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南交大地质实习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地质实习

(200 ~200 学年第学期)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学号:姓名:实习地点:黄湾——龙门洞实习时间:7月17 日~7 月27 日实习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1年7 月25 日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实习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校土木系学生对土木工程地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和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2.实习要求:(1).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描述和初步分析。
(2).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
(3).加深对各观测点所对应岩性的理解。
(4).绘制黄湾——龙门洞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剖面图。
(5).完成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
二、实习内容实习区各观测点及点性观测点点性NO---1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NO---2 断层岩性观察点,地层分界点NO---3 岩层观测点NO---4 断层岩性观测点NO---5 断层观测区NO---6 岩性观测点NO---7 岩性观测点NO---8 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分界点NO---9 岩性观测点NO---10 坡积层观测区、地形观察、岩性观察NO---11 岩性观测点NO---12 岩性观测点NO---13 地层标识层NO---14 水文地质观测点,下降泉NO---15 岩性观测点NO---16 岩性观测点NO---17 岩性观测点NO---18 岩性观测点、地层分界线NO---20 坡积层观测区NO---21 落石观测点NO---22 阶地观测区NO---23 二级阶地观测区1.自然环境:在黄湾——龙门洞实习区内,主要以沿峨眉河的主要地貌特征,该区属山地地区,地貌特征有:山坡、斜坡、河漫滩等;地层特征有:二叠层、三叠层等;实习区内有各种岩类、泥类,该区域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2.地形地貌:黄湾至龙门洞地区属于山地。
地形以观测点为标准,如下图所示:观测点地形观测点地形NO-1 山坡NO-13 斜坡NO-2 山坡NO-14 河谷斜坡底NO-3 斜坡NO-15 河谷斜坡NO-4 河漫滩NO-16 河谷斜坡NO-5 河漫滩NO-17 河谷斜坡NO-6 河谷斜坡NO-18 河谷斜坡NO-7 斜坡NO-19 河谷斜坡NO-8 斜坡NO-20 山坡NO-9 斜坡NO-21 斜坡NO-10 山坡NO-22 斜坡NO-11 河谷斜坡NO-23 二级阶地NO-12 河谷斜坡3.地层:二叠系分为上,下两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厚大的石灰岩,底部夹煤线的粘土岩,下统有茅口组。
(实习报告)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二、实习时间本课程讲授及考试结束后第十五周(12月7日-12月11日)进行野外集中实习,时间一周。
●三、本次实习任务1.认识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学会区别三大类岩石;2.认识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和依据;3.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构造,学会判识方法;4.认识实习区的各种内外动力地质现象;5.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书。
●四、实习基本要求1.实习期间严格听从实习队长的要求和安排。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几天野外实习中结合所学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需上交)。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五、人员组成交通工程系07级交通工程专业88人.●六、实习地区简介本次实习地点为xx省地区。
xx市xx中西部,位于xx、xx、xx之间(见图---1)。
市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长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6乡6镇1个工业园区。
xx市的地形为东高西低,向东开口的盆地。
该市区位于盆地中北部,海拔约380米,盆地北侧为xx山脉。
至东向西由xx、xx、xx、xx等山岭组成。
xx海拔1584米,xx海拔1512米。
群峰秃立,山势险峻,相对高差大于1000米,属高中山地形;盆地南侧为箕山、伏牛山。
箕山海拔1064米,蜿蜒起伏于颍河之南,属中山地形。
伏牛山海拔627米,呈东西横亘于箕山之北,属低山地形;盆地内部为丘陵和平原。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014.10.20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我们了解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了解地质构造对土木工程的影响,特殊地质工作方法及典型治理工程技术,掌握在专业设计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
本次实习是本专业的一次地质认识实习,是在完成了《土木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
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0月28日我们进行了为期8天的地质认识实习,地点主要位于阿克苏地区周边县市及阿拉尔周边团场。
本次实习主要围绕地质部分和专业认识实习部分进行。
地质部分包括:(1)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野外观察、鉴定和描述;(2)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及其现象;(3)褶皱、断层节理和岩层等构造的特征及识别标志。
(4)地质罗盘的使用;(5)实习区及区域地质概况。
专业认识实习部分包括:小区住宅楼规划布局、建筑特色、景观对建筑物的衬托、道路设计、小区特色等,工业厂房,休闲场所,餐饮建筑环境等。
1.地质部分(1)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野外观察、鉴定和描述。
岩浆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
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
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
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沉积岩: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
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主要有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等。
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

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Engineering Geology Practice report of traffic engineeri ng specialty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文档2、篇章2: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文档篇章1: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文档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本课程讲授及考试结束后第十五周(12月7日-12月11日)进行野外集中实习,时间一周。
1.认识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学会区别三大类岩石;2.认识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和依据;3.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构造,学会判识方法;4.认识实习区的各种内外动力地质现象;5.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书。
1.实习期间严格听从实习队长的要求和安排。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几天野外实习中结合所学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需上交)。
2014年西南交大地质实习报告

西南交大地质实习报告2014年7月工程地质勘察实习报告(西南交大终极打印版)杨柳桥—石经寺公路1、概况此模拟公路长度约12500公里,起点为杨柳桥,终点为石经寺,途经飞龙桥、狮子山、红土地、张家湾、山泉乡、垭势口、大田村等地;测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质构造有褶曲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等;沿途植被发育茂盛,多为果树园地;重点工程主要有杨柳桥、石经寺大桥、山泉乡隧道以及各地路基工程等。
2、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测区为中高山峡谷地貌——山前盆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内主要山脉为龙泉山,龙泉山山脉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江与沱江的分水岭。
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
龙泉山呈一条形山脉,高程480~981.3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内,为本区最高地形。
丘陵与平原分别依伏于两侧,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势险峻,多处悬崖峭壁,冲沟多呈“V”字型,纵向沟谷与山脉走向近于平行,形如梳状,坡面植被发育。
有乡间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3、地层岩性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上更新统风积层成都黏土;下-中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上统遂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夹砂岩;断层角砾、压碎岩。
4、地质构造及地震问题4.1地质构造测区为一背斜山脉,呈北北东向纵贯测区西北部,隧址区发育褶皱1条:龙泉山大背斜;断层2条:龙泉驿断层、尖尖山断层。
隧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浅部基岩多为风化卸荷裂隙。
分述如下:4.1.1褶曲构造实习线路穿越龙泉山大背斜,该背斜轴与线位在DK25+469相交,交角为88°。
背斜东翼产状为N80°E/5°SE,西翼产状为N50°E/30°NW,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延伸不远复又变平,为典型的箱状背斜,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共40页文档

(2)初勘 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通过地区
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并对控制线路方案的不 良地质、特殊地质、初步查明其性质、特征、范 围,搜集必要的资料,认真做好方案比选,做到 绕有依据,治有措施。并为进行初步设计,提供 工程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河床的宽度,深度,河水的流速及流量,平水位和洪水位 泉的位置、性质(上升泉或下降泉)、流速、流量,井的位置和水位
不良地质:不良地质位置,类型,范围,成因,规模,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发展阶段,严重程度,对建筑的影响程度
特殊地质:特殊地质的位置,类型,范围,厚度,物质组成,颗粒级配, 密实程度,主要物理力学参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地层岩性: ① 地层 时代、层序、成因、厚度、接触关系 ② 岩性 第四纪松散堆积层:类型、范围、厚 度、物质组成、颗粒级配、密实程度 基岩:岩石性质、岩层产状、岩层厚 度、岩石风化程度、风化深度
(3)地质构造 ① 褶曲: 查明褶曲位置,核部及两翼的地层、岩性和岩层产状,褶 曲类型和成因 ② 节理: 查明节理组数、产状、密度、力学性质、张开度、充填物、 含水情况 ③ 断层: 查明断层位置,断面产状,上下盘地层时代、岩性及岩层 产状,断层性质,成因,破碎带特征 ④ 其它:查明新构造运动程度,地震烈度
工程地质勘察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阶段、任务和程序 1.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测的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的工程地 质条件,为选择工程建设方案、设计各类建筑物、 制定施工方法、整治地质病害等提供可靠依据。 工程地质类型: 道路工程地质、房建工程地质、矿山工程地质、水 利工程地质、港口工程地质、机场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专业:xxx 工程学号:xxx姓名:xxx实习地点:黄湾——龙门洞实习时间:8月16日~8月25日2011年8月25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四川峨眉•目录第一部分总论 (3)1.1 实习目的 (3)1.2 实习内容及要求 (3)1.3 实习地点及路线 (3)1.3.1 实习地点 (3)1.3.2 实习路线 (3)第二部分分论 (4)2.1 地貌及其特征 (4)2.2 地层 (4)2.3 岩性及其特征 (5)2.4 地质构造 (6)2.4.1 褶皱 (6)2.4.2 断层 (6)2.4.3 节理 (7)2.5 水文地质条件 (7)2.5.1 水特点 (7)2.5.2 地下水的分类 (8)2.5.3 河流地质作用 (9)2.6 不良地质现象以及解决方案 (9)2.6.1 风化作用 (9)2.6.2 崩塌 (10)2.6.3 滑坡 (11)2.6.4 岩溶 (12)第三部分结语 (13)第一部分总论1.1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的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们了解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建议地质仪器工具和化学试剂的使用,鉴定等使学生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
了解地质病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方法及典型病害和治理工程技术,掌握在专业设计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1.2 实习内容及要求1.熟练阅读地阅读和使用地质图2.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能够较精确的测点和测定各种地质体的产状要素3.观察确定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掌握描述记录方法4.岩性的鉴别、命名,描述及其在地质体中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5.线路工程地质纵断面的绘制6.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填图单位、填图范围及地质点,掌握一般记录格式、地质界限的的填绘、标本的采集与记录。
图件的整理和上墨方法。
地质实习报告14篇

地质实习报告14篇地质实习报告14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1。
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2。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
路线:1)。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
目的:1)。
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
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
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大地质实习报告
2014年7月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报告
(西南交大终极打印版)
杨柳桥—石经寺公路
1、概况
此模拟公路长度约12500公里,起点为杨柳桥,终点为石经寺,途经飞龙桥、狮子山、红土地、张家湾、山泉乡、垭势口、大田村等地;测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质构造有褶曲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等;沿途植被发育茂盛,多为果树园地;重点工程主要有杨柳桥、石经寺大桥、山泉乡隧道以及各地路基工程等。
2、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测区为中高山峡谷地貌——山前盆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内主要山脉为龙泉山,龙泉山山脉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江与沱江的分水岭。
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
龙泉山呈一条形山脉,高程480~981.3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内,为本区最高地形。
丘陵与平原分别依伏于两侧,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势险峻,多处悬崖峭壁,冲沟多呈“V”字型,纵向沟谷与山脉走向近于平行,形如梳状,坡面植被发育。
有乡间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3、地层岩性
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上更新统风积层成都黏土;下-中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上统遂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夹砂岩;断层角砾、压碎岩。
4、地质构造及地震问题
4.1地质构造
测区为一背斜山脉,呈北北东向纵贯测区西北部,隧址区发育褶皱1条:龙泉山大背斜;断层2条:龙泉驿断层、尖尖山断层。
隧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浅部基岩多为风化卸荷裂隙。
分述如下:
4.1.1褶曲构造
实习线路穿越龙泉山大背斜,该背斜轴与线位在DK25+469相交,交角为88°。
背斜东翼产状为N80°E/5°SE,西翼产状为N50°E/30°NW,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延伸不远复又变平,为典型的箱状背斜,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
核部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
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两翼发育有次级褶皱。
其对工程的影响较大。
4.1.2断裂构造
龙泉驿断层——为一区域性逆断层,位于龙泉山大背斜西翼,地表因第四系掩盖而断续出露。
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断层南起仁寿陈大山之西,向南断裂形迹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岩层岩层陡立带。
该断裂地表虽有些地方为第四系掩盖,但在地下是一条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断裂。
有时在断面一侧形成小的背、向斜,较低序次的压扭性断裂。
以龙泉驿断裂为主干构造形成一个小型入字型构造。
测区内该断层被第四系掩盖,据隧道进口钻孔推测其与线位在DK22+524相交,交角为87°,断层破碎带宽度约520米,破碎带物质为全-强风化泥岩、砂岩,局部泥岩风化严重。
其对工程的影响较大。
4.1.3节理构造
此节理发育完全其产状分别为:
1、倾向224°,倾角87°,8条/米;
2、倾向141°,倾角77°,7条/米;
3、倾向141°,倾角81°,7条/米。
5、水文地质特征
5.1地表水类型
测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系,表水主要为季节性沟水及较小的常年流水沟,流量受季节控制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相对较小。
5.2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6、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测区不良地质为天然气、表层坍塌及风化剥落、断层破碎带。
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说明
工点工程地质说明
一、杨柳桥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小里程桥头位置CK 0+770,大里程桥头位置CK 1+026,全长256m。
2、地形地貌——丘陵地貌,中间有洼池、水库,植被茂盛。
3、地层岩性——该桥所在区域包括第四系坡残积砾石土,黄褐色中密状,砾石呈菱角状;侏罗系蓬莱镇组砂岩,砂红色,中厚层状;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
4、地质构造——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
5、水文地质——地表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沟槽,未观测到地下水情况。
6、桥位稳定情况——大桥跨越的区域无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地表基本无覆盖,有种植土、桥面下面有淤泥。
7、墩台地层剖面描述——小里程桥头被居民区占据,大里程桥头是公路,大桥跨越部分有基岩出露,基础持力层稳定。
8、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较软下伏层;无塌陷、滑坡、流砂层。
9、采取措施——可采取深钻填充混凝土的方法和巩固墩台。
二、石经寺大桥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该桥位于龙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起点里程CK 11+130,终点里程CK 11+470,总长度340m,高程在500m以上。
2、地形地貌——该桥横跨龙泉山下降段的沟谷,大桥两部分别位于两个山头,此处有两个斜坡,地形比较陡峭,山顶被植被覆盖。
3、地层岩性——大桥所在地区地层包括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其中蓬莱镇组上段以紫红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杂少量紫红色泥岩;白垩系苍溪组以紫红色砂岩为主,夹杂泥岩。
岩体工程性质为较硬岩,地表弱风化,上不完整,下部不完整。
4、地质构造——此工程位于龙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桥下方有一山沟。
5、水文地质——该地区下部有小何。
6、桥位稳定情况——该地段以砾岩、砂岩、泥岩组成,风化程度较弱,且桥台位于山头,被大量植被覆盖,保持好。
此地段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桥位较稳定。
7、墩台地层剖面描述——墩台位于以砂岩为主,夹杂少量泥岩的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地层上,属软岩地基,耐风化能力较弱,饱和抗压极限为5—30MPa.
8、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山体可能出现滑坡,边坡变形及破坏问题。
(2)软土层的存在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或破坏问题。
9、采取措施
(1)减小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可根据地下水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适当降低1—2级。
(2)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防护。
三、山泉乡隧道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此隧道位于龙泉山大背斜核部,起点里程CK 5+500,终点里程CK 6+500,隧道全长1000m,埋深200m左右。
2、地形地貌——该隧道所经地区海拔较高,多在750m以上,地势险要。
该区具有龙泉山最高峰,并被隧道穿越,周围分布有较多的山脊、陡壁和谷底。
该区具有地下水分布,可沿岩土体较弱面渗出。
3、地层岩性——该隧道先后穿越了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下段。
遂宁组岩层多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并夹杂少量砂岩,遂宁组上有蓬莱覆盖层,多以巨厚层块状岩体为主。
4、地质构造——隧道位于龙泉山大背斜核部,岩层近似水平,节理不规则发育,表面露出的节理以风化型为主,部分有泥质填充物,岩体被分割为破碎结构,线路西侧约500m 未见断层。
5、水文地质—无地表水,由于节理发育,地下水渗入层中,公路西侧有渗流现象,但流量较小。
6、围岩分级——由于处于背斜核部,岩层多构造作用影响不大。
地表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出露岩体为破碎软岩,土岩为较湿润软土,工程性质为II级,在土体下风化较软为软岩,硬岩的页层岩,工程性质II级。
7、洞身地质灾害
(1)岩层较软,施工过程易出现塌方;
(2)存在地下水,可能发生渗流水现象。
8、洞口地质条件描述——洞口岩体节理发育、稳定性差,本身岩石为软岩,施工时可能发生塌方,积水洼地可能发生滑坡。
9、采取措施(1)修筑拦挡建筑物;(2)加固边坡和路堑边坡;(3)做好工程中排水;(4)消除危岩或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