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测验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年高三年级一诊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年高三年级一诊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年高三年级一诊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奉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l.根据《孟子》、《管于》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候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 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2.学者余英时指出:利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丁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台功能。

“统台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3.“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4.l923年陈独秀说:“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以革命运动中主要分子而论,却大部分不出于纯粹的资产阶级,而属于世家官宦堕落下来非阶级化之士的社会,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

”此评论意在强调A.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B.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无关 D.国民党的政治领导地位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2018年3月底到4月初,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

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

此“大捷”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6. 晚,周恩来拜访民主人士黄炎培时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

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含详解

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含详解
C.推动了全球航路的开辟D.加速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20.从1761年到1791年,利物浦附近裁缝 日工资从6便士增长到1先令2便士;屋顶匠的日工资从1先令增长到2先令;木匠造一副车轮的工资从18先令涨到1英镑15先令。这一变化( )
A.巩固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为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C.彰显了英国民主政治的优势D.使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A.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B.反映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C.体现了新型大国外交关系战略布局D.推进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
17.赛拉匹斯神是托勒密埃及王朝时期希腊和埃及文化融合 典型代表。作为一名混合型的神,他兼具了希腊神宙斯、狄俄尼索斯和埃及冥王俄塞里斯、阿庇斯的特征。这表明( )
A.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A.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具有强大的活力B.媒体宣传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C.知识分子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工农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11.下图所示的《妇纺小组》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于陕甘宁边区,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画反映了陕甘宁边区( )
A.人民公社制度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
C.妇女的参政意识增强D.生产组织化程度较高
A.反映了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升级B.推动了双方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
C.旨在促进民众了解美国商品与价值观D.凸显了美苏在消费品市场的争夺
25.1982年,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年会上宣称“国民健康服务是我们的安全阀”,“我们要坚持适当的原则,即根据我们的经济能力作出我们的安排。”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试图( )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24.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博览会,6周时间里有近300万苏联民众进入展厅,惊讶于琳琅满目的展品,特别是速冻食品、精美的收音机、彩色电视机、照相机等家庭消费品。每位参观者的纪念品袋中都塞满了赠送的图书、儿童玩具、塑料餐具和各种甜点。这次博览会的举办( )

2019届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新疆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自春秋以来,各国君主开始在名号上做文章。

楚国率先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

战国中后期,秦国与齐国有了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楚国最先成为霸主 B.周后期,王权衰弱C.各国严格遵守分封制度 D.秦国与齐国要统一天下2. 明朝科举考试采取“分地录取”办法,分南、北、中卷录取,南卷占55%,北卷占35%,中卷(西南地区)占10%,但名次高低不受地域限制。

这主要是因为 ( )A.科举制的推广 B.与边远地区文化交流增进C.皇权的加强 D.南方经济的发展3. 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皇位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后来康熙继承汉人的制度采取嫡长子继承和预立太子的做法,雍正则实行“秘密建储制度”。

这种变化的实质是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C.促进了封建化的过程 D.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4. 有学者说,慈禧太后在一种别扭的政治空气中拉开了改革的大幕,这是中国20世纪最初也是最后一次和平的改革。

“和平的改革”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5. 1912年10月,宋教仁自北京南下布置各省选举事宜时说,“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完善政府,须有政党内阁。

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

”这表明宋教仁 ( )A.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B.不承认袁世凯的总统权力C.希望在中国实现政党政治 D.认为国民党组阁已成定局6. 1942年10月10日,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典上,蒋介石宣布:“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

”“可根本解除”的原因是 (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B.英、美等国急需中国进行军事援助C.中国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D.持续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7. 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从内容上反映了罗马法 ( )A.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B.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C.强调原告被告双方自由平等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8. 美国独立后,在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规定美国国会实行一院制;其后在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中,改为两院制。

2017-2018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及答案

乌鲁木齐地区2017-2018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 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2.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D.提高了官员素质3.‚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4.1923年陈独秀说:‚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以革命运动中主要分子而论,却大部分不出于纯粹的资产阶级,而属于世家官宦堕落下来非阶级化之士的社会;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

‛此评论意在强调A.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无关 D.国民党的政治领导地位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

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

此‚大捷‛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6.1949年10月11日晚,周恩来拜访民主人士黄炎培时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历史是一门需要不断重复记忆学习的课程,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共10页,其中问卷6页,答卷4页。

答案务必写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卷上的密封区内。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锯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滴3.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4. 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共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

最新-2018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2018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乌鲁木齐地区2018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 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2.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D.提高了官员素质3.“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4.1923年陈独秀说:“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以革命运动中主要分子而论,却大部分不出于纯粹的资产阶级,而属于世家官宦堕落下来非阶级化之士的社会;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

”此评论意在强调A.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无关 D.国民党的政治领导地位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

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

此“大捷”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6.1949年10月11日晚,周恩来拜访民主人士黄炎培时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2.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

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如此自由”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3.下图是中国近代史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印件,该文件底本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

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

”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A.均输法B.青苗法C.募役法D.保甲法5.下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皇权的加强B.中央集权的加强C.皇帝与宰相矛盾激化D.君臣关系不断变化6.汉初,人们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与治病、养生、长寿、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

汉武帝时再次掀起求仙热潮,除了《淮南子》本身就是综合以前各家理论的杂家,即使有部分养生医学的理论,也是归结到不死成仙上,医学成就寥寥。

这一现象说明A.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C.汉武帝假弃道家黄老学说D.中国古代医药学注重理论总结7.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

新疆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新疆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新疆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该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 . 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C . 西周的冶炼业十分落后D . 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2. (2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期中)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

这说明汉初()A .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 .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 .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 .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3. (2分) (2019高一下·汕头期末) 唐代有很多造船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临海、金华、湖州,江苏的镇江、常州、苏州、扬州,江西的九江、南昌,山东的登州,安徽的宣城,还有东南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广州等。

这些基地所造船只数量多、吨位大,工艺水平先进。

这说明,唐代()A . 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 .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C . 大运河推动了商业发展D . 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4. (2分) (2020高一下·唐山月考)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 . 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 . 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 . 民营丝织业质量超过官营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5. (2分) (2018高一下·桂林期中) 据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

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

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2016.1(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共10页,其中问卷6页,答卷4页。

答案务必写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吗,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卷上的密封区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1.自春秋以来,各国君主开始在名号上做文章。

楚国率先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

战国中后期,秦国与齐国有了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楚国最先成为霸主 B.周后期,王权衰弱C.各国严格遵守分封制度 D.秦国与齐国要统一天下【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解析】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施行分封制后,确立周王天下天下共主的地位,并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春秋始霸是齐国国君—齐桓公,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而导致封国国君僭越礼制称王或称帝,故B项正确;封国国君僭越礼制称王或称帝也反映出分封制的瓦解,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七国争雄,被称为战国七雄,先后崛起“魏、齐、秦、赵”,根据材料“战国中后期,秦国与齐国有了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论证“秦国与齐国要统一天下”,论证不充分,故D项错误。

【答案】B2.明朝科举考试采取“分地录取”办法,分南、北、中卷录取,南卷占55%,北卷占35%,中卷(西南地区)占10%,但名次高低不受地域限制。

这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的推广 B.与边远地区文化交流增进C.皇权的加强 D.南方经济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解析】科举制,是隋炀帝确立,唐朝以来逐步发展完善的选拔官吏的制度,这个确立后在全国施行,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南、北、中卷录取,中卷(西南地区)占10%”,能促进与边远文化交流,但南卷超过北卷、中卷占绝对优势的特点体现不出,与“主要原因”不符,故B项错误;皇权的加强,为巩固统治,而变革科举,但与材料所体现的地域差异不符,故C项错误;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的繁荣,引起科举制度的变革,故D 项正确。

【答案】D3.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皇位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后来康熙继承汉人的制度采取嫡长子继承和预立太子的做法,雍正则实行“秘密建储制度”。

这种变化的实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C.促进了封建化的过程 D.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皇位继承制【解析】皇位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君主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维系君主专制的万世一统政治制度,皇位继承制的发展演变,其实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消除”两字绝对化化错误,故B项错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与材料的核心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皇位继承方式的转变,不能得出“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的结论,与材料中“变化的实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4.有学者说,慈禧太后在一种别扭的政治空气中拉开了改革的大幕,这是中国20世纪最初也是最后一次和平的改革。

“和平的改革”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考点】“清末新政”【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危机加深,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两派:洋务派与顽固派,地主阶级洋务派于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自救运动是洋务运动,慈溪属于地主阶级顽固派,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1898年(19世纪末)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改良运动,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1901年(20世纪初),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1911年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C5.1912年10月,宋教仁自北京南下布置各省选举事宜时说,“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完善政府,须有政党内阁。

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

”这表明宋教仁( )A.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B.不承认袁世凯的总统权力C.希望在中国实现政党政治 D.认为国民党组阁已成定局【考点】辛亥革命——民国初年政党政治【解析】材料中“亟组织完善政府,欲完善政府”即采用改良的方式推动政府的成熟与国民革命不符,故A项错误;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材料中“组织完善政府,欲完善政府”是支持袁世凯的统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论述政党政治的必要性,宋教仁,是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故C项正确;材料中“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力”,故D项错误。

【答案】C6.1942年10月10日,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典上,蒋介石宣布:“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

”“可根本解除”的原因是(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B.英、美等国急需中国进行军事援助C.中国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D.持续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1840年以来,近代之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不可能与英美在国际地位上平等,故A项错误;当时的中国接受英美的军事援助为主,故B项错误;1942年10月10,中国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与1938年,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的事实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射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提升了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故D项正确。

【答案】D7.右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从内容上反映了罗马法( )A.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B.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C.强调原告被告双方自由平等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8.美国独立后,在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规定美国国会实行一院制;其后在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中,改为两院制。

这一改变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解析】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与材料中强调国会“一院制”到“两院制”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联邦制是一种复合制的国家结构。

联邦制实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由宪法明文规定,除非通过修宪,不能任意变更,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分权即权力分立,是指国家权利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者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民所执掌,国会伴随权力的分割,由一个部门到两个部门,故C项正确;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9.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解析】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而言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实质相同,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相同:实现美国的称霸,故D项错误。

【答案】B10.捷克共和国总统哈维说:“以原则和价值的名义,而不是以”国家利益“的名义进行的战争,这在历史上可能是第一次。

”此话评价的是(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北约轰炸南联盟【考点】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解析】捷克共和国是1993年1月1日行程,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受冷战影响下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以维护国家利益的战争,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是属于三国间的国家利益,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越南战争,简称越战,(1955—1975年)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

是冷战影响下的国家利益的冲突,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9年3月24日晚,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大规模空袭,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故D项正确。

【答案】D11.战国时期齐国的《考工记》记述,工师检验梓人所制的饮器,如平爵向口,爵中还留有余沥,便不合标准,梓人就要受到处罚。

这一严格的要求标明( )A.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B.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C.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D.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解析】《考工记》是中国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故A项错误;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考工记》、工师检验与严格把关,断定是官营手工业,制作中有“……便不合标准,梓人就要受到处罚”可以得出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故D项正确。

【答案】D12.下列摘自白居易《煤炭翁》的诗句,能够作为研究隋唐时期“市”的诗句是( ) 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B.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歇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坊市制【解析】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透出百姓卖炭的开销,材料中“市”无关,故A项错误;“市南门外泥中歇”与材料中的市相关,故B项正确;“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一车炭被太监差役抢走,不舍又无可奈何,与材料无关,故C 项错误;“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太监差役的报酬,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