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学课件:第4课 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3优质课件4: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出新,革故鼎新,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和享用者。 如:对中医学、戏曲、相声、建筑等传统文化
1、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 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所以此题观点错误。
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 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 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 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 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实现个别化学习。
探究一(1)中医存废大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
(3)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解决中医学面临的困惑?
参考答案: (1)实质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 (2)A、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B、“取消中医的主张”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全盘否定传 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因而注定要失败 (3)坚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导致 经济、政治的变化 决定 文化形态的变化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材料二: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志。纸张发明之后, 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国。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 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会和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为印刷 术的催化而大放异彩。 材料三:为了永久保存,并使公众最大限度地能享有文化遗产,我国已将 “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 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有研究” 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启动。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学案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课标要求
理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影响。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素养提升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知识梳理
1.文化继承的含义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 淘汰 、有所 发扬 ,从而 使文化得到发展。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
做法
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 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
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
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 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 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重点突破
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
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
原因 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
腐朽的东西
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
提醒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区别 (1)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 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侧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传承、 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学案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课标要求
理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影响。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素养提升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知识梳理
1.文化继承的含义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 淘汰 、有所 发扬 ,从而 使文化得到发展。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
做法
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 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
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
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 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 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重点突破
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
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
原因 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
腐朽的东西
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
提醒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区别 (1)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 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侧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传承、 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高中政治 高二政治必修3课件:2-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新人教版)

她们是来自中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生; 她们能演奏多种中国民乐; 她们着装性感时尚、站立表演,将拉丁、爵士和摇滚融入古典 之中; 她们在国外获得空前成功,在国内却遭到骂声一片。 2001年6月,13名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和解 放军艺术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的女孩组成了女子十二乐坊。她 们表演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 箫、葫芦丝、独线琴等中国乐器。 直到2003年,制作人王晓京带领“乐坊”转战日本市场,经过 成功包装一举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随后在美国的演出和 唱片发售也获得空前成功。
此ppHale Waihona Puke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高中政治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重温旧课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 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 现象?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 化?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 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 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 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 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 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 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 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 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欣赏 《自由》 你是如何看 待女子十二 乐坊的?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课件: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共14张PPT)

2
出示学标
断革除 “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 ”。
的新文化,这就是
3 自主习标
4 研讨学标
5 拓展达标
课后
6 课后达标
大庆市育才中学“三环六步”教学课堂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课 前 1、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 课前习标 2、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
课 中 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中 2 出示学标 3 自主习标 4 研讨学标 5 拓展达标
课后 6 课后达标
1、
大庆市育才中学“三环六步”教学课堂
课前
2、.
1 课前习标
课中
2 出示学标
3 自主习标
4 研讨学标
5 拓展达标
课后
6 课后达标
大庆市育才中学“三环六步”教学课堂
课前
3、
1 课前习标
课中
2 出示学标
3 自主习标
4 研讨学标
5 拓展达标
课后
6 课后达标
大庆市育才中学“三环六步”教学课堂
课前
4、
1 课前习标
课中
2 出示学标
3 自主习标
4 研讨学标
5 拓展达标
课后
6 课后达标
大庆市育才中学“三环六步”教学课堂
课前 1 课前习标
课中 2 出示学标 3 自主习标 4 研讨学标 5 拓展达标
课后 6 课后达标
1.独立完成练习册习题 2.整理笔记,背诵相关知识点
2
出示学标
3、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4、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3 自主习标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文化继承的含义:
T E X T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 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 得到发展。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T E X T
2、文化发展的含义: 文化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而是不断革 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 新文化,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 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 与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探究: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 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是如 何促进文化发展的?
孔 子
韩非子
老子
墨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 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辩论,又是相互影响,相互 汲取营养,促进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严 格的等级标准。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子 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 的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 大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宁装, 与短发配合; 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 最深的文化运动。它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它促使中国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与载 体、内在核心文化和整体前进方向等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
他们呼唤要用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对抗神 学思想和经院哲学,以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由此而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
T E X T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根本因素)
T E X T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 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 得到发展。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T E X T
2、文化发展的含义: 文化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而是不断革 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 新文化,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 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 与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探究: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 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是如 何促进文化发展的?
孔 子
韩非子
老子
墨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 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辩论,又是相互影响,相互 汲取营养,促进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严 格的等级标准。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子 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 的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 大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宁装, 与短发配合; 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 最深的文化运动。它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它促使中国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与载 体、内在核心文化和整体前进方向等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
他们呼唤要用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对抗神 学思想和经院哲学,以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由此而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
T E X T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根本因素)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4课 第2框

第二单 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导学线索
2
3 4 5
主干知识 梳 理 释疑解惑 生 华 重点难点 突 破 随堂达标 验 收 课后素养 演 练
主干知识梳理
• 知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 识点 1
发扬
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________,从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同一过程 • 2.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_,发展是继 承的____________。继承与发展是 继承 发展 ____________ 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 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
• [解析]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A项不选;文字的出现 ,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项错误;4D 电影《甲骨文》让人们领受了甲骨文的风 采,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 化传播,C项正确;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 答案应为C。
释疑解惑生华
• 2.教材P44“探究问题” • 提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1)观点一 认识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消极方面,提 出应克服这些消极影响,这是正确的。但 没有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 施教”、“学思结合”等正确思想,对此 我们应当予以借鉴吸收,而不能全部抛弃 。 • (2)观点二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积 极的合理成分,但没有看到其不足之处, 所以对古代教育思想不能全盘吸收,应该
• 知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 识点 2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____________的变化,也决定着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 。 •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导学线索
2
3 4 5
主干知识 梳 理 释疑解惑 生 华 重点难点 突 破 随堂达标 验 收 课后素养 演 练
主干知识梳理
• 知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 识点 1
发扬
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________,从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同一过程 • 2.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_,发展是继 承的____________。继承与发展是 继承 发展 ____________ 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 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
• [解析]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A项不选;文字的出现 ,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项错误;4D 电影《甲骨文》让人们领受了甲骨文的风 采,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 化传播,C项正确;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 答案应为C。
释疑解惑生华
• 2.教材P44“探究问题” • 提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1)观点一 认识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消极方面,提 出应克服这些消极影响,这是正确的。但 没有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 施教”、“学思结合”等正确思想,对此 我们应当予以借鉴吸收,而不能全部抛弃 。 • (2)观点二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积 极的合理成分,但没有看到其不足之处, 所以对古代教育思想不能全盘吸收,应该
• 知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 识点 2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____________的变化,也决定着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 。 •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2课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

栏 目 链 接
应用 示例
1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 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 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 基于( )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栏 目 链 接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应用 示例
解析: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①表述错误;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是同步的,②错 误;材料突出强调要依托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 打造旅游文化产业,不仅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 关系,也体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④ 正确。
答案:D
栏 目 链 接
精讲 阐释 二、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 .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看: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大力发展教育事 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栏 目 链 接
精讲 阐释
三、深刻认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文化发 展的重要影响。
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 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 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 化形态的过程。
栏 目 链 接
精讲 阐释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 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 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 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 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 展。
精讲 阐释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 统文化如何继承,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传统文化 的发展和创新,是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的 过程。
高中政治第04课第02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必修3)

民国政府思确考定::不男同子社礼会服制为度中下山 服饰的变更与发展 装建, 国女初子期礼,服中是国说旗 服明袍 饰了。 受文前化苏生联活的的什么道理?
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 大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宁 装,与短发配合; 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起初,何占豪用越剧音调创作出了弦乐四重奏“小梁祝”,第一 次尝试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戏曲音乐。1959年春天,作曲系的陈钢被 派来与他合作。经过三个月的 切磋琢磨,曲子终于完成了。 于是就有了今天长达26分钟、 被誉为“我们中国自己的交响 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 与祝英台》。
从“梁祝”民间传说到小提琴曲《梁祝》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教育因素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 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 一代。(方式)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 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 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特点)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 越大的影响。(前景)
2、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
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设问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④只说到继承,没有讨论两者关系,故 不选。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 大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宁 装,与短发配合; 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起初,何占豪用越剧音调创作出了弦乐四重奏“小梁祝”,第一 次尝试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戏曲音乐。1959年春天,作曲系的陈钢被 派来与他合作。经过三个月的 切磋琢磨,曲子终于完成了。 于是就有了今天长达26分钟、 被誉为“我们中国自己的交响 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 与祝英台》。
从“梁祝”民间传说到小提琴曲《梁祝》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教育因素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 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 一代。(方式)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 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 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特点)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 越大的影响。(前景)
2、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
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设问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④只说到继承,没有讨论两者关系,故 不选。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单元 第 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
学 海 导 航
2
导 学 线 索
5
疑 难 突 破
3
主干知识梳理
6
随 堂 训 练
4
探 究 提 示
7
课 时 作 业
学 海 导 航
1.解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难点】 2.阐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点】 3.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重点】
继承。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________ 的变 文化的发展方向 。 化,也决定着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________ 和________ 都会对
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能动性活动 •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__________ ,具有 选择 ________、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
育不能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而是广义上的教育),具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 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2)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
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3)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结合,带来了教育方式、 手段、观念的更新,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使教育在文
导 学 线 索
主干知识梳理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 发扬 所淘汰、有所________ ,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必然要求 必要前提 • 2.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 ,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 。继 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 ________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 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在________ 发展 • 3.文化在________ 的过程中
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浓缩 • 2.教育能够以________ 的形式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 文化财富 中获得既有的 ________。 教育方式 • 3.随着________ 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 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这里的教
后来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同时也催生着社会的变革;
有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
意义。
• 5.教材P47“探究问题”
• 提示:(1)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其特点主要是单一化。
教师单一,由单个教师施教;内容单一,基本上就是四书 五经。另外,学生也较少,教育水平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教 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 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
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
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
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
• 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 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 现了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
序。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 (2)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他提出“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 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老子哲学 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 3.教材P45“探究问题” • 提示: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活动影 像等多种方式,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对文化资源
进行收集、选择、传递、储存,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速 度、广度和深度,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 4.教材P46“探究问题” • 提示:(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 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仁”的 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 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无等级差 别的爱,无论任何人都不分轻重厚薄;“非攻”就是反对 不法的重要性,主张法、术、势相结
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要求人人必须遵
守法;韩非子还认为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历史永远不会倒 退,主张变法革新。 • 总之,诸子学说相互对立、相互争辩,又相互影响、相互 学习,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的思想
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探 究 提 示
• 1.教材P43“探究问题2” • 提示:(1)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在生活、工作、 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求真务 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
指南,按客观规律办事。
• (2)从“实事求是”这个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我们要大胆地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 要“扬弃”。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
• 2.教材P44“探究问题” • 提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1)观点一认识到我国古代 教育思想的消极方面,提出应克服这些消极影响,这是正 确的。但没有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等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当予以借鉴吸收,
而不能全部抛弃。 • (2)观点二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积极的合理成分, 但没有看到其不足之处,所以对古代教育思想不能全盘吸 收,应该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古代教育思 想要“扬弃”。
人教版 ·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单元 第 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
学 海 导 航
2
导 学 线 索
5
疑 难 突 破
3
主干知识梳理
6
随 堂 训 练
4
探 究 提 示
7
课 时 作 业
学 海 导 航
1.解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难点】 2.阐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点】 3.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重点】
继承。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________ 的变 文化的发展方向 。 化,也决定着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________ 和________ 都会对
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能动性活动 •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__________ ,具有 选择 ________、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
育不能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而是广义上的教育),具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 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2)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
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3)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结合,带来了教育方式、 手段、观念的更新,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使教育在文
导 学 线 索
主干知识梳理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 发扬 所淘汰、有所________ ,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必然要求 必要前提 • 2.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 ,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 。继 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 ________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 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在________ 发展 • 3.文化在________ 的过程中
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浓缩 • 2.教育能够以________ 的形式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 文化财富 中获得既有的 ________。 教育方式 • 3.随着________ 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 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这里的教
后来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同时也催生着社会的变革;
有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
意义。
• 5.教材P47“探究问题”
• 提示:(1)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其特点主要是单一化。
教师单一,由单个教师施教;内容单一,基本上就是四书 五经。另外,学生也较少,教育水平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教 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 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
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
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
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
• 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 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 现了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
序。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 (2)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他提出“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 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老子哲学 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 3.教材P45“探究问题” • 提示: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活动影 像等多种方式,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对文化资源
进行收集、选择、传递、储存,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速 度、广度和深度,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 4.教材P46“探究问题” • 提示:(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 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仁”的 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 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无等级差 别的爱,无论任何人都不分轻重厚薄;“非攻”就是反对 不法的重要性,主张法、术、势相结
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要求人人必须遵
守法;韩非子还认为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历史永远不会倒 退,主张变法革新。 • 总之,诸子学说相互对立、相互争辩,又相互影响、相互 学习,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的思想
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探 究 提 示
• 1.教材P43“探究问题2” • 提示:(1)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在生活、工作、 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求真务 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
指南,按客观规律办事。
• (2)从“实事求是”这个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我们要大胆地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 要“扬弃”。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
• 2.教材P44“探究问题” • 提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1)观点一认识到我国古代 教育思想的消极方面,提出应克服这些消极影响,这是正 确的。但没有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等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当予以借鉴吸收,
而不能全部抛弃。 • (2)观点二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积极的合理成分, 但没有看到其不足之处,所以对古代教育思想不能全盘吸 收,应该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古代教育思 想要“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