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最新】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辩论赛-精选word文档 (2页)

【最新】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辩论赛-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辩论赛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
实际上,美国市场上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
而那些贴着“非转基因”标签的,一是贵,二是没有显示什么好的地方,所以我是一贯敬而远之。
算起来,我吃那些“转基因食物”的年头,也快XX年了。
恐慌,经常来自于不了解。
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会不会不安全”。
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
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风险甚至较低。
对于引起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吗?”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
这个基因的作用就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
它被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
实际上,用细菌生产出bt蛋白,作为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而且是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来使用的。
转基因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生产直接在植物体内进行而已。
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
其实,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
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生物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1. 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要求、程序等。
2. 部门职责(1)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3.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1)按照潜在危险程度,将转基因生物分为四个安全等级:I、n、m、iv。
(2)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3)转基因生物在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等环节,必须进行安全评价。
4. 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1)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2)转基因食品、饲料等应标注转基因成分、来源等信息。
(3)违反标识管理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制度(1)对进口转基因生物,实施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和审批制度。
(2)进口转基因生物必须符合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
6. 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制度(1)对转基因生物加工企业,实施生产许可制度。
(2)加工企业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三、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管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认知。
2. 强化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3. 完善技术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应用与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应用与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1953年Crick和Watson揭示了遗传物质()结构,极大促进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答案:DNA2.截止2019年,全球四大转基因作物是()答案:玉米大豆棉花油菜3.()中,提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基因资源既得利益的平等分享,并将生物安全列为重点内容。
答案:《生物多样性公约》4.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会议是()答案:Asilomar会议5.Gordon会议提出的建议有()答案:呼吁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建立一个顾问委员会,负责重组DNA的风险评价,建立准则来指导重组DNA研究;对将动物DNA和质粒或噬菌体DNA 相连的实验要慎重考虑;在1975年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科学家共同讨论如何对待重组DNA分子可能带来的危害;暂时禁止两类实验的进行:一是关于制造新的、能自我复制的有潜在危险的质粒实验;二是将癌基因或其他动物病毒基因与质粒或其他病毒基因进行连接的实验6.转基因生物安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答案:转基因生物释放前的风险评估;转基因生物释放后的风险监管;转基因生物安全的风险交流7.转基因生物释放前的风险评估包括()答案:遗传安全性;环境安全性;食用安全性8.转基因生物安全的风险交流主要包括()答案:风险管理信息的交流;风险评估科学信息的交流;风险评估和管理进程信息的交流9.生物安全,通常是指防范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的问题。
答案:对10.农业与环境社区提出的“生物安全”这一概念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作物和牲畜病虫害、检疫性生物、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活体传播或传染的危害风险。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基因是指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分子片段,由()种碱基组成。
答案:脱氧核糖核苷酸,42.下面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根据实质等同原则,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农作物与传统非转基因作物的营养成分基本相同,其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就可以进入市场3.有关基因工程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答案:打破远缘杂交不育的障碍4.菠萝中有一种能把红色的番茄红素转化成黄色的β-胡萝卜素的酶,所以让果肉呈现黄色。
中国转基因标准

中国转基因标准1.转基因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或其他生物技术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片段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由此产生的新型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分类评价,并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强制标识制度。
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实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标识制度。
在转基因食品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评估,确保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中国政府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强制标识制度。
标识应清晰、易读、易懂,并注明转基因生物的名称、种类、特征等基本信息。
对于进口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也必须进行标识,并注明原产地和进口商等信息。
4.转基因生物研发管理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从事转基因生物研发的机构和个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条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和审批。
同时,在研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和伦理规范,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
5.转基因生物进出口管理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的进出口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
进口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必须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经过安全性评估和审批。
同时,出口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也必须符合进口方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经过审批和登记。
6.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要求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安全性评价,确保其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和伦理规范,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
7.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应全面、客观、科学,并综合考虑转基因生物的特征、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必须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其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2021精选文档)

环境安全性因素(1)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产生超级杂草的可能; 2.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后可能使害虫产生免疫
并遗传,从而产生难以消除的“超级虫”; 3.转基因向非目标生物漂移的可能性; 4.其它生物吃了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畸变或灭
绝; 5.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等。
环境安全性因素(2)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 生物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 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 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1982年,科学家培育出了第一只转基因小鼠。目前的 转基因动物中只有转基因鱼规模较大,但是,迄今尚 无一例作为食品的转基因鱼释放到自然水体中进行商 品化养殖 。
另外,还可能会导致野生等位基因的丢失,从而造成 遗传多样性的下降。
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问世以来(1985),以提 供优质食品蛋白来源为目的,迄今已成功研制 了30多种转基因鱼,这些转基因鱼包括了世界 水产养殖的许多重要品种,如鲤鱼、罗非鱼、 鲇类及鲑鳟鱼类等。
问题与展望
问题1:
自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全球约数亿人食用过数 千种转基因食品,尚未报到一例食品安全事件,但国 外曾发现有少几种可导致实验动物过敏,因而停止其 商品化生产。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目前只有动物实验, 而无人体实验和长期的观察。至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 健康危害有无,科学界仍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自1983 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2007年全球转基 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143亿hm2,2008年种植面积达 1.25亿hm2,增长率达到9.4%。
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 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 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 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 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与转基因生物生物安全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外来物种迁移,外来物种定居、建群、繁衍、扩展,造成对本地物种或生态系统的威胁、危害。
使之衰退、甚至退化和灭绝;或认为造成环境剧烈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和威胁;或由于掠夺开发导致物种濒危或灭绝;或生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造成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有害影响。
转基因生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且外源基因能通过繁殖而传代。
如将外源基因显微注射入受精卵的细胞核,再转入养母子宫内,所培育出来转基因的小鼠、牛、羊等。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担忧主要出自于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转基因作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一、可抵御害虫侵害、减少杀虫剂使用的作物;二、抗除草剂作物;三、抗疾病作物;四、营养增强性作物。
我国农业部已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
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
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主要担心和争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可能的影响:该类食品携带的抗生素基因有可能使动物与人的肠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抗昆虫农作物体内的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和残留的抗昆虫内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随着基因改造的抗除草剂农作物的推广,由于农作物不受除草剂的影响,可能导致除草剂的用量增加,从而导致除草剂在食品中残留量最大;引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抗病毒农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其次,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如果转基因高产作物一旦通过花粉导入方式将高产基因传给周围杂草,会引发超级杂草出现,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生态平衡,对天然森林造成基因污染和对这些地区的其它物种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如果有些作物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会将自身的基因转入野生种。
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评价的基础与方法

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评价的基础与方法转基因植物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其在种植、生理、遗传等方面与天然植物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生物安全评价。
本文将介绍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评价的基础与方法。
一、基础知识转基因植物,是指在原有的植物基因组中加入了来自其他物种的基因或人造基因。
由于转基因植物的基因组发生了改变,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对环境或者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生物安全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二、评价方法(一)鉴别分析鉴别分析是生物安全评价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确定样品是否为转基因植物,以及含有哪些外源基因。
鉴别分析可以使用基因组测序、PCR扩增、酶切等技术手段。
其中,基因组测序是鉴别分析的最佳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转基因植物的基因组组成和位置。
(二)生物学特征分析生物学特征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转基因植物的形态、生长、繁殖、生物量、生化成分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其在生命表现上是否存在异于天然品种的特点。
其目的是寻找转基因植物是否具有较高的生长力、更强的抗病性,或者对其它植物和动物产生毒性反应等特征。
(三)毒理学评价毒理学评价是评估转基因植物是否存在毒性影响的关键步骤。
其主要方法是针对转基因植物的不同组织,使用各种不同原则的毒理实验,推算植物对人类与动物的毒素效应,评估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四)营养学评价营养学评价是通过对转基因植物的营养成份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该步骤通常包括成分分析、营养成分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可利用度评估,以及滴定穴位分析等内容。
(五)生态学评价生态学评价主要针对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价内容包括转基因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情况,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以及对某一生态系统的生态影响等方面。
三、结论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生物安全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评价需要对其进行鉴别分析、生物学特征分析、毒理学评价、营养学评价、生态学评价等步骤,以全面评估其生物安全。
农业转基因 生物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汇编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汇编一、概述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向。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特别是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立法者和监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转基因的定义及意义1. 农业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作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抗逆性、高产性等优良特性,从而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2. 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1. 农业生物技术管理条例农业部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细化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和管理要求,明确了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性评估、检测监管和标识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 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管理办法国家审定了一系列转基因作物品种,并对其进行管理,确保了转基因作物的品种质量和生产安全。
该办法制定了转基因作物的审定程序和标准,落实了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严格管理。
3.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制定了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规定了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抽样检测和检测标准,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四、国际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对比1. 欧盟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欧盟对转基因作物的审批和标识规定非常严格,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用户的利益。
2. 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美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较为宽松,审批程序相对简化,但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标识要求较为严格。
3.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充分考虑了国情和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和发展,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和法规,保证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食用和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和马铃薯)问世,1986年进入田间试验,1994年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进入迅猛发展时期。
2000年和2001年在有激烈争议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仍比上年增加11%和19%,分别达到4420万和5260万公顷。
种植的国家增加到13个,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分列前4位。
各国已获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已达100多个(次),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已达4000余种。
我国目前由农业部批准作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抗虫转基因棉花, 在新疆、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和辽宁等省种植。
到2001年种植面积已达36. 67万公顷, 到2002年其种植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40%。
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 % 的大豆, 45 %的棉花,40 %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
而由于大面积推广基因工程作物而导致转基因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如今的加拿大农田,同时拥有抗3 种以上除草剂的杂草化转基因油菜非常普遍。
这是由对不同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油菜植株之间交叉授粉实现的。
而这种超级杂草的出现,距离加拿
大首次种植转基因油菜的时间间隔只有2年。
基因工程Bt 毒蛋白,能大规模地消灭害虫,但杀虫过程无法控制,这就可能造成以这些害虫的天敌(如昆虫和鸟类) 数量急剧下降。
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新概念并非是消灭害虫,而是将其控制在不构成灾害的水平,但像Bt 蛋白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对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和实施传统的生物防治是一种严重的干扰,有可能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的几个实例
(1) 斑蝶事件。
1995 年5 月, 美国康乃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道, 普累克西普斑蝶的幼虫在食用撒有 B t 玉米花粉的乳草 4 天后44% 死亡, 而对照无一死亡。
但著名的《Science》、《Nature》杂志拒绝发表上述有关斑蝶的文章。
其理由是该实验是在室内通过人工向乳草叶片抖洒B t 玉米花粉, 并不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2)Pusztai A试验。
1998 年, 苏格兰普斯陶伊(Pusztai A ) 在电视上宣布了他的一项试验结果: 用转雪花莲凝集素(GNA ) 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10 天后, 老鼠器官生长异常, 身体和器官重量减轻, 免疫系统受损。
此事引起国际轰动。
英国皇家学会组织同行评审, 1999 年5 月得出结论, 认为Pusztai 的试验在科学上有6 大缺陷: 如马铃薯不是老鼠所喜欢的食物, 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营养, 因而试验中老鼠处于饥饿状态, 不能简单得出上述结
论。
(3)史密斯报告。
2000 年4 月美国国会基础研究委员会主席史密斯(Smith N ) 发表了一份有关转基因植物的报告。
1) 没有证据表明转化与植物不相关的生物体基因会造成特别的风险。
2) 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品种的风险与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品种是一样的。
转基因技术更精确, 更容易评价其安全性。
3) 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农产品进行特殊标签将会在安全性方面误导消费者。
总结:
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大辩论。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可能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资源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其潜在威胁不亚于核扩散。
具体表现有:(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会转变为杂草。
(2)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可能会导致新型杂草产生。
(3)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
(4)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5)转基因生物可能危机生物的多样性。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其引入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另一方面,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致癌和其他遗传病。
(1)转基因生物可能含有毒性。
(2)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
(3)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
(5)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降低生物的免疫力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
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为了确保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高度科学的、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
经政府批准进口或商业化种植的每一个转基因植物品种或产品都是通过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性与环境安全性评价的。
目前筛选出来的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不具有危害,也尚无发生因转基因引起的食物过敏事故。
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在长达10多年的应用中没有发生因转基因引起食品引发的病症。
这进一步说明了转基因产品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