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安徽水灾实录——对《申报》报道灾情的解读

合集下载

1910年安徽水灾初探

1910年安徽水灾初探

1910年安徽水灾初探吴康林【摘要】安徽水资源丰富,这既给安徽人民带来生产、生活上的方便,同时也使其经常遭受水患之苦.1910年安徽各州县普遍受灾,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救助,使灾害没有继续扩大.对晚清安徽水灾的研究,无疑会给今天的防洪救灾,提供一些历史参考.【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5(031)002【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安徽;水灾;赈济【作者】吴康林【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4安徽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故乡。

相传大禹统帅华夏诸民,“三过家门而不入”[1](P184),劈山导河,弭平水患。

五千年来,安徽仍然遭受水患之苦,尤其是晚清以来。

据统计,近代安徽发生的水灾为339次,“一级大涝年”有9次[2](P2)。

在清末频发的水灾中,以宣统二年(1910年)的特大水灾最为严重。

一、皖省灾情宣统二年夏,长江之皖南、淮河之皖北,接连遭受水灾。

全省60个州县,有56个州县遭受水患,仅皖北灾民就达200万人。

(一)皖南之灾宣城县五月初旬,淫雨绵绵,“山洪复发,水势排山倒海而来,东门城墙崩倒二十余丈,登高一望,尽成泽国。

倾倒房屋,漂流牲畜,不可以数计”[3]。

池州府六月末,狂风大作,大雨倾盆。

王家渡地方有“农民十余家,比户茅檐,正苦淫雨,陡发蛟水,高一丈有余,人民牲畜飘没无存”[4]。

芜湖县散水圩,上次被大水冲毁,经灾民将缺口堵住后,“现泾县一带,又发蛟水,顺流而下,如排山倒海而来,水势顿涨四尺,又将该圩冲决,田庐尽在水中,汪洋一片”[5]。

青阳县盛夏之时,“风雨顿作,雷电交加,通宵不止,遂致山洪暴发”。

洪水所经村庄,“尽遭冲损,漂没淹毙人畜不计其数,徽宁往来要道亦被淹没”[6]。

(二)皖北之灾宿州、灵璧县的水势“几于全境路沉,无论冈洼,无无水之地,无不灾之区,而以南一半受灾为尤惨”。

1931年水灾中的山东及其救治——以《申报》所载资料为例

1931年水灾中的山东及其救治——以《申报》所载资料为例
水灾 , 实为 三 十年来 所 未 有 ” , 同时 也 造 成 了 惨 重 后果 , 不仅 造成 大量 的人 口死亡 , 还 造成 巨
大的 物 质 损 失 , “ 本省 之济 宁、 聊 城 等 三 十 七 县, 亦复 同时 被灾 , 资粮牲 畜 , 尽付 波 臣 , 庐墓 田
园, 悉成泽 国” 。
1 9 3 1 年水灾中的山东及其救 , 口
以《 申报》 所 载 资料 为例
朱 亚 男
( 安徽 大 学 历 史 系, 安徽 合 肥 2 3 0 0 3 9 )
[ 摘 要 ] 1 9 3 1 年 全国范围的水 灾, 使 中 国人 民 处 于 水 深 火 热 之 中 , 损 失惨 重 。 文 章 结 合 当 时 具 有
断绝 ” 。 随之 又有 1 3县 报 灾 , “ 鲁省水灾 , 今 又 扩 大、 滕县 、 峄县 、 滋阳、 东平 、 章丘、 曹县 、 禹城 、 济 宁 等十 三县 , 现 均 洪水 泛 滥 , 峄县 , 因大 雨 豆 冲

的大水 灾 , 山东 省 也颇 受 影 响 。据《申报 》 统计 , 山东 省 有 3 7县受 灾 , 并 且 鲁境 黄河 多次 出现决 堤 、 险工 等 , “ 山 东 此 次
1 9 3 1 年水 灾 中的 山东省 为研 究对 象 , 以《 申报 》 所 载资料 为例 , 对1 9 3 1 年 水灾 中的山东 及政 府 与社 会各 界 的救治 活动 做一 粗 略的梳 理 。

所; 高密 , 墨河 流 至第 二 区 , 张 鲁 寺 前有 决 口一 处, 今 夏暴 雨大 作 , 水 势大 涨 , 由决 口北流 , 豆 禾 尽被 淤 塞 , 秋收无望” 。 ‘ 兖州等 , 雨水过 多, 山洪暴 发 , 平地 成河 , 田庐 禾毂 , 淹 没无算 , 交 通

安徽地震历史介绍

安徽地震历史介绍

安徽地震历史介绍一、1917年1月24日霍山6.25级地震发震日期:民国六年旧历正月初二日。

发震时刻:08时48分12秒。

震中位置宏观震中:北伟31.3°,东经116.2°。

极震区包括霍山、黑石渡、落儿岭、烂泥坳等地区。

震中烈度:八度。

震害情况: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民国六年一月至三月地震调查报告》:此次地震“震力自下而上,屋瓦揭飞,墙壁倾颓,山石崩坠,声如雷鸣。

全境人民以死伤闻者约及数十,最烈之处在西南乡之落儿岭。

”《申报》1917年3月19日载:“城厢市镇,房屋倒塌甚多,压毙人民亦不少,全县恐慌。

其灾情最重地方,如英霍交界之鹿吐石铺,有群山峡涧,涧烈数十丈,山中巨石不时滚落,打破附近民房甚多,压毙人民数十。

……其余诸佛庵、桃源口等处,均受灾重,甚有炊爨时,屋被震倒,遂致火起延烧,不敢抢救者。

”二、1917年2月22日霍山5.75级地震发震日期:民国六年旧历二月初一日。

震中位置:北纬31.3°,东经116.3°。

此次地震因系1月24日6.25级地震的余震,震中烈度难以确定。

震害情况:霍山:“隆然有声,霍山、麻城、罗田诸县境内房屋,率多倾倒,感震之地延及数省,广至四十余万平方公里。

”《东方杂志》,第20卷,第16号,148页,1923年武汉:“至房屋经此一再震动,墙垣炸裂者甚多,倒塌者间亦有之,如省垣望山门正街徐水源水烟店刨烟房己塌,幸屋矮料小,仅伤三人,并不甚重。

武胜门外下新河地方,亦塌小屋三椽。

”《申报》,1917年3月2日湖北京山:“该县东乡马家口有村……二月一日旧历地震,霹雳一声,村落分为两段,从中现出巨孔,深约二丈有奇,孔内寒气侵人,莫敢探视。

当炸裂时,并倒屋四间,打伤男女大小七人云。

”《申报》,1917年3月11日民国六年《农商公报》第35期载:二月二十二日地震范围较前次稍隘,据地震图计算所得如下:烈度面积平方公里五度以上者47000三度以上者390000图2—81917月2月22日霍山地震图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制摘自1985年谢毓寿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四卷上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民国六年一月至三月地震调查报告》中2月22日地震调查表记载: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庐江、休宁、贵池、铜陵、石台、凤阳、颍上、蒙城、泗县、合肥、太和;江西之九江、都昌;湖北之麻城、黄梅、英山、云梦;江苏之浦口均有感。

1911——1919年《申报》广告个案研究

1911——1919年《申报》广告个案研究

1911年—1919年《申报》广告个案研究中文摘要本文就近代中国出版历时最久(1827年—1949年)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所刊登的广告进行个案研究,研究的范围为1911年—1919年《申报》上的各种广告。

这些广告涉及文化教育出版、交通运输、金融、服装纺织、工矿机械、日常休闲、医药等各种行业。

辛亥革命作为对近代中国发展走向的历史事件,中国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动,封建体制的瓦解,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无—不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将1911年作为研究《申报》广告的起始年代。

而从1911年到1919年,中国社会所面对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变故——第—次世界大战战火的蔓延。

外国资本因故减轻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而1919年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力,所以将1911年—1919年这—时期作为研究《申报》各种广告的时间线段。

《申报》—直以来以刊登各品种广告而有名,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所记录反映的中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十分丰满。

小到—般民众所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般民众的兴趣趋向、业余爱好、生活时尚,大到有关国家的各项经济建设,如铁路修建、募集资金,开设矿山等.这—时期的《申报》上所刊登的广告记载了当时社会生活、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愧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的称呼。

本文将这—时期《申报》上所刊登的广告根据其内容和功用划分为以下七类:1、文化教育出版;2、交通运输;3、金融;4、服装纺织;5、工矿机械;6、日用休闲;7、医药。

据此分门别类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当时具体的史料和经济史数据统计。

通过对这些类别的广告进行分析,阐释在广告背后所存在着的—些深刻的经济、社会、历史、国际问题,希望通过对具体广告的数量变化,解读出这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和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中—般市民的生活情况。

建国初期水灾背景下政府救济政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建国初期水灾背景下政府救济政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17建国初期水灾背景下政府救济政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刘明月(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建国初期安徽省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全省的大部分市县地区造成大面积的房屋倒塌,农田淹没,灾情严重。

灾害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积极的救灾政策,包括提倡借贷、发展生产;发展副业、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劝募寒衣、倡导互救等救济政策倡导各级政府进行救灾。

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帮助灾民安全渡荒,显示出新政权在救灾工作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建国初期;水灾;救灾安徽省地处淮河、长江的中下游,这两条大江河从省境中部穿过,且长江、淮河干流汛期洪水超出两岸地面,对支流湖泊的排水有明显的顶托作用,因此防洪、排涝任务非常繁重。

建国初期的1954年发生了全省一级大涝的水灾,甚至超过了民国20年(1931年),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抗洪救灾工作,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灾民安全度荒,灾区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本文从梳理建国初期水灾后安徽省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开展的各项救济政策,探析新政权在救灾工作中的新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资源,拓展灾害史研究的时间及空间,在长时段中研究灾荒,使得灾荒史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一、安徽省灾情介绍(一)水灾灾区概述1954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全年降雨量比常年多四至七成,梅雨季节长达57天,淮北地区7月连降9场暴雨,淮南及沿江地区自6月至7月下旬,先后降19场大雨或暴雨。

雨量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①。

7月10日安徽省城合肥市连降暴雨,在3小时内共降221毫米,汛期淝河水位猛涨至16.9米,市区受灾居民2838户。

蚌埠市7月,出现特大洪水,淮河最高水位达到22.18米,比历史最高水位1931年高1.73米。

芜湖地区是年梅雨期57天,降水总量达959.6毫米②。

马鞍山市6月下旬后,连续暴雨,江水猛增,长江水位最高达11.41米。

民国1年-26年(1911-37年)中国大灾害编年小史

民国1年-26年(1911-37年)中国大灾害编年小史

民国1年-26年(1911-37年)中国大灾害编年小史按照《中国救荒史》统计.自1912年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共计发生自然灾害77次、其中水灾24次,旱灾14次,地震10次,蝗灾9次.风灾6次。

疫灾6次,雹灾4次。

霜灾2次。

歉饥2次。

实际上整个民国期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从未稍敛,人民群众深受其苦。

根据当时的《政府公报》和其他新闻报道,历年灾荒的实况如下民国元年(1912年) 湘、赣、闽、粤各省大水。

山东万荣、云南龙陵、山西万泉、香港、九龙地震。

2年(1913年)8月,直隶水定河南岸决口.冀省灾情最重。

江淮泛滥。

鄂、豫、皖大早。

4月江苏地震,10月云南地震,灾民甚多。

3年(1914年)7月,粤、桂、湘,’赣等省水。

11月濮阳黄河决口。

川、湘、鄂大旱。

苏、皖两省虫害.被灾面积660万亩。

4年(1915年)5月。

淮阳河工决口。

8月。

黄河决口。

浙、赣、皖、鄂、湘、鲁、粤、辽、黑大水。

11月、天津地震。

内蒙古巴林大旱,受灾人口两万人。

清远涝灾,灾民24万余人。

6月下旬到7月上旬,以岭南为中心,珠江流城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三江并涨的局面,据考证,西江梧州河段、北江横石河段的洪峰流量,都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

整个广东约有半数的县份和13的民众受灾,总计受灾农田达1022万亩,仅珠江三角洲18个县市受灾面积即达647万亩,受灾人口378万余人。

5年(1916年)8月,江苏水.江北、淮河、运河一带大水。

灾区达3. 4万平方里。

6年(1917年),冀、鲁、晋水。

冀为最重。

全国受灾达1万平方里,灾民635万人,死者无数。

冀省被灾县份共103县。

2月,皖、鄂及长江沿岸一带各省地震,云南地震长达3小时之久。

新疆和田瘟疫流行。

7年〔1918年),湘、鄂、豫、闽、浙、赣、粤等省均水。

2月,闽、粤、苏、浙四省地震。

2月13日粤之南澳地震,震中的南澳,屋宇几乎全部夷为平地,居民死伤80%;12月16日甘肃海原地震,震级为8 .5级,震中烈度为12,海原城全城房屋荡平,全县死73027人,伤者十之八九,牲畜被压毙者41638头,滨河全县死3万人,压毙牲畜6万余头。

1931江淮大水:5270万人受灾,百姓生无安居之所,死无葬身之地

1931江淮大水:5270万人受灾,百姓生无安居之所,死无葬身之地

1931江淮大水:5270万人受灾,百姓生无安居之所,死无葬身之地2020-02-20 16:421931年江淮特大水灾,5270万人受灾,60万人死亡。

(最大的估算为受灾1亿人,360万人死亡)三分之二国土上的百姓流离失所。

此灾造成25亿经济损失,是当年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3.7倍。

这般数字,代表的是那一代中国人,几乎每人都遭遇了相当的苦难。

家破人亡、卖儿鬻女、妻离子散的个体悲剧,发生了上千万次。

1931年8月6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布《为救济水灾告全国同胞书》,书中疾呼:“此次灾情之广,几亘全国,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被难人数,至少在五千万以上……今日中华民族,实已濒九死之绝境。

”实际上从当年5月后,全国各地的集中性降水已经不容乐观,长江流域全月平均雨量达到361mm,是历年同期的2倍以上。

7月26日,武汉市区岌岌可危,1日后一处决堤,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8月2日,武汉市区被江水吞没,除日租区外成一片汪洋。

8月13日,武昌“沦陷”。

8月15日,日租区“沦陷”。

8月17日,汉阳“沦陷”。

8月19日,汉口水位达到江汉关建关以来最高纪录:53尺6寸。

直到9月初,积水才退却。

武汉市区武汉三镇化为一片泽国,水最深处可达3米,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月有余。

对于此时生活在武汉市内的市民而言,这是无穷的悲剧。

近80万灾民中,16.3万户被淹,4.5万户住房损失,无家可归;2500人被淹死;20万饥民无工可做;每天上千人死于饥饿。

而这般灾情放大到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之上,则是同时发生的更多的个体悲剧。

这场水灾的灾情遍布苏、浙、皖、湘、鄂、赣、豫七省,一些县全县90%人口受灾。

汉江难民集中地金陵大学抽样调查显示,七省农村40%人逃难,这其中20%的人行乞,60%为男性。

若估算经济损失平摊到个人,则每个灾民损失457元,是当时西人估算中国家庭生活贫困线的4倍左右,真可谓人人倾家荡产。

经济的损失后,却是物价的普遍上涨,甚至就连棺木也是一应难求,一些商贩为了生存甚至把其他死人从棺材里人扔走,给新的死者使用。

老城洪灾背后

老城洪灾背后

老城洪灾背后作者:霍思伊来源:《科学大观园》2020年第15期在安徽歙县历史上,只有两次洪水淹没到主城区,一次是1969年,一次就是今年。

官方通告显示,今年的洪水是50年一遇。

雨是从7月6日晚上10点开始下的,过凌晨,已成暴雨。

歙县主城区渔梁水文站超常规地每隔半小时就发一次水位监测和预报,7月7日零时30分,水位还是113.08米,等到了2时42分,就涨到了114.6米,超过城区的警戒水位。

这意味着,河水已经开始顺着堤防向上涌。

凌晨两点,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开始集结。

4时,全县启动防汛抗旱预案三级响应。

5时,正式启动城区防洪二级响应。

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说,城区防洪应急响应分为四级,自1996年以来,当地还从没启动过二级响应,一般都是四级,连三级都很罕见。

水的确涨得很快。

一位出租车司机早上5点出车,5分钟之内,就淹到了车窗。

当地人从未见过这种涨水的架势。

网上有人怀疑,上游丰乐水库是否在没通知下游的情况下就泄洪,才导致了当地应对的措手不及。

但据了解,丰乐水库在7日凌晨并非主动泄洪,而是自然溢流。

水满则溢,为了保证水库自身的安全,防止垮坝,水库都会设计一个溢洪道,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

溢流分为自然溢流和闸门控制两种。

在中国,不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中小型水库,基本都是自然溢洪设计,丰乐水库就属此列。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原所长程晓陶解释说,这种溢流设计,溢流量随着水库水位的增高而自动增加,是一个自然过程,不需要人来控制和调度。

据前述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介绍,7月7日4时42分,上游丰乐水库开始溢流。

此前在7月5日7时丰乐水库泄洪一次,7月6日也有两次泄洪。

该负责人表示,这3次泄洪对歙县的影响都很小。

实际上,他们关注的不是丰乐水库泄洪的流量是多大,而更关心泄洪的时机,这和歙县特殊的地形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0 l _ 31 . No .1
J a n . 2 0 1 5
1 9 1 1 年 安徽 水灾 实 录
— —
对《 申报 》 报道 灾情的解读
祝 杰
2 30 0 3 9 )
( 安徽 大学 历史 系 , 安徽 合 肥
摘要: 1 9 1 1年安徽 遭受特大水灾, 灾民达数百万之众。安徽 气候 多变 , 短 时间的强 降雨、 连年水 灾等 自然 因素 , 以及吏 治不清 、 时局 维艰 等社会 因素 , 导致 灾情堪忧 。对 此, 政府 和社会 力量进行 了相 应的救 灾 , 包括 筹款、 筹物等 。1 9 1 1 年 清政府 大厦将倾 , 新旧政 权更替 , 政局动 荡, 救 灾效果 非常有 限。以 1 9 1 1年《申报》 的
e r a l me a s u r e s ,i n c l u d i n g r a i s i n g f u n d s a n d l i v i n g n e c e s s i t i e s ,we r e t a k e n b y g o v e r n me n t s e c t o r s a n d s o c i a l ow p e r t o
c l u d i n g v a io r u s a n d c h a n g e a b l e c l i ma t e,s h o r t —t e r m h e a v y r a i n f a l l s a n d s u c c e s s i v e y e a r s o f l f o o d s ,c o u p l e d w i t h t h e
t h i s p e io r d .B a s e d o n t h e r e p o r t f r o m t h e s o c i a l me d i a De c l a r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p r e s e n t s a r e v i e w o f t h i s h i s t o y r a n d d r a w s e x p e i r e n c e a n d l e s s o n s t o p r o v i d e a h i s t o ic r a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p r e v e n t i n g a n d r e d u c i n g d i s a s t e r . Ke y wo r d s : De c l a r a t i o n ;T h e Ye r a 1 9 1 1 ;An h u i ;F l o o d
Abs t r ac t: I n 1 91 1 An h ui s uf f e r e d a s e v e r e lo f o d,wh i c h r e s u l t e d i n t o mi l l i o ns o f v i c t i ms . Th e na t u r a l f a c t o r s i n .
拟先集省绅会议必相悦以解而的内容融入助赈的形式并以游园会方式呈现为后可实行总之有实款然后能办实事能实还然以往赈灾活动所没有因此这种筹赈游园会方式而后在1911日安徽反响效果非常好旧8
第3 l 卷 第 1 期 2 0 1 5年 1 月
贵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i z h o u No r ma l C o l l e g e
wa s r e pl a c e d by t he n e w du ing r t he t u m o r i l i n p o l i t i ca l s i t u a t i o n,S O l i t t l e a c h i e v e me n t s wa s ma d e i n d i s a s t e r r e l i e f i n
Hi s t o r i c a l Re c o r d o f Fl o o d i n An h ui i n 1 9 1 1
— —
Wi t h
c / ar a t i o n a s a Ca s e
Z HU J i e
( F a c u l t y o f H i s t o r y ,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 He oi f ,A n h u i , 2 3 0 0 3 9 )
s o c i a l f a c t o r s s u c h a s u n c l e a r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o f i f c i a l s a n d d i 佑c u l t p o l i t i c a l s i t u a t i o n .d e t e i r o r a t e d t h e d i s a s t e r .S e v .
r e l i e v e t h e d i s a s t e r .I n t h e y e r a 1 9 1 1 t h e g o v e nm r e n t b u i l d i n g o f Q i n g D y n a s t y w a s k n o c k e d d o w n a n d t h e o l d r e g i m e
报 道这一社会媒 体的视 角去审视这段历 史, 从 中吸取 经验 和教训 , 为 防灾、 减 灾提供历 史借鉴 。
关键词 : 申报 ; 1 9 1 1 年; 安徽 ; 水 灾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5 7 .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7 7 9 8 ( 2 0 1 5 ) 0 1 — 0 0 1 8— 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