燃烧器进行现场试验,测算锅炉运行效率并研究不同煤种、过量空气系数及三次风开度对氮氧化物的生成和燃烧效率的影响,为燃烧器的平稳运行和进一步改造提供依据.1NOx生成机理及空气分级燃烧技术1.1NOx生成机理燃煤烟气中的NOx大部分是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生成.在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途径主要有三种,温度型NOx、快速型NOx及燃料型NOx[3].温度型NOx的生成速率与反应温度直接相关,与温度T大致呈指数关系.当温度低于1 500 ℃时,温度型NOx的生成量极少,只有当温度高于1 500 ℃时才开始生成[4].快速型NOx是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分解后的中间产物CmHn (CH2、CH3、C2)撞击燃烧空气中的N2生成HCN、CN,再与火焰中产生的大量O、OH反应生成NCO,NCO又被进一步氧化成NO,快速型NOx在不含氮的碳氢燃料和在较低温度下燃烧时才重点考虑[5].燃料型NOx在生成的NOx中占主要部分,约占整个NOx排放的75%~95% (体积分数),控制燃料型NOx的生成是控制NOx的关键所在.燃料型NOx的生成机理非常复杂,其反应机理现在还不能被完全掌握,其中包括了一系列化学反应.燃料中的氮元素完全氧化的化学过程是由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决定的,即燃料中的氮元素高温分解生成含有氮原子的中间产物,包括N、CN、HCN、NH3等,然后中间产物和含有氧原子的反应物(包括O、OH、O2)反应生成NO;另一方面如果在缺氧环境下则与NO反应,使NO还原为N2,最终的NO生成量也就由竞争的结果决定[6-7].1.2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空气分级燃烧是通过调整燃烧器及附近区域或整个炉膛区域内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状态,使燃料经过富燃料燃烧和富氧燃烧两个阶段,实现NOx生成量下降的燃烧控制技术.在富燃料燃烧阶段,由于氧气浓度较低,抑制了热力型NOx生成,同时,不完全燃烧使部分已生成的NOx还原成N2,减少了燃料型NOx生成.在富氧燃烧阶段,燃料燃尽,但由于此区域温度已降低,新生成的NOx数量有限,因此,总体上NOx的排放量减少[8].工业煤粉锅炉内部炉膛空间有限,煤粉停留时间短,因此在工业煤粉锅炉上选择空气分级燃烧技术较为合理.2锅炉运行效率测算及试验燃烧器简介2.1锅炉运行效率测算我国燃煤工业锅炉以链条炉居多,其实际运行效率只有65%左右[9],能源利用率低,而工业煤粉锅炉则有较高的燃烧效率.本文首先采用反平衡法对本次试验煤粉锅炉的热效率进行测算,以便与链条炉进行直观的比较.锅炉型号为TQDHMF201.25AIII高温低NOx液体排渣煤粉锅炉,试验工况锅炉出力为21.19 t·h-1;试验工况排烟温度为170.1 ℃.式中:q2为排烟热损失;q3、q4分别为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5为散热损失,可查表获得;q6为灰渣物理热损失;Hpy为排烟处烟气焓;Hlk为入炉冷空气焓;Kq4为修正系数;Qr为输入热量;Vgy为排烟处干烟气体积;CCO为排烟处CO体积分数;Aar为收到基灰分;Clz为炉渣可燃物含量;Cfh为飞灰可燃物含量;(ct)fh为飞灰焓;(ct)lz为炉渣焓;αlz、αfh分别为炉渣含灰量、飞灰含灰量占入炉煤总灰量的质量分数;q为总损失;η2为总效率.由计算可知,本次试验的煤粉锅炉的热效率达到90.64%,而工业链条炉的效率只有65%左右.因此,若使工业煤粉锅炉的污染物排放能较好地达到国家标准并全面推广,将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2.2试验燃烧器简介在工业锅炉上使用煤粉,燃烧器的设计是关键.由于工业锅炉的炉膛空间较小,这就要求燃烧器应能较好地组织炉内的流场,使煤粉高效稳定地燃烧,避免结渣,同时产生较少的污染物.本次试验用的新型燃烧器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形成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初始燃烧区、NOx还原区和燃料燃尽区.这种改进的空气分级方法通过优化每个区域的过量空气系数,在有效降低NOx排放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燃烧效率.燃烧器共有四次风,一次风用来将煤粉输送到燃烧器内,二次风、三次风和四次风则先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再送入燃烧器.二、三次风在进入燃烧器前均先通过固定叶栅,从而产生旋流,增强与煤粉的混合.由于三次风风量对NOx生成的影响较为显著,在设计时,三次风共留有六个均分开度,可以通过改变阀门开度来控制三次风在总风量中所占的比例.四次风在三次风的后部送入,通过送入充足的氧气使煤粉完全燃烧.燃烧器的尾部留有凹槽,以此来排出液态渣.为延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在燃烧器外部安装有水冷套,通过循环水对其进行冷却降温.3试验及结果分析3.1试验前准备本试验使用德国ECOMJ2KN便携式多功能烟气分析仪对锅炉尾部的NOx及CO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每个试验工况取 4~5 组数据进行平均,并根据GB 13271—2014[2]将含氧量(体积分数)修正到9%.煤粉在煤仓上方的取样口取得,所取样品立即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2测点布置及试验方法测点布置在炉膛尾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系统概况及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试验方法为:①保持相同的给煤量及配风量,且煤粉均由同一磨煤机在相同条件下磨得,改变煤种测量NOx排放质量浓度;②使用伊泰3烟煤且保持送煤量恒定,改变配风量(即过量空气系数),测得NOx及CO排放质量浓度;③使用伊泰3烟煤且保持送煤量、配风量恒定,改变三次风开度(即三次风率),测得NOx及CO排放质量浓度.3.3试验结果及分析表1为煤样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数据;其中:Mad、Aad、Vad分别为煤样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FCad为固定碳;Qar,net为发热量;Cado、Had、Nad、Sad分别为碳含量、氢含量、氮含量、硫含量.图2(a)为NOx排放质量浓度与挥发分含量(质量分数)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挥发分含量的增加,NOx生成量呈下降趋势.挥发分对NOx转化率的影响与过量空气系数α有关.在〖CM(78mm〗α>1的氧化性气氛中,煤的挥发分越多,NOx转化率越高;但在α图2(b)为NOx排放质量浓度和煤中氮含量(质量分数)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煤中氮含量的增加,NOx生成量逐渐增加,但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燃烧时,煤中的氮一部分随挥发分析出,一部分留在焦炭中.挥发分氮随着其燃烧而形成中间产物HCN、NH3和焦油等,这些中间产物的燃烧产物是NO或N2;焦炭中的氮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以CN的基团形式与O、NO等反应,同时在焦炭的催化作用下形成NO、N2 等[10].所以挥发分燃烧阶段生成的NO可以在后一阶段的焦炭的燃烧过程中得到还原,但焦炭的燃烧依然有NO的生成.总的NO的转换率是由挥发分、焦炭两个阶段的NO生成量和焦炭表面上NO的还原量决定的[11],因此煤中氮含量对NOx生成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图3(a)为NOx和CO排放质量浓度与氧含量的关系.随着配风量的增加,锅炉出口处的氧含量开始增加,与此同时,NOx的生成量也开始增加,但出口处的CO质量浓度迅速减少,直至为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随着入炉氧含量的增加,燃烧加强,使炉内局部火焰温度上升,为燃料氮转化为燃料型NOx提供了条件.同时,入炉生成量迅速增加,因此,总的NOx生成量随着入炉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还应注意的是,若配风量过少,CO的生成质量浓度会急剧增加.CO的增加会使灰熔点大大降低,导致炉膛结焦,且过高的CO质量浓度会在相应的区域产生强烈的还原性气氛,引起高温腐蚀;同时,随着CO质量浓度的增大,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使锅炉效率降低.因此应选取合适的过量空气系数.从所测数据可以看出,本试验中燃烧器的锅炉出口氧含量应控制在2.5%~2.6%之间,此时不仅NOx的排放可达到国家标准,CO的生成量也较少.图3(b)为NOx及CO 排放质量浓度与三次风开度的关系.当三次风的开度在33.3%和50.0%时,NOx生成量较低,而在16.7%和66.7%开度时,NOx生成量则明显增加.由图可以看出,三次风存在一个最佳开度,使NOx的生成量最小.但由于燃烧器在设计时共有六个均分开度,所以无法通过试验找出.拟合试验数据得到NOx生成量y与三次风开度x的关系为由此可知,当三次风开度在39%左右时NOx生成量将达到最小,此时CO排放质量浓度也在合理范围内,燃烧器运行状况良好.在燃烧器下一步改造时可考虑增加三次风39%开度,然后再次进行试验测量,并与拟合数据进行对比.4结论(1)本试验中工业煤粉炉热效率达到90.64%,而链条炉实际运行效率只有65%左右.再次证明了煤粉炉在资源有效利用上的优势.(2)不同煤种对煤粉炉的NOx排放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煤的挥发分和氮含量.在污染物排放要求较高的重点地区,煤粉锅炉应燃烧挥发分含量相对较高的烟煤,从而降低NOx排放.(3)过量空气系数对煤粉锅炉的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在保证NOx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量使煤粉充分燃烧.本试验中燃烧器应将锅炉出口氧含量控制在2.5%~2.6%之间较为合理.(4)三次风开度对NOx排放的影响较为明显.应合理选择三次风在总配风量中所占的比例.由测得数据可知,本试验中燃烧器的三次风开度为39%时较为合理.参考文献:[1]何心良.我国工业锅炉使用现状与节能减排对策探讨[J].工业锅炉,2010(3):1-8.[2]GB 13Z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3]向军,邱纪华,熊友辉,等.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9):80-89.[4]HABIB M A,ELSHAFEI M,DAJANI M.Influence of combustion parameters on NOx production in an industrial boiler[J].Computers & Fluids,2008,37(1):12-23.[5]吴碧君.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J].电力环境保护,2003,19(4):9-12.[6]章勤.燃煤锅炉低NOx燃烧实验及模拟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7]王明.混煤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8]陈梦洁,郁鸿凌,林友斌,等.燃煤锅炉低NOx排放技术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29(3):131-135.[9]丁守宝,刘富君.我国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8,19(4):304-308,324.[10]PHONGANANT D,WIBBERLEY L J,WALL T F.Nitrogen oxide formation from Australian coals[J].Combustion and Flame,1985,62(1):21-30.[11]曾汉才.大型锅炉高效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J].锅炉制造,20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