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新技术及其进展

合集下载

氨制冷的发展趋势

氨制冷的发展趋势

氨制冷的发展趋势作者:何朝阳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8期摘要:氨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优质制冷剂,相比于其他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节能特性明显。

但氨是危化品,可燃,具有刺激性气味,当浓度较高时有爆炸的危险。

氨制冷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单位制冷量形成经济效益,还能推进我国制冷制冷行业可持续发展、环保、节能步伐。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氨制冷冷库的一些情况进行技术分析,结合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对未来进行展望。

利用氨制冷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及氨制冷的小型化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结合冷库自动化的发展成度和现在的制冷技术发展,探讨氨制冷系统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氨制冷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科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制冷技术的进步与制冷行业发展。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在制冷过程中氟利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特别是氟利昂对环境很不友好。

氨制冷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和对大气层的友好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冷从业人员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氨的安全性能和制冷系统及其设备技术的研究。

但对于氨制冷潜在的危险性,我们也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

要推进氨制冷技术的发展,必须避免氨制冷剂的泄露,提高制冷功效。

然后是提高系统的能效比,并沿着小型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更进一步发挥氨制冷系统在制冷领域的优势。

一、氨制冷面临的问题氨气有刺鼻的异味和剧烈的毒性,氨蒸汽浓度较高时会使人中毒。

氨在空气中的容积浓度超过15.7%时遇明火就有爆炸危险。

氨具有毒性。

在一定的浓度下,接触一段时间就会造成中毒。

如果氨大规模的泄露,由于氨的分子量小于空气的平均值,发生氨泄露就容易泄露到空气中,造成更大的影响。

同时氨微溶于制冷系统中的润滑油,管道内有水时会对铜锌及合金有腐蚀作用,这些都是在使用氨制冷时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氨制冷技术在国内应用情况比较好,有很多成功运用氨制冷技术的案例,也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对氨系统建立系统化的研究。

氨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氨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t r aino mmo i s se r i u s .Mo e v r o i po l st es le co dn o s ft q i — ui t fa z o na y t msa ds s e e c d ro e ,s meman rbe o b ov a c rigt e r ur m d a y e e me t fD s n C d sa d Ma u l fa i rso e i o e n n aso mm0 | r fg rt ns se r dc t .I d i .te ie so i pi — g na e ieai y t msa i i e r o e na d na dt i n o h a fs ly d m f
☆C i s so i i f er eai , ei , 03 , h a h eeA sc t no fg r o B i g 1 06 C i n ao R i tn j 0 n n
A s r c I hs p p r h h rc e i i fa mo i r fie a t a e d s r e b t t n t i a e ,t e c a a t r t s o m a sc na e r rn r e c i d.T e a p i t n s a u n xs ig g b h p lai tts a d e i n c o t p o lms o mmo i r f g rt n s s e s b t ia a d a r a r n lz d. e d v lp e t r n s o mmo i r b e fa na e r e a i y t m o h i Chn n b o da a ay e T e eo m n e d fa i o n e h t n a r fi rt n t c n l y icu ig s s e o t z t n,i p o e n f o t l e h oo y,s f t u rn e ,a d m ii— e r e a i e h oo l n y t m p i a i g o g n d mi o m r v me t n r c n lg o c ot a ey g a a t e n na

氨制冷装置小型化难点及发展方向

氨制冷装置小型化难点及发展方向

氨制冷装置小型化难点及发展方向氨是一种天然制冷剂,对大气没有污染。

最近几十年用的氟利昂对大气,特别是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为了找到替代品,最近又重新开始研究氨制冷系统,特别是在小型氨制冷系统方面。

在查阅一些资料后,发现欧洲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由欧盟资助的替代制冷剂研究工程已在小型氨制冷方面有了初步成果。

OSCAR(小型氨制冷装置探索计划)项目也因此启动。

其研究目标是研发3KW 到20KW制冷量的小型氨水源热泵装置,并已作出样机,做相关实验,还获得了相关数据。

在其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以前氨制冷只使用在大型冷库,并有配套的设施,工艺复杂,附件很多。

对于小型化,第一步就要简化氨制冷流程,去除配套设施。

由于氨不与常用的矿物润滑油相容,这有润滑油会附着在换热器上,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工作能力,由此产生了油分离器等一套配属设备。

因此首要的就是要研制出能与氨互溶的润滑油。

据文献叙述,目前日本研发的聚二醇可以和氨互溶,可以作为氨制冷系统的润滑油。

然后这种润滑油现实中使用很好,很可能是效果不可靠和价格成本的问题儿而没被广泛使用。

如果能合成能和氨互溶的价格还合适的润滑油,对小型化及普及有很大的推动。

因此润滑油是该项目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纯氨能和有色金属友好相处,但只要稍微含水,就对有色金属如铜就有强烈的腐蚀性。

所以就要求制冷氨制冷装置全部用不锈钢,这就要求换热器、压缩机、阀件全是不锈钢。

在小型化中依然如此,特别是设备要小型化且民用,就要求使用封闭式压缩机,既可以防止制冷剂泄漏,可以提高制冷系数、降低噪音。

然而里面的电机有大量的铜线圈,且不可能用铁线代替。

如果不应用封闭式压缩机,就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不能有效解决泄漏问题,就不能小型化家庭使用,这对压缩机提出了严格的、新的要求。

早在20年前就有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做了大量研究,并有氨制冷封闭式压缩机,但性能不可靠,经受不起长时间的使用。

氨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呼吸道、皮肤有伤害,因此小型化要保证不发生泄漏。

浅谈氨吸收制冷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前景

浅谈氨吸收制冷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前景

和工业 领域 。全世 界 每 年生 产 的 氨 中约 有 8 %用 于 0 农 业 ,0 2 %用 于 工 业 , 有 不 到 2 只 %的 氨 用 来 作 制 冷 剂 ( 7 7 。氨 作为 制冷剂 的历 史 可以追 溯到 15 R 1) 8 0年 前后 。但 是 由于其 具 有 毒 性 和 在 空 间 积 聚 的浓 度 达 到一 定值 时有潜 在 的爆炸 危 险 , 得其 在作 为 制冷 剂 使 使用 时 的应用场 合受 到 了限制 , 目前主 要应 用 于冷 藏 库 的制冷 机和 一 些工 业 建 筑 的 空 调 冷 源 中作 为 制 冷 剂 。但 是 近年 来 , 由于 发 现 了 C C类 和 H F F C C类 制 冷剂对 大气 中的臭 氧 层 的破 坏作 用 以及 能 产 生 温 室 效应等 环境 问题 , 出现 了 C C类 制 冷 剂 完 全 禁 用 和 F
重 新评价 。世 界 上许 多 国家 和 地 区的 相关 研 究 机 构 已经投入 了大 量 的 人力 物 力 致 力 于 氨 的安 全 性 能 的
化; ②煤 的气化 ; 煤 的液化 , ③ 在这 些项 目中不 可 避免
的都会 涉及 到制冷 问题 。
1 制 冷 剂 性 能 比较
制冷 剂是在 制 冷 装 置 中进 行 制 冷 循 环 的工 作 物
3 氨 吸 收 制 冷 系 统 耗 能分 析
以氨 制 冷 剂 工 艺 大 体 上 分 为 冰机 制 冷 ( 压缩 制 冷) 工艺 和氨 吸 收制 冷 工 艺 。 由于 氨优 点 即 : 热 物 ① 性 非常好 ; ②氨 是 一种 极 好 的 环 保 型制 冷 剂 ; 工 艺 ③
第 3 第 4期 5卷
20 年 1 09 2月
化 工 设 计 通 讯

制冷技术进展与应用

制冷技术进展与应用

制冷技术进展与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制冷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电子、能源等各领域。

本文将从制冷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应用领域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制冷技术的现状与进展目前,常见的制冷技术主要分为蒸发制冷、压缩制冷和吸收制冷等几种。

其中,压缩制冷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外界电力或燃气等能源的驱动,将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进行循环调节达到制冷的目的。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压缩制冷技术的能源消耗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目前,发展最快的是无氟制冷剂压缩制冷技术。

相比传统制冷剂,无氟制冷剂的温室效应更低,对环境污染的减少提供了保障。

同时,科学家们对制冷系统的设计和控制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使得制冷系统的能效得到极大提升。

例如,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和风机增压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二、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制冷技术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在医疗、食品、电子、能源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制冷技术主要用于药品的贮存和输送,以及医疗设备的制冷。

例如,在药物生产中,制冷技术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在医疗设备的制冷方面,制冷系统可以用于保证医疗设备的温度稳定,以及减少设备工作温度对患者的危害。

在食品领域,制冷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制冷技术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及保持食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例如,在超市中,常见的制冷设备用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在电子领域,制冷技术主要用于保护高速计算机、激光和仪器设备等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

它们通常需要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工作,这也意味着必须使用高效的制冷设备来保证其正常工作。

在能源领域,制冷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制冷技术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在液化天然气(LNG)储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制冷技术,可以使天然气变成液态再进行运输。

关于氨制冷技术的研究

关于氨制冷技术的研究

氨制冷技术的性能指标
能效比(EER)
指单位时间内制冷量与所需电功率之比,是评价 氨制冷系统能效的重要指标。
能耗比(ECR)
指在相同制冷量下,制冷系统的能耗与理想循环 的能耗之比,用于评价制冷系统的经济性能。
系统COP(Coeff…
指制冷系统在正常工况下的制冷量与总输入功率 之比,反映了系统的热力学效率。
03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氨制冷技术将进
一步向着更加环保、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02
氨制冷技术的制冷原理
氨制冷技术的制冷剂
氨(Ammonia,NH3)
氨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具有较高的临界温度和良好的热力学性能,适用于 中高温制冷。
混合制冷剂
以氨为主,添加其他制冷剂(如R22、R134a等)形成混合制冷剂,可满足不 同温度范围的制冷需求。
冷却水塔
用于将压缩机和冷凝器中 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水带 走,以维持制冷效果。
泵组
用于输送制冷剂和冷却水 等介质,以满足系统中的 循环要求。
04
氨制冷技术的性能优化
氨制冷技术的能效比优化
总结词
提高氨制冷技术的能效比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
氨制冷技术的能效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制冷剂 的选择、制冷系统的设计、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等 。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显著提高氨制冷技术的能 效比。例如,选择具有较高热容比和较低粘度的氨制 冷剂,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此外,采用先进的制冷系 统设计和优化控制策略,也可以提高氨制冷技术的能 效比。
氨制冷技术的特点
氨制冷技术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较低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同时氨是一种较为环保的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液氨制冷开展工作总结

液氨制冷开展工作总结

液氨制冷开展工作总结液氨制冷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冷方式,近年来在工业生产和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单位在液氨制冷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工作,现进行总结如下:一、技术研究与开发。

我们对液氨制冷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发,通过与国内外专家的合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液氨制冷设备和工艺,提高了制冷效率和安全性。

在新型材料和制冷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设备更新与改造。

针对旧有的制冷设备,我们进行了更新与改造,采用了先进的液氨制冷技术,提高了设备的制冷效率和节能性能。

通过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环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安全管理与培训。

液氨是一种具有毒性和腐蚀性的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我们加强了液氨制冷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

同时,对员工进行了液氨制冷技术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我们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在液氨制冷工作中,我们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液氨泄漏和排放,保护了周边环境和公众健康。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液氨制冷技术在我单位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液氨制冷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液氨制冷技术的水平,为促进工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

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

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氨制冷系统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制冷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其具有循环节能高、热物性优良、远程运载性强等优点,并且不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破坏。

然而,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尚未得到深入探索,这对于氨制冷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运行维护提出了一定挑战。

首先,动态性能研究对于氨制冷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对氨制冷系统的能量平衡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探究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热力学特性。

例如,在氨制冷系统的设计中,可以研究其在高、中、低负载工况下的能耗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冷机组容量和制冷剂流量,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此外,研究氨制冷系统在快速变化负载情况下的热力学响应也是必要的,以便为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依据。

其次,动态性能研究对于氨制冷系统的系统动态响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氨制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负荷和工况条件,例如突然增加或减小系统负载、变换制冷剂流量等。

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的动态响应将直接影响到其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对于氨制冷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动态模拟手段对其进行仿真和分析,可以为系统的优化控制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此外,动态性能研究对于氨制冷系统的节能性能评估非常重要。

能源消耗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有效地利用能源已成为各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针对氨制冷系统,通过改进其动态运行特性,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有助于提高系统的能效。

例如,在系统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节制冷剂流量、冷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差等参数,可以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

因此,对于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可以提供对系统节能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的依据。

最后,动态性能研究对于氨制冷系统的故障诊断和预测维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氨制冷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供回水温差过大、循环压力波动、制冷剂流量不稳定等故障。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的动态响应,结合传感器、工程模型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系统故障的及时诊断和预测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制冷新技术及其进展摘要:氨具有良好的热物性和传输特性,是CFCs与HCFCs理想的替代工质。

本文介绍了当今氨在制冷空凋领域应用的新技术,NH3/C02复叠制冷技术、氨用C02载冷技术、NH3冷水机组等,另外,本文还从安全可靠、高效、小型化和自动化等方面阐述了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可靠性和先进性与国外差距较大,必须加强氨制冷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氨制冷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NH3/C02复叠制冷,C02载冷,冷水机组,安全可靠,小型化前言近年来,由于发现氟利昂类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以及能产生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国际上己达成完全禁用CFCs不逐渐限制使用HCFCs制冷剂的共识。

在全球积极研究氟利昂替代技术以解决对臭氧层破坏及“温室效应”问题的今天,氨制冷技术以其强大的应用潜力不但在冷冻冷藏方面占有很大比率,而且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如中央空调、商场的大型食品展示柜等)得到应用,被国际社会新认识和评价。

氨作为制冷剂已被使用达120年之久,其臭氧层消耗潜能(ODP)为0,全球变暖潜能(GWP)也为0,标准沸腾温度低,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并且其导热系数大,蒸发潜热也大,节流损失小,能溶解水,有漏气现象时易被发现,价格低廉,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自然工质。

但是,氨做为制冷剂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氨的绝热指数较高,具有一定的毒性、可燃性和易爆,并且对锌、铜、铜合金有腐蚀作用等,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但是随着人们对氨制冷剂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并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氨的安全性能和制冷系统及其设备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为氨制冷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氨制冷新技术2.1 NH3/C02复叠式制冷技术C02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它的臭氧层破坏潜能(ODP)为零,其全球变暖潜能极小(GWP=1),蒸发潜热较大,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运动粘度低,与普通润滑油相容,价格便宜,来源丰富。

另外,C02做为自然工质,无毒,不可燃,也不助燃,所以通过NH3/C02复叠式制冷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单一氨制冷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NH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能明显降低氨的充注量,根据国际氨制冷学会的数据,一个6.5万平方米的冷藏库,传统的氨二级制冷系统需要氨的量大约为30吨,而NH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氨的充注量仅为3.6吨,同时由于低温级采用C02,从而可以避免氨与食品、人群等直接接触,降低氨制冷系统的危险性,增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NH 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NH 3/CO 2复叠式制冷系统示意图1— CO2制冷压缩机; 2—蒸发式冷凝弱 3— NH3制冷压缩机; 4—高温级制冷循环冷凝器 5— 低温级制冷循环的蒸发器;6—低温级节流装置 7— 波相CO2贮液器; 8—高温级级节流装摄在NH 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中,利用C02作为低温级循环的相变冷媒,降低了低温级循环的工作压力,压缩后的C02气体被普通的NH 3制冷系统冷却及冷凝,即NH 3冷系统是该低温制冷系统的高温级。

由于C02无毒、不可燃、没有气味,所以如果发生重大泄露事件,只会有部分干冰生成,干冰升华后变为蒸气,不会造成危害。

另外,C02制冷剂的容积制冷量大约是NH 3制冷剂的8倍,低温级制冷剂的容积流量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是利用C02相变来制冷,因此换热性能改善,大大减小所需换热器的面积,使得这种低温制冷系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宾西法尼亚州—冷藏库的运行情况来看,NH 3/CO 2吨复叠式制冷系统节能效果显著,满载情况下—31.7℃(—45.O F )时,NH 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比氨单级制冷系统在制取单位冷吨的冷量耗功少25%,比氨双级制冷系统少7%,并且温度越低节能效果越明显。

另外,系统的安装、操作和维护成本也可以降低,NH 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与对应的M 级氨系统相比,成本大约降低 7%~8%。

NH 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氨制冷循环部分可以在生产厂家直接安装,提高焊接质量,可增加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氨的泄露,用户只需要现场安装载冷剂系统即可。

1932年W .R .Kitzmiller 提出NH 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1992年,英国的一家超市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套NH 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目前,NH 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于冷库、超市等领域,美国已经有6个大型冷库采用了此种系统,另外,如表1所示,至2003年国外己经安装了多套NH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

表1 至2003年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应用现状安装时间国家用户设备商用途1999 法国Nestle Quiri 冷藏2001 英国Nestle Star 咖啡冻干2001 荷兰 C Vrolijk York 冷藏2002 荷兰Klaas Puul B De raaf 速冻隧道2002 荷兰Lagemaal Grenco 冷藏2002 澳大利亚Probiotec Minus40 医药冻干2003 美国Nestle Stellar 平板速冻2003 英国ASDA Star 冷藏陈列柜NH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国外已经得到大量的应用,国内开展研究的很多,但还没有投投入实际工程使用。

复叠系统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可分别对高温级和低温级单独进行计算,其中高温级与正常的氨系统设计一样,但由于低温级C02的性质决定低温级有不同的设计之处。

西安交通大学与天津大学NH3/C0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原理及系统运行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在最佳冷凝温度及流量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的CO2压缩机、CO2换热器、CO2润滑油等技术较为落后,对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研究还不够,要促进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2氨的C02载冷技术氨制冷系统很难进入商业制冷领域(如商场、超级市场、酒店等的制冷装置)主要是由于它的气味、毒性、可燃性,成为直接蒸发冷却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用载冷剂循环间接冷却。

随着载冷应用范围的扩大,要求高效安全的载冷剂,从而促进了载冷技术的发展。

常用的载冷剂有空气、水、盐水溶液和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

用空气做载冷剂虽然有较多的优点,但是由于它的比热小,所以只有利用空气直接冷却时采用。

水虽然有比热大的优点,但是它的冰点高,所以它仅能用作制取0℃以上的载冷剂。

输送较低温度的冷量时,通常用的就是盐水溶液和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

盐水溶液的载冷性能与溶液中的含盐量有关,一般而言含盐量(浓度)越高,盐水溶液所能够载冷的温度也就越低。

所以,用盐水做低温载冷剂时,关键是盐水的浓度的选择,盐水的浓度必须保证蒸发器中的盐水不冻结,但浓度又不宜太高,因盐水的浓度太大,密度也就越大,因而阻力也越大。

并且浓度越大,盐水的热容量也会减少,在制取相同冷量的情况下,要加大盐水的循环量,这样就会增大盐水泵的功耗。

另外,盐水溶液的传热性能较差,导热系数一般低于0.5W/mK。

同时,盐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盐水溶液在工作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降低浓度,因此必须定期的加盐,从而增加了运行管理的困难。

所以盐水溶液并不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载冷剂。

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得到更低的载冷温度,对金属没有强烈的腐蚀性,运行管理方便,但价格较昂贵,成本较高,也不容易取得,且粘度较大,如当载冷温度是个-35℃时,乙二醇溶液的粘度是氯化钙的水溶液的3倍还要多,压力损失较大,增加了溶液泵的功耗,不利于能量的节约。

C02做为载冷剂与其他传统的载冷剂(如盐水、乙二醇等)相比,其粘度系数非常小,当载冷温度为-35℃时,其粘度系数分别是氯化钙溶液、乙二醇溶液、二氯甲烷的 1/152、l/506、l/4,具有非常好的输运特性,另外,C02比热与导热系数都较大,同时可以利用液态C02的相变来吸收热量。

减少液态C02载冷剂的充注量,从而使载冷循环的管道的管径大大减小,经计算,C02管道的截面积大约是NH3的1倍,减小了载冷没备的体积,同时,由于采用载冷系统也可使氨的充注量减少,所以C02是替代传统载冷剂的理想工质。

C02的临界压力为7.37Mpa,临界温度为31.1℃,三相点压力为518kPa,三相点温度-56.56℃,C02饱和液体的压力是3.48MPa。

所以,如果要传递-50℃到0℃的冷量,载冷管道的压力必须保证压力区间为0.52MPa。

到3.48MPa,压力大是C02载冷循环的主要缺陷,但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此种困难完全可以解决。

C02载冷循环系统包括NH3制冷循环系统、C02储液器、液体C02的循环泵以及空气冷却器、安全阀等(见图2)。

系统运行过程中,C02在制冷单元中的蒸发式冷凝器中被冷凝,同时流入C02的储液器,然后被泵吸人装在被冷却空间的冷却器中,在此冷却器内与冷却问内物体进行热交换,同时气化、蒸发带走热负荷。

蒸发了的C02气体重新流入制冷单元的蒸发式冷凝器,又被冷凝开始下一次循环系统开始运行时,被冷却问内温度较高,通过调节C02的流速及空气冷却器上风机的转速调节载冷系统的压力,使压力维持一个较稳定的值。

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制冷系统单元停止运行,C02载冷系统中的储液器中的压力会不断升高,当此压力上升到某一定值时,可以通过自控装置控制制冷系统单元的压缩机,使之运行制冷。

当出现事故,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停止时,随着冷却间内温度不断升高,载冷系统中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压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载冷系统上的紧急安全阀打开,C02被排到环境中。

载冷循环制冷系统循环图图2 CO21-压缩机; 2-冷凝器; 3-膨胀阀; 4-蒸发式冷凝器5-储波器; 6-CO2液泵; 7-流量调节阀8-空气冷却器;9-风机; 10-紧急安全阀氨用C02载冷系统要求压力较局且较难控制,并且乙二醇、盐水等作为氨制冷系统载冷剂的技术已比较成熟,故氨用C02载冷剂系统在中国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国外对C02做为载冷剂系统的研究较早二并且此系统己在日本、欧洲等一些国家得到应用。

通过实际运行的情况看,氨用C02载冷系统能明显降低氨的充注量,以日本东京的一个采用氨用C02载冷系统的制冷量为 200kw 的食品 oh送中。

0为例‘」,其氨的充注量仅为 130千克,此系统己经安全可靠地运行了一年,据显示,此系统可以按照设计工况运行,COP值较高。

——-。

,—下。

e@ONNHJc/,g《《制冷系统’‘,如图外,国外超市中还出现了一种多温区的N地儿。

巩,洲_3所示,其本质就是一种NH3人02复叠式制冷系统与氨用C02载冷系统的组合,h于NH3儿02复叠式制冷系统能够制取较低的温度而氨用C02载冷能制取较高温度,把二者组合起来,用NH3八02复叠式制冷系统做为冷冻区,氨用C02载冷系统作为冷藏区,两系统通过一个C02,贮液器把两系统连接起来,系统的COPW以达到 2.l,但是系统也存在一个弊端,系统的配管较长,增加了系统的初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