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合集下载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转基因是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的过程,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

转基因是一种自然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在自然界中,基因转移没有目标性,好的和坏的基因都可以一块转移到不同的生物体。

同时,通过自然杂交进行的转基因是严格控制在同一物种内的(特别是在动物中),或是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类之间。

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将所需要的基因进行定位,分离克隆,然后再将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目标生物品种中。

现代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将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需要的品种中去,扩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生物是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将分离克隆的单个或一组基因转移到某一种生物所获得的生物品种。

基因转移可以发生在亲缘关系较远的动植物种群之间。

这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动植物种群之间的基因转移使得转基因产品有可能造成人类健康安全问题(如毒性、过敏和抗药性)、生态平衡问题和伦理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已构成风险和威胁,国际和国内正着手制定措施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2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 新的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的威胁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不断问世,更加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与环境,但也必须警惕他们可能给生态和环境带来的长期的负面影响。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转基因农作物环境释放的面积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

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和品质改良农作物和林木已有二十二种,转基因棉花、大豆、马铃薯、烟草、玉米、菠菜、甜椒、小麦等进行了田间试验,转基因棉花已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一些国外的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公司都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中国开展转基因生物研究、开发,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生物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1. 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要求、程序等。

2. 部门职责(1)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3.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1)按照潜在危险程度,将转基因生物分为四个安全等级:I、n、m、iv。

(2)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3)转基因生物在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等环节,必须进行安全评价。

4. 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1)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2)转基因食品、饲料等应标注转基因成分、来源等信息。

(3)违反标识管理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制度(1)对进口转基因生物,实施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和审批制度。

(2)进口转基因生物必须符合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

6. 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制度(1)对转基因生物加工企业,实施生产许可制度。

(2)加工企业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三、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管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认知。

2. 强化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3. 完善技术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的管理

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的管理

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的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逐渐成为生物领域的重要工具,为农业、医药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然而,由于转基因技术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备受争议,对其管理也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转基因技术的背景和意义、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转基因技术的管理措施等方面探讨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的管理问题。

一、转基因技术的背景和意义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将不同物种的基因导入目标物种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表达新的功能。

这种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科学和农业领域的发展。

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耐逆性,帮助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生产高效率的药物和免疫原,用于治疗和预防人类疾病。

因此,转基因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生物安全是指对生物资源、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进行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的一系列措施。

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生物安全尤为重要。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风险,如转基因作物的杂交扩散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其次,转基因技术涉及到的新颖基因和蛋白质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管理,可以确保公众和环境的安全,防范可能的风险。

三、转基因技术的管理措施为了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应用,各国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标准。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转基因技术的管理责任和权力分配。

各国应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转基因技术的审批、监管和风险评估。

其次,应建立科学严谨的风险评估制度,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对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的评估。

同时,还需要建立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和追溯体系,确保消费者有权选择是否购买转基因产品。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转基因技术管理的重要方面,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共同制定转基因技术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随着人类对农作物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需求以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来自其他物种的DNA序列插入到目标生物中,使目标生物具有一些新的特征或性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转基因生物的引入,确实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其安全性问题充满了担忧和质疑。

那么,转基因生物的真正安全性如何呢?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呢?一、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转基因生物还存在着环境安全问题,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更多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可能有更强的抗除草剂和杀虫剂等性质,对于其他植物和昆虫等其他生物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同时,转基因生物的杂交现象也可能会对其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二、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性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转基因生物中也有非常多的研究。

由于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食品安全不仅仅涉及到人体的健康问题,还牵涉到环境健康和食品质量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监管,确保人们能够食用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三、转基因生物的遗传污染问题转基因技术所引发的遗传污染问题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杂交现象的存在,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可能会对传统作物产生遗传污染,特别是在野生母体的存在时,可能会对野生种群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四、转基因生物的社会影响转基因生物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农民群体的影响;二是市场竞争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而这些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如果对农民群体的支持不充分,则转基因作物的推广难度将会很大。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影响也是转基因生物的一个重要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其中转基因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但与此同时,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应用、影响和安全性四个方面来探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和应用转基因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细胞中,使其生成新的物种。

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物种的基因或DNA序列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体,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等领域。

在农业方面,转基因技术可用于粮食、烟草、棉花、蔬菜等作物的改良。

通过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可以让植物获得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性状,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生产治疗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新药以及生产疫苗等。

二、转基因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破坏生态平衡转基因生物进入生态环境后,可能会对其他物种产生不良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转基因植物可能对传粉昆虫造成影响,使得蜜蜂等传粉昆虫死亡,导致植物无法繁殖。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过多的抗生素或农药等有害物质,进而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3、产生基因污染转基因生物可能会通过传播方式,导致非转基因生物的基因被污染,进而导致基因资源的丧失。

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1、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由于水平限制和基因漂变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和性状表现与预期不一致,进而导致可持续性或安全性的问题。

2、转基因的辨识和追踪问题转基因生物的辨识和追踪是实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

但是,目前尚无较好的转基因生物鉴定和检测技术,其真实性仍存在争议。

3、风险评估问题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涉及到对其安全性、健康效应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精编]转基因正方辩论稿

[精编]转基因正方辩论稿

作为辩论的正方,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论证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

一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是必要的就世界范围来说: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

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

再从我国来看,在21世纪,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甚至有些方面已达到世界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需求很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可能完全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只能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生物技术无疑是其中1个重要手段,亦是提高食品质量的1种重要方式。

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这个潜在的市场就会被国外的转基因食品所抢占。

二转基因技术的优点(1)育种时间短。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

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基因组合的范围广。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

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

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3)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缓解粮食短缺现状。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2.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学习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学习难点:(1)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

(3)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会,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实施。

一、转基因成果1.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_。

(2)使用___________ ____,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_______________,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____________或人类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3.转基因植物方面(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________、_______、抗除草剂、______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以种植________ _______最多,其次是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以及___________ ____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是指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系统的、严格的、综合的安全性评估,以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险性。

转基因生物是通过人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生物体中,使其具备新的性状或功能的生物体。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安全评估:通过进食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估,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2. 环境风险评估:评估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昆虫等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包括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转基因生物的传播和转基因基因的遗传流控制等。

3.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评估转基因生物对农民经济收益、种植结构、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通常涉及实验室研究、动物试验、田间试验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评估结果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用于决策是否开放或禁止某种转基因生物的种植或流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收率试验依次将阿奇霉素标准品和注射用阿奇霉
素样品按处方配成含有阿奇霉素1.6mg/ml、1.8me/ha、2.Ome/ ral、2.2m∥IIll、2.4me/ml的溶液各lOOml,按1.2.1项方法分别 取20ml,分别测定上5个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中阿奇霉素 含量。阿奇霉素含量me/IIll=F
662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VoL 8 No.4 April 2008
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第8卷第4期
当于3.745mg阿奇霉素。
1.2.2
2.2含量测定在0h、2h、4h、6h、8h、24h分别精取上述配伍 溶液适量,按1.2.1项方法测定阿奇霉素含量,含量以0时测 得值为100%,结果分别为100%、99.03%、99.03%、98.46%、 97.69%和97.69%。pH值除24h为6.73外0—8h均为6.75。 3讨论 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阿奇霉素含量测定方法采用 微生物法B1。该方法周期长,操作繁琐,其它方法尚有高效液相 色谱法¨J、硫酸呈色分光光度法、四苯硼钠沉淀剩余滴定法。 考虑到硫酸可能会破坏维生素B6的分子结构,结合我科现有
xT
x(V舶一V嗣)/V取样量,F
为浓度校正值,T为滴定度。结果见表l。 表1回收率试验 样品分组 项目 标准1标准2标准3标准4标准5
19.30 10.66 I.600 1.592 99.47 19.25 10.64 1.600 1.586 19.30 9.60 1.800 1.787 99.26 19.25 9.61 1.800 1.776 98.7 19.30 8.51 2.000 1.983 99.13 19.25 8.49 2.000 1.982 99.1 19.30 7.36 2.200 19.30 6.28 2.400 2.398 99.93 19.25 6.29 2.400 2.388 98.5
Transgenic Nationality
文献标识码:B
and
文章编号:1009—9727(2008)4—662—05
oranlsms
environmental safety.CHEN Si—li,YUAN Yuan.(1.College of Lifo Sciences。Zhongnan
University。Wuhan 430074,Hubei;2.Cog Normal Umvefisty。Wuhan 430074。
2.199
99.13 19.25 7.46 2.200 2.171 98.6
参考文献:
[I]陈树和.阿奇霉素注射液含量测定的3种方法及比较[J】.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2001。21(9):530.
99.2
注:烃铵盐滴定液浓度为0.009836mol/L。F:0.9836。 2结果 2.1外观、pH变化按处方将注射用阿奇霉素500rag、维生
害虫,危及棉花生长。棉铃虫对转Bt抗虫棉会产生抗体,在 连续种植8—10年后,这种转基因棉可能丧失抗虫的作用。中 国是大豆的源产地和品种多样性的集中地,也同样面临着转基 因生物对珍贵的基因资源带来的影响。农民一旦种植进口转 基因大豆,或者发生基因漂移,基因污染,有可能将原产大豆的 遗传基因和遗传结构破坏,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巨大口】。国内大 豆的遗传资源是几千年累积财富,现在很多国外的育种都用中 国野生大豆的一些遗传材料口J。 2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Hubei,P.R.Cll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bio—safety of transgem。c organisms and sion of the effects
on
their products.It gaves and
their

detailed
discus・
biodiversity.eco—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of transgenic organisms
products∞well聃
or-
mahding
status
of them.The related measures and strategy of control we陀put forward in the safe surveillance of transgenic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
(二部),291.
素B6注射液lOOmg配伍在0.9%氯化钠250ml注射液中,在常
温下放置,分别于Oh、2h、4h、6h、8h、24h观察溶液外观、测pH 值,结果24h内溶液外观均无色澄明,pH无变化。
[3]叶兰凤.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阿奇霉素的含量[J】.海峡药学,
2.1
新的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的威胁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不
断成熟,新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不断问世,更加丰富了人类的 生活与环境,但也必须警惕他们可能给生态和环境带来的长期 的负面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转基因农作物 环境释放的面积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阿根廷和加拿 大。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和品质改良农作物和林木已有二十二 种,转基因棉花、大豆、马铃薯、烟草、玉米、菠菜、甜椒、小麦等 进行了田间试验,转基因棉花已大规模商品化生产。一些国外 的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公司都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中国开展 转基因生物研究、开发,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这些都可能 对中国的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和威胁。从纯技术层面来说,转基 因技术是中性的,对人体不存在利弊的问题,但由于转基因生 物是把一种外来的基因转移到生物体中,所以可能有潜在的危 险,它对人类和对生物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计 的。有害基因扩散到环境中所产生的“基因污染”的危害可能 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潜在的危险往往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被发 现,因此政府应该对此予以特别关注,加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 的管理‘61。 2.2转基因生物对农作物的生态影响有报告显示转Bt抗 虫棉在有效防治虫害,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 环境影响。1999年美国的斑蝶事件。转基因的抗虫玉米的花 粉撒在了马利筋杂草上面,而北美斑蝶要吃这种杂草,结果吃 了这种叶子斑蝶,就毒死了幼虫。斑蝶蝴蝶是北美一种珍稀濒 危动物,所以在当时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01年5 月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转基因玉米产生的花粉可能导致蝴 蝶幼虫等农田益虫死亡。比较重要的,是2001年发现的一种 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的问题。还有《自然》2001年曾经发表 文章,关于墨西哥玉米遭到转基因玉米污染的事件。墨西哥本 身不种植转基因的玉米,而且有法规规定不允许种植,但是它 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用做饲料。结果可能是有些农民拿转 基因玉米去种,种完之后就污染了当地的玉米。墨西哥是玉米 的原产地。如果玉米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受到污染,本地的玉 米遗传结构受到破坏,产生的污染问题是很严重的。1998年8 月英国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了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 受到破坏。这件事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现在进口转 基因大豆,而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很有可能转基因的大豆会 对中国当地原产的大豆,发生遗传污染。转基因生物具有自然 生物所不具备的优势,若被释放到环境中,可造成原有的生态
标准品空白滴定量JIll 标准品滴定量Ⅱll 理论值me/nll 测定值me/ml 回收率(%) 样品 空白滴定量Illl 样品滴定量IIll 理论值me/m1 测定值mg/Inl 回收率%
条件,因此我们采用四苯硼钠沉淀剩余滴定法来测定阿奇霉素 含量,由于阿奇霉素分子中含有叔胺结构,可与四苯硼钠组成 1:2的复合物沉淀,而维生素B6分子中无此结构,不与四苯硼 钠产生反应,故对阿奇霉素的含量测定无干扰,该方法可靠、准 确率高、操作简便。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注射用阿奇霉素 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溶液在常温下24h内溶液外观、pH 值无明显变化,在6h、8h、24h含量有轻微下降,表明两者配伍 基本稳定,建议临床配伍最好在6h内使用。
gardsms and their products. Key words:Transgenic organism;Biodiversity;SurveiHanee measure
●基全项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研究项目(MZZh4002);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zzo#oos) 作者单位:1.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2004级),湖北武汉430074.
2004,16(4):64. 收稿日期:2007一06一12
[专家论坛]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陈思礼1,袁媛2
摘要:本文综述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生物安全性。对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产品对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和 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产品的管理现状等作了比较祥尽的讨论。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 监控.提出了相应的加强管理措施。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影响;监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2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陈思礼(1955。),男.湖北黄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子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第8卷第4期CHINA TROPICAL MEDICINE Vo!.8 No.4 April 2008
663
转基因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或同种 生物的不同品种中的过程,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转 基因是一种自然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在自然界中,基因 转移没有目标性,好的和坏的基因都可以一块转移到不同的生 物个体。同时,通过自然杂交进行的转基因是严格控制在同一 物种内的(特别是在动物中),或是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类 之间。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 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将所需要 的基因进行定位,分离克隆,然后再将这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 转移到目标生物品种中。现代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将亲缘关系 较远的生物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需要的品种中 去,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是利用转基因生物 技术将分离克隆的单个或一组基因转移到某一种生物所获得 的生物品种。基因转移可以发生在亲缘关系较远的动植物种 群之间。这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动植物种群之间的基因转移使 得转基因产品有可能造成人类健康安全问题(如毒性、过敏和 抗药性)、生态平衡问题和伦理问题。许多研究表明转基因生 物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已构成风险和威 胁,国际和国内正着手制定措施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 理[1。31。 1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H1 1.1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 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 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 有益生物死亡。 1.2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性和进化速度研究表明,棉铃虫已 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 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 产生抗性。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对转基因表 达蛋白具有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会对 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1.3杂草化释放到环境中的转基因植物通过传粉进行基因 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 的基因转移给野生亲缘种或杂草。而杂草一旦获得转基因生 物的抗逆性状,将会变成超级杂草,从而严重威胁其他作物的 正常生长和生存。 1.4干扰生物多样性通过人工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甚至 人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转基因生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门 的概念,具有普通物种不具备的优势特征,若释放到环境,会改 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 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转基因生物通过基因漂移,会破坏野生 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例如转基因作物花粉随风飘散,由此造 成的基因污染将防不胜防。此外,种植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必将大幅度提高除草剂的使用量,从而加重环境污染的程度以 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例如转基因棉田里,棉铃虫天敌寄 生蜂的种群数量大大减少。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多 样性和均匀分布都低于常规棉田。某些昆虫比例占优势的情 况比较明显,昆虫群落的稳定性不如常规棉田,发生某种虫害 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转Bt抗虫棉对棉铃虫以外的害虫防治效 果很差,某些害虫的发生比常规棉田要严重,甚至上升为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