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系列电视直播,让科技报道引人入胜

合集下载

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历程

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历程

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历程嗨,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故事。

这个话题可不简单,背后可是有着一段段振奋人心的科技史呢。

说实话,咱们的神舟飞船可以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张名片,真的是太让人骄傲了。

1. 起步阶段:梦想起航1.1. 初露锋芒神舟飞船的故事得从2003年说起。

那年,可谓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大日子。

咱们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了,杨利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哇,那时候电视新闻可是天天播啊,大家都激动得不行。

你想啊,终于咱们也有了自己的航天员,真的是太激动了。

1.2. 初试牛刀虽然“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但这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神舟六号”在2005年顺利发射,这次可是带着两位航天员上天的哦!那可是第一次咱们的宇航员在太空里头“合体”,真的是让人心潮澎湃。

就像是咱们在空中开了个小型的宇航员派对一样。

2. 成长阶段:步步为营2.1. 成熟稳重神舟系列飞船在2008年迎来了“神舟七号”,这次可是有大动作。

大家记不记得,那个时候有个特别重磅的任务,就是在太空进行“太空行走”。

嫦娥姥姥都没有做过这么刺激的事情呢!这一次,咱们的航天员翟志刚等人成功完成了太空行走,真的是让人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2.2. 再创新高2011年的“神舟八号”更是了不起,大家别忘了,这次飞船还成功与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对接了。

这就好像咱们在宇宙中开了一个小型的“临时加油站”,真的是太神奇了!从这以后,咱们的空间站梦想也离现实更近了一步。

3. 跨越阶段:大展宏图3.1. 突飞猛进到了2020年的“神舟十二号”,咱们的飞船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单纯地飞天,还包括了与“天宫空间站”的对接,大家在太空里居住和工作,这可是相当于给太空站“做客”了。

真的是让人觉得,咱们的航天事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像模像样了。

3.2. 走向未来2022年的“神舟十五号”发射更是让人激动万分,这标志着咱们的空间站“天宫”开始了长时间的驻留任务。

新闻联播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100字的日记。

新闻联播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100字的日记。

新闻联播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100字的日记。

神舟十四成功发射的时刻,我的内心早已激情澎湃,眼中亦是热泪盈眶,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

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

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谈笑之间凯歌而归。

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需要一代代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艰苦奋斗,需要我们这些航天人努力发光发热尽自己最微薄的光一同去点亮航天梦想的火炬!观看完神舟十四号的飞天直播激发了我对航空知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像航天员们一样有机会遨游太空。

关于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的作文

关于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的作文

关于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的作文神舟十八号,飞得老高了!
哇,那天早晨太阳刚露脸,神舟十八号就准备上天啦!简直跟巨龙似的,昂首挺胸,气势磅礴。

你知道吧,那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它,就跟看明星演唱会似的,超激动!
发射中心那边,倒计时声啊,听得人热血沸腾,跟过年放鞭炮似的,让人心跳加速。

然后“点火”一喊,那飞船就像火箭一样冲上天,感觉整个天空都被它点亮了,真牛啊!
神舟十八号在太空里,就像个闪闪发光的大星星,亮得晃眼。

它在那黑漆漆的宇宙里穿梭,跟看星星似的,不过这次是咱自己的飞船!想想都觉得骄傲。

地球上的人们啊,都通过电视、手机看发射直播,脸上都笑开了花。

咱们国家真是太牛了,飞船都能上天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射,更是给咱们国家长脸了,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神舟十八号还在继续它的太空之旅呢,就像个不知疲倦的探险
家。

这背后啊,都是那些科学家、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

他们为了这次发射,不知道熬了多少夜,付出了多少努力。

“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直播观后感(精选)

“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直播观后感(精选)

“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直播观后感(精选)4月22日,希望学子代表、甘肃省积石山地震灾区少先队员代表、中国少年报?记者,四川、内蒙古少先队员代表在兰州西站集结,他们搭乘K9671次列车,一路向北,驶向本次列车的终点站——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观看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

20时59分,随着点火指令的下达,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在星光的映衬下直刺苍穹。

这次神舟十八号的乘组阵容也是星光熠熠,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80后”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从这次发射的成功可以看出,中国航天技术的持续创新和迭代正在推动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神舟十八号不仅展示了技术上的精确和创新,也提供了对未来更多宇宙探索任务的信心和基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八号,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逐步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短期驻留到长期驻留的跨越。

每一次的突破,都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也相信中国航天事业将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发射过程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气氛紧张而庄重。

随着点火命令的下达,火箭尾部喷出熊熊火焰,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云霄。

在火箭升空的壮丽景象中,控制中心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飞船的各项数据和状态,所有系统均运行正常。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一次科技成就,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拼搏,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正如那些默默奉献在航天领域的科研人员们一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航天精神”。

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直播观看感悟(7篇)

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直播观看感悟(7篇)

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直播观看感悟(7篇)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直播观看感悟(精选篇1)自从神舟十号发射的那天以来,我就特别羡慕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女航天员王亚平。

他们今天还在太空上为我们讲课哩。

还做了许许多多的有趣实验,比如说单摆实验,气泡试验,还有在太空中玩陀螺,陀螺们竟然在空中旋转呢,太空中还可以轻松地把一个人举起。

在太空中喝水是挤着喝的,水也可以轻松地结水膜,在地面上可是非常难做到的呢!王亚平还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的太空授课为大家授课。

“太空教师”王亚平向我们展示了微重力条件下水膜演示、水球演示、陀螺演示、悬空打坐旋转等特殊物理现象。

这些生动的演示,使我对太空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太空知识有了一些了解。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动;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

上完这堂课后,我不得不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

我一定要像航天人那样,做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放过任何问题,要有梦想,要爱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直播观看感悟(精选篇2)太空授课,零延时的空中课堂阔别八年,它又回来了。

翟志刚王亚平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站在了世界最高讲台,为广大的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第三次将三尺讲台放到了广阔无垠的大空上,同样这也是王亚平老师第二次登上A空,为青少年当起了老师。

八年前的太空授课在无教青少年心底下播下了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而八年后的今天,天空课堂再度开课,但与上次不同的是,中国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也迎来了首次属于自己的太空授课。

同时本节课亮点不断惊精喜不断,带来了新的升级,在太约60分钟的授课中三位老师分别给我们讲述了角动量活力与重力伴生、凸透镜成像原理微重力环境等一系列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作以及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解这些平日很难理解的物理知识,以及实验背后的原理,变得十分通俗易懂。

神舟发射的新闻评论500字

神舟发射的新闻评论500字

中国航天工程遥一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再次展示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雄心壮志和实力。

这次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新的突破,也为未来深空探索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熟和可靠性。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神舟飞船将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执行各项任务提供重要支持,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发射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期待和赞赏。

中国航天工程的持续发展不仅将加快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也将为全人类探索宇宙、推动科学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航天的成功不仅是中国自身的荣耀,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成就。

同时,中国航天的发展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中国航天工程遥一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将进一步促进国际间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太空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发射为国际航天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中国航天工程遥一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神舟载人飞船,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太空探索事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期待神舟飞船在未来的任务中取得更多成功,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继续努力奋斗。

2022中国航天日线上直播观后感(10篇)精选

2022中国航天日线上直播观后感(10篇)精选

2022中国航天日线上直播观后感(10篇)精选2022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将通过线上方式于4月24日10时举办,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国航天日线上直播观后感(10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2022中国航天日线上直播观后感1如果我是航天员近年来,喜闻“神舟”五号、六号飞船和三位航天英雄凯旋归来,使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事业有了很大的进展。

我和全国亿万军民一样,心情无比激动。

它长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志气,也振奋了民族的精神。

这一项重大的辉煌成就得之不易,它体现了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外国人能够造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也一定能够造!这一次,中国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给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欢欣和鼓舞。

在这些日子里,我常常在想:假如我是航天员,我能不能从航天员大队中被选拔出来,带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去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假如我是航天员,我会不会为国家争光添彩?假如我是航天员,我还要经过怎样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为这样的航天英雄?我想着想着,看到了自身还存在着很大很大的差距……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从现在开始,我要用这种载人航天的精神来激励自己,长大了为祖国作出贡献!我在电视上看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在太空遨游的情景时,真是太羡慕杨利伟了。

我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名航天员。

假如我是航天员,我要在月球上建一个月球基地。

上面有科学研究所、工厂、农场、天文台,还有住宅大楼,可以住几百万人。

这样人们就不用再为土地问题而担忧了。

假如我是航天员,我要坐飞船去太阳里面去看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解开长期以来人们对太阳结构的不解之谜。

假如我是航天员,我还要坐飞船去火星、木卫二和土卫六上面去看看,看人们对那里的生命假说是不是真的。

我还要坐光子飞船离开太阳系,到茫茫外太空去寻找外星人……当然,这些还只是“假如”。

我一定要锻炼身体,学好知识,长大以后一定要把这梦想变为现实2022中国航天日线上直播观后感2“老爸!老妈!”我一进家门就大喊大叫。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10篇最新)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10篇最新)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10篇最新)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篇1)从神舟十号升空的那一天起,我每天都有关注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

而今天终于可以观看在天宫一号中的太空授课,近距离地看到在太空中各种有趣的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王亚平老师利用一个金属圈,先做出一个水膜,看到那个小小的水膜在金属圈中轻轻晃动,这是在地球上完全做不到,真是非常神奇。

而且,这个水膜还非常结实,无论王亚平老师怎么晃动,它也不会破,然后王亚平老师还往水膜不断注水,只见那个薄薄的水膜慢慢变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大水球!那个水球晶莹透亮,还能在上面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影,真是漂亮!王老师还往水球注入红色的水,那红色水在水球中慢慢扩散开来,最后充满了整个水球,就像一个漂浮在空中神奇的魔法水晶!没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东西,都能有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实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让爸爸妈妈把今天的太空授课录下来,要多看几次,加深了解其中的奥妙。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篇2)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已经圆满落幕。

在大多数孩子都还在细细回味这堂生动的太空授课带来的乐趣时,或许很少人会想到,究竟还有多少孩子没有机会参加这堂课。

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学习乐趣时,一些山大沟深的山区,还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几座山才能带着干粮步行到学校,而因师资和教室匮乏,在不少地区甚至还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级同班一起上课的复式班,二年级上完课复习,老师再给三年级上课,之后是四年级……对他们来说,一本崭新的作业本、书本都已经算得上奢侈品。

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像城里孩子那样,坐在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兴致勃勃的看着精彩的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也让能问出“iPad可以吃吗”问题的他们,成为被“最高讲台”抛弃的那一批人。

所有这一切,无容置疑,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

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责任推卸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差异的中国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神舟飞船”系列电视直播,让科技报道引人入胜 作者:王欢焕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 要】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航天报道也在飞速发展,电视报道以其声画合一,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的特点,在载人航天事业的报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全程报道,让人们清楚、直观、具体地见证了重要的历史时刻,全方位、多角度、客观、真实地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新突破。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space report is also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its sound and picture integration, rapid spread and wide coverage, TV repor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reporting of manned space missions. Especially the full coverage of manned space missions, it has made people see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oment clearly, directly and concretely, and has demonstrated a new breakthrough in space technology to the world in a comprehensive, multi angle, objective, and realistic way.

【关键词】载人航天;科技报道;电视直播 【Keywords】manned space fligh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ort; live TV broadcast; 【中图分类号】HO-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097-02 1 引言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央视只好采用《特别新闻》和《特别报道》进行持续报道。“神舟六号”发射时,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央视对“神舟六号” 的直播开启我国首次对载人航天飞行发射进行全程直播报道。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还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央视《“神七”问天》直播特别节目是同步全程直播,直播信号数量、规模以及现场感在央视直播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可以说是我国电视直播报道的一次飞跃。此次报道提前准备,发射前四天就开始进行全天候的直播报道,将来自北京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古着陆场、远望号测量船、航天员家乡等处的大量直播信号,将航天员亮相、飞船发射、太空漫步、飞船返航等精彩内容同步完整的展现给观众。如此强大的直播,短时间内很难再有超越,直到神舟十一号,科技力量化繁为简,开启航天报道新篇章。

2 “神舟”电视直播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神舟”飞船系列的电视直播报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系统的构成也是不同的,这里姑且将它切割为演播室直播,现场报道、现场实况直播三个主要方面,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主演播室和各个现场的任务如何分配,各个现场之间的画面如何转化等问题都是需要做大量的统筹规划的。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各种直播形式之间既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有逻辑上的顺序。

2.1 演播室直播统领全局 央视的主演播室可以说是直播报道系统的神经中枢,各个分支的画面、切换都是由主演播室控制,播放背景材料、主持人在演播室中对最新情况的播报以及评论,请来嘉宾一起探讨,解释一些问题,并在适当时刻与各个现场进行连线报道。除背景材料属历时性外,演播室主持,演播室访谈、现场采访,现场实况都是共时性的,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演播室作为一个传导中转站,要随时接收信息再将信息传给观众或者下一个现场,相当于“接传球”,接传球做得好不好要看“球员”的脚法,更要看配合,演播室直播要求主持人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积极应对各个现场的最新状况,交流感一定要强,不再是简单的新闻播报,而要说新闻,表态度,巧回应。

2.2 实况直播引人入胜 现场实况直播的魅力在于及时、真实、直观,富有悬念。载人航天实况直播并不是孤立的环节,有时需要主持人以及嘉宾的解说,甚至是连线解说,有时只要观众静静的看,如果画外音说多了,会影响观众的思维,而只是放画面和声音,又有许多地方让观众无法理解,且显得单调枯燥,那么演播室中的声音与画面如何配合,是合一还是对立,需要根据直播的不同场景予以衡量。

2.3 现场报道“穿针引线” “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现场采访并做后头报道的报道形式,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是记者的采访和解说在现场一次完成。”

在“神舟”飞船直播报道系统中,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将受众带到与该次载人航天工程有关的各个现场,将现场一些真实的场景、关键的时刻,重要的行为、实际的状况条件等展现在电视机前,让观众掌握最新的动态,把握发展的趋势,并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前方记者的报道,主要是通过演播室与其连线实现的。

2.4 特技与图文的恰当配合 多视窗是电视屏幕上的一种空间组合形式,“这种空间处理具有强烈的表现性质,由于它的多元刺激组合而建构的相互衬托和同时对比视觉效果,会给人产生强烈印象,创造一种气氛”。在“神舟”飞船的直播报道中,多视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应用。创造一个多元化、立体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动态的、画面空间,拓展屏延和观的空识。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也节约了单个信息罗列的时间。

在几次直播过程中,字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神六”时候屏幕下方滚动播出最新状况,让刚打开电视机的观众随时了解最新动态。到“神七”开始进一步改进,直播窗口右侧约1/3处和下方约1/4处是清晰的字幕,蓝底部分是有关神七的最新动态,飞船及宇航员的介绍、甚至包括下一阶段的看点。交叉的黄底部分显示运行时间、圈数、天气状况等。让观众在演播室中的交谈时随时也可以了解到飞船的最新状态。

报道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些飞船在太空运行的画面是实拍不到的,高清模拟动画、太空轨道飞行演示、再加上绚丽的3D宇宙背景画面和实时字幕,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的在线图文包装效果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特技给观众带来了形象逼真的模拟场景,它们与真正的飞船实况同时出现,让观众大饱眼福。

2.5 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逐梦天宫,走进神舟十一号”报道完美应用虚拟技术,不论是主播台上的朱广权,还是模拟演示区的文静,都可以随时召唤3D版“飞船”,呈现在观众面前。虚拟演示区里文静还可以穿越时空,进入虚拟版“天宫二号”的内部,到太空之家串个门一探究竟,失去重力的文静漂浮其中,给大家展示这个逼真实物的空间,在以前的报道中是无法进入飞船内部进行“控制”的,而这次的运用,既能做到更加直观展示内部状态、设施,又减少了以往采访过程对真飞船的“侵扰”,而这种展示,也使得记者现场报道更精准,把采访过程需要不断追问的内容交给模拟演播室。

3 “神舟”飞船直播报道注重技巧 3.1 信息量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知情权 过去航天报道一直都是非常严密的,随着党的宣传方针政策的改革,信息越来越公开,越来越尊重新闻价值,过去属于国家机密的大型航天发射逐渐进入与观众零距离的直播,最大程度尊重受众的知情权,那么在直播报道过程中,媒体当然应该让观众尽可能获得更多相关信息。“神舟”飞船直播报道中,从火箭到舱内,从发射基地到指挥中心,从飞行员公寓到逃逸塔之类的保障设施,都进行了“揭秘”式的报道,让神秘的航天事业精彩的展现在普通人面前,使得航天报道不再是科学家和军事家关注的事件,真正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

3.2 巧设悬念 “神舟”飞船大型电视直播时间长,分时段播出,这里面的“悬念”毕竟不能像戏剧影视作品中的一样,经过一系列的“周旋”最终释疑。而是适时设置,及时解释,“悬念”很小,也不难想到,但是可以达到调动和引导观众的作用。“神七问天”张泉灵爱给演播室主持人出题,例如向张宇提问“景海鹏在轨道舱进入返回舱时第一脚踩在哪里”,其实是借此由头来介绍脚支架何时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何时关,有何作用,充满悬念。她给主持人及嘉宾出选择题“哪些是飞控必要的工种”,主持人和嘉宾都没有答对,这也调动着观众的胃口,让观众可能有些许疲劳的情绪重新活跃。“逐梦天宫,走近神舟十一号”报道更是推出《今日问答》,扫描二维码,通过央视新闻新媒体参与互动,如提问“航天员在天宫能吃到多少种食物”,吸引近两百万观众参与,还显示随时变化的选项比例、参与热度,让播报出来略显枯燥的内容显得生动有趣且更易记忆,也让观众跃跃欲试不离开直播,答题准确率变化图更留有悬念,吊人胃口,吸引观众留心看直播推理出答案。

“神舟”飞船系列的电视直播,是由演播室直播、连线报道、实况直播等多个直播部分及多种表现手段共同构成的综合报道系统。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多种直播形式的交替互补及多种表现手段的组合运用,构成立体式报道体系,带来全景式事件。它通过对信息量、信息源和信息整合的把握,实现信息传播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从而充分满足受众在重大事件中的知情权;通过视角的转变,使受众群体最大化,注重受众的感受和需求,更加关注细节,彰显人文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