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1

第1课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BC2070年-BC1600年) 1、时间: 夏朝:BC2070年-BC1600年 商朝:BC1600年-BC1046年 2、政治制度: ⑴王位世袭制 ①建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 ②特点: a、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 b、神化王权 ③影响: a、标志着我国氏族制度的瓦解,奴隶制社会的确立 b、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 ⑵初步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①内容: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候和伯,候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②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西周 1、时间:BC1046年-BC771年 2、政治制度 ⑴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统治 ②内容: a.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燕、鲁、晋、卫、吴)、功臣(齐)、古代帝王的后代(宋、陈、许、楚),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c.被封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③特点: a.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b..纵向联系:严格的等级序列 ④评价: 积极性: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C、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消极性: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侵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 ⑤兴衰过程: 分封制起源于何时,学术界说法不一,西周时,分封制相当发达,进入成熟时期,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衰落原因 a、周王室衰落,诸侯势力的发展。 b、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2)宗法制 ①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严格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统一国家的建立 (1)汉武帝的大一统 (2)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 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2)科举制的创立及完善 (3)唐与吐蕃的交往 (4)遣唐使、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4、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宋与辽、西夏和金等政权的并立 (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 (3)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4)明清社会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

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祖冲之与圆周率 (2)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4)四大发明 (1)孔子、百家争鸣 (2)《史记》《资治通鉴》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2)中共探索革命道路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的胜利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2)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6、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2)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五计划、一届人大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9、新中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1)“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 (2)50年代的中国外交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 3、黄帝:“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尧、舜、禹禅让。 (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春秋五霸(典故) 4、战国七雄 5、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书同文、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5、汉初休养生息 6、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前60年,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正是归属中央政权(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三国鼎立:曹丕(魏),刘备(蜀汉),孙权(吴) 3、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5、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贞观之治” 3、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鼎盛时期 4、开元盛世 5、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唐朝的中外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高度繁荣、全面辉煌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欢迎参考! 识记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影响:①大批黑人在运送途中丧身。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长期贫穷落后。③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北:九上P54-55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许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 通过以上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上面对三角贸易知识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很

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并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希望上面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历史知识的复习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学习。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三、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級下冊 第1課俄國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結果:①推翻了沙皇の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②二月革命後の兩個政權並存の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要政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二.俄國十月革命 1.時間:1917年11月(列寧到彼得格勒の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2.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の苦難。②臨時政府繼續實行反人民の對外政策,(繼續進行世界大戰)並力圖撲滅國內の革命火焰。 3.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建立了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 寧當選為主席。 4.蘇維埃政府采取の措施:①建立新型の無產階級政權,②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企業收歸國有,③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の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④同德國和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5.1918年3月蘇維埃俄國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6.1920年粉碎了外國武裝幹涉和國內の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の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為了戰勝敵人蘇維埃政權采取:①加強紅軍の建設,②實行了經濟上高度集中の“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7.十月革命の曆史意義:①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の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②十月革命の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の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の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の解放鬥爭。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の探索 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の首要任務是:恢複被戰爭嚴重破壞了の經濟。一.列寧の探索 1.在列寧の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の恢複和發展。(1924年列寧逝世) 2.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後來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二.斯大林の探索 1.措施:①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②蘇聯加快了實農為化の步伐。 2.作用:蘇聯由全傳統の農業國變成強盛の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3.蘇聯在1936年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の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の經濟政治體制の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為“斯大林模式”。(特點:政治上——高度集權,忽視民主;經濟上——計劃經濟,排斥市場) 4.斯大林模式の影響:在一定曆史階段裏發揮過積極の作用,但後來它嚴重阻礙了蘇聯の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史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史 政治方面 古希腊与古罗马 (一)雅典民主政治:包含:(1)梭伦改革(2)克里斯提尼改革(3)伯利克里改革 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至;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体现:(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公民大会的提案,主持;监督大会决议落实 (3)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审判等司法职能 积极评价:雅典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 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局限: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二)罗马法 1.内容:(1)开端:十二铜表法:a.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法 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2)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2.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起重要作用。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是密不可分的,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均以罗马法为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思想方面

人文精神起源——古希腊哲学 1.智者学派:(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高度繁荣 前5世纪(2)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 (3)主张:把关注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来,提倡怀疑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强调人的价值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1)主张:哲学:认识人自己 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认为人只有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2)意义: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希腊哲学真正成为一门认识人的学问 他推崇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必备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必备知识点总结 1.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朝代是:___隋朝____。 2、隋朝开通运河的目的是:___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____“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_大运河__ 3、唐太宗_____“贞观之治”_;“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描绘的盛世局面是:__开元盛世_;统治者是:唐玄宗_ 4.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合并州县)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扩充国学,完善科举⑤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对外政策。 5.唐朝时期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6.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时;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和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7.科举制的影响有:①改善用人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②促进教育和文学事业的发展③对后世和世界影响深远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8.唐朝的对外政策:_开放_;唐朝的民族政策:_开明_ 9.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史实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 ①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置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加强管辖。 ②唐与吐蕃和亲的表现: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10.唐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高僧是:_鉴真_;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学习外来文化的是:_玄奘,他还将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级新疆的重要典籍。 11.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12.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最新最全面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结总汇(精华版)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柏拉图,亚 古 代 世 界 古代希腊 里士多德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 精神发展 宗教改革:马丁 ?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逐步形成 近 代 世 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689 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 1787 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欧美代议制 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 1848 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71 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 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近代世界 科学技术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 斯大林 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 背景: 1929 — 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多极化趋势 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 苏俄革命 和建设 现 代 世 罗斯福新政 及影响 界 ( 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 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191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当今世界经济 的全球化趋势 —— 今 ) 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 2001 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 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科技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笔记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元谋人是我国境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 (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 (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 (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2.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 3.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并传入欧洲。 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南针北宋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二、史学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记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文学1.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 2.唐诗:代表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3.宋词:著名词作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4.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5.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四、文字、书法和绘画 1.文字的演变: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 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书法: (1)东晋王羲之,后人称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2)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人称“颜筋柳骨”。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北宋时期的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 五、医学华佗(东汉)——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六、天文和数学张衡(东汉)——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祖冲之(南朝)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

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