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辨析和误用

合集下载

浅谈近义词的辨析及使用

浅谈近义词的辨析及使用

浅谈近义词的辨析及使用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

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

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

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三、词的感情: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

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四、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五、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

如:“爱护”“爱抚”与“爱戴”这三个词词义相近,但存在差异,是不能混用的。

“爱护”指爱惜并保护,指人时常用于上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要爱护年轻一代;指物时,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

“爱抚”指疼爱抚慰,如母亲爱抚地给女儿梳妆。

“爱戴”的意思要高一层,指敬爱并拥护,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对上,大多用于对领袖,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可用于对有名望、有突出贡献的人,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受到人民的爱戴。

近义词辨析方法与实例讲解

近义词辨析方法与实例讲解

近义词辨析方法与实例讲解
一、辨析词义差异
1.通过释义区分:在辨析两个或多个相似的词义时,可以通过查看词
典释义来进行区分。

例如,“迅速”表示快速,形容速度快,“急忙”表
示匆忙,形容紧急情况下着急出走,两者在语义上有所差异。

2.通过搭配区分:有时候词语的搭配也能帮助我们进行区分。

例如,“晴”和“明”都表示天气好,但“晴”常与“天”搭配,表示晴朗的天气,“明”常与“天空”搭配,表示天空明亮。

二、辨析语气色彩
1.通过正面与负面区分:有时候同一语意的词语,其中一个词有负面
的含义,而另一个则没有。

例如,“可爱”和“讨厌”都表示喜欢或不喜
欢的程度,但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2.通过语境区分:有时候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气色彩。

例如,“说”可以表示说话的行为,也可以表示表明心情或意见的说法,前
者的语气比较客观,后者的语气比较主观。

三、辨析词语用法
1.通过语法角度区分:有时候词语的用法和句法结构不同。

例如,
“回答”和“回复”都表示对问题或信息做出回应,但“回答”是及物动词,后面需要接宾语,“回复”则常用于书面表达。

2.通过搭配区分:有些词语在搭配上有所区别。

例如,“传统”和
“习俗”都表示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但“传统”更强调长期的、古老的,而“习俗”更强调社会群体的共同行为。

以上是近义词辨析的一些方法与实例讲解,通过观察词义差异、语气
色彩和词语用法等方面的区别,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出合适的词语表达意思。

实际中需要通过反复阅读、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来提高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辨析及易错成语集锦

近义词辨析及易错成语集锦

第一部分近义词辨析A1、安置安顿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人员。

~行李。

这批新来的同志都得到了适当的~。

安顿: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

~老小。

妈妈~好家里的事情又赶去上班。

2、暧昧暗昧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多指男女之间态度含糊、不明朗的关系。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愚昧、昏庸,不聪明。

~懵懂B1、包含包涵包含:包含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也称子集关系。

这句话~好几层意思。

包涵:客套话,宽容,原谅。

唱得不好,大家多多~!2、不齿不耻不齿:齿,同列在一起。

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

人所~。

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3、本义本意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他的~还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些。

4、必须必需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否定是无须、不必。

学习~刻苦钻研。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

日用~品。

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的原料。

5、编辑编撰编纂编辑:①名词指代在出版部门专门处理稿件的人;②动词指收集资料,整理成书。

编撰:编纂、编写,强调在编辑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添加自己的观点。

编纂:编辑(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

~词典。

~百科全书。

6、变换变幻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侧重指由变化而改变。

~位置。

~手法。

变幻:无规则可循、不易揣测的变化。

风云~。

~莫测。

7、辨正辨证辩证辨正: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也作辩正。

辨证:①同“辩证”;②辨别症候。

~求因。

~论治。

辩证:①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②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8、申辩声辩申辩:(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述理由,加以辩解。

允许受批评的人~。

声辩:公开辩白,辩解。

不容~。

受到指责,他也不为自己~一句。

9、个别各别个别:①单个;各个。

②极少数;特殊。

~交换意见。

~情况。

各别:①各不相同;②有区别。

~对待。

10、甄别鉴别辨别甄别:①区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

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辨析1.品行:行:行为。

指端正的行为。

品性:品格和性格。

2.原型:以......为原型。

.原形:原来的形态。

3.勉励:鼓励,激励。

勉力:尽力,努力,自己尽力而为。

4.沟通:交流,无感情色彩。

勾通:勾结,勾搭。

常指贬义。

坏人间彼此勾结。

5.以致:致使,表示因果,往往指不好的结果。

以至:到,后接程度,无感情色彩。

6.牵引:拉着,拽着。

指引:方向。

如人生目标用指引。

7.喧闹:环境嘈杂。

喧腾:容易沸腾,特别喧哗。

会场一片喧腾,指会场十分吵闹。

8.体味:品味,回味。

指道理和精神。

体会:领会。

9.杜撰:文章,故事,情节。

捏造:贬义,捏造事实。

10.淹没:指水。

湮没:用土埋。

11.消失:很快不见。

消逝:强调缓慢不见得过程。

12.涵养:有内涵,强调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教养:教养抚育别人。

13.天差地别:形容差别特别大。

泾渭分明:形容界限十分分明。

14.鞭辟入里:非常深刻,深入。

不刊之论:形容不可以改动,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易之论:指不可以轻易改动的言论,形容论断和意见十分正确。

15.累积:时间上的慢慢变多。

聚变: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指空间上的变多。

固定搭配:丈量标尺模糊界限提升双边关系适宜居住城市打造品牌刺激需求拉动消费强化功能创新驱动表达的淋漓尽致推卸责任塑造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激发斗志推动发展推动进程1、法制:制:制度,法令制度。

法治:治,治理,依据法律治理国家。

例:加强立法工作,建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健全制度。

2、春秋:一年四季。

岁月:年月和时代,反应的是一个事物的集合体,不能用在某个具体的数字自后,只能用在宽泛的形容词,例:漫长的岁月。

例: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万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春秋。

3、误解:强调错误的理解曲解:强调不顾客观而歪曲意愿。

例:科学传播不可能立即产生效果,谁这么想就是曲解事实,最终会危害社会。

科学是客观事实,故用曲解。

4、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和规则,语义比较轻。

易错近义词辨析大全

易错近义词辨析大全

近义词辨析1、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使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第×款第×条‛。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2、[包含〃包涵]包含——里边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3、 [必须〃必需]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

如:学习必须刻苦。

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

如:你必须离去。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动词。

如:煤和铁是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4、 [辨明〃辩明]辨明——辨别清楚。

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

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

5、 [变换〃变幻]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能带宾语。

如_变换位臵/适应季节的变换。

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不能带宾语。

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6、 [不和〃不合]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7、 [必然〃必定〃一定]这三个词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

区别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有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

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有时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

‚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进城,必定来我这里坐坐‛。

‚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8、[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近义词辨析和误用

近义词辨析和误用

词表(一)近义词辨析和误用* "遏制"和"遏止""遏制"和"遏止"的差别在"制"和"止"上体现的很明显,"遏止"侧重抑制、迫使其停止,强调使之停止。

而"遏制"则侧重抑制、控制、压制,强调制约性。

如"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遏止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这里的"遏止"应该换为"遏制",因此"遏止"既然已经表示停止,就不能再有"住"搭配。

* "权利"和"权力""权利"是指依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其和"义务"相对。

而"权力"表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以表示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和指挥权。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如下面句子中的"权利"就是误用:"而'四人帮'一伙,则利用篡夺的权利,假公济私,挥金如土。

过着穷奢极欲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

"这一句子中的"权利"指的是某中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因此不应该使用"权利",而应该改为"权力"。

加* "推脱"和"推托""推脱"和"推托"读音相同,意义相近,但略有差别。

"推脱"侧重指摆脱、开脱,使之与自己无关,多指推脱责任、问题或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等;"推托"侧重借故拒绝,指婉言谢绝、表示不接受,后面经常带有托词或者表示拒绝的原因,多指推托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两者不能混用。

词语辨析近义词的区别与运用

词语辨析近义词的区别与运用

词语辨析近义词的区别与运用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差别的一组词语。

准确地辨析和运用近义词,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以及避免歧义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词语辨析近义词的区别与运用展开讨论。

一、相似义与误用当我们在写作中使用近义词时,常常容易出现误用。

这是因为虽然它们的意思相近,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例如,“友谊”和“友情”都表示朋友之间的情谊,但“友谊”强调的是深厚和持久的关系,而“友情”则更侧重于友好和和谐的关系。

类似的词语还有“多余”和“过剩”,它们都表示超过所需或必要的程度,但“多余”更侧重于指超过了必要的数量,而“过剩”则强调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或范围。

因此,在使用近义词时,我们需要仔细分辨其细微差别,避免因误用而导致表达不准确。

二、选词灵活运用近义词的正确运用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丰富度。

以下是一些例子:1. “美丽”和“漂亮”:两者都表示外貌或景色等方面的美好,但“美丽”更强调内外都具备的绝对美,而“漂亮”侧重于外貌上的吸引力。

2. “贪婪”和“渴望”:两者都表示对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追求,但“贪婪”强调贪得无厌、不知足的欲望,而“渴望”更侧重于强烈的希望或渴求。

3. “勇敢”和“坚强”:两者都表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积极态度,但“勇敢”强调的是英勇无畏的行为,而“坚强”更侧重于意志力和抗压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具言之有物、准确传达作者的意思。

三、辨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辨析近义词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查阅词典:对于新接触或不太熟悉的近义词,查阅词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其区别和用法。

2. 分析语境:语境在决定词义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文章的语境和逻辑关系,选择最贴切的近义词。

3. 反复推敲: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反复推敲自己选用的近义词是否准确传达了自己的意图。

4. 举例说明:通过举例子来展示近义词的区别和用法,可以更加生动地阐述观点和加深读者对词义的理解。

近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近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近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导读:近义词辨析十法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称道)的事。

(2006年山东卷) 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

“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这里用“称奇”。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日前)仍在修复当中。

(2006年江西卷)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

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例: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006年江西卷)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例: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本)病。

(2006年江西卷)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编造)的规律。

(2005年重庆卷) 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

“编造”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像创造(故事);③捏造。

“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义词辨析和误用●“遏制”和“遏止”“遏制”和“遏止”的差别在“制”和“止”上体现的很明显,“遏止”侧重抑制、迫使其停止,强调使之停止。

而“遏制”则侧重抑制、控制、压制,强调制约性。

如“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遏止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这里的“遏止”应该换为“遏制”,因此“遏止”既然已经表示停止,就不能再有“住”搭配。

●“权利”和“权力”“权利”是指依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其和“义务”相对。

而“权力”表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以表示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和指挥权。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如下面句子中的“权利”就是误用:“而‘四人帮’一伙,则利用篡夺的权利,假公济私,挥金如土。

过着穷奢极欲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

”这一句子中的“权利”指的是某中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因此不应该使用“权利”,而应该改为“权力”。

●“推脱”和“推托”“推脱”和“推托”读音相同,意义相近,但略有差别。

“推脱”侧重指摆脱、开脱,使之与自己无关,多指推脱责任、问题或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等;“推托”侧重借故拒绝,指婉言谢绝、表示不接受,后面经常带有托词或者表示拒绝的原因,多指推托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两者不能混用。

如:“我们来你们公司领取材料,你们的保管员却相互推托,支吾搪塞。

”,该句中的“推托”应该是“推脱”,因为作为“保管员”发放材料是其责任,而不是其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用“推托”不妥,应该改为“推脱”。

●“侦察”和“侦查”同“考察”与“考查”类似,“侦察”和“侦查”的区别也在“查”和“察”的意义区别上,“侦察”指的是了解敌方的情况;“侦查”的意思则是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的调查行动。

两者不能混用。

如:“为了了解对手的情况,球队专门派了一名助理教练去对方训练场地侦查情况”。

这里的“侦查”是误用,应该改为“侦察”,意思是了解对方的情况。

●“起用”和“启用”“起用”有两个意思,一是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者免职的官员,二是指提拔、任用。

“启用”只有一个意思,是开始使用。

一般来说“起用”的对象应该是人,而“启用”的对象则是事物。

如:“机场新建的候机大楼已经起用了。

”这一句子中的“起用”应该改为“启用”,因为其宾语是事物,表示的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因此应该用“启用”。

●“谋取”和“牟取”“谋取”和“牟取”都是指想办法得到的意思,但是“谋取”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指合法的取得,也可以指非法的获取。

而“牟取”则是贬义色彩较强的词语,多指非法的获取。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谋取”属于误用:“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谋取暴利的犯罪行为。

”这一句子中的“谋取”显然是错误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非法地获取的意思,应该改为“牟取”。

词表(二)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凡是……不少……”“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所涉及的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

如:“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的。

●“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表示的都是让步关系,但是“虽然……但是……”侧重让步和转折,“虽然”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只能是已然性的事实,而不能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即使”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则多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侧重假设和让步。

因此,把“虽然……但是……”用于对假设事实的让步,则是误用。

如:“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呢?”这里因为实际上“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可见“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是已然的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因此不能用“虽然”引出,而要用表示假设的“即使”,后面也相应地换为“也”,构成“即使……也……”结构,表示假设让步。

词表(三)成语辨析与误用●“不刊之论”“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十分正确,不能进行更改的言论,“刊”是修改的意思,而不是刊登的意思,最初出自汉代扬雄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如:“他的这篇文章写得狗屁不通,简直就是不刊之论。

”这里的“不刊之论”显然属于误用,“不刊之论”指文章时应该是字字珠玑、不可修改的好文章,而不是“狗屁不通”的文章,显然说话人是把“刊”理解成了“刊登”,认为“不刊之论”是“不好到不能刊登出来的言论”了。

●“差强人意”“差”,稍微、尚、还;“强”,振奋。

“差强人意”的本意是“还算能够振奋人心”。

《后汉书·吴汉传》中有“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现在的意思是指大致上能够使人满意。

如:“京沪线上的救护工作,比起其他各线来,还是差强人意的。

”需要注意的是,“差强人意”尽管不是“非常使人满意”,但是还是使人满意的,不能用来表示不满意的情况。

如:“他的学习总是差强人意,天天都要挨老师的批评。

”这里的“差强人意”明显属于误用,说话人要表达的应该是“不令人满意”的意思,不能用“差强人意”。

又如:“我对学生工作不熟悉,你却偏让我去做学生工作,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一句子中的“差强人意”也是误用,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是“强人所难”,而不是“还算满意”,因此可以改用“强人所难”。

●“屡试不爽”对“屡试不爽”理解的偏差主要出现在对“爽”的理解上,“不爽”并不是“不高兴”“失败”的意思,而是“没有差错”的意思,“爽”的意思是“差错”,因此“屡试不爽”的意思是“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

下面句子中的“屡试不爽”属于误用:“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显然,这里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是误用。

●“名不虚传”和“名副其实”“名不虚传”指流传开来的名声和实际的相符,侧重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宋朝华岳《白面毒渡》:“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

“名副其实”侧重名声或名称和实际的一样,不论名声好坏都可以,而不一定带有“很好”的意思。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名不虚传”属于误用:“到了中学,就要遵守中学的饿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相应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这里的“名不虚传”显然并不一定是“好的名声”,只是说“中学生”的名称要和实际相符合,所以应该改为“名副其实”。

●“巧夺天工”和“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冠绝。

“夺”胜过。

出自元朝赵孟頫的《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鬼斧神工”也作“神工鬼斧”,形容技艺精妙、高超,几乎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

出自《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在强调技艺精巧高超的程度上,“巧夺天工”侧重指胜过天然,而“鬼斧神工”侧重指非人力所能做到的。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巧夺天工”属于误用:“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眉,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这里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本来就是天然形成的“苍山”“洱海”,显然是不确切的,应该改为“鬼斧神工”来赞美。

●“无所不至”和“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是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礼记·大学》中有“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明显带有贬义色彩。

“无微不至”是指没有一个细小地方没有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细心和周到。

是褒义色彩较强的词语。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无所不至”是明显的误用:“在些年来,乡亲们对我的照顾,真是无所不至,让我终身难忘。

”这里用“无所不至”形容“照顾”,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改用“无微不至”。

言语理解常考成语辨析总汇(三)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6、不为(wã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

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蚕、鲸,名词作状语)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

粟,谷子。

35、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多含褒义。

39、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