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河南省小麦秸秆资源饲料化收储利用状况调查

河南省小麦秸秆资源饲料化收储利用状况调查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小麦产区,小麦秸秆是牛羊等草食家畜传统的主要粗饲料来源之一。

为摸清河南省小麦秸秆资源及其收储、饲料化利用状况,从2020年5月开始,河南省饲草饲料站组织省、市、县三级饲草技术推广部门相关人员,结合秸秆禁烧工作推进和麦秸饲料化利用技术服务,出动上千人次,历时两个多月,走访相关专家、查阅技术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场户,在全面调查麦秸资源及其饲料化收储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各地典型经验做法,重点对432家麦秸饲料化收储主体(企业、合作社、经纪人)进行秸秆收集、打捆、储运、销售全过程的跟踪和典型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河南省小麦秸秆的资源状况、可收集利用数量、饲料化收储利用等情况,将为促进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一、麦秸资源及其饲料化利用状况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20年河南省全省小麦种植面积8514万亩、产量3753.15万吨,小麦籽粒平均亩产441千克。

河南省饲草技术推广部门统计汇总,2020年全省小麦秸秆产量3360.7万吨,亩均秸秆产量394.7千克,麦秸产量约占小麦籽粒产量的89.5%(籽粒∶秸秆为1∶0.9)。

全省18个省辖市(不含直河南省小麦秸秆资源饲料化收储利用状况调查文│李鹏飞 牛岩 郑爱荣 王跃先 郭文英(河南省饲草饲料站)管县)中,驻马店市、商丘市、周口市、南阳市、新乡市等5个市麦秸产量超过200万吨,5个市合计产量1669万吨,占全省麦秸总产量的近一半(49.7%);10个直管县中,汝州县、长垣县、滑县、鹿邑县、永城市、邓州市等6个县(市)麦秸产量超过20万吨。

麦秸亩均产量随小麦品种、生产区域、长势等不同而变化。

据432家麦秸饲料化收储主体(企业、合作社、经纪人)超过50万吨小麦秸秆田间收集数据典型调查分析,河南省小麦秸秆亩均可饲料化收集利用数量254.0千克,可收集利用数量约占麦秸产量的64.4%(麦秸产量∶可收集量为1∶0.64),全省8514万亩小麦可饲料化收集利用秸秆数量为2164.3万吨。

河南省农业秸秆综合利用与工作对策的探讨

河南省农业秸秆综合利用与工作对策的探讨
用 的 一 种 真 菌 。食 用 菌 以 其 鲜 美 的 味
经 多 种微 生 物 的 作 用 , 解 成 简 单而 稳 降
层部 门没有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
环 保 、 业 等 部 门 配 合 不 力 , 法 不 到 农 执
位 . 秆 禁 烧 虽 然 纳 入 目标 管 理 , 责 秸 但 任不 明确 , 奖罚 不 到 位 , 秸 秆 焚 烧 没 对 有 真 正 做 到有 效 的 监 督与 管 理 。
定的物质 ,最后得到沼气和有机肥料 ,
直 接 用 于 生产 和 生 活 。 秆 用 于 沼 气发 秸 酵 不 仅 可 改变 农 村 能 源结 构 。 节约 不 可
再 生 矿 物质 能 源 的 消 耗 , 且 还 可 以 实 而
道 、 软 的质 地 、 富 的 营 养 和 药 用价 柔 丰 值 受到 人们 的 青 睐 。食 用 菌 有 双 孢 蘑

秸秆利 用存在 的 问题
定 的 水 分 ,生 产 出 可 做 燃 料 用 的 黑 色 “ 秆 煤 ” 秸秆 煤 ”既 可 作 为 一 般 燃 秸 。
( ) 识 不 足 , 制 观 念 淡 薄 。大 一 认 法 多 数 农 民 不 了 解 秸 秆 资 源化 利 用 的 好 处 .对 秸 秆焚 烧 所 造 成 的环 境 污 染 、 资 源浪费 、 火灾 事 故 等 问题 的 严 重 , 有 性没 足 够 的认 识 。 ( ) 理 不 善 , 法 力 度不 够 。 二 管 执 基
车 燃料 使 用 , 可 以分 离 提 取 高 附加 值 还 的 化 学产 品 。 热解 液化 单 机 最 佳 规模 为
二、 秸秆的 综合利 用途径
( ) 作 牲 畜饲 料 。 秆 制作 牲 畜 一 制 秸 饲 料 . 照 制 作技 术 可 分 为 氨化 、 贮 、 按 青 微 贮 等 。氨 化 饲 料 是 指将 尿 素 、 氨 等 碳 含 氨 物 质 与秸 秆 混 合 , 过 自然 的化 学 通 变 化 便 秸 秆中 的 纤 维 素 、 质 素细 胞 壁 木 膨 胀 疏 松 , 于牲 畜消 化 吸 收 的 一种 饲 便 料 。 贮饲 料 是 采 用在 秸 秆 中 加 入 高效 微

河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

河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

不高 , 企业 由于高昂的收储 成本也难 以开展更大规模 的利用 。 全 省秸秆收储体 系不完善 , 导致 了秸 秆资源化和商品化程度低 , 制 约着秸秆 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二是秸秆 资源化利 用产业 化程度低 。 全省秸秆资源化利用企业规模普遍偏 小 , 技术与装备
落后 , 缺 乏 龙 头 企 业 带 动 。秸 秆 配 套 产 业 发 展 不 足 , 先 进 秸 秆 收 集 处 理 机 械 设 备 等 一 些 关 键 性 技 术 难 题 尚 未 突破 ,制 约 着秸 秆 利 用 率 和 利用 层 次 的提 升 。 三 是 秸 秆 资 源化 利 用 投 入 不 足 。 尽 管 全 省 出 台 了一 些 鼓 励 秸 秆 资 源 化 利 用 的优 惠政 策 ,但 政 策 的 覆 盖面不够 宽 、 系统性 不够强 、 利 益 纽 带 不 紧密 、 政 策 激 励 机 制 不
6 . 6 %: 基 料化 及 其 他 利 用 量 2 7 1 万吨 , 占秸 秆 总利 用 量 的 4 . 1 %。
全省秸秆 多元化利用 格局基 本形成 。秸秆 由过去 简单还 田、 农村 生活燃料 和牲 畜饲料 , 拓展到肥料 、 饲料、 食用菌基 料 、
套设 施 缺 乏 , 导 致 秸 秆 收集 储 运成 本 高 , 农 民 收集 秸 秆 的 积极 性
花、 花生 、 大豆和瓜菜薯类秸秆等 。其中以小 麦 、 玉米秸秆最 多 ,
分 别 占总 量 的 4 4 . 7 %和 2 5 . 9 %。 全 省 秸 秆 资 源类 型分 布 具 有 一 定 的地 域 差 异 性 , 南 阳、 周 口、 驻马店 等 1 6地 市 秸 秆 资 源 以小 麦 、
4 5 0 0 5 2 )

要: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资 源, 可用于牲 畜养殖、 菌类种植 、 生产人造板材 、 纤维 乙醇等。据测算 , 1 吨秸秆含 纤维素 7 0 0公

河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南农业2023年第16期ZHAOQI YU SHENGTAI沼气与生态表1数据显示,河南省秸秆可收集率略低于全国2015年平均水平,主要是直接还田量占比大。

2019年直接还田量占肥料化利用量的81%,2020年略有降低仍达到71.7%。

河南省2018—2020年三年综合利用率均值为90.4%,比全国“十二五”终期评估数据80.1%高10.3个百分点,表明本省秸秆利用政策效应明显。

公开信息可查主要政策有:《河南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专项方案(2016—2020年)》、《河南省农作物秸秆“五料化”19项新技术名录》、《河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方面,调整农机补贴支出方向,持续将作物秸秆还田机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压捆机(含压捆机、秸秆捡拾压捆机)实行省级累加补贴;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2.1%。

在综合利用的路径和结构方面,主要包括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秸秆利用结构方面,肥料化、饲料化2018—2020年三年利用率均值分别为78.85%、14%,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三年利用率均值分别为2.74%、0.9%、1.51%,肥料化利用占比最大,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利用占比偏低,秸秆的综合10 131.749 423.996372018年2019年2020年河南(万t )7486.784.87 500.278 173.4817088.490.991.86 632.387 429.975004 845.716 166.75990259.02187.2145.41 194.09828.6996114.4846.137219.0944.16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利用结构有待优化。

在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2018、2019、2020年肥料化利用量分别为4845.71万t、6166.7万t、5990万t,其 中:2019、2020年直接还田量分别占肥料化利用的秸秆直接还田的弊端主要有:一是秸秆还田覆盖往往会造成不均匀地断裂,作物根系深入土壤不够,作物生长易出现倒伏现象,造成产量损失;二是秸秆体有大量的害虫附着,直接还田对翌年作物构成病虫害威胁;三是ZHAOQI YU SHENGTAI沼气与生态。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种植农作物后剩余的秸秆部分,是一种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通过将其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

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可以用于生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颗粒制备、生物质液态燃料生产等方面,有助于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作物秸秆还可以用于制作纸张、建筑材料等,拓宽了其利用途径。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不足,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规范,导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制约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2.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存在着设备陈旧、工艺简单、能耗高等问题,限制了资源化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3. 市场运作不够完善:目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市场运作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导致资源化利用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开发受到限制。

4. 宣传教育不到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缺乏对农民和企业的引导和推动,使得他们对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政策了解不足,影响了资源化利用的推广和应用。

解决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完善市场运作、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河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河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0 1年第 8期
农 业 工程 学
河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文春 波 钱发 军 任 杰
( 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南郑州 40 5 ) 河 河 50 2
摘要
利 用。
阐述 了河 南省秸 秆综 合利 用现 状 , 析其 存在 的 问题 , 分 并提 出 了加 强秸 秆 资源 综合 利 用的 对策 , 以推动 河 南省 秸秆 资 源 的综合
而 过 剩秸 秆 在 田间 地 头露 天 焚 烧 和堆 砌 , 社 会环 境和 居 对
民 生活 造成 了严 重危 害 。
目前 , 省除 造 纸企 业形 成 较 大规模 外 , 全 其他 秸秆 综 合 利用 技 术尚 没有 形成 大规 模 生产效 益 。
23 关 键技 术有 待 于进一 步研 发推 广 .
Ab ta t Th tlzto t tso ta rs u c si n n Prvn ewa x u d d,h r be r n lz d n h src euiiain sau fsr w e o r e nHe a o ic se po n e t ep o lmswe ea ay e ,a d t e e h n i gtec mp e nsv tl ain o ta rs u c swe epu o wad i r e n a cn o rhe ieuii to fsrw e o r e r t r r , no d rt i h z f o mpe hec mp e e ieuiia ino ta rs ursi n lt o r h nsv tl to srw e o e n He a z f n
l 河南省 秸秆 资 源综 合利 用现 状分9 0万 t其 中 5 ,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副产品,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目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渠道不畅通。

由于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部分农民没有能力将秸秆有效转化为可利用的产品。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缺乏现代化设备的问题,导致农作物秸秆难以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技术还不够完善。

目前,农作物秸秆主要通过焚烧、还田和饲料等方式进行利用。

这些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焚烧会导致环境污染,还田效果不明显,饲料利用受限等。

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完善新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效果。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还存在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

由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成本较高,导致产品的销售价格不低,市场需求较少。

农民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就缺乏积极性进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对于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意识和积极性。

通过农业科普和培训,向农民普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好处和技术,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将秸秆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并指导他们选择适合的利用方式。

加大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多高效、环保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并将其推广到农民中。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降低农民的经济成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加强监管,确保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和健康安全。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技术和制定政策等对策,可以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最大利用,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河南省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Ab s t r a c t : T h e ma n u s c i r p t p r o v i d e d q u i t e d e t a i l s o f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c r o p s t r a w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r e a s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me t h o d s i n
河南省作物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 析及 对策
聂 胜 委 , 郭 占玲 , 张 巧 萍 一 , 张 玉 亭 , 吕书 凡 。
( 1 . 河南省农业科学 院植物 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河南 郑卅 I 4 5 0 0 0 2 ; 2 .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3 . 河南省农业厅能源环保 总站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He n a n pr o v i n c e t hr o ug h q ue s t i o n na i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n an d l o o ki n g f o r ba s i c d a t a ,a nd a l s o a n a l y z e d r e a l i s t i c a l l y.Ac c o r d i ng t o di f e r e nt
摘 要 : 采用 问卷 调查和数据资料搜集相结合 的方式 , 对 河南省 的秸秆 资源量 、 分布 区域及利用途 径进行 了较 为
客观详 细的阐述 , 针对不 同类型 的作物秸秆( 如小麦 、 玉米 、 水稻 、 花生 ) 从 分布的地域性 、 分布密度 、 可搜集量 以及 利用 率等方 面进行分析 。 结果 表明 , 河南省秸秆资源存在总量大 , 利用及分布在地区之间差 异较 大 , 利用率整体偏 低等特点 ; 并提出 了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方向和对策 。 关键词 : 秸秆资源 ; 分布现状 ; 利用 ; 河南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吴一平, 张力维, 崔国强, WU Yi-ping, ZHANG Li-wei, CUI Guo-qiang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10,44(3)
被引用次数:3次
1.刘荣章;翁伯奇;曾玉荣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与技术 2007
2.郑德聪;武月明;王菊霞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2006
3.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调查年鉴-2007 2007
4.牟建楼;王颉;张伟浅谈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4)
5.赵捐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期刊论文]-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02)
6.胡炜;宋先锋;翟媛媛天冠集团"非粮"乙醇的先行者[期刊论文]-创新科技 2008(02)
1.冯伟.黄力程.李文才.FENG Wei.HUANG Licheng.LI Wencai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分析:一个理论框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11(2)
2.那伟.刘鹏.张永峰.姜福民.葛明华.NA Wei.LIU Peng.ZHANG Yong-feng.JIANG Fu-min.GE Ming-hua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分析评价[期刊论文]-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
3.吴一平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农区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河南科技2007(4)
1.李幸芳.李刚.韩敏.葛伟.刘圣勇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其资源评价[期刊论文]-河南科学 2011(12)
2.陈晓东南阳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0(22)
3.李书田.金继运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 2011(2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ennannydxxb20100302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