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黄鹤楼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文化象征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诗词歌赋
黄鹤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黄鹤楼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
黄鹤楼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风格 ,以木材为主要结构,屋顶采用歇山 式,檐下施以斗拱。
特点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四层,各层均 设有回廊和亭子,供游人欣赏江景和 山景。黄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 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目录
•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 黄鹤楼的诗词文化 • 黄鹤楼的风景名胜 • 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 • 游客体验与互动环节
01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黄鹤楼的起源与传说
起源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是三 国时期吴国为观察敌情而设立的 军事瞭望台。
传说
黄鹤楼得名于一个传说,一位道 士在此驾鹤成仙,因此得名黄鹤 楼。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黄鹤楼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通过游览黄鹤楼,游客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黄鹤楼的旅游业也为当地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04
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
黄鹤楼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现状
黄鹤楼历经千年,受到自然和 人为因素的破坏,现状堪忧。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黄鹤楼进行三维扫 描、虚拟重建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欣 赏黄鹤楼的魅力。
文化旅游
将黄鹤楼打造成文化旅游胜地,吸引 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利用黄鹤楼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 服务。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与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 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 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 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 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 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 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 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 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 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 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 因。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 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 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
后 会 有 期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尾联“烟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 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 着醇厚的韵味,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 景, 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诗歌意境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 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仙人驾黄鹤离去 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 鹤离去而有所改变。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 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长得非常茂盛。暮色渐渐漫起,看不到远方的家乡,只见江上烟 波浩渺,暮霭苍茫,一片迷蒙,泪水模糊了双眼,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不知何处是吾乡?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 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 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 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 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理解性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 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黄鹤楼
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 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导入
走进诗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 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有《崔颢集》。《黄鹤楼》选自《全唐 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使人愁。
走进古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去:离开。 »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诗意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走进古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历历”“萋萋”描绘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 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赏析古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失意之愁 远离故土之愁 羁旅他乡之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乐景传愁情
思考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烟波、江流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是哪两句诗?其中所描写的景 物有何特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清新 明媚 充满生机 赏心悦目
思考 3.情感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诗人如何把愁绪表达的生动
形象?
诗人用用烟波暗指愁绪,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充溢心头,又以烟波 下的江流,暗喻愁绪无穷无尽。
4.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赏析颈联。 诗句展现了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的 繁荣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 的向往。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武汉长江大桥
是一座连接武汉两岸的大桥,与 黄鹤楼相距不远,也是游客们拍 照留念的好地方。
户部巷
这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街, 离黄鹤楼只有一箭之遥,游客可 以在此感受传统建筑和文化氛围 。
黄鹤楼周边的文化景观
湖北省博物馆
是一座以展示湖北地区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藏品 丰富,包括青铜器、陶瓷、漆器等各类文物。
山景
黄鹤楼背靠蛇山,山上的绿树植被为黄鹤楼增添了一抹绿色,形 成了美丽的山景。
天气景观
在不同的天气下,黄鹤楼和周围的景色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例如雨后的黄鹤楼,江面雾气蒙蒙,别有一番韵味。
黄鹤楼周边的建筑景观
古琴台
位于黄鹤楼东南约500米处,是 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与 黄鹤楼隔江相望,形成了呼应。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发挥黄鹤楼的文化优势,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 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提高黄鹤楼的国际影响力 。
公众参与黄鹤楼保护的途径和方式
参与决策
捐赠支持
通过社会公示、听证会等方式,参与黄鹤楼 保护和发展的决策过程。
公众可以捐赠资金支持黄鹤楼的修缮和维护 工作。
志愿服务
宣传推广
固。
黄鹤楼的建筑材料
木材为主
黄鹤楼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 ,包括松、柏、杉等树木。
砖石为辅
黄鹤楼的墙体和基础采用砖石材 料,增强了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 性。
瓦片铺顶
黄鹤楼的屋顶采用琉璃瓦铺成,既 防水又美观。
03
黄鹤楼周围的景观
黄鹤楼周边的自然景观
江景
黄鹤楼位于长江畔,游客可以欣赏到长江的壮丽景色,江面上的 波光粼粼,与黄鹤楼的古朴建筑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黄鹤楼》ppt课件(共18张ppt)

《黄鹤楼》ppt课件(共18张ppt)

品味诗句
首联和颔联中的“空”意义用法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 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苍茫宇宙之下的 黄鹤楼似乎已无所依托,这个“空”字传达出 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 为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 “空”字传达出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品味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 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故乡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 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品味诗句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 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 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 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 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 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 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 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 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剩下,仅留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 荡荡的黄鹤楼。
返回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 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清晰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配乐诗朗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鹤 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返回目录
【常考名句理解】 (1)《黄鹤楼》中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昔__人__已__乘__黄__鹤__去____,___此__地__空__余__黄__鹤__楼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使用叠字,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的句子是:___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_阳__树____, ___芳__草__萋__萋__鹦__鹉__洲_____。 (3)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游子之身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 所隔,望而不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句子是:______日__暮__乡__关__何__处__是______? ____烟__波__江__上__使__人__愁________。
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享有
“ ___天__下__绝__景__ ” 的 盛 誉 , 与 __湖__南__岳___阳__楼__,江__西__滕__王___阁__并
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传说
1.古代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慷慨。某 日有道士来饮酒,辛氏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氏 盛情,临别时,在墙上画一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 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十年后道士重来, 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 也骑鹤而去。辛氏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 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秋,草木凋零、 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
(小篆)
心,表示内心 感伤忧虑。
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感伤忧虑。

《黄鹤楼》优质课件

《黄鹤楼》优质课件

三、了解背景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 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 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 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 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 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四、读懂词句
昔日的仙人
只剩下、仅留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离开
译: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晴晴日川里历清的晰历原汉野阳树,芳草草萋木萋茂鹦盛 鹉洲。译 历: 可晴 见日 ,里 芳汉 草阳 茂一 盛带 长的 满树 鹦木 鹉历 洲
译: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
故乡
雾霭波涛
愁。
五、赏析诗歌
(虚)传说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登楼
故乡
雾霭波涛
译: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 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四、读懂词句
昔昔日人的已仙乘人黄鹤离去开,此只地剩空下、余仅黄留鹤下楼。译 这地:昔方日只的留仙下人空已荡乘的着黄黄鹤鹤楼飞。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返回,白云飘千飘载荡荡空的悠样悠子。译 千:百年黄来鹤这一里离只去有就白不云再在返飘回荡,。
黄鹤楼
崔颢
一、了解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江西南昌)
黄鹤楼(湖北武汉) 岳 阳 楼
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岳 阳
)
(
一、了解黄鹤楼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 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 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历代屡毁屡建。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 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 鹤过此;又传说费祎登仙后, 常乘黄鹤于此憩息。这首诗 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历:清晰的样子。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乡关:故乡。 译文: 在晴朗的日子里,从黄鹤楼望去,汉阳一带的树
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黄昏中看不到远方
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课文品读
1、运用 典故,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的句子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文章两个空字含义一样吗?内容深意是否不同? 首联中的“空”是空空荡荡之意,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人去楼空,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颔联中的“空”,空自、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反衬人生短促,岁月易逝之感。
翻译+方法+情感
4、诗人颈联明明写的是色彩明艳、生机勃勃之景, 为何尾联抒发的是愁苦之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晴朗的日子里,黄鹤楼望去,汉阳一带的树木 历历可见,鹦鹉洲芳草萋萋。
以乐景写哀情,以生机勃勃的他乡之景 衬托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主题
《黄鹤楼》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 楼的所见所感,
黄鹤楼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天,我们学 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黄鹤楼崔颢课前自主学习资料袋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 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 仆寺丞、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崔颢中进士做官,他一生基本在远离京城长安外做官。他宦游 天下,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在这种漂泊不定生活中,诗 人悲从中来,开始思念起家乡,挥笔一写,就成千古绝唱。
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登临此楼, 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色。 就是那样不沾烟火气地洁白,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悠悠地飘荡。 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荡涤而去,清廖孤寂之感悠然而生。(抒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拓展延伸
这两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请选择其中
一句话,融入自己的想象和体会,写成一段小文,缀珠成文。
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扩充想象成文扩写的方法:1、抓住意象,写出特征。 运用形容词、修辞写出意象的特点。2、写人物就添加动作、心理、神态、 外貌添加场景。3、写景完后记得抒情议论,进行升华。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
翻译课文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注释: 去:离开。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悠悠:闲静的样子。
译文: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 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漂浮。
翻译课文
原文: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方法:字义+句义+情感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和此诗一样,抒发的也是吊古怀今,物是人非之感。
3、文章哪一句点明诗歌的中心?是怎样传达出的感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日暮之际,诗人远望家乡的方向,江上烟雾 笼罩,哪里看得到家乡呢? 3.情景交融。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 相交融,更增添诗人浓浓的乡愁。
据说当李白游览黄鹤楼时,本想题首诗,但一看到崔 颢的这首诗,立马搁笔。还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 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 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