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的影响

浅析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 的高速发展 , 国之 间的交流与发展 变得 各 日益频繁 , 越来越 多的人到 国外进修学 习更先进 的文化教育 知识及管理观念。 异国文化也逐 渐影 响着出国人员 的思想观 念, 行为举止 , 这导致 了留学人员归 国后面对本 土文化 的不 适应 。文化冲突与反文 化冲突都是 由于文化 间的差 异导致 的, 然而两者有着不 同之处 。研究者对于 留学人员收到 的文 化 冲击影响已经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同时也给予了相关 的建 议去帮助出国人员克服文化休克带来 的不适性 。 国外 已研究 反文化 冲击带 来的影响及不适 性 ,在 中国这样独特 的环境 下 , 国人员 回国后会 产生什 么的情 况是非 常值得 我们 研究 归 的 ,这对于帮助归 国人 员快速融 人 国内生活 有着重要 的意
浅析逆 向文化 冲击对 留学教 师 的影 响
郭 丽 茹
( 南师范大学 ,昆明 6 03 ) 云 5 0 1

要 : 于归 国人 员来讲 , 对 归国前 受到 的并 国文化与母 文化的碰 撞与 冲击使得 归 国者在 归 国初期 面
对母环境 时需要一定的 时间重新适应本土文化。 逆向文化 冲击对 留学教 师及访 问学者 的生活, 科研 , 教 学等有着 巨大的影响。 文试从社会 学 , 本 跨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归国教 师受到的逆向文化冲击及影响 , 适应性及其导致原 因, 借此希 望引起对 归国教师广泛的关注。
p c ewe nfr i u t r n a iec t r d n e e ti met e a a t on t ee vr n n e e ob c erh me a t t e eg c l ea d n t u l ea e d ac r n t r - d p ai n i me t b o n u v u n a i o t v o wh n t yg a k t t i o h oh c u t . e c e sa ra o rh rsu yn n i t gs h lr u e o t eu e p c e f e c f e e s u tr h c er o n r T a h r b o fr u te t d ig a d vs i c oa ss f r rm n x e t d il n e o v re c l e s o k i t i y d f in f h nu r u nh l e , o k a d s in i cr s ac ed T e p p rt e o a ay e t e n g t e i u n e a d a a t bl y a d fn u h n e yn i s w r n ce t i e e rh f l . h a e is t n l z h e ai v f i r v n e c n d pa it, l f i n d o t eu d d ig i t

留学路上遇到的文化冲击

留学路上遇到的文化冲击

留学路上遇到的文化冲击在留学过程中,遇到文化上的冲击是常见的问题。

留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习惯和新的文化。

这种适应期可能会相当漫长,而且还会给留学生带来情感压力和个人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留学路上遇到的文化冲击,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造成的压力在留学国家的文化差异往往是留学生最先面临的冲击。

从饮食习惯到语言表达,从宗教信仰到社会礼仪,都可能与自己熟悉的文化不同,这种不同往往会让留学生感到迷茫和不安。

例如,在中国,礼节要求在见面、交谈和享用食物时保持谦逊和彬彬有礼。

但是在其他文化中,这种礼仪行为可能显得过于拘束或者不必要。

因此,留学生在新环境中需要学会适应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方式和行为准则。

二、语言和交流方面的挑战在留学期间,面对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交流难题可能会成为留学生最大的挑战之一。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和当地人交流中,使用不熟悉的语言都会使留学生感到难以应对和尴尬。

例如,在德语中“颜色(Farbe)”和“马车(Fahrbe)”的发音相似。

一些华语母语者可能会将这两个单词混淆,影响他们在德国国内的交流。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留学生需要积极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并尝试融入当地社区和文化生活。

参加社交活动或文化团体,加入学生俱乐部或志愿者组织,都是很好的方式。

三、情感方面的挑战在文化上不同和语言不同都会导致留学生情感压力。

例如,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内,留学生可能会感到思乡的情绪和一种情感上的隔离感。

此外,如果留学生并没有找到自己特定的社交群体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他们很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沮丧。

为了克服这些情感挑战,留学生需要积极参加校外活动或参加当地社区的文化活动,结交新朋友和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与同龄人交流学习和分享经验感受,帮助留学生逐渐适应当地环境。

四、文化适应的策略虽然留学路上会遇到文化冲击,但我们有很多方法来克服这些挑战和适应新的文化。

以下提供一些相关策略:1. 接触和了解新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和社会结构是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可以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或者参加文化活动。

短期留学人员归国后的逆向文化冲击研究

短期留学人员归国后的逆向文化冲击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持 续 人 , }{1lIil霄f : j宋 l匕 f 。
学 教 育 事 、I 的 进 一步 发 腱 ,越 人 数 步增 k,lII… 成 为 …:
求 越 多 的 巾 旧 人 走 … ¨ 赴 海 外 人 的 留 输 日5… fl】I ll ¨t f
学 /] 深 造 , 同 时 也 吸 0f r人批 留 闩 的 l。 ” “… … I;t 。 : 聚
背之 『H]的差距 逐 渐缩 小趋势 。年 度出 国/回国人数 比例从2015 研 交流 。此 类 交流项 目多以 短期 为主 ,
的 1.28:l 降龟2016年 的1.26:l。从 1978年到2016年底 ,各类 最短 可 一周以 内 ,最长 不超 过 丽 年 。随
… 罔留学 人 员累计达458.66万人 。其 中1 36.25万人正 在 国外进 行 着短 期 交流 项 日的 增加 ,便 会出 现 大量
国 况分 析
我 教 育 刈 外 JI:波 ‘l l 发 的
伴 随 着 中 国 改 放 的 步 lxJ领 ·I4文 什 , ’ I 址 J ·…1,J
伐 , 小 国 吲 际 化 进 速 度 ¨ 益 』Jll 重要 1人】容 。 根 2()l 7{ 3川 l I】教
快 ,进 入 :十一 世 J ,IIl
人 归 国_l 作 。20l 6年2川, 吲 宋战 Ⅲ子,H ’, l I 人¨ ,“It十
,I】共 中火办 公 厅 、 多,院 办 公¨: ‘足持 留学 , 鼓 肋 川 … , 术 ÷I J
犬 印 发 关于做 好 新时 期 教 育 由 , 发托:作 刖 ’ 0 J 斥 r ·
育 部 际v-合 j交 流 r 听发 “I,J

浅析文化休克对留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2019年文档

浅析文化休克对留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2019年文档

浅析文化休克对留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引言对于初次进入一个新的文化氛围、语言环境或地理区域的人,通常都会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经历不同程度心理上的变化。

这种现象在1960 年首次被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Oberg)以文化学的角度提出,并命名为“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自奥伯格首次提出“文化休克”这一概念,人类便在如何克服这一现象的问题上展开了不断探索与研究。

首先,布朗认为,文化休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1] ( P131)。

每个旅居者( sojourner )①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时,心理及生理上可能经受的疑惑、不满、打击,甚至痛苦都是不可避免的。

留学生作为受文化休克现象影响最主要的旅居群体之一,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除了要面对与其他旅居者相似的处境外,与其他旅居者不同的是,留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常常带着明确的与学术相关的目标和任务。

所以,本着这一出发点,留学生在达成个人学术目标的过程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学术表现就显得极为重要。

由此可知,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期间会面临生活与学业的双重压力。

假设这些问题发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向自己熟悉的人寻求帮助。

而对于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处理问题时,情况就不会显得如此简单。

一来,在寻求帮助时,本来已经熟悉的方法和途径会被语言、文化或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上的差异所限制、约束;二来,在遇到困难时,个人对目的地国的了解程度、个体心理上的承受能力也因人而异。

所以,在解决留学生可能要面对的文化休克时,就应该从社会差异和个体差异角度上双重分析 [2] (P424-425)。

文化休克产生的根源近年来,学术界文化休克产生根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居者因为被“曝露”在一个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随之产生由跨文化接触( intercultural contact )②而引起的负面情绪上。

强调了若从旅居者的性格、旅居目的、旅居地社会环境的差异着手,就可有效降低因跨文化接触而产生的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3](P43-44)。

留学生如何处理留学归国后的逆文化冲击

留学生如何处理留学归国后的逆文化冲击

留学生如何处理留学归国后的逆文化冲击随着留学的普及化和国际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在国外深造,开拓视野。

然而,当他们在留学归国后,往往面临着一种被称为“逆文化冲击”的现象。

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留学生在接受了多样化的经验和观念后,回到家乡可能会遇到种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留学生如何处理留学归国后的逆文化冲击,并为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

一、接受和理解文化冲击在处理逆文化冲击的问题前,留学生首先需要接受这个现象的存在,并理解其中的原因。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异国文化的影响,和国外的人们交流,习惯了独立生活。

回到自己的家乡,可能会面临与周围环境不同的观念、习俗和语言,这种差异会引起逆文化冲击。

留学生需要接受这种冲击,并努力理解家乡文化的特点和背景,才能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二、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在处理逆文化冲击时,留学生可以利用交流的方式来消解因不同文化带来的隔阂。

与家人和朋友进行真诚的沟通,分享自己在国外的经历和所学到的新知识。

通过交流,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并且向他们展示自己在国外获得的成果和改变。

这种沟通可以消除误解和困惑,帮助留学生在家乡找到更好的归属感。

三、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对于留学生来说,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是适应逆文化冲击的重要方法之一。

留学生可以在回国后主动寻找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群,例如其他留学生或国际交流组织。

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励,寻找归属感。

此外,留学生也可以在家乡寻找与国外文化相关的活动和组织,积极参与其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并找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四、在回国后建立新的目标和规划回国后的留学生往往会面临就业和事业规划的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建立新的目标和规划是处理逆文化冲击的一种有效方式。

留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制定个人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冲击

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冲击

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冲击作者:徐彬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0期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地球也已浓缩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各国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及主要手段。

因此,文化冲击在外语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从外语教学课堂角度出发,尝试分析造成文化冲击的原因,并探讨其解决方式。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冲击;外语习得一、引言当两种文化相遇时,总会有文化冲突的火花碰撞。

文化冲击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障碍。

学习外语的学生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谈或学习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冲突。

这些冲突造成了学生和外籍教师在英语学习及教学中的困惑。

因此,如何消除文化冲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描述了外语教学实践中的文化冲击现象,进而分析了文化沖击的原因:如中国的集体主义、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权力距离和价值取向。

在下一部分,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若干策略。

最后,本文指出外籍教师和学生应尊重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注重教育教学中的文化适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和外籍教师减轻文化影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文化冲击”的定义文化冲击概念的产生仅有短短50年的历史。

1951年人类学家Cora DuBois首先使用了“文化冲击”来形容人类学家在深入不同文化时所面对的令人困惑的经历。

后来,著名人类学家Oberg(1960)阐述了“文化冲击”并推广了这个概念。

他将其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失去所熟悉的标志和社会符号时产生的焦虑”(Oberg,1960:177)。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冲击现象语言和文化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互相渗透。

学习外语也是学习其文化的过程。

因此,缺乏外语和文化知识会使学习者遭遇文化冲击。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像“boy scouts”,“hippies”,“yuppies”等英语文化特有的词汇。

如果他们不知道这些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就无法习得这些词语的内在含义。

高校归国教师在逆向文化冲击中的职业价值回归

高校归国教师在逆向文化冲击中的职业价值回归

高校归国教师在逆向文化冲击中的职业价值回归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归国教师的影响体现在心理、生活、工作等方面。

本文首先阐述了留学归国教师受到的本土文化冲击及原因,然后从内部心理因素、外部工作环境、教学理念等方面论述了归国教师的职业价值回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归国后的生活,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标签:高校;归国教师;逆向文化冲击;职业价值;回归一、引言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密切,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本领域的前沿知识。

跨文化接触的增多带给出国教师全新的体验和经历,对于大多数出国教师而言,他们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思维模式等多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在跨文化交往活动中,他们体会到了不同文化的接触、碰撞和融合。

二、理论背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适应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和阶段性特征,国外学者Oberg(1960)提出了文化冲击理论,即“旅居者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和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状”,Oberg为代表的学者们同时提出了U型曲线适应模型,把跨文化适应过程分为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和适应期四个阶段,接触到新的文化模式的人会由最初蜜月期的兴奋状态,慢慢转为沮丧期的不适应,经过调整直至适应。

在文化冲击理论的基础上,Gullahorn(1963)将U型曲线适应模型拓展为W型曲线适应模型,增加了返回母文化环境的适应阶段。

他们指出旅居者在离开本土一段时间内,经历了不同文化的冲击、适应过程后,回到母国时对于曾经熟悉、现在却可能是陌生的母文化环境产生的类似于进入新文化后的不熟悉及重新适应等现象,这种对母文化重新适应的现象被称为逆向文化冲击。

Sussman从文化认同,自我等社会认知的观点出发,针对逆向文化冲击,审视归国者对母文化的适应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归国文化适应问题的文化认同模型。

文化认同模型根据归国者对母文化的认同程度和文化认同改变的程度,将归国者分为四类,分别是:对母文化认同增加者,他们在国外的适应能力会较差,但归国后会更好;对母文化认同减少者,他们由于对母文化的疏离和陌生,归国后适应能力较差;对异文化认同增加者,归国后面临较大的适应困难则是母文化和异文化发生冲突导致;文化全球化的认同者。

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

然而,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是指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压力。

本文将分析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文化冲击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留学生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语言和社交规则,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无助和沮丧。

此外,留学生可能会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

他们处于两种文化之间,既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要适应新的文化。

这种身份认同的冲突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然而,文化冲击也可以对留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留学生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跨文化的理解和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也可以培养留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宝贵的财富。

在应对文化冲击方面,留学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他们可以寻求社交支持。

与同样面临文化冲击的留学生建立联系,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友谊和支持网络。

此外,留学生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管理和适应新环境的建议,帮助留学生调整心态和应对挑战。

另外,留学生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和文化活动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参加当地的节日庆祝活动、加入学生组织或志愿者工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

此外,学习当地语言也是适应新文化的重要一步。

通过学习当地语言,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增加自信心和归属感。

总之,文化冲击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留学生需要面对文化冲击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5,2011General.No.1232011年第5期(总第123期)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变得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到国外进修学习更先进的文化教育知识及管理观念。

异国文化也逐渐影响着出国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这导致了留学人员归国后面对本土文化的不适应。

文化冲突与反文化冲突都是由于文化间的差异导致的,然而两者有着不同之处。

研究者对于留学人员收到的文化冲击影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给予了相关的建议去帮助出国人员克服文化休克带来的不适性。

国外已研究反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及不适性,在中国这样独特的环境下,归国人员回国后会产生什么的情况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这对于帮助归国人员快速融入国内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逆向文化休克逆向文化冲击与文化冲击相似,然而各自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逆向文化冲击是以文化冲击为前提,在异国受到了文化影响后,思想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进而影响到归国后初期的生活。

Cora Dubois 最先使用了文化冲击这个概念。

美国著名的人类文化学家Kalervo Obergo 于1960年在他的学术论文“应用人类学”上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文化休克是一种焦躁心理,它是由于人们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而对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导致的(Oberg,1960)。

人们在出国初期面对陌生的文化生活,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陌生的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交友方式,制度及风俗都对人们的心理有一定的冲击,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理行为。

Zwingmann 和Gunn (1983)用了诸如思乡,适应困难等词来指代文化休克的现象。

经过研究,学者们发现文化休克主要经历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

这四个阶段的走势如同Lysgarrd(1955)的观点:旅居者对一种新的文化的适应模式沿袭一种英文字母“U ”的曲线走势。

逆向文化冲击Scheuts 于1994年在研究归国士兵回国初期遇到的困难问题中首次提出逆向文化冲击这一术语。

对于留学人员来讲,在经历过文化休克后,思想和行为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心里和生理上已经接受了新的文化风俗,交友方式,生活和工作。

当他们回到祖国或母文化环境后的初期阶段,重新面对自己曾经熟悉现在陌生的母文化生活时,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适应自己的本土文化。

许多报道都反映了海归归国后的不适应情况,同时国外学者已对逆向文化冲击做了大量的研究:Uehara(1983)将归国文化冲击形容为归国者最初回国经历得心理困难。

Gaw(2000)认为逆向文化冲击是归国者回到祖国或母文化是重新适应本土文化的一种过程。

庄怡川在《国外有关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研究综述》浅析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的影响郭丽茹(云南师范大学,昆明650031)摘要:对于归国人员来讲,归国前受到的异国文化与母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使得归国者在归国初期面对母环境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适应本土文化。

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及访问学者的生活,科研,教学等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试从社会学,跨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归国教师受到的逆向文化冲击及影响,适应性及其导致原因,借此希望引起对归国教师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适应性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1)05-0091-02收稿日期:2011-08-14作者简介:郭丽茹(1985———),女,黑龙江省双鸭山人,云南师范大学英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

Reverse Culture Shock on Chinese Teacher-Returnees from OverseasGUO Li-ru(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31,China)Abstract:As for returnees,after getting through culture shock in foreign countries,they have to get over the shock resulted from the im-pact between foreign culture and native cutlure and need a certain time to re-adapt to native environment when they go back to their home country.Teachers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ing and visiting scholars suffer from the unexpected influence of reverse culture shock in their lives,work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and adaptability,and find out the underlying factors to get wide social attention to our teacher-returnees.Key words :culture shock;reverse culture shock;adaptability 91——□编辑/赵忠军中提出加强我国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黄远卿(2008)在文章中对逆向文化冲击中的文化冲击及产生原因作出了探讨。

三、逆向文化适应在异国文化冲击的影响下,留学人员归国后对母文化的认同情况又是如何呢?Stelling 对134个归国者的调查中发现归国者可能经历着祖国或是母文化的认同缺失。

Ward&Rana-Deudba 认为更强烈的母文化可能会导致在跨文化适应更好的心理适应,也可能导致更糟糕的社会适应。

Sussman(200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独创一格研究归国文化适应问题的模型-文化认同模型。

根据归国者对母文化的认同程度和文化认同的程度,将归国者分为四类:对母文化认同增加者,对母文化认同减少者,对异文化认同增加者,对文化全球化的认同者。

四、逆向文化冲击对教师的影响有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81%,中国工程学院院士中的51%,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的72%均有留学经历,都可以称之为“海归”人士,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不断引进高学历海归,同时又公派教师出国学习。

如此看来,高校“海归”确实是中国科技发展中不过或缺的重要力量。

尽管一些高校不断采取措施保障高校海归的生活,科研和工作,然而仍有一些海归教师在感叹生活的不如意,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呢?海归在归国后对母文化的认同情况又是如何?海归在归国后首先不适应的通常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如交通状况,城市公共建设,生活服务等方面。

比方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交通及公共建设做得比较出色,人们在出行购物等公车时或买票时都很自觉的排队,然而,尽管我国不断在公共建设方面上作出努力,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达到的美好结果。

因而我国海归包括留学教师在归国后仍需要重新适应国内的交通等日常生活环境。

由于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的职责,因而他们回国后在工作上的适应情况更引人注意。

已有学者证明归国人员旅居时间越长,归国后受到的冲击越大,影响程度越深。

对于出国留学深造的教师来讲,留学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尤其是作为访谈学者到异地交流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

然而,当留学教师刚到达异地时,异国风情,异域文化产生的冲击与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随着留学时间的深入,异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理念的冲击逐渐加深,且对留学人员的影响也随之加大。

留学教师对异国文化的接受度也随着生活的深入不断提高从而本土文化对其的影响逐渐淡化,甚至一些留学教师脱离了脱离的本土文化对其的影响。

而对于那些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留学生来讲,他们没有时间去细细体会其表层下面的文化实质就回到了祖国,这种微小的异国冲击在本土文化的压制下使得留学人员感受不到逆向的文化冲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部分出国留学教师来讲,他们在归国后没有感受到任何文化冲击。

而对于那些留学时间相对较长的教师来讲,这种逆向文化冲击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对于在异国接受学习的留学教师来讲,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冲击,在学习工作中感触颇深的应该是教学理念。

理念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人文历史的沉淀下产生的不同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文化的长期渲染下,各国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理念进并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

留学教师在为出国前在中国特有的大文化影响下,有着带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理念与中国的国情息息相关,并基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而形成的。

当留学教师出国后,面对新的教学体制,接触不同的教学理念,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经历对于他们来讲是一次新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同时,这对他们自身的教学理念也是一次冲击,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留学教师逐渐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而当他们回到祖国后,这种改变的了的教学理念要重新适应国内的教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理念是在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制约于特定的文化制度,教学体系。

新的教学理念要融入到一定的文化教育中是需要的一定的过程,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前进。

这也意味着留学教师带着新的教学理念回国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适应国内的教学环境。

教学理念的改变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而影响教学结果。

国外的学习生活中,教师的理念随着生活学习的深入不断改变,人们逐渐接受国外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做了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种方法,而对于归国留学教师来讲,根据学生的反应来逐步设计教案,调整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

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

我国已大力提倡改变传统式教学,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然而只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磨合。

尤其对于留学归国教师来讲,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而相对于留学教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学生的反应。

另外,归国留学教师在工作上的不适应也包括在硬件的设施方面。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些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仍需要改进。

这不光是为了更好的保障我国留学教师的教学生活工作,也相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结语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工作上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教学理念,工作方面来阐述他们受到的本土文化冲击及分析这种文化冲击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