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一)课程介绍保健课是为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生诊断有各种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或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的身体创伤,短期内不适合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育教育课程。
课程以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健康状况,使其体质得到增强,并且能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二)目的任务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的锻炼,使处于特殊身体状况(疾病和残障)的学生了解自身机体的生理特点而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方式和日常保健方法,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1. 理论部分(1)体育与健康。
(2)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
(3)体育保健概述。
(4)运动与疾病。
(5)运动与残障。
(6)运动损伤与康复。
(7)体育比赛欣赏。
2. 实践部分:简化太极拳【24 式】、健身气功、健身的一些方法。
3. 考核内容:(1)理论作业。
(2)实践部分:所学内容。
(五)考核方法、要求及评分标准1. 考核内容及比例(1)理论部分(占20%):以学生命题作业成绩为准。
(2)技术部分(占60%):考核学生24 式简化太极拳的掌握情况。
(3)学习态度(占20%):包括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
2.评分标准:(1)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学生命题作业成绩为准。
(2)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依据学生套路掌握准确程度以及形、神、意的配合评分。
(3)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包括课堂表现和出勤。
(六)教学参考书目1、《大学体育新教程》,张宏成,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7 第一版。
2、《体育保健》,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06 月3、《完全健身》,金ft,北京出版社,2005 年05 月第一版。
4、《现代体育保健》,许立勋,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年08 月第一版。
5、《运动营养学》,张钧张蕴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体育市场开发方向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其目的是使体育市场开发方向的学习者能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将所学的理论与技能运用到大众运动健身指导、休闲体育教学、业余运动训练当中。
二、课程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计72学时,其中理论占54学时,实践占18学时。
要求理论联系实践,使学习者能够运用体育保健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大众运动健身指导、休闲体育教学及运动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运动与健康第一节现代健康观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三节体质与健康第二章体育卫生第一节体育锻炼卫生第二节运动环境卫生第三节运动场地设备卫生第三章营养卫生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人体所需六种营养素的功用、来源和供给量,热能的供给及测定方法,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合理营养供给,运动营养和营养状况的评定。
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人体六大营养素的营养功用,理解热能的供给与测定、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特点以及营养状况的评定,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和运动营养的供给方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热能的供给与评定、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特点以及营养状况的评定。
2、掌握:人体六大营养素的营养功用。
3、熟练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和运动营养的供给方法。
第四章儿童少年、女子体育卫生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女子身体的影响;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儿童少年、女子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有关体育卫生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体育锻炼对其影响,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运动时的卫生要求。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体育锻炼对其影响。
2、掌握: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女子及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体育卫生要求。
3、熟练掌握:儿童少年在体育锻炼中的体育卫生要求。
《体育保健学》实验大纲

《体育保健学》实验大纲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32
总学分:2
实验时数:12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本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人体测量、机能检查的常用方法及评定,按摩操作、急救技术、康复方法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
在运动实际中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运动伤病,增强体质,保障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因此,《体育保健学》是体育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根据《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本实验课为12学时,共6个实验。
四、实验方法与基本要求
1.掌握实验的方法和仪器的正确操作。
2.学会分析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3.学会按摩、急救基本技术。
五、考核与报告
1.实验技能操作考试(心肺复苏)。
2.完成实验报告。
六、设备与器材配置
1.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骨盆测量计、墨水、方盘。
2.实验二: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3.实验三: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4.实验四:运动损伤的处理。
5.实验五:运动损伤的急救(心肺复苏)。
6.实验六: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七、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纲《体育保健学》教学⼤纲⼀、说明本⼤纲是依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所规定的培养⽬标的实际需要⽽制定。
本门课程为必须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共进⾏⼀个学期的教学。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和训练⽔平的体育运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门综合、应⽤学科。
本课程通过对体育卫⽣、医务监督、运动伤病的防治的学习,为学⽣毕业后从事体育教育、保健康复⼯作实践服务。
从⽽使体育运动在促进⽣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健康⽔平及运动技术⽔平等⽅⾯发挥应有的作⽤。
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努⼒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任务(⼀) 培养学⽣树⽴全⼼全意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体魄健康、技术精湛和职业道德⾼尚的专业⼈才。
(⼆) 正确认识⼈体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对⽴统⼀关系。
(三) 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体育锻炼参加者的⾝体发育、健康和训练⽔平,为⼈体伤病康复,体育教学,训练和⽐赛提供科学依据和给予保健指导;研究影响体育锻炼参加者⾝体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措施;研究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规律和防治措施。
三、教学内容第⼀部分:讲授部分绪⾔【⽬的要求】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法⼀、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法⼆、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内容与其它学科关系及体育与卫⽣结合的意义三、体育保健学的发展历史第⼀章⼈群个体卫⽣和环境卫⽣【⽬的要求】掌握⼈群个体(即个⼈)卫⽣基本内容,熟悉环境卫⽣对⼈类健康的作⽤和环境污染对⼈类健康的危害第⼀节⼈群个体卫⽣⼀、⽣活制度⼆、早锻炼卫⽣三、饮⾷卫⽣(详见营养卫⽣)四、睡眠卫⽣五、⼝腔卫⽣六、⽪肤卫⽣七、服装和鞋的卫⽣⼋、不良⾏为与卫⽣九、精神卫⽣第⼆节环境卫⽣⼀、环境与⼈类的关系⼆、环境条件(污染条件、因素)对⼈类健康的影响三、绿化与环境保护第⼆章⼉童少年体育卫⽣【⽬的要求】熟悉⼉童少年⾝体⽣长发育规律,掌握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卫⽣要求,并运⽤于学校体育卫⽣、教学、训练和伤病防治。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包含思政内容)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包含思政内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311107B中文名称:体育保健学英文名称:sports healthcar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二、课程简介体育保健学是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和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三、课程目标目标1:具备处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常见运动损伤和运动伤害事故的能力,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毕业要求1-2L:职业道德修养】目标2:关心爱护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价值观、人生观。
【毕业要求2-2M:教育情怀】目标3: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毕业要求3-1H:学科素养】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体育运动与健康(2学时)(本章支撑课程目标2、3,第一节支撑课程目标2、3,第二节支撑课程目标3)【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和步骤。
熟悉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了解健康相关行为及健康体适能。
2.能力目标:根据所学内容,能够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并提出改进措施。
3.素养目标:结合实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锻炼习惯,形成正确的健康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和步骤。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孔喜良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课程编号:142014英文名称:Gym health car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8 课外学时:学分:3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体育教育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也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卫生保健学的角度去研究不同的体育运动形式与环境对人体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以及人体对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反应与适应,以此来寻找出最适合于个体生理条件的体育运动形式,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促进体质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保健的基本思路及其特点,掌握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学生的运动保健知识素养;(3)加强保健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运动训练中防病抗病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讲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了解内容提要:体育保健学的概念、学科特点、主要内容;个人卫生的基本内容,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传染病的概念及预防原则。
掌握重点难点:①健康的概念、与疾病的关系②合理生活制度科学内涵③体育与健康的关系④传染病时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第二讲运动与营养了解内容提要:六大类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影响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维生素缺乏导致的临床疾病;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的主要作用及其在体内的主要生理过程。
运动员的营养特点及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掌握重点难点:①营养与营养素间的关系②蛋白质调节生理功能生理学基础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④运动员的营养特点及比赛期的特殊营养特点第三讲三类人群体育卫生了解内容提要:三类人群的身体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的变化规律,及其一般和特殊的体育卫生的要求。
体育保健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宋体小四号)2、课程名称(中/英文):体育保健学/Physical Health Care3、学时/学分:36/24、开课院系:体育教学部5、开课教研室:(宋体小四号)6、授课对象: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生7、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体育保健学参考书:(宋体小四号)8、先修课程:(宋体小四号)9、执笔人:(宋体小四号)审订人:(宋体小四号)二、课程简介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对体育保健课的学习,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使学生能够具备为体育运动提供保健措施与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增进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健康等方面的能力。
进而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体育保健学是一门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和全民健身服务的实用课程,在教学上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少而精,全面中突出重点,讲授与实验并重,加强示教,充分利用图表、标本、模具及电教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调查、计量分析、评定资料等课外作业,配合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 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熟悉: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了解:体育保健学的意义、发展简史和学习要求[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讲授内容] 1、体育保健学的概念2、体育保健学的目的与任务3、体育保健学的内容4、体育保健学的意义5、体育保健学发展简史6、体育保健学的学习要求重点与难点: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目的任务及意义第一章体育运动与健康[目的要求] 掌握: 健康的基本概念、运动对不同人群各器官和系统的影响熟悉: 健康的分类与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了解: 健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讲授内容] 1、健康概述2、运动对健康的影响重点与难点:1、健康的概念及标准2、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与危害第二章体育运动的卫生要求[目的要求] 掌握:儿童少年和女子体育运动中的卫生要求熟悉:个人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了解:个人卫生要求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学时数] 理论2学时[讲授内容] 1、个人卫生与传染病预防2、运动环境卫生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重点与难点:重点: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卫生要求和女子的体育卫生要求难点: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运动中的体育卫生要求第三章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目的要求] 掌握: 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和指导青少年学生和体育活动参加者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训练和比赛。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英文名称:Sports Health Care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2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 2适用对象:休闲体育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体育保健学》是休闲体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该课程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
2.课程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2)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3)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3.课程任务3.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自我监督和在教学、训练中进行医务监督的能力,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身体特点,合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受教育者终身收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质和健康的各种因素,掌握基本的营养保健知识,基本掌握不同运动形式中医务监督的方法和保健要求,正确运用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法,初步掌握各种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营养素的概念、热能的概念、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2011-11-01 17:45 浏览53次评论0条发表评论(适用于专业)课程编码:学时: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学期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先修课程:无教学手段:课堂讲课、自学、辅导答疑及实验实践。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2、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3、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自我监督和在教学、训练中进行医务监督的能力,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身体特点,合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言(一) 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意义2、研究体育保健学的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三)重点、难点: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第一章健康概述(一)目的要求:使学生队健康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
(二)主要内容:1、现代健康观2、现代体育健康观3、运动队个体健康的影响(三)重点、难点:现代健康观。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一)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主要内容:1、体育锻炼卫生2、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3、运动建筑设备卫生(三)重点、难点: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第三章运动与营养(一)目的要求:熟悉人体所需六类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二)主要内容:1、基础营养2、健康膳食指导3、营养、健身运动与慢性病4、运动员营养(三)重点、难点:营养素的概念、热能的概念、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
第四章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一)目的要求:了解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促进健康的主要途径,也是预防现代各种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主要内容:1、健康与行为和生活方式2、促进健康的积极生活方式—合理的体育运动3、体育行为与心理健康(三)重点、难点: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
第五章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一)目的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一般与特殊的体育卫生要求。
(二)主要内容:1、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2、女子的体育卫生3、中年人的体育卫生4、老年人的体育卫生(三)重点、难点:儿童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
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依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的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女子及中老年锻炼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
第六章体格检查(一)目的要求:了解人体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创造良好的条件。
掌握体格检查的目的、意义和体格检查的形式、内容及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
(二)主要内容:1、体格检查的方法2、体格检查的内容3、体格检查的形式4、检查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三)重点、难点:体格检查的形式和内容,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
第七章运动性疲劳(一)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性疲劳的分类、机理、判断和消除方法。
(二)主要内容:1、运动性疲劳的概述2、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3、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三)重点、难点:运动性疲劳的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
第八章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一)目的要求:熟悉和掌握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二)主要内容:1、体育课的医务监督2、早锻炼和课间操的医务监督3、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三)重点、难点:健康分组,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第九章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一)目的要求:熟悉和掌握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意义、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某些单项比赛。
(二)主要内容:1、自我监督2、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要求3、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4、比赛期的医务监督5、比赛期的特殊医学问题(三)重点、难点:自我监督的内容和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
第十章运动性疾病(一)目的要求:了解并熟悉各种运动性病症的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
(二)主要内容:1、过渡训练2、运动应急综合症3、晕厥4、运动员贫血5、运动性腹痛6、肌肉痉挛7、运动性血尿8、运动性血红蛋白尿9、运动性中暑10、冻伤11、运动性脱水12、运动性猝死(三)重点、难点:各种运动性疾病的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概述(一)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含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与致伤条件);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方法等知识与技能。
(二)主要内容:1、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2、运动创伤的直接原因3、损伤的发病规律和潜在原因4、运动损伤的预防(三)重点、难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一)目的要求:了解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二)主要内容: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与处理(三)重点、难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一)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包扎、止血和骨折、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方法,以及抗休克的急救措施。
(二)主要内容:1、急救的概述2、出血的急救3、急救包扎的方法4、骨折的急救5、关节脱位的急救6、心肺复苏7、搬运伤员的方法8、抗休克(三)重点、难点:绷带、三角巾的包扎、指压止血法及复苏术的的基本要领及技术。
难点:绷带、三角巾包扎及复苏术的基本技术。
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一)目的要求: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熟悉并掌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处理原则与方法。
(二)主要内容:1、中草药疗法2、针灸疗法3、拔罐疗法4、按摩疗法5 物理疗法6、固定疗法7、伤后的康复锻炼(三)重点、难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开放性运动损伤的处理。
第十五章常见运动损伤(一)目的要求: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机制、症状与体征,掌握各种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方法。
(二)主要内容:1、软组织挫伤2、肌肉拉伤3、关节韧带损伤4、滑囊炎5、腱鞘炎6、疲劳性骨膜炎7、骨骺损伤(三)重点、难点: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征象,处理方法,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
第十六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一)目的要求:(二)主要内容:1、肩部运动损伤2、肘部运动损伤3、腕部运动损伤4、膝部运动损伤5、踝及足部运动损伤6、头及躯干部运动损伤(三)重点、难点:第十七章按摩(一)目的要求:熟悉并初步掌握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常用的按摩方法,按摩的应用和一些常用的人体穴位,了解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
(二)主要内容:1、概述1、常用按摩手法2、按摩的应用(三)重点、难点:20种常用按摩手法的掌握,治疗按摩中取穴方法及常用穴位。
第十八章医疗体育概述(一)目的要求:了解我国传统的锻炼方法在内的医疗手段、方法,以及医疗体育在损失中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1、医疗体育的意义及理论基础2、医疗体育的方法与手段3、运动器官的功能评定4、医疗体育的应用(三)重点、难点:医疗体育的禁忌症。
第十九章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体育(一)目的要求:了解运动系统伤病的医疗体育和常见病的医疗体育。
(二)主要内容:1、常见慢性病运动系统伤病的医疗体育2、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体育(三)重点、难点:常见病的医疗体育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受教育者终身收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为从事体质与不同性别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掌握不同年龄、措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质和健康的各种因素,掌握基本的营养保健知识,基本掌握不同运动形式中医务监督的方法和保健要求,正确运用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法,初步掌握各种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四、课程学时分配:内容章节讲授时数实验时数合计绪论22第一章健康概述运动与环境第二章运动与营第三第四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第五体格检第六运动性疲第七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第八第九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第十运动性病运动损伤概第十一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第十二第十三运动损伤的急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第十四常见运动损第十五第十六人体各部位运动损按第十七第十八医疗体育概第十九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体机3合3五、课程习题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1、实验内容与要求:2六、实验内容与要求:(一)体格检查1、实验内容:(1)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2)运动后5次肺活量的测定2、要求:方法正确,时间准确。
(二)运动损伤的急救1、实验内容:(1)包扎与止血(2)骨折、脱位的临时固定和搬运(3)心肺复苏术2、要求:方法正确。
(三)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1、实验内容:(1)、针灸疗法(2)、拔罐疗法(3) 物理疗法(4)、固定疗法2、要求:方法正确。
(四)按摩1、实验内容:(1)按摩的基本手法(2)穴位按摩(3)运动按摩(4)治疗按摩2、要求:按摩手法要正确、部位要准确。
七、课程主要参考书:1、《体育保健学》姚洪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执笔人:王自强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