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72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3)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双流棠湖中学张清桂【学习目标】1.结合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条件。

2.阅读柱状图和曲线图,比较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互动解疑】【案例】赵长发老家在苏北江淮平原上。

20世纪80年代初,赵长发一家来到珠江三角洲开始新的生活。

一开始,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赵长发从事一些基塘农业生产。

但没过几年,附近的基塘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

1988年,赵长发的儿子洗净泥腿放下裤管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箱包厂工作,月薪300元,与他一同进入该厂的还有数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

20世纪90年代,由于吸引的电子电器类投资不断增加,当地规划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园。

2019年,赵长发的孙子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加入了深圳华为,月薪1万。

而此时他父亲的月薪涨为2019元。

次年,赵长发家的自建房被拆迁,一家人搬进了附近新建的商品房中,房价每平方米5000多元,是十年前的4倍。

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思考:在来到珠江三角洲短短的二十几年中,赵长发家经历了哪些变化?(在学案上勾画)【探究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原因——对外开放的前沿1. 读图1和表1,简述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4分)图1.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表1. 美国几个主要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产值变动表2. 阅读下图,描述珠三角地理位置特征,并分析其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

(6分)活动1,完成下表。

(3分)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阅读教材P73第1~3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简析这一阶段珠三角大力发展箱包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6分)2. 分析这一阶段珠三角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较慢的原因。

(6分)阅读教材P73第4~5段,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3. 本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珠三角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程教学设计(1)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程教学设计(1)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微课教学设计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外资企业纷纷从珠三角迁往长三角地区。

试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较小。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拥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设计意图:通过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发展条件的比较,可以进一步学会分析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并为珠三角地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作好铺垫。

2.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的主要表现:(1)产业结构优化;(2)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珠三角迅速发展的表现:(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工业化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化乡村变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城市工业发展工业实力大增城市用地扩大城镇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城市化促进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3.〖课堂探究(二)〗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环境问题?(2)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抵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3)近年来,珠三角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地位在下降,与其耕地面积的锐减关系密切。

高中地理必修赛第四单元第三节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赛第四单元第三节说课稿

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节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是今天的3号说课学生abc。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节,课题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我说课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程序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

首先,必修3是在必修1和必修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3”的核心内容,“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选取我国典型的“珠江三角洲”为例,以“区位优势——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对策措施”为主线,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地协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和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以及高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归纳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2、学生能够大致说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学生能叙述出珠三角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说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并阅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形势图,学会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掌握自主分析问题的方法;2、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学习,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初步掌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品尝探究、讨论的乐趣和成功展示的喜悦;2、进一步养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再说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章节中我确定教学重点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作为高二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必修一和必修二,对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会相对轻松一些。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精选教学文档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精选教学文档

4.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认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问题、对策;2.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问题和对策的分析;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环境的影响的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珠三角印象:一.经济发展快:1.区位优势:(探究1)80年代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天时——政策:(关键因素)地利——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部,毗邻________,与________相邻;自然条件:①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气候)②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地形)③河流纵横交错,资源丰富。

(水源)人和(人文)——侨乡:华侨大量的(外资)投资人口和城市:历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2. 发展成就:(1)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2)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比重下降,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工业为主、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课本P101知识窗)(1)第一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主要接纳、的产业转移,产业成为此时的主导产业。

(探究2)珠三角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具有的优势条件?(产业转移转入的原因)劳动力政策土地(探究3)大力开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影响)积极影响产业结构:劳动力:城市化:消极影响环境:(2)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向、转出产业,当地重点发展产业,并使之成为主导产业。

(探究4)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外迁现象的原因(产业转移转出的原因)成本;市场环境(探究5)“老鸟”的转出对珠三角的影响?(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积极影响产业结构:环境:消极影响劳动力: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且城市密度很低。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秀课件)(共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秀课件)(共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 分析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经济特点。 2.分析本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理解工业化是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3. 分析本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4. 初步掌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
平原广阔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河流纵横交错,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水陆交通发达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
实行改革开放
侨乡,提供资金支持
天时
地利
人和
第一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Q2. 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特点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环境污染加重等
第二次产业转移对 珠三角地区的影响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利于环境保护 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数增加
转入区
转出区
第一次产业转移对 珠三角地区的影响
第一发展阶段
第二发展阶段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的景观对比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高。 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提起珠三角地区的农业,我们会想到桑基鱼塘、稻海蔗林、诱人的香蕉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的蔗糖基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珠三角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传统农业规模日益缩小,粮食产量下降,从商品粮基地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塘鱼饲料)或蔬菜、水果、花卉,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养殖场。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学案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泛珠三角”实际上就是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简称“9+2”。

“泛珠三角”的经济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都有;二是资源很丰富,特别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水利、矿产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狭义的珠江三角洲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

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一、工业化带动经济发展互动探究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众多,许多华侨、港澳台同胞已拥有极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侨资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交通、能源、旅游以及兴办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材料四:国际环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或地区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在其他地区寻找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图完成下表:问题1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有何变化?问题2 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怎样的工业体系?二、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互动探究4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及下面的两幅图,回答问题问题1 比较1985年、201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发生了哪些改变?问题 2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3.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重难点)一、经济发展快1.优势条件2(1)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2)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以外贸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特别提醒]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较小。

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特别提醒] 工业化激发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存在的问题2(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城镇规模要适度城镇应合理布局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 )3.国家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4.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本质是一样的。

( )5.为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3.视频资料展示:播放一段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环境、产业布局等,为新课的学习提供背景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理论讲解:详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案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保政策、产业转型升级等,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等。
-设计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评估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和GIS技能的掌握情况。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相关的书籍、网络资源、GIS软件等,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建立学习支持系统,如课后辅导、在线交流平台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情分析如下: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对我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有能力探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然而,学生在深入分析地区发展问题时,可能存在以下不足:
1.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认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优势以及经济发展现状。
2.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策略及具体措施。
3.能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习 资 料 汇编课时1 经济发展快[学习目标] 1.利用图表等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过程,并说出其影响因素。

3.通过相关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历程及影响。

1.优势条件2.经济发展的成就(1)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2)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以外贸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答案 ①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②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北部有南岭阻挡,经济腹地较小。

知识点拨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通常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分析,具体如下:(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平原广阔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水源充足(3)社会经济条件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答案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知识小结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接近棉花产地B.接近能源基地C.先进的技术水平D.丰富的廉价劳动力2.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原因的是( )A.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B.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C.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轻纺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因素为廉价的劳动力。

第2题,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当地落后产业的转移。

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①环境与技术②交通和市场③土地成本④廉价劳动力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 D解析粤北山区与珠三角相比,地价较低,劳动力廉价。

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

阅读表中数据,完成4~5题。

4.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期间( )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5.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存在差异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 4.D 5.C解析第4题,结合表中数据及选项内容进行对应分析即可。

第5题,珠三角受北部南岭的影响,国内市场比长三角小,同时珠三角以出口加工业为主。

6.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

(2)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

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

(3)简述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毗邻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协作条件好;政策扶持;地价低;劳动力丰富等。

(2)有利影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不利影响: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3)特点:传统工业(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重污染企业等)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

原因:产业转移(产品升级换代)。

解析(1)皖江区地处长江下游,毗邻长三角地区,地缘近;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协作条件好;当地政策扶持;相比长三角,当地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等,可降低生产成本。

(2)重庆接收产业转移的有利影响:促进重庆产业结构优化及升级;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重庆人口众多,产业转移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不利影响:接收产业转移也可能接收污染产业,会加剧当地环境污染。

(3)图示苏南地区产值构成中:传统工业(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重污染企业等)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

当地传统工业外迁,产品升级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0分钟课时作业读“小米公司某电子产品简化产业链示意图”,回答1~2题。

1.小米公司的该电子产品由多家公司供货,主要是因为(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2.为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下列措施中最有利的是(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网络销售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小米手机的生产过程,零部件采用了多家产品,主要是为了寻求最佳的区位因素,降低生产成本。

第2题,为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电子产业的科技水平,增创自主品牌,提高电子信息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3.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A.信息产业B.轻纺工业C.旅游业D.精密仪表工业答案 B解析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时,接收的国际产业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4.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并不是因为( )A.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B.优越的自然条件C.国家改革开放政策D.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答案 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改革开放后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该地区矿产尤其能源矿产缺乏,人多地少是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下图表示世界产业转移过程。

读图回答5~7题。

5.若①~④表示世界产业转移的四个阶段,对其叙述正确是( )A.①表示20世纪60年代美国将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等产业转向日本B.②表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将钢铁、纺织工业转向香港C.③表示20世纪80年代,香港将轻纺、玩具、钟表、小家电等工业转向珠江三角洲D.④表示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将电子计算机、核工业、宇航工业等转向粤北6.珠江三角洲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原材料和能源丰富②劳动力廉价且充足③交通便利④科技力量雄厚⑤土地租金低⑥市场广阔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7.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此过程中,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剧B.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内的经济差异C.扩散了珠江三角洲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D.实现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双赢,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答案 5.C 6.C 7.A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

读图回答8~10题。

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9.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0.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8.C 9.A 10.B解析第8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故当时的主导产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90年代后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而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9题,阶段Ⅰ由于当地的产业基础薄弱,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A对。

外商的投资规模较小,B错。

工业附加值较小,C错。

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90年代后Ⅱ阶段的产业发展特点,D错。

第10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优势是加工工业发达,随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地价、劳动力价格上升,改革开放地区扩大,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珠三角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而该地区能源矿产缺乏。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12.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答案11.B 12.C解析第11题,粤东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珠三角地区次之;粤西和粤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劳动力丰富。

一般从发达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是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是资源和劳动力。

第12题,石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会减轻对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13.读下面“我国南方某服装厂与香港某服装厂出口产值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方服装厂出口产值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期,南方服装厂与香港服装厂联系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

(2)对比两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出口产值的变化有何差异?试分析香港企业在此阶段出口产值变化的原因。

(3)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影响南方服装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落后B.加工设备落后C.信息产业发展滞后D.贸易壁垒(4)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南方服装厂出口产值有何变化?为什么?答案(1)出口产值增长较快电话、电报、传真(2)香港服装出口产值继续增加而大陆南方服装出口产值下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