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统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6 散步 莫怀戚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2. 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关头时那样。
(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地铺着。
(4)不过,这一切都()于我。
A.信服庄重注意取决B.佩服严重随意决定C.信服严重随意取决D.佩服庄重任意决定3. 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妻子”是名词。
B.“瘦”“胖”用的是本义。
C.“自然”是多义词,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D.“整个世界”中“世界”用的是本义。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酷冬(kù)散步(sǎn)信服(fú)散(sàn)落水泡(pào)B.嫩芽(nèng)铺着(pū)很累(lèi)熬(áo)果实累累(léi)C.分歧(qí)还小(huán)拆散(chāi)蹲(dūn)勉强(qiǎng)D.一霎时(shà)水波粼粼(lín lín)鱼塘(táng)稳(wěn)强(qiáng)壮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6课散步(学生版+解析)

第6课散步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识记重要词语,运用合适语气、节奏读课文,把握情感变化。
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内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结合具体词句的含义,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
4.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点01 以读带悟。
【即学即练1】(一)、你觉得《散步》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参考答案: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段落,把握好语气、节奏,读出家人之爱和体会人(景)物特点。
(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也是..妈妈和儿子..妈妈和儿子 !”人物(儿子)特点:聪慧、活泼、可爱。
【朗读指导】"突然叫”要重读,解读时语速(节奏)较快,要用欢快雀跃的语气读出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来。
(2..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
我说:“走大路...。
”人物(我)特点:孝明、温和、稳重【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长度,“短”字重音轻读,目标导航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我”决定“走大路”。
“走大路”要字字重读,语气应该是挥地有声,要读出“我”的坚定,责任和担当。
(3..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人物(母亲)特点:慈爱、随和、善解人意【朗读指导】“摸摸”重音轻读,语速稍慢,符合老年人的慈爱的语气。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一~都使人想着样东西——生命。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练习题(含答案)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________(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________(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爸爸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 第2单元6. 散步

各得其所(suǒ)
•
铺• 垫(—pù) 拆• 卸(c—āi)
一霎(shபைடு நூலகம்)
•
( áo ) ( pū ) (chāi ) ( sǎn )
2.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 熬过了一个严冬。(“又”是再一次的意思, 突出了“我”为母亲能安然度过严冬而庆幸的心情。)
8.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 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
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段景物描写有
什么作用? _____这__段__话__描__写__了__新__绿__、__嫩__芽__儿__、__冬__水__,__展__现__了__春___ _天__的__气__息__,__生__命__的__呼__唤__,__写__得__富__有__诗__意__。__读__后__使__人___ _似__乎__闻__到__了__乡__间__田__野__泥__土__的__芬__芳__,__衬__托__了__作__者__一__家___ _散__步__时__祥__和__、__欢__乐__的__情__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 • •• •
众的热烈称赞。
B.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 长•莺• 飞• ,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 美景。
C. 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
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 然•而• 生•。 D. 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
【点拨】此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事件)的能力,按 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要素来概括即可。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散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散步》练习题及答案《散步》曾作为中考试题出现过,因此其考核特点值得同学们注意。
以下是《散步》阅读练习及答案,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做一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一霎那水波粼粼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4.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其原因是: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5.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品质,体现了的家庭关系。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8.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9、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í shà lín2.答:“信任”只是“相信”的意思,“信服”。
有“信任、佩服、服从”的意思。
答:“熬”是忍受艰苦的生活之意,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度”比较平淡,且不能融入作者的感情。
3.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侯我依赖她一样。
4.①母亲听我的②儿子听我的③妻子在外也听我的原因:①母亲年迈难走小路②不愿意一家人分开5.景色描写。
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和谐、美满。
6.尊老爱幼和谐亲密7.①从字面上看,形容他们走得非常小心,因为走得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
②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
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应该是这样。
)8.《散步》一文主要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
这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七年级语文《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语文《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七年级语文《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通用14篇)七年级语文《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篇1文学阅读是语文考试的的重要考点,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散步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所以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
从深层理解来说,这段话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
烘托了一家人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走小路的原因,体现母亲充分理解、疼爱孙儿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怀。
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
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课内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含答案和解析)七年级上册现代⽂(课内)阅读汇编《春》(⼀)⼩草偷偷地⼟⾥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野⾥,瞧去,⼀⼤⽚⼀⼤⽚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脚球,赛⼏趟跑,捉⼏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红的像⽕,粉的像霞光,⽩的像雪。
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想像⼀下,下⾯的诗句中哪⼀句描写的画⾯与“⼩草偷偷地从⼟⾥钻出来”最接近?()A、春风⼜绿江南岸(王安⽯《泊船⽠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居易《钱塘湖春⾏》)C、草⾊遥看近却⽆(韩愈《早春呈⽔部张⼗⼋员外》)D、风吹草低见⽜⽺(《敕勒歌》)2、第⼆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5、景物本⾝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来写。
⽂中有这样的例⼦,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6、第①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______________,后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的像⽕,粉的像霞,⽩的像雪。
”是写花的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
8、“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
9、⽂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是⽤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段共⽤了下列哪些修辞⽅法?()A、⽐喻、拟⼈、借代、引⽤B、拟⼈、⽐喻、排⽐、夸张C、⽐喻、夸张、排⽐、引⽤D、拟⼈、借代、⽐喻、夸张(⼆)⾬是最寻常的,⼀下就是三两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内语段阅读题
及答案
课文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1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
我。
”母亲对我说。
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儿
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委屈儿子”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路好走小路有意思
3
2(不能互换。
“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
“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角度说的。
3(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
这里有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老、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4(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
5(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6(在家里我听妻子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