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化工企业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准确和可靠,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化工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化工企业内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选购、安装、使用、校准、维修、检验、报废等环节。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四条企业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企业应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设备。
第六条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检定校准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故障处理记录等,便于追溯和管理。
第二章设备的选购和管理第八条企业在选购监视和测量设备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设备采购审批制度,对设备的选购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设备采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十条企业应与设备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供应商的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企业应对新购设备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完整性、功能性和准确性等,确保设备满足生产需要。
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范围、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确使用。
第十三条企业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检验、报废等工作。
第三章设备的校准和检定第十四条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检定,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企业应选择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设备校准和检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校准和检定记录,记录设备校准和检定的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1.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品质合格,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并包括设备的采购、维护、校准和处置等环节。
二、设备管理职责2.1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协调企业内部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2.2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负责每天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保养和日常维修等。
2.3相关部门相关部门负责对设备的使用进行申请和报批,并配合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三、设备的采购与验收3.1设备采购申请相关部门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提交设备采购申请,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数量等信息,并进行合理的预算。
3.2设备供应商选择设备管理部门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前期的调研工作,选定合适的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并进行付款。
3.3设备验收在设备到达企业后,设备管理部门会组织验收工作,包括设备的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等,确保设备符合要求。
四、设备的维护与保养4.1设备维护计划设备管理员需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设备的维护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维护工作。
4.2设备保养设备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检查和润滑等工作,设备管理员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手册和相关要求进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3设备维修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设备管理员需要及时通知设备管理部门,并协助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
五、设备的校准与验证5.1设备校准计划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制定设备的校准计划,明确校准的周期和方法,并将计划通知给设备管理员和相关部门。
5.2设备校准设备校准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外部机构进行,设备管理员需要将设备送检,并在校准后及时更新设备的校准证书。
5.3设备验证设备验证是指对设备的性能和准确性进行验证,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验证程序,并定期进行验证,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跟踪验证
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验 证,确保不符合项得到有效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需要明确规定哪些设备需要进行检定和校准,以及每种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周期。
制定检定和校准计划表
根据规定的检定和校准周期,制定相应的检定和校准计划表,包括时间、设备名 称、设备型号、检定和校准项目等。
检定和校准操作程序
设备送检和校准申请
需要向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机构提出申请,并按照机构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
设备购置与验收
根据生产和管理需要,选购符合规定的监视和 测量设备,并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的质 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设备分类与档案管理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特性,将监视和测量设备 进行分类,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详细 信息和使用维护记录。
设备存放与保养
保证设备存放环境整洁、干燥、无尘,定期对 设备进行保养,实施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转。
检测项目、实测数据等。
02
数据分析和评估
对检定和校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03
数据存档和备份
将检定和校准记录的数据进行存档和备份,以备后续查询和使用。
06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的审核与监督
审核程序和方法
确定审核范围和重点
明确审核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的具体范围和重点控制环节 ,制定审核计划。
使用前检查
在使用设备前,检查设备的外观和功能是否正常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操作培训
对新员工和转岗员工进行操作培训,使他们掌握 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日常维护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工作,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加强对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保障生产、运营和员工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摄像机、烟雾探测器、温度测量仪等设备。
三、设备申请与购买1. 任何部门需购买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需提出申请,经相关负责人审核后方可购买。
2. 购买的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满足公司实际需求。
3. 购买设备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比较,选择质量和性价比合适的设备。
4. 购买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四、设备安装与调试1. 安装设备的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安装牢固、位置合理。
2. 安装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参数准确。
3. 设备的电源接入及线缆布线应符合相关电气安装规范。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1. 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维护和保养工作应由专业维护人员进行,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标准操作。
3.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如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故障,应及时报修。
4. 设备维护和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和维护人员等信息。
六、设备故障处理1. 发生设备故障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安全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2. 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 故障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维修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过程及维修人员等信息。
七、设备退役与报废1. 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技术性能下降,且无法修复时,应及时退役。
2. 退役设备应进行清理和封存,同时登记退役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退役原因等。
3. 报废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严禁私自处理、出售或外借。
八、安全保密与权限管理1.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监控数据和相关信息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人员禁止向外泄露。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制度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安防监控系统、气象测量仪器、医疗设备等。
为了保证这些装置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其使用、维护和校准。
本文将围绕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制度展开论述。
二、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制度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管理制度能够规范使用人员的行为,减少误操作和滥用设备的情况发生;管理制度能够明确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周期,保障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性;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三、管理制度的内容(一)设备的选购流程1.明确需求: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所需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调研和比较:对市场上的相关产品进行调研和比较,选择最适合的设备。
3.技术评估:经过技术专家的评估和测试,确保所选设备符合技术要求。
4.设备验收:对购买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合同要求,并进行必要的验收记录和报告。
5.设备登记:对已验收的设备进行登记,建立设备档案。
(二)设备的使用管理1.使用责任:明确设备的使用责任人,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保证人员具备操作设备的知识和技能。
2.设备操作规程: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开启、关闭、设置和使用步骤。
3.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的维护计划,包括定期巡检、保养和故障处理等内容。
4.设备存放和保管: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存放,避免受到振动、灰尘、湿气和腐蚀等影响。
5.设备使用记录:使用人员应及时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开机时间、参数设置、使用时长等。
(三)设备的校准和检定1.校准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要求,制定设备的校准周期,确保设备的准确性。
2.校准方法:根据设备的类型和性能要求,确定合适的校准方法和校准仪器。
3.校准记录: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时,应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追溯。
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管理规定(大全五篇)

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管理规定(大全五篇)第一篇: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管理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计量、检测设备管理,有效保障计量、检测设备精度及适应质量检测的要求,加强物料和产品的质量管控,以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一、监视和测量设备范围各生产单位、部门使用的计量、仪表、检测设备和器具,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原燃料计量(称)设备、地磅称重系统、化验仪器及设备、各产品储量计量仪器、水及蒸汽的流量计量设备等。
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1、各计量、仪表、检测设备,由使用单位负责日常使用、保管、维护工作,确保各设备的正常使用、规范操作。
2、计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由具有资质和有专业技术的单位进行。
强制检定需外协质量检验部门的仪器设备,由使用单位及设备部上报企划部对外协调联系;需自检的计量、仪表检测设备,根据各部门职责范围,由机电维修公司电子技术中心或化验室等专业人员承担。
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修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机电维修公司(电子技术中心、机械维修车间)进行修复,需要联系厂家协助维修的,由设备部联系供应部(公司)对外联系。
4、供应部(公司)在监视和测量设备、器具的管理中分管对外联系厂家进行设备、器具的维修工作和新增计量、器具、仪表检测设备的选型和购置。
5、设备部负责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器具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新增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经济论证,做好各种检测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
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细则1、生产系统、化验、质检等所有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单位,要对所归属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统一标识并编制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附表一)。
2、设备部、机电维修公司(电子技术中心、机械维修车间)协同使用部门编制有关电子、计量、仪表、检测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日常维修保养细则,努力提高计量检测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保障精确操作和计量。
监视和测量设施管理制度

监视和测量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满足生产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修、报废等环节。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生产技术部负责监视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修等工作。
第五条质检部负责测量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修等工作。
第六条供应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买。
第七条设备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第三章设备采购第八条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应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要求进行。
第九条采购计划由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求提出,经分管负责人审批后,由供应部负责实施。
第十条所购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具备合法的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书。
第四章设备验收第十一条监视和测量设备到达后,由采购部门、使用部门、质检部门共同进行验收。
第十二条验收内容包括设备外观、性能、配件、技术资料等,必须符合采购要求。
第十三条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安装、调试,并纳入设备档案管理。
第五章设备安装与调试第十四条设备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安装稳固、安全。
第十五条设备调试应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确保设备性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十六条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第六章设备校准与维修第十七条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设备准确可靠。
第十八条设备校准由专业人员负责,校准记录应完整、真实。
第十九条设备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修复后性能达到要求。
第二十条设备维修记录应详细记录维修内容、更换零部件等,以备查阅。
第七章设备管理第二十一条设备使用部门应建立设备使用、维护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二条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第二十三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1.1 为了有效地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识别必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通过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和使用实施控制,确保其精度、准确度和检测能力满足生产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对本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的设备的管理。
二、职责与分工2.1 生产技术部负责监视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修等工作。
2.2 质检部负责测量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修等工作。
2.3 供应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买。
三、控制程序3.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采购3.1.1 由主管部门协助使用部门选择符合监测要求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报监测设备的需用申请计划,上报分管负责人审批。
3.1.2 供应部根据批准后的计划购买,所购监测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1.3 供应部所购监测设备必须经计量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检定、校准、验收合格。
3.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校准3.2.1 使用部门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2.2 使用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2.3 使用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3.3.1 计量部门应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计划,并组织实施。
3.3.2 计量部门应定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3.3.3 计量部门应保存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记录,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四、监督与检查4.1 公司应定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2 使用部门应定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自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3 计量部门应定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设备的管理工作符合本制度要求。
五、不符合项的处理5.1 使用部门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计量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制度
一、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监视和测量
1、新设计的产品、首次重大改进的产品和变型满足特定要求的产品,其在制品的监视和测量由质管部根据技术部质量计划中的检验、验证规定和接收标准制定相应的检验规程。
2、常规产品的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按各工序对其影响的程度分为关键工序和非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包括:①叶片成型工序;②轮盖成型工序;③车叶轮轮盖工序;④车轴盘内孔、止口工序;⑤叶轮焊接工序;⑥车进风器风口工序;⑦机壳拼焊工序;⑧主轴磨削工序;⑨轴承盒镗孔工序;⑩整机总装工序。
其它工序均为非关键工序。
A、在制品非关键工序检验
1、质检员对其工序操作者的作业方法、使用的设备、工装、辅具、量具是否正确进行监督,必要时进行抽检。
2、工序操作者选择适当量、检具按照图纸、工艺、标准对其进行自检。
3、首件在操作者自检后由质检员按同一准则进行首检。
质检员首检合格后,操作者方可进行批量加工,每件操作者自检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自检认为不合格的应由操作者通知质检员复检,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对于质检员抽检不合格的应由质检员逐件检验。
B、在制品关键工序检验
所有关键工序均设置检验点,各检验点的检验执行《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3、对在生产过程中在制品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应由质管部另行制定临时检验规程,执行的时间段应明确提出。
二、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指整机和已完工的零、部件。
成品的监视和测量应执行《成品检验规程》、《风机型式检验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