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1500字]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之东亚音乐
一、教材分析: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由于课程内容大,分为2-3个学时完成。
本课主要围绕东亚音乐进行欣赏和探索。
从而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四岁《四岁的红鬃马》让学生感受、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认识东亚音乐的概况和特点
(三)、认识音乐的多元化,提高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认识蒙古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了解东亚音乐的多元化和音乐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东亚风景文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以蒙古音乐作为代表认识东亚音乐,播放《四岁的红鬃马》引入蒙古的马头琴和呼麦两种音乐形式。
3、介绍马头琴和呼麦。
4、通过提问:乐曲可以分为几段,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引入长调和短调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区分两者不同,介绍乐曲风格特点。
5、播放几个音乐片段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区分长调和短调。
6、欣赏东亚其他地区音乐文化图片。
7、以中国《茉莉花》和日本《樱花》为例让学生分析其音阶构成有何不同,并认识中国和日本民族音阶的构成。
8、用两种音阶进行编创乐曲,加深认识和对比风格特点。
9、概括东亚音乐风格特点。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精品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目标:
1.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分布
2.掌握至少一种亚洲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
3.学习并表演一首经典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
教学资源:
1.亚洲传统音乐的录音及视频资料
2.乐器:如古筝、二胡、尺八等
3.乐谱及教材
4.录音设备和音响设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分布(30分钟)
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地理分布,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传统音乐。
2.引导学生思考亚洲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区别和共同点。
第二课:介绍亚洲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技巧(60分钟)
1.选择一种亚洲传统乐器进行介绍,比如古筝。
2.通过演示和示范,介绍古筝的起源、结构和演奏技巧。
3.让学生实际尝试演奏古筝,了解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第三课:学习演奏一首经典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90分钟)
1.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如《茉莉花》。
2.逐步教授乐曲的各个部分,并引导学生练习演奏。
3.分组训练学生,组织他们进行音乐表演。
第四课:进行音乐表演及回顾总结(30分钟)
1.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学习到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
2.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亚洲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亚洲传统音乐,并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作品。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至少一种亚洲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学习并表演一首经典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从而增进对亚洲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丰富自己的文化体验。
高中音乐《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教学设计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 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民间音乐作品,展现了蒙古人民的牧歌风情和独特的呼麦唱法。
呼麦是一种特有的蒙古民间唱法,指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的歌曲。
人的声带发出低沉的基音,口腔则发出高亮的泛音,加上气息的调控,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
四岁的红鬃马以呼麦的方式演唱,让人们感受到蒙古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课堂练:1.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一首亚洲传统音乐进行欣赏,并结合课上所学,分析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2.请同学们就亚洲音乐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进行探究和讨论。
3.请同学们就亚洲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进行思考和发言。
五.课堂总结: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亚洲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2.教师鼓励同学们多了解和欣赏亚洲传统音乐,拓宽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
六.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在家中选择一首亚洲传统音乐进行欣赏,并写一篇小结,分析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2.请同学们就亚洲音乐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短文。
四岁的红鬃马》展现了蒙古人对马的深厚感情,这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蒙古音乐有许多值得欣赏的作品,如《草原恋》和《万马奔腾》等。
蒙古民间音乐的特点包括:以民歌和说唱为主,基本上采用五声音阶,节奏清晰或不明显,常用马头琴、火不思、四胡和笛子等乐器。
印度尼西亚的音乐风格因地理、种族和历史的不同而多种多样。
其中,甘美兰是一种以固定音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乐队,克隆宗则是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与葡萄牙民歌相结合的产物。
XXX则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手摇乐器,演奏时需要多人协作。
《星星索》是一首克隆宗风格的民歌,源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生活和文化。
这首歌曲的名字来源于巴达克人划船时用哼声作为船桨节奏的惯。
这是一首优美的情歌,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
曲调徐缓、悠扬,带有哀伤色彩,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号考生祖文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编排在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中的第一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本节课主要有导言,蒙古族民歌呼麦《四岁的红鬃马》,男女合唱的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萨朗吉演奏的印度民间乐曲《欢迎》以及卡曼贾演奏的阿塞拜疆民间乐曲《巴雅提木卡姆》。
这几首音乐作品充分的表现出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不同的传统音乐的特点。
丰富了我们的音乐知识。
二,说教学内容导言,《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几首亚洲传统歌曲和乐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2.初步的了解亚洲传统音乐,和一些民族乐器。
3.通过学习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让他们开始热爱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四,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这几首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
2.让学生们体验并自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3.了解一些亚洲传统民族乐器并分辨他们。
五,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所以想让学生学的轻松,记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教法学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通过:导入法,自主参与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拓展探究法等教学手段来完成我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展示亚洲地图老师:今天要考考同学们的地理知识,亚洲分几个区域?同学们思考回答问题老师: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十分的悠久,它对其他大陆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主要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这几个区域。
老师:好,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75页,语文课代表朗读下这五段话,在语文课代表朗读的时候大家找出这几个区域的音乐特点。
语文课代表朗读完毕,学生们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东亚的音乐特点:旋律十分丰富,多采用五声音阶,乐器种类繁多,并有多种多样的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题目: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亚洲传统音乐,使学生了解亚洲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音乐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亚洲传统音乐的音乐录音、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亚洲传统音乐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亚洲传统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亚洲传统音乐。
2. 教师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几个著名的亚洲传统音乐形式,如中国的京剧、日本的雅乐、印度的印度古典音乐等。
三、讨论与合作(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亚洲传统音乐的印象和喜好,并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亚洲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自己选择的国家或地区亚洲传统音乐的背景资料、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等,并向其他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组内展示,分享自己对亚洲传统音乐的研究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和分享进行总结,强调亚洲传统音乐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亚洲传统音乐。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亚洲传统音乐的喜好和兴趣,选择一首亚洲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撰写一份简短的作品评论。
教学延伸: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或参加音乐比赛,深入学习和表演亚洲传统音乐。
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的音乐表演或音乐会,提高他们对亚洲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认识印度传统乐器,感受印度音乐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
2、在聆听与欣赏中了解印度完备的古典音乐理论体系;
3、探究印度音乐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宗教精神,理解印度音乐在印度民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2设计思路
在世界音乐体系中,印度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它以其神秘的文化特色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无论从历史悠久来说,还是从本身特点来看,它都是独树一帜的。
由于复杂的多种语境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印度音乐复杂、神秘而又具多样化;同时,印度音乐又极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着重于心灵的层面。
本课试图通过印度民间乐曲、传统歌舞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探究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独特的风格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聆听与感受、实践与探究、思考与感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使欣赏获得从感性到理性高度的上升,并理解构成音乐文化背后深刻的人文历史和精神内涵。
3重点
感受与体验印度传统器乐、歌、舞的魅力,探究其独特鲜明的风格特点。
4难点
理解印度音乐文化数千年始终如一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而深层次理解印度音乐文化与民族精神并重的特殊地位。
5教学方法
主题引导、聆听感受、体验互动、合作探究
6教学过程。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03

课题摘要
学科
音乐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单元
五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程名称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介绍音乐的传统乐器,欣赏《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自身具备一定的理解判断,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但是对于现今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充斥着高中学生耳朵。什么是经典?什么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是困惑的,这也与当今社会教育理念有关,同时,大部分高中学生音乐知识薄弱而且差异性较大。此时就需要教师担当起“解惑”的任务,从而更多的,更准确的向学生传达音乐知识,带给学生更多的音乐体验。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导入
视频
视频播放
过程
音乐赏析
课件演示及讲解
小结
传统音乐的形成趋势
课件演示及讲解、讨论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测验□其它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欣赏《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征。(重点内容)
2、初步了解亚洲各区域的音乐风格特色。
3、拓展“民族和宗教对亚洲音乐的影响”的讨论与思考(难点内容)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东南亚---印尼和南亚——印度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四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用手划出划旋律线,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来看这幅地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洲呢?(亚洲)我国和邻国所构成的亚洲就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亚洲音乐神秘的面纱!
二、教授新课
(一)亚洲传统音乐整体概知
(提问) 亚洲可分为哪几个音乐文化区?影响各区音乐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回答)完成图表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东亚(中国)、
南亚(孟加拉、印度)、
东南亚(中国、印度、伊斯兰、欧洲)、
中亚和西亚(古希腊罗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兰(古阿拉伯音乐))。
(二)东亚-----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带着问题听音乐)
1、在东亚有一种神奇的唱法,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音?有谁听说过吗?
(了解呼麦唱法,书71)
2、聆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你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
乐曲开始,马头琴奏出徐缓悠扬的前奏。
第一部分,响起呼麦的声音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节拍自由,节奏徐缓、宽松,乐曲非常辽阔、奔放、抒情、恬静。
第二部分具有短调特点,节奏密集,曲调欢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
刻画了生气勃勃的红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发而出,表现出草原上欢快的情景。
3、表达了人们什么情感呢?
书71
(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问题导入:(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2)本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伴唱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1)歌曲曲调缓慢、悠扬,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优美的情歌。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
(“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浆起落节奏的哼声。
)
3、介绍克隆宗。
p72
4、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韵
3、分四组演唱《星星索》片段书76
3、实践活动:(和学生一起体验划船和乘船的乐趣)
首先请同学范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后选用两组同学用固定音形“啊,星星索”伴唱;一组同学和老师共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
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认识。
完成教学重难点。
(四)南亚-----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1、听音乐判断哪个国家?
下面我们乘船去到一个神秘的国度。
先听音乐,判断这是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印度
2、你怎么判断出来是印度的呢?根据演奏的乐器声音,在印度电影配乐中也常常听到这种乐器的配乐。
介绍萨朗吉。
p73
2、印度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1)聆听这首音乐,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线?
(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试着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然后鼓励大家上黑板展示划旋律线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
完成教学难点。
)教师点评
学生总结音乐特点:
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
(3)请挑出描绘印度音乐特点的词语。
(完成拓展与探究3)
5、阿塞拜疆音乐《巴雅提木卡姆》。
(1)简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
这首木卡姆用卡曼贾演奏,卡曼贾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国的民间乐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亚地区也有流行。
(2)欣赏时请学生注意伴奏的节奏。
(3)引导学生进行“演奏”活动。
(用身边各种物体做打击乐器,拍出各种音色的节奏)
四、课堂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
学生回答并范唱:
日本的《樱花》韩剧《大长今》主题曲《希望》
朝鲜民歌《道拉基》(桔梗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