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时间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49_1956年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导学案无答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讲义

八年级下册历史讲义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考纲要求:识记、理解】一、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二、西藏和平解放【考纲要求:识记、理解】时间:1951年意义:祖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第3 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考纲要求:识记、理解、分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考纲要求:识记、理解】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中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缅甸时与两国总理一致发表联合声明。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考纲要求:识记】1、时间:1953――1957年2、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3、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二、三大改造的影响(1953-1956年底)【考纲要求:识记、理解、分析】1、时间:1953――19565年2、成就: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1、通过哪几个方面的努力,使中国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提高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厚实 的物质基础。 二、“三大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健全政治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


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简称。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 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 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 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 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导言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我国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历史转变,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和受到“左”的指导 思想影响,在前进道路上出现过“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文化大革命” 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20多年艰辛探索, 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 面的经验。
知识点回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改造 公有制 )
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 方式进行。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5、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 1、标志着我国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已经转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 2、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 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一政协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素材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素材 川教版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简介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早在1951年春开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简称中财委)着手试编;1952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8月,中财委编出“一五”计划轮廓草案;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提要;同年,中财委会同国家计委根据中央指示,并参考苏联国家计委意见,对“一五”纲要又修改了一次;1954年4月,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8人小组,陈云任组长,开始全面编制工作。

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中央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

同年6月,中央对“一五”草案作了适当修改,建议由国务院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55年7月30日通过)。

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开始实行2年之后才编制出来。

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时指出,“这是由于我国资源缺乏调查,统计资料也很少,有多种经济成份同时并存,我们又没有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建设工作的经验又很不够。

而且,从国家的整个情况来说,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到1953年7月底才实现了停战。

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工业单位中的主要部分——第二批91个单位,也到1953年5月才确定。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过去两年,只能一面进行建设,一面编制长期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苏联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广东省河源市2018八年级历史下册时间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49-1956年)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导学案(

广东省河源市2018八年级历史下册时间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49-1956年)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导学案(

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审核周次第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一、自主预习1、“一五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年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实现国家的,并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时间:—年指导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历史意义:我国开始建立起独立的,为奠定基础。

2、三大改造( -- )对农业的改造:全国农民积极参加,经历了由、、三个阶段。

对手工业的改造: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有计划地发展。

意义:我国建立起,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步入。

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合作探究理解“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三、课堂练习1“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2.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A.资本主义工商业B.农业C.银行业D.畜牧业3.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A.无偿没收B.成立股份公C.建立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 下列成就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的是()A.大庆油田的建成B.长春第一汽建成投产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D.武汉长江大桥6. 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中图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中图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内容。

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开始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对中国现代史基本特征的理解,也是实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的重要素材。

二、学情分析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授方法实行因势利导,持续启发。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水平: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3、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4、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过程与方法:1、使用史料合作探究为什么“一五计划”要重点发展重工业;2、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水平;3、展示当时企业图片,了解当时三大改造的形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2、理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3、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理解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水平,了解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实行工业化建设以及“三大改造”的形式为重点,其理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工业部门比例失调,我国重工业落后。

三大改造是为了集全国之力实行社会主义过渡,学生要明白怎么改,把什么改为什么。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课件(共27张ppt)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课件(共27张ppt)

相关链接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 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 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 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 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 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 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 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 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 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 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 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斯大林选集》下卷
5.建设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1)工业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 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鞍钢场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 一批解放牌汽车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 一架喷气式飞机
(2)交通成就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宝成铁路 (1956年 通车)
二、三大改造
一 探究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 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 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 生产合作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课件1中图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课件1中图版
中,国家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 最初的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 合营。这一过程,使资本家企业逐步转变为国家 资本主义企业
• (2)完成: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
(1)积极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全民所 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 制形式,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拒绝对优势地位,各 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逐渐确立。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有利条件:实行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 必要性:人们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 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问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
• 目的: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 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 方式: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建立 农业生产合作社
• 作用: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工业
指标都大幅度超标完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 了初步改观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要内容: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 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还明确规 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 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建设成就:1、我国第一家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汽车;2、我国 第一家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3、 第一家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建成投 产;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沟通了南北交通;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审核周次第周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一、自主预习
1、“一五计划”
过渡时期总路线
时间:年
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实现国家的,并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
时间:—年
指导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历史意义:我国开始建立起独立的,为奠定基础。

2、三大改造( -- )
对农业的改造:全国农民积极参加,经历了由、
、三个阶段。

对手工业的改造: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有计划地发展。

意义:我国建立起,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步入。

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合作探究
理解“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三、课堂练习
1“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
2.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3.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
A.无偿没收
B.成立股份公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
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下列成就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的是()
A.大庆油田的建成
B.长春第一汽建成投产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武汉长
江大桥
6. 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7.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1)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本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答一条即可)。

(2)材料二表明到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四、根据本课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