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合集下载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ppt13

不能自由发挥
八股取士
目 的: 控制思想,加强专制统治 危 害:
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 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 活,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束缚了思想, 败坏了学风。
2.大兴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 文字狱:明清时期,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 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 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官职:丞相
罪名:谋反
牵连3万余人
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相权威胁皇权的现 象,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2、废除宰相制度
皇帝
宰相 六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
×
秦代到明代中枢机构之演变
秦始皇
唐太宗
明太祖
一位丞相
锦衣卫
锦衣卫印
锦衣卫的职能是监察百官和京城百 姓。侦缉官民言行。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 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 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 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锦衣卫 (明太祖)2.东厂 (明成祖)
4.设廷杖制度
目的:为了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 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
主仆关系!
5、设立军机处(清朝、雍正)
乾清宫
军机处的职能 :跪奏 笔录 上传下达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八股取士
目 的: 控制思想,加强专制统治 危 害:
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 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 活,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束缚了思想, 败坏了学风。
2.大兴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 文字狱:明清时期,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 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 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官职:丞相
罪名:谋反
牵连3万余人
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相权威胁皇权的现 象,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2、废除宰相制度
皇帝
宰相 六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
×
秦代到明代中枢机构之演变
秦始皇
唐太宗
明太祖
一位丞相
锦衣卫
锦衣卫印
锦衣卫的职能是监察百官和京城百 姓。侦缉官民言行。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 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 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 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锦衣卫 (明太祖)2.东厂 (明成祖)
4.设廷杖制度
目的:为了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 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
主仆关系!
5、设立军机处(清朝、雍正)
乾清宫
军机处的职能 :跪奏 笔录 上传下达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10张ppt)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10张ppt)

八股取士的地位、内容、文体和局限性
地位:明清时期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形式 内容:课文第13页
文体:课文第13页
局限性:课文第13页
“四书”、“五经”是什么?
课文第13页阅读卡
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可以选拔出 优秀人才?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对科举考试的态 度又是怎样的呢?
结合课文14页资料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问题1.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方法,毒害了所 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 始皇的“焚书坑儒” 事件所害只有460多人。 问题2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 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是八股取士。所以认 为“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 观点2.是正确的。
•
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
•
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
11、人生就像是一个马尔可夫链,你的未来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而无关于过去做完的事。
•
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
•
7、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
8、不要活在别人眼中,更不要活在别人嘴中。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不满而为你改变,你能做到的只有改变你自己!
•
9、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哪有什么好命天赐,不都是一路披荆斩棘才换来的。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ppt

对科举制度你有什么看法?
范 进 中 举
利: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
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因为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 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 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 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 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 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结合课文14页资料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问题1.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方法,毒害了所 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 始皇的“焚书坑儒” 事件所害只有460多人。 问题2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 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是八股取士。所以认 为“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 观点2.是正确的。
分析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1.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政府为了树立权威, 不允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 2. 民族矛盾的存在。为了保护贵族的特权,防 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 大兴文字狱有什么危害? 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人们不敢议论时政,不 敢研究现实,思想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5.2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PPT课件 (5)

4)出场后像 出笼的病鸟
5)放榜是坐 立不安像猕猴
6)名落孙山像 叮了药饵的苍蝇
7)想再试一次 像破壳的小鸡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 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 学问。考中做官后,他 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 奴仆。
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技发展造成 严重阻碍。
“一个没有个人 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 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 组成的社会,将是一 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 幸社会。”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 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 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 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 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乙:擅于采百家 之言,引用 名人警句 。
答题观点:
要代圣人立言,不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 内容主要据宋朝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 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
1)提着篮子 入场时像乞 丐
2)点名时被 3)考试时住在 呵斥像囚犯 号舍里像蜜蜂
历
史 科举考试
小 知
的三级
识
秀才
明朝乡试试卷
举人 (省级乡试) 第一名:状元
进士 (中央会试和殿试)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历 史 小 知 识
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 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 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
人教版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6张PPT)

科举考生看榜图
科举制发展过程:
明清时期的 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你该怎样写好考试的文章?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名人警句 。
答题观点:考生必须根据 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 挥自己的见解;所论内容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顾炎武为什么认为八股文的消 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 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 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 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 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
请阅读课本P14 观点1.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 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 观点2.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 已经发生了……顾炎武这种批评是对的。 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内阁学士胡中藻作诗,也惹了麻烦。他的一 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皇帝看了说:“加 ‘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乾隆 皇帝下旨,胡中藻腰斩,他和族人被杀,祸及师 友。
《四库全书》是乾隆
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 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 《四库全书》编纂馆。 由 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 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 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 日,该书包括经、史、子、 集四部,3461种书目, 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 可谓超级文化大典。《四库 全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 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是中 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 国历史上丛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在传承文化方面起 献资料。 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 “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 品。何谓“四不全”? 因为在编修过程中, 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 毁、删削、篡改、错讹的 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 为之。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课件

清代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改革中央机构
明清加 强专制 皇权
加强思想控制
废 除 丞 相
厂 卫 制 度
设 军 机 处
大 兴 文 字 狱
八 股 取 士
思想的钳制所关尤大。清提倡理学之力, 有过于明。八股取士之制照旧执行,而益加 严密。一面悬利禄以收买汉人,使悉入毂中, 一面百般折磨,必令俯首帖耳,志气丧失。
──(台湾)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述及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考试题型:
“八股文”, 不能自由发挥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有人告发王錫侯所著字典《字贯》 诋毁圣训、狂妄不法。乾隆发现该书竟然将康熙、雍正、乾隆 的名讳直书,无所避讳(按照清朝的规定,凡是皇帝名号皆应 减一笔或加一笔或者不书来避讳),这就属于‚大逆不道,为 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结果此案不仅斩了王锡侯全 家,就连江西巡抚海成也被乾隆指责为替罪人说话而被判为斩 监候(死刑缓期),秋后处决;原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使 冯廷丞也都因为看过《字贯》一书却未能检出悖逆重情而被革 职。此案上上下下牵连近百人。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范进:
从20岁到54岁, 应考20余次。54岁中 举,因兴奋过度而发 疯。过去把他骂得狗 血喷头的丈人,马上 改口称他为老爷。一 些趋炎附势之人送给 他天地房产。后中进 士,数年之后,钦点 为山东学道。
一会,(范进)同幕客们吃酒,心里只将这件事(找不到荀 玫的考卷)委决不下。众幕宾也替疑猜不定。内中一个少年幕客 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 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明代大儒)先生寓处吃酒。 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 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 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 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 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 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 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 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 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陈亮的《水调歌头· 不见南师久》词云: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 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
清廷借修书之机,毁禁的是哪些内容?
答题观点: 要代圣人立言,不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 内容主要据宋朝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三、科举制—— 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答题观点: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
1)提着篮子 入场时像乞丐
2)点名时被 3)考试时住在 呵斥像囚犯 号舍里像蜜蜂
4)出场后像 出笼的病鸟
5)放榜是坐 立不安像猕猴
6)名落孙山像 叮了药饵的苍蝇
7)想再试一次 像破壳的小鸡
资料1: 清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 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男主人公贾宝玉不 愿参加科举考试,认为那是“须眉浊物”“国贼 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清朝时有人作 歌讽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辜负光阴,白白 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 气!” 资料2: 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形形色 色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大量热衷科举的文人。 像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 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
• 又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因所作《万寿增 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被杀;北平府 学训导赵伯宁因作《万寿表》中有“垂子 孙而作则”被杀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文字狱事例
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 《明史》。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 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 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 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处死。 此前,庄廷龙已死。清政府下令挖开他的 坟墓,劈棺戮尸。李令晰为《明史》作过 序,被处死。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 200 多人。
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 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 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 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 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
文字狱的严重Biblioteka 果:这些案件大多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滥杀无 辜,文人士子只得埋头故纸堆中,不敢编写历史、 研究现实消磨智慧,使知识界思想麻木,万马齐 喑。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知识分子不敢议论时政,从而禁锢了思想。
第1课时
清朝文字狱事例
“一把心肠论浊清” 。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文化专制
明朝文字狱的兴起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指 没有头发,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 音,是骂他参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大怒,立 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
科 举 考 生 看 榜 图
问: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请思考一下,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 颖而出,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
甲:标新立异, 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 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 之言,引用 名人警句 。
命题范围: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 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 学问。考中做官后,他 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 奴仆。
阻碍了中国思想 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一个没有个人 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 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 组成的社会,将是一 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 幸社会。” ——爱因斯坦
八股取士一方面使读书人的知 识面日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 书人的心灵创伤。
你是否愿意生活在明清时期?请说 明理由。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生活在 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列表比较秦朝 、西汉、明 朝、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朝代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事件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字狱
八股取士
一 止 一 维维止
、
臣乃乾隆六年的进士,官至内阁大学 士,臣爱好诗词,常有感于心境而做诗句, 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奈何乾隆帝看了 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前,是 何肺腑?”结果,臣与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无从申辩,谁能还我清白?
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
一方面,这是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 清廷为了树立其权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 和反抗,人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压。 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 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 族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大力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 手段,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答题观点: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
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什么是八股取士? 叫做“八股文”。
明朝科举的教科书
明朝科举试卷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八 股 文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文人的七种表情:
1)提着篮子 入场时像乞丐
2)点名时被 3)考试时住在 呵斥像囚犯 号舍里像蜜蜂
4)出场后像 出笼的病鸟
5)放榜是坐 立不安像猕猴
6)名落孙山像 叮了药饵的苍蝇
7)想再试一次 像破壳的小鸡
1.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 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 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 2.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 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 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 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 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 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 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如何评价清政府编撰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一项巨 大的文化工程,它在传承 文化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
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方式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 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 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帝时一进士写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 统治者(雍正帝)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 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 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 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 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 “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 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 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