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洪涝灾情报告

合集下载

1998大洪水

1998大洪水

河道行洪 能力降低
请观看视频: 00:35~。6月12日 到8月27日,整整77天里,汛期主雨带一直在 我国长江流域南北拉锯及上下摆动。长江流 域在经历了冬春多雨和6月梅雨季节之后;7 月下旬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强度“二度梅”, 水位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 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受灾情况
根据湖北、江西、湖南、安 徽、浙江等省(区)的不完 全统计,受灾人口超过一亿 人,受灾农作物1000多万公 顷,死亡1800多人,倒塌房 屋430多万间,经济损失达 1500多亿元。
洪水成因
前期降雨偏多、 中下游地区底 水偏高
降雨集中且强 度大,大到暴 雨甚至特大暴 雨出现频繁。
洪水调蓄 能力降低
The Disastrous Flood in 1998
98长江特大洪水
时间:1998年6—8月
地点:长江流域地区
事件:由于雨带长期停滞在长江流域,降雨集中,导 致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 形成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人员伤亡。
2
世纪洪魔:1998年长江洪灾

1998年长江流域雨情洪涝特征教程

1998年长江流域雨情洪涝特征教程

1998年长江流域雨情洪涝特征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多处水文站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洪水位的记录。

1997年冬季-1998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反常,江南频繁出现大雨或暴雨,出现了枯季不枯的异常情况。

由于长江流域冬春季降水偏多,湘江、赣江、闽江和广东北江干流3月发生洪水,汉口水文站3月16日水位达到21.33 m,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这几条江河的春汛比常年提前1个月。

6月梅雨季节之后;7月下旬长江流域又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强度“二度梅”,水位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以下从雨情、水情和灾情三方面对1998长江流域的这次洪水进行分析。

1、雨情特点图1、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平均逐日降水量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量超过500mm,其中,鄱阳湖、赣江降水量在1000 mm 以上。

图1是1998年6-8月长江流域16个站平均的逐日降水量。

由此看来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12-27日、7月21-31日,出现了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两次梅雨活跃期。

一般6月过后,我国主雨带会往长江以北的地区移动,长江流域进入高温伏旱天气;然而1998年,6月梅雨过后,雨带并没有向北移动,7月下旬梅雨又再度重来,形成了历史上上见的高强度的“二度梅”,长江水位迅速上涨。

8月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等地降水频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0%~100%,局部地区偏多200%。

持续的强降水使得长江干、支流和沿江湖泊水位猛涨,引发了自1954年以来长江又一次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大致可分为4个时段:(1)、6月12~27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

图2、1998年长江流域第一阶段降水量分布图在此期间,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出现连续性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特别是江南北部地区暴雨日数多、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降水总量一般都有300~500mm,其中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以及湖南局部的降水量在500mm以上,部分地区达800~1000 mm(图2),较常年同期偏多1~3倍。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千米,1949年以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及安徽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约1400平方千米.根据数据统计,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千米的流域范围内,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的差值,主要淤在洞庭湖区,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流入东海.据研究,森林植被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要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对降水的截留率高达12.6%,与无林地相比,可减少地表水流失85.1%,减少土壤冲刷量58%.显然,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必然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洪枯比加大,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和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萎缩.但多年来,森林采伐与更新比例为11:1.据1957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3.94万平方公里,猛增了一倍,占流域总面积的41%.结论: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第二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第三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水灾的危害.建议及希望: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集中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⑴保护生态,刻不容缓.生态破坏是洪水危机的元凶之一.缓解洪水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控制水土流失.⑵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管理,在工业、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时,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宜荒地,沿海滩等各种土地资源,禁示糊乱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⑶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江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98长江洪水29个省市自治区遭受洪灾1998年洪水造成3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从 6 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 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 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 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 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孑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②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 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 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千米,1949年以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及安徽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约1400平方千米.根据数据统计,在长江上游100 万平方千米的流域范围内,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 5.3 亿吨,输移比为0.33.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 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 4.68 亿吨.宜昌和汉口的差值,主要淤在洞庭湖区,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流入东海.据研究, 森林植被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要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对降水的截留率高达12.6%,与无林地相比,可减少地表水流失85.1%,减少土壤冲刷量58%.显然,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必然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 洪枯比加大,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和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萎缩.但多年来,森林采伐与更新比例为11:1.据1957 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 年, 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3.94 万平方公里,猛增了一倍,占流域总面积的41%.结论: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第二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第三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水灾的危害.建议及希望: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集中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⑴保护生态, 刻不容缓.生态破坏是洪水危机的元凶之一.缓解洪水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控制水土流失.⑵ 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管理,在工业、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时,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宜荒地,沿海滩等各种土地资源,禁示糊乱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⑶ 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江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98长江洪水29个省市自治区遭受洪灾1998年洪水造成3004人死亡、2.23 亿人受灾。

1998年东北抗洪救灾记事

1998年东北抗洪救灾记事

1998年东北抗洪救灾记事1998年,是中国东北地区发生重大洪灾的一年。

整个夏季,东北地区多个省份连续遭受了暴雨洪灾的袭击,致使大面积城市和农村地区受到严重水灾的威胁和冲击。

这次东北抗洪救灾行动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恶劣天气灾害中的突出事件,也是中国政府的一次极具挑战性和艰巨的任务。

1998年6月,浑河汛期来临,东北地区开始持续强降雨。

随着暴雨不断加剧,多个城市和农村地区先后出现了严重的水灾情况。

特别是沈阳、大连、抚顺等东北主要城市陷入水淹之中,市区大量房屋、道路、桥梁被淹没,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几乎被瘫痪,无数家庭的生活和产业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许多农田被淹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农民损失惨重。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

国家决定动用军队、警察、消防等力量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东北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机构组织人员投入到救灾行动中,迅速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展开全面的抗洪救灾行动。

东北地区各级政府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救灾工作,调动公众的力量参与到排涝、抢修、转移、安置等工作中。

同时,东北地区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大量的志愿者、物资、抗洪经验从全国各地涌来,支援东北的灾区。

抗洪救灾行动中,军队的参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队派出了海陆空三军的力量,包括工程兵、水警、陆军等。

他们奋不顾身地冲进险情丛生的洪水中,修复被破坏的水坝、堤坝和护岸,并对受灾人群进行紧急救援和转移。

他们的英勇行动和无私奉献激励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此外,洪灾中的医疗救援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大批医生、护士、救护人员投入到医疗救助行动中,他们顶着洪水的冲击,进入受灾地区,实施急救,疏散和治疗伤员。

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伟大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东北地区的抗洪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洪水逐渐得到控制,受灾地区的人民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在这场洪灾中,东北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同时也亲身体验到了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与支持。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情_冯铁忱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情_冯铁忱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情冯铁忱 吴群英摘 要 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水,使整个流域遭受了建国以来少见的自然灾害。

分析造成洪灾的主要原因为:暴雨频繁,且降雨强度大;堤防隐患多,且防洪标准不高;洪水来临时,洲滩民垸难以适时弃守;山洪山地灾害突发性强。

提出今后防洪减灾的措施:提高堤防的抗御能力,尤其要加快对堤基的处理和堤身加固;加快蓄滞洪区安全设施的建设;洲滩民垸应按防洪规划适时弃守以利行蓄洪;加快中小城镇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山地灾害的防御。

主题词 流域洪水 水灾 洪灾调查 长江 1998年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使长江流域遭受建国以来少见的严重自然灾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挥和科学决策下,在沿江各省各级领导亲临一线组织下,经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抗洪,奋力抢险,战胜了8次洪峰,保住了荆江大堤、同马大堤、长江干堤、重点垸堤和武汉市等重要城市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使洪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 洪灾灾情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近年来少见的特大暴雨,并由此形成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流域遭受溃垸、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塌等灾害,受灾范围之广,灾情程度之重,是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据初步调查资料统计,淹没耕地23.9万hm2,受灾人口231.6万人,其中死亡人口1526人,倒塌房屋212.85万间。

上游四川省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上千处。

2 灾害特点2.1 灾害范围广、种类多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除云南、贵州省外的7省市受灾县市达588个、乡镇10771个。

就各省而言,受灾范围之广也属少见。

四川省21个市、地、州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山洪和山地灾害,长江中下游5省不仅平原河湖地区大范围受灾,山丘区也遭受严重山洪和山地灾害。

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

(1)溃垸灾害。

“九八抗洪”的洪湖记忆

“九八抗洪”的洪湖记忆

“九八抗洪”的洪湖记忆作者:陆剑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9年第08期弹指一挥间,21年匆匆而去,1998年的那一场特大洪水令人终生难忘。

1998年,洪湖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这场特大洪水来得早(6月26日,洪湖江段进入设防)、来得猛(主汛期,日均水位上涨0.55米)、时间长(汛期时间为90天)、水位高(螺山站水位高达34.95米)、洪峰多(8次洪峰)、洪量大(第2次洪峰流量达66500立方米每秒)、险情多(汛期发生大小险情648处,长江干堤发生重点险情38处,占全省一半;发生溃口性险情12处),让人提心吊胆。

作为湖北抗洪主战场的洪湖,10万抗洪军民不惧艰难,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与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殊死决战,创造了“不溃一堤、不倒一垸、不损一闸一站”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不朽的中华抗洪史诗!全国罕见:一个汛期,洪湖江段发生8次洪峰1998年夏,洪湖天空仿佛塌陷了一般。

炸雷,一声接一声,打得地动山摇;闪电,一个接一个,照得天空一片惨白;狂风,一阵接一阵,吹得树弯人颤……瓢泼似的大雨、暴雨、强暴雨像穿了底的筛子,挟带着狂风倾盆而下。

长江水位一个劲地往上直蹿,每天以0.50~0.55米的速度上涨,川水、南水直逼洪湖,135公里的洪湖长江干堤遭全线压境。

6月26日,长江螺山站水位达到了30.00米的设防水位;7月3日,长江螺山站水位达到了32.50米的警戒水位。

第1次洪峰凶狠狠地卷来,于7月6日17点进入洪湖堤段,螺山站水位达33.51米,流量达59400立方米每秒,超过32.50米的警戒水位1.01米。

7月27日12点,第2次洪峰直逼洪湖,螺山站水位达33.44米,流量达66500立方米每秒。

其来势之凶,流量之大,水位之高,突破1954年螺山站33.17米的保证水位0.27米,致洪湖防汛形势极为紧张。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1998-2009中国自然灾害19981998年,我国频繁出现多种气象灾害,尤其是暴雨洪涝范围广、灾情重,是建国以来少有的重涝年份之一。

1998年,我国相继发生了3次大的自然灾害: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洪水,近海海域的赤潮和内蒙、新疆的沙尘暴。

状况气候变化 1998年,大部分地区雨量显著偏多,导致本年度洪涝灾害严重。

其中东北西部、淮河流域大部及江南大部雨量偏多2~5成,内蒙古东部、江西北部偏多达5成以上。

全国范围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一般偏高1~2℃,东北东部和内蒙古大部偏高达2℃以上;除东北北部、新疆大部、贵州大部等地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均为建国以来同期的最高值或次高值,1997/98年度冬季是自1987年度以来的连续第12个暖冬。

1998年内,只有3个台风在我国登陆,是建国以来登陆台风个数最少的年份之一,台风初始登陆时间也是最晚的。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雨水丰沛或适宜,干旱灾害轻,热量充足,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属一般年景。

自然灾害 98洪水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本年度暴雨洪涝出现范围广、洪水持续时间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江和沿湖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峰水位之高、流量之大均超历史记录。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

沙尘暴 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到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

4月17~19日,新疆的北疆及东疆、南疆的一部分地区发生了6级以上沙尘暴。

5月20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又遭到了第二次沙尘暴的袭击。

赤潮 1998年造成严重损害的赤潮灾害共有五起,涉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严重,而且发现了新的赤潮生物种。

其中,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渤海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赤潮。

赤潮最大覆盖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对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