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课时作业: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合集下载

12高山仰止复习

12高山仰止复习

成语:
用行舍藏: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退。(多用 于人的态度)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 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临事而惧: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
11· 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 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7·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 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 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子路。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 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 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 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 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提问: 颜渊和子路性格特征(形象)各有何不同?
(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 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 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反复。 (2)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 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 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 善诱”的教育方法。(一点一分,简要分析一分。)
19· 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 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 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 不知量也。” 本章内容是子贡眼中的孔子。 【评析】 以上两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的问话。可见 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他不能容忍别人 对孔子的毁谤,因为他已经得夫子之门而入,知其内在的 华美、丰富,在他的心目中,他的老师好比太阳月亮,无 人可以超越。能得学生如此的热爱、崇拜,可见孔子由内 而外散发的人格魅力。《论语》正是弟子们自发地记录下 了老师的言行以传其衣钵,并保存属于彼此的永久思念和 回忆。

语文版选修教材《〈论语〉选读》资料之12.高山仰止

语文版选修教材《〈论语〉选读》资料之12.高山仰止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引人入胜“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什么样的品德才是让人仰慕的的?是不是象神仙那样让人顶礼膜拜才算是高山仰止呢?其实,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往往都是有血有肉,而不是神话的象神仙那样的人。

很多人不喜欢孔子,那是因为孔子被神话的太厉害了。

孔子师徒们实际上是一群率真的人、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坦率,喜怒哀乐皆形于表。

当孔子在途中与弟子们走散后,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将看门人说的这句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不仅不恼怒,反而连声称道,说得很对。

这说明当时孔子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风趣幽默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感受下这个孔圣人的真性情。

……[课前预案]……一、文言知识(一)正字音訚.訚如也(yín)行.行如也(hàng)暴虎冯.河((píng)乘桴.(fú)自牖.(yǒu)喟.然(kuì)莞.尔而笑(wǎn)斐.然(fěi)侃.侃(kǎn)由之瑟.(sâ)子恸.矣(tîng)墙数仞.(rân)(二)通假字1.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通“哉”,句末语气词。

)2.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

)3. 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

)(三)一词多义①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名词,有条理的花纹)②下笔成章.(名词,文章)③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名词,章法)①子行.三军(动词,统帅、治理)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行动)③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队伍,军队)①从我者,其.由与(表猜测语气,大概)②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代词,他)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连词,相当于“而”)①吾党之.小子狂简(结构助词,的)②子之.武城(动词,到、往)③天厌之.!天厌之(人称代词,我)④伯牛有疾,子问之.(人称代词,他)①用.之则行(动词,任用)②礼之用.,和为贵(动词,应用)③用.心一也(动词,用)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连词,就)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那么、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动词,是、就是) ①归与.!归与(句末语气词) ②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共事) ③则与.斗卮酒(给予、授予) (四)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丰富) (五)古今异义1. 不知所以..裁之 古义:用来…方法 今义:因此2.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 古义:围墙 今义:皇宫的城墙3.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古义:行不通 今义:不好,不可以4.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妻子(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子服景伯以告子贡2.判断句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3.宾语前置句子行三军,则谁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4.状语后置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贡贤于仲尼5.固定句式予所否者(所……者:当时誓词中的惯用格式)(七)成语积累1.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选修《论语》选读 十二《高山仰止》《沂水春风》练习

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选修《论语》选读  十二《高山仰止》《沂水春风》练习

《高山仰止》《沂水春风》同步练习姓名:班级:学号: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2分)夫子A:夫子B: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4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注】①武城:鲁国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②弦歌: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割鸡:用牛刀: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4分)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2分)2、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6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儒家的理想人格儒、道、墨、法四家作为民族文化各自的一部分,儒法人道显赫,道墨天道昭著,儒道重义轻利,墨法强调功利。

先秦四家在争辩中互相吸收,经过糅合,添以新质,凝聚成炎黄族类的理想人格。

具体地说:“道家引导人们离开名利场,作精神上的逍遥游;墨家的视野,绝不出小生产的范围;法家要维护中央集权,钟情于法、术、势的运用,不会鼓励人们开拓思维空间。

世俗化、人情化、伦理化的儒家,以维护既存秩序为己任,在汉以后成为正统。

佛教是舶来品,原主张…沙门不敬王者‟,为在中国立足,被迫向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本土文化靠拢,在高于一切的皇权面前低下了…不敬‟的头;道教吸收了道家神秘主义的内容,以儒术迎合统治者。

封建王朝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在维护统治方面相互补充,发挥整体合力的作用。

”儒家追求的“天下大同”是理想的世界,“大同”出自《礼记·礼运篇》。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能圣必然贤,贤则可通圣。

对统治者而言,以圣王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榜样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对士大夫和庶民而言,则以贤君子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榜样是孔、孟、萧何、诸葛亮、曾国藩。

“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天下篇》,内圣指内在修养,对善的领悟,对道德的把握;外王指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

三纲八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修养功夫。

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德是根本,亲民是手段,知止是界线;八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的修养方法,构成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哲学体系。

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与“和为贵”,修养途径是穷独达兼、正己正人,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洁身自好。

它要求人们做到:一是遵循伦理本位。

在封建社会,父慈、子孝、妇从的家庭伦理观念,是君仁、臣忠、民顺的社会伦理观念的缩影。

论语选读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课件.ppt

论语选读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课件.ppt


学问之道,最难的是如何中肯仲裁。像做衣服的
技师一样,要把一块布裁剪成一件合身而大方的衣服,
这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所以他一心要回到鲁国,献
身于文教的千秋事业。
• 孔子离开鲁国共十四 载,返国后,已是六 十九岁。鲁哀公见孔 子回国,虽表热烈欢 迎,可惜懦弱无能, 不会重用孔子,孔子 也不求仕途。这时周 室衰微,礼乐废,诗 书缺,孔子便天天在 杏坛上为弟子讲学, 并删定群经,为万世 立教,从此不再离开 鲁国。
•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 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性格
• 最突出的特点是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他可以 当面顶撞孔子,对孔子的言行表示不满,可以在 听到表扬以后毫不掩饰地面露喜色,可以在众多 的学生中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
子贡风采
子贡即端木赐,姓端 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 小三十一岁,卫国人。口 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 料事。曾担任鲁国之相, 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 齐、吴、越、晋诸国间游 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 全了鲁国。子贡很善经商, 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 期著名的富商。
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 回,称赞他是“琏瑚之 器”。
• 子路性格刚烈易折; • 子路自信,有治世之才,有勇力才艺。 • 子路生性豪爽,为人耿直,重义气。
南怀瑾《论语别裁》
“吾党之小子狂简”——小子是年轻人。党是指古 代的乡党,也就是鲁国这一些跟随他的学生们。“狂 简”是两个典型。豪迈、慷慨,多半年轻人喜欢的个 性和作风就是“狂”。轻易、草率,对国家天下事掉 以轻心,就是“简”。第二种典型“简”,把天下事 看得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到一样,年轻人 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吾党之小子狂简”,是说跟自 己的这班年轻人,蛮有豪气,看天下事太容易了。虽 然文采不错,“斐然成章”地议论纷纷,毕竟还未成 器。

浙江省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堂作业:《高山仰止》1

浙江省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堂作业:《高山仰止》1

浙江省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课堂作业:《高山仰止》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山仰止》课堂作业(一)一、基础积累2.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3.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二、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A.斐.(fěi)然成章訚.(yín)訚如也行.(hàng)行如也窥.(kuì)见室家之好B.暴虎冯.(féng)河好.(hào)谋而成侃.(kǎn)侃如也乘桴.(fú)浮于海C.犹可逾.(yú)也子哭之恸.(dòng)瞻.(zhān)之在前自牖.(yǒu)执其手D.莞.(wǎn)尔而笑卓.(zhuó)尔不群弦.(xián)歌之声夫子之墙数仞.(rèn)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统率)三军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 ..如也(和颜悦色的样子)侃侃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途径)也已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告诸往而.知来者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约我以.礼②无以.为也③其何伤于.日月乎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5.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我越是仰望它越觉得它高大,我越是钻研它越觉得它坚实。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我)一会儿跑到前面去看他,一会儿又跑到后面去看他。

12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高山仰止》

12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高山仰止》
第25页,共65页。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 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
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 “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
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 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 格的又一体现。如6.28章。
第26页,共65页。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 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树立信 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18页,共65页。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 过我,无所取材!”
读孔子的话,你有何启示?
自嘲、爱惜,压其威风。
第19页,共65页。
思考:孔子一下说“乘桴浮于海”跟随他的人是 子路,一下子又说不想与子路这样的人共事,这 不是自相矛盾吗?
人认为孔子是从30岁那年正式办学的。任继愈老先生就 是这种观点,凭什么这样说呢?就是从孔子自述判断而 来。孔子说,十四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什么是三十 而立?这个三十而立不是泛泛而说,而是说自己在三十 岁那年创立了办学的事业。因此,我们断定孔子办学的 时间是在他三十岁那年。这一年子路21岁,已经认识孔 子两年了。
高 山 仰 止
第1页,共65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玄)
郑玄:(“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 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
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是语助 词 。)
第2页,共65页。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 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练习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斐.然( ) 訚訚..如( ) 暴虎冯.河( ) ..如( ) 行行..如( ) 侃侃好.谋而成( ) 乘桴.( ) 噫.( )恸.哭( ) 喟.然( ) 自牖.( ) 弦.歌之声( ) 偃.( )卓.尔( ) 数仞.( )逾.越( ) 多见.其(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归与!归与:通,释作。

2、子路不说通,释作。

3、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释作。

4、末由也已通,释作。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活用方式解释1、天丧.予2、闻弦歌..之声3、博.我以文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1、党2、行3、其吾党.之小子狂简道之不行.从我者,其.由与群而不党.子行.三军自牖执其.手人之过,各于其党.子路,行行..如也其.何伤于日月乎党.同伐异琵琶行.如之何其.闻斯行诸4、如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侃侃如.也如.有所立,卓尔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弗如也..如.厕5、与归与.,归与不得中行而与.之吾与.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失其所与.义与.之比6、由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7、之子之.武城天厌之.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义与之.比由之.瑟五、解释下列成语1、斐然成章:2、暴虎冯河:3、登堂入室:4、杀鸡焉用牛刀: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6、循循善诱:7、不自量力: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1、闵子侍侧:,译:2、子行三军,则谁与,译:3、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译:4、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译:5、乘桴浮于海,译: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译:7、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译:8、子贡贤于仲尼,译:9、子服景伯以告子贡,译:10、窥见室家之好,译:11、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译:12、仲尼,日月也,译:13、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译:14、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译:七、指出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古义古今1、不知所以裁之2、道不行,乘桴浮于海3、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前言戏之耳八、其他重点字词(解释)1、吾党之小子狂简..成章... 2、斐然3、訚訚..如也 5、不得其.死然...如 4、侃侃6、惟.我与尔有是.夫7、奚为.于丘之门8、道.不行9、子见.南子10、子哭之恸. 11、伯牛有疾,子问.之12、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3、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14、小人学道则.易使.也15、偃之言是.也 1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7、卓尔..18、末.由也已 19、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20、赐之墙也及.肩21、得.其门者或.寡矣 22、不亦宜.乎 23、无以为..也24、无得而逾.焉 25、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26、多见..其不知量.也九、翻译句子: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2、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3、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吾党之小子狂简. 简:简单,单纯B .子路,行行如.也 如:词尾,译为“……的样子”C .予所否者,天厌.之 厌:厌弃D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途径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斐然..成章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B .行行如...也 行行如:刚强的样子C .夫子莞尔..而笑 莞尔:大笑的样子D .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子贡贤于.仲尼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B.⎩⎨⎧ 舍之.则藏天厌之.C.⎩⎨⎧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由也.好勇过我D.⎩⎨⎧ 不得其.门而入多见其.不知量也4.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无所取材B .夫子之墙数仞C .欲罢不能D .无得而逾焉5.名句填空。

(1)子曰:“由也升堂矣,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登上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诱导C.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缘由D.多.见其不知量也多:只,只是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奚.为于丘之门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C.⎩⎨⎧博我以.文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D.⎩⎨⎧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街亭虽.小,干系甚重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使得其他弟子不再尊重子路,孔子看到后,立即对子路的技艺客观地进行了评价,既有所肯定又指出了不足,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

B .子游在武城实施礼乐教化,孔子认为有些大材小用,感到好笑,可是当子游说明了原因后,孔子立即对他加以肯定。

C .孔子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言传”,而且重“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

D .“子之武城”一文,既诙谐又严肃。

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道,师生间的和悦宛然可见。

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

”公曰:“吾知其可将。

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

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10.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 赋:征收赋税 B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臧:以为善 C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 暗:黑暗 D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与:赞成,拥护 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君之国事将日非.矣 ⎩⎨⎧ 谄莫.甚焉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A.两个“非”字不同,两个“莫”字相同B.两个“非”字不同,两个“莫”字也不同C.两个“非”字相同,两个“莫”字不同D.两个“非”字相同,两个“莫”字也相同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B.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C.况和非以长.恶乎D.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13.下列说法与子思的意见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用人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B.国君要明察是非,不听谄言。

C.对不察是非、不明事理、高高在上的君臣,百姓是不会赞成的。

D.不能妄自尊大,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14.下列说法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苟变有将才,但因为做小吏时偷吃了别人两个鸡蛋,被卫侯弃而不用。

B.子思为说服卫侯,用木匠取材作类比,希望卫侯取长弃短。

C.卫侯听取了子思的意见,任用苟变为将。

D.子思认为卫国将一天不如一天,其理由是卫侯喜欢听好话而他的臣子喜欢阿谀奉承。

理想之道(2)——于丹《论语》心得从这样几个字的描写能够看出什么来呢?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不会像子路那样“率尔”而对,而是娓娓道来,成竹在胸。

他先是征求老师的意见,说,我的理想和这三位同学不一样,能说吗?老师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要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嘛。

这个时候,曾皙才从容地开始阐述他的理想。

他说,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在这个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陪同几个成年的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舞雩台上,沐着春风,把自己融汇进去,与天地在一起共同迎来一个蓬勃的时候,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这个仪式完成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

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

孔子听了他的话,长长地感叹一声说:“吾与点也!”“与”,赞同。

即是说,孔子的理想和曾点是一样的。

这是四个学生畅谈自己理想的过程中,老师发表的唯一一句评价的话。

各人的理想谈完了,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他们三个就下去了。

曾皙没有立即出去,而是问老师,您觉得他们三个说得怎么样呢?老师也很巧妙,他先挡了一下,没有作正面评价,说,无非是每个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嘛。

但曾皙还要继续问老师,那为什么子路说完话您冷笑了一下呢?问到这个问题,老师不能不说话了,他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治理一个国家最核心的东西是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一点都不谦虚,所以笑他。

意思是说,要以礼制去治理一个国家,首先你的内心要有一种温良恭俭让,这是一个起点。

你看子路说话的时候那么草率,抢在大家之前发言,说明他内心缺乏一种恭敬和辞让啊。

接下来曾皙又问,难道冉有不是想治理一个国家吗?(您为什么没有哂笑他?)老师说,难道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说五六十里,甚至更小一点,那就不叫国吗?曾皙又问,难道公西华说的不是治理国家吗?(怎么也没见您哂笑他?) 老师说,有宗庙,又有国际间的盟会,不是治理国家是什么?像他这样精通礼仪的人说想做一个小司仪,那么谁又能做大司仪呢?孔子的意思是说,他笑子路,不是笑他没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而是笑他说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治理对象的大小,不在于它是不是国家,而在于自己的态度。

因为冉有和公西华态度谦逊,而他们又有实际的才干,所以孔子没有哂笑他们。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孔子并没有否定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理想,为什么唯独对曾皙给予热情鼓励呢?从孔子对曾皙的支持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呢?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此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读。

他说,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四书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

但是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就比另外那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

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过得很不开心,觉得自己有抑郁症的前兆,就去看心理医生。

他跟医生讲,我每天特别害怕下班,我在工作的时候一切正常,但是一回到家里就会感到惶惑。

我不知道自己心里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我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不该选择什么。

越到晚上,我的心里面会越恐惧,越压抑,所以常常整夜失眠。

但是第二天早上一上班,一进入工作状态,我的症状就消失了。

长此以往,我很害怕会得上抑郁症。

这个医生认真听完他的倾诉后,给了他一个建议说,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喜剧演员,他的喜剧演得好极了,所有人看了以后都会开怀大笑,忘怀得失。

你是不是先去看看他的演出?等看上一段时间后,我们再聊一聊,看你这种抑郁症前兆是不是有所缓解,然后我们再来商量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