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版)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些作物的安全性评价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人工干预改变其基因结构,使其拥有特定的性状或功能的植物。
在转基因作物问世之初,其广泛应用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实践的不断检验,转基因作物也在逐渐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
但是,作为一项与食品相关的技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需要严格地进行论证。
从理论上来说,转基因作物与普通作物无法区分。
然而,由于转基因作物往往是人工干预而来的,其生物学特征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一般包括生产、使用过程中、种植后等方面的评价。
首先,关于生产环节的安全性评价,需要考虑到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稳定性是否达到标准。
同时,需要对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引入方法、转基因材料来源等方面进行考虑。
这方面的评价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证,协调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并达到最优化目标。
接下来,则需要对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这方面的评价内容也较为广泛,主要关注的是转基因作物是否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以及它对生态的长期影响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规划和控制。
同时,还需要考虑转基因作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影响。
这方面的评价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需达到综合评价结论的高度准确、可靠。
最后,种植后的安全性评价,其主要内容在于考虑作物生长对于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需要对作物生长的特点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对其种植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进行评估。
这方面的评价需要将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地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同时要配合实地观察和调查,达到评价的科学、准确、可靠。
总之,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不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与相关联的专业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综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综述)熊军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 生物技术1201 1210A128)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以其形状,营养品质和消费品质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得到广泛关注,同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也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管理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ith its shape, the nutrition and consumer quality are in line with consumer demand and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s particularly urgent.Key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valuation Management一、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二、转基因作物种植现状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创始者克莱夫·詹姆士博士在最新编制的《2012年度环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提到:在最新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中,中国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3年转基因安全性评价

2023年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中,为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转基因作物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因此,本文将围绕2023年的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展开讨论,旨在全面了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风险及其评估方法。
一、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风险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风险主要包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首先,对人类健康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上。
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可能引入新的蛋白质或产生新的代谢产物,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其次,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转基因作物与野生种质的交流,可能导致遗传物质的扩散,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的方法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是利用科学方法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2023年,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将更加完善和规范。
其中,主要的评价方法包括:1.基因组学分析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数量和表达水平,了解转基因作物基因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分析转基因作物中新表达的蛋白质,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的蛋白质。
3.毒理学评价通过动物模型,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毒理学评价,以确定其潜在的毒性和致突变性。
4.过敏原评价通过进行临床试验或体外实验,评估转基因作物是否具有过敏原性。
5.生态风险评估通过田间试验和野外观察,评估转基因作物与野生种群的交流情况,分析遗传物质流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尽管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但该领域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评价方法的标准化和统一仍然是一个问题,不同地区和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其次,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安全性评价需要更多的长期研究和监测数据的支持。
此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影响着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的推进。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开始被逐渐替代。
其中,转基因技术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
通过对原本的种子进行基因改造,科学家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更为优良的特性。
这些特性不仅可以帮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抵御一些疾病的侵袭。
然而,尽管这项技术在发展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但是它的安全性问题在公众中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担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这个话题。
1. 转基因植物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下转基因植物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实际上,这也是许多人关心的一点。
在这个方面,科学家们在研究转基因植物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他们发现,转基因植物和传统植物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而且对土壤、水质等方面的影响也不会比一般植物更大。
可以说,在环境方面,转基因植物和传统植物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2. 转基因植物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那么,我们来考虑一下转基因植物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存在着不必要的担忧。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转基因植物在环境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下它们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了。
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下转基因植物的毒性。
实际上,在设计转基因技术的时候,科学家们会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步骤进行选择。
他们会避免选用那些本来就有毒副作用或者潜在毒害的毒素基因进行转入。
这样,在理论上,就可以避免了大多数毒性问题。
当然,这并不代表转基因植物就绝对安全,一些低毒性或者不知名的毒素基因,在转移时可能出现问题,这需要科学家们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下转基因植物会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实际上,这也是一些人担心的问题。
在过敏反应这个问题上,科学家们对比了传统植物和转基因植物,发现他们基本上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这也就意味着,转基因植物不但不会导致更多的过敏反应问题,反而可能因为一些更好的特性而减少了人类的过敏反应。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斜 。财 政 上 给 予 适 当扶 持 补 贴 。 一 种 是 无
转 基 因 作 物 的 安 全 性 评 价
胡 安 生
( 浙江 省柑 橘研 究所 台州黄岩 3 82 ) 1 00
1 转 基 因作物 研发概 况 转 基 因 食 品 (ee ia l o i id G n t c l y M d f e F o s G F , 指 利 用 生 物 技 术 , 某 些 生 od , M ) 是 将
数 据 , 于 澄 清 发 达 国家 大 农 场 是 转 基 因 足
作 物 主 要 受 惠 者 这 一 传 误 。 2 0 年 全 球 生 {0 8 (
因表达 , 比如 , 抗虫物 质只在 害虫食用部位
表 达 , 样 可 以使 转 基 因作 物 的 安全 性 进 一 这
物 技 术 商 业 化 现 状 报 告 》 示 : 至 2 0 显 截 08 年 , 球 转 基 因作 物 累计 种 植 面 积 达 到 8 全 亿 h。 强劲 的 增 长 主 要 因 为转 基 因 作 物 提 高 m。 了作 物 产 量 、 低 了 生产 成 本 、 少 了环 境 降 减
功 夫 , 力 图有 所创 新 和 突破 。为 鼓励 农 民 并 发 展 绿 色 农 产 品生 产பைடு நூலகம், 政府 应 在 环 境 改造 、
水源 使用 、 电力 使 用 等 方 面 给 予 政 策 性 倾
兽药残 留等检测信息的发布制度 , 接受社会
监 督 , 大 执 法 力 度 , 保上 市 农产 品 质 量 加 确
别在“ 少投 入 ” “ 产 出 ” “ 护 友 好 ” 即 、多 和 保 (
减 少对 环 境 的损 害 ) 方 面 具有 巨大 的潜 在 三
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

附录I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一、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1 受体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受体植物的背景资料:学名、俗名和其他名称;分类学地位;试验用受体植物品种(或品系)名称;是野生种还是栽培种;原产地及引进时间;用途;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否发生过不利影响;从历史上看,受体植物演变成有害植物(如杂草等)的可能性;是否有长期安全应用的记录。
受体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对人及其他生物是否有毒,如有毒,应说明毒性存在的部位及其毒性的性质;是否有致敏原,如有,应说明致敏原存在的部位及其致敏的特性;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如为有性繁殖,是自花授粉还是异花授粉或常异花授粉;是虫媒传粉还是风媒传粉;在自然条件下与同种或近缘种的异交率;育性(可育还是不育,育性高低,如果不育,应说明属何种不育类型);全生育期;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的能力,包括越冬性、越夏性及抗逆性等。
受体植物的生态环境:在国内的地理分布和自然生境;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改变对其地理分布区域和范围影响的可能性;是否为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与生态系统中其他植物的生态关系,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变对这种(些)关系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因此而产生或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态关系,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变对这种(些)关系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因此而产生或增加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危险程度;涉及到国内非通常种植的植物物种时,应描述该植物的自然生境和有关其天然捕食者、寄生物、竞争物和共生物的资料。
受体植物的遗传变异:遗传稳定性;是否有发生遗传变异而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资料;在自然条件下与其他植物种属进行遗传物质交换的可能性;在自然条件下与其他生物(例如微生物)进行遗传物质交换的可能性。
受体植物的监测方法和监控的可能性。
受体植物的其他资料。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改良植物和动物基因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领域,引发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担忧。
本文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评价中与传统食品并无本质区别。
传统食品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存在,以及自然毒素的含量等。
因此,在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应将其与传统食品进行对比,而不是单独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评价。
其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较与传统食品的差异: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相比,可能在营养成分、毒素含量和抗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对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其安全性。
2. 毒理学评价:通过动物实验等方法,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潜在毒性。
这包括对转基因食品中的基因、蛋白质或其他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存在潜在的有害物质。
3. 过敏原评价: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新的蛋白质或其他成分,可能对某些人群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需要对转基因食品中的成分进行分析,评估其是否具有过敏原性。
4. 耐受性评价:转基因植物可能对农药、草药和病毒等外部环境因素具有抗性。
因此,需要评估转基因食品在环境中的表现,确定其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 长期食用评价:转基因食品的长期食用安全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动物或人的长期喂食实验,观察转基因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确定其是否存在潜在的长期风险。
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针对不同的转基因食品,应采取不同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不同的转基因食品可能包含不同的基因、蛋白质或其他成分,因此需要针对其特有的成分进行评价。
2. 安全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也应不断更新。
需要持续进行新的安全性评价,以不断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转基因植物(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GMPs)是指在遗传物质层次上,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以期改善、增强或创造特定植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成为改良农作物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对其安全性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安全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指标包括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特征等,以及转入外源基因所导致的异质性、毒性、过敏性等。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评价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1. 基因编辑效率和稳定性:转基因植物基因编辑的成功率和稳定性,是评价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重要标准,其中包括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安全基因鉴定:鉴定转基因植物的安全基因,以确保其符合生物学特性和环境生态安全要求。
3. 基因表达量和表达特异性:对转基因植物基因表达量和表达特异性的评估,有助于判断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是否存在潜在威胁。
4. 产量和营养品质:转基因植物产量和营养品质是否与野生型植物相比有所改变,也是评价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目前,针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验动物的毒性试验:通过对转基因植物的食物或饮用水喂养实验动物,测定其对生物体的毒性和过敏反应,来评估转基因植物对人员健康的安全性。
2. 细胞毒性检测:通过对转基因植物的制品或提取物,对人类细胞进行毒性检测,以判断转基因植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3. 感性评价:通过人类对转基因植物和传统品种进行实地感性评估,分析其形态结构、味道、口感等特性,以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环境风险评价:针对转基因植物在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对其种植环境和相关性状进行评估,以确定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1190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版)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对转基因植物食品未知物质风险的主要担忧有:①致病性物质的出现,即转基因生物产品食用后是否会致病;②营养成分的变化及抗营养因子的出现,如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的产生或含量的变化;③新的过敏原的出现,如大豆中的致敏性蛋白和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u;④天然有毒物的产生,如茄碱、葫芦素、Ot一番茄素等u2棚1。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有可能会产生毒素、抗营养物质、过敏原以及致癌物质或联合致癌物质。
转基因奶牛生产的激素(rbGH)在美国投入商业化使用后,使用者很快发现这类药物导致了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加繁殖率低。
由于药物的作用,奶牛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能耗增加而引起死亡,牛奶的营养价值也降低了。
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和其它新病种。
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以及导致失调,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
转基因治疗性药物、人体组织器官等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尚无法检测证实¨转基因的管理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
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国务院还建立了由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和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作为其核心技术的重组DNA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加强安全性管理。
早在1990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基因工程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有关生物安全的标准和办法。
1993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基因工程的定义、安全等级及安全性评价的划定、申报及审批程序等作了规定。
在这一技术在国际上开始进入商品化的1996年,农业部又相应制定《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具体规定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明确各阶段的审批权限,以及相应的安全性控制措施;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全过程,从实验研究,到中间试验,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环境释放,到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实施管理,其适用范围涵盖我国自己研发的工作,也包括国外研制的相应产品在我国境内的各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应用。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支持和资助下,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编制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ⅢJ,提出了我国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法规建设和能力建设方案。
20xx 年通过的《种子法》,要求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销售转基因植物品种种子的,必须用明显的文字标注,并提示使用时的安全控制措施。
这是我国第一次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
20xx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xx年,农业部发布施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三个配套管理规章,并设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管理办公室。
20xx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进出境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2.1管理范围从管理范围上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包括从实验研究到市场销售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即在实验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根据条例及其配套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施安全管理。
2.2主要管理制度2.2.1安全评价制度凡在中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和进出口活动,都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
安全评价按照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个类别,根据安全等级I(该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尚不存在危害)、Ⅱ(该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低度危险)、nl(该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中度危险)、Ⅳ(该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高度危险)的不同以及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5个不同的阶段进行报告和审批。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政府决策提供技术咨询。
该办法还规定了申报与审批程序、安全评价与技术监测规范以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只有经过批准后才能开展相应的工作。
2.2.2生产许可证制度所有研发单位在开展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的生产应用时,只有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获得了相应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证书,并申请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才能开展相应的生产活动。
2.2.3经营许可证制度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经过安全性评价获得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证书后,所有从事这类转基因生物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申请并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经营许可证,才能从事相应的转基因生物经营活动。
2.2.4标识制度凡在中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实行g-i 只;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标识目录由农业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根据规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标注方法有三种:①转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XX"。
②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XX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XX"。
③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分的产品JJn-r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XX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或者标注"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XX,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
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含税号为11022000、11031300、11042300的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和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共5类17种。
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上市的态度十分慎重。
为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同意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20xx年实施了由卫生部颁布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规定,从20xx年7月1日后,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
在这部包括6个章节26条的法规中,清楚地写道: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彰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
转基因食品来自潜在致敏食物的,还要标注"本品转XX食物基因,对XX食物过敏者注意"。
这是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一项重大措施。
2.2.5进出口管理制度对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用于研究试验、用于生产、用作加工原料三种类型实施安全管理,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定。
例如,境外公司向中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首先由境外研发商提出申请,经农业部委托的技术检测机构进行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检测,并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在采取一定安全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出口到我国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评价的原则5.1科学原则科学原则是指对生物安全进行评价必须基于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公认的生物安全评价方法,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认真收集科学数据和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才能够得出有关生物安全的科学结论。
科学原则是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
基于科学基础的农产品安全性评价会对整个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长期的科学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已经为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5.2实质等同性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是指转基因农产品及农产品成分是否与传统农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3年提出的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分析的原则。
目前是否具有实质等同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与传统农产品及农产品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第二种,除了插入的性状外,该产品与传统农产品及农产品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安全性的分析应集中在这些特定的差异上;第三种,与传统农产品及农产品成分无实质等同性。
如果对转基因农产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农产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5.3个案分析原则个案分析原则是指在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生物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个案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必须针对具体的外源基因、受体生物、转基因操作方式、转基因生物的特性及其释放的环境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评价,通过综合全面的考察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
5.4逐步原则逐步原则是指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评价应当分阶段进行,并且对每一阶段设置具体的评价内容,逐步而深入地开展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