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贸易术语选择
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贸易术语的选择

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贸易术语的选择摘要在中国,内陆地区也拥有许多出口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外的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内陆出口企业而言,正确选择贸易术语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和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讨论我国内陆出口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贸易术语,以及在选择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1. 贸易术语的重要性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选择贸易术语可以更好地确保交易的平等和顺利进行。
对于内陆出口企业而言,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和成本。
不同的贸易术语涵盖了不同的责任和风险承担范围,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2. 常用贸易术语我国内陆出口企业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可以考虑以下常用的贸易术语:2.1 EXW(Ex Works)EXW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贸易术语之一,即交货地上交货。
这意味着卖方仅负责将货物交到约定的地点,买方需要承担所有其他费用和风险。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EXW更适用于客户自提货物的情况。
2.2 FOB(Free on Board)FOB是最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即船上交货。
在FOB条件下,卖方需要负责将货物交到指定起运港口,并承担出口报关和装货等相关费用。
一旦货物装上船并通过船方的验收,风险和责任将转移给买方。
2.3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CIF是买方比较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即成本、保险和运费。
在CIF条件下,卖方需要负责将货物运送到目的港口,并支付货物的成本、运费和保险费用。
一旦货物到达目的港口并由海关验收,责任和风险将转移到买方。
2.4 DAP(Delivered at Place)DAP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贸易术语,即目的地交货。
在DAP条件下,卖方负责将货物交付到目的地,并负责支付应付的费用和进口报关。
一旦货物交付到目的地并由买方验收,买方将承担货物的责任和风险。
2.5 DDP(Delivered Duty Paid)DDP是一种全责运输条件的贸易术语,即完税后交货。
内陆出口企业采用FCA术语及其应用的优势———与采用FOB术语相比较

内陆出口企业采用FCA术语及其应用的优势———与采用FOB术语相比较作者:暂无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7年第8期马连良内蒙古财经大学摘要:针对远离港口的内陆出口企业,在与境外买方签订出口合同时如果总是按照传统习惯采用FOB术语而不采用FCA 术语,就有可能招致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通则2010 版(INCOTERMS2010)关于FOB 和FCA 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与FOB 相比,内陆出口企业采用FCA 术语有几个方面的优势,如风险转移早、降低运输及仓储费用、提早结汇和享受仓至仓保险利益等。
关键词:内陆出口企业;FCA 术语;应用优势为适应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滚装运输的迅速发展,也为了便于远离港口的内陆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国际商会于1990年在修订INCOTERMS的过程中就FCA术语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远离港口的内陆企业仍然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只采用适合海运的FOB术语,很少或根本不采用适合多式联运的FCA术语,导致出口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意外的风险和损失。
一、内陆出口企业使用FCA术语的状况自从上世纪30 年代以来,FOB(Free On Board)术语被世界各国进出口企业所广泛使用。
国际商会在1998年对全球45个国家的调查统计显示,与其它贸易术语比较,FOB(FREE ON BOARD)术语的选用比例高达40%以上,排在所有13个贸易术语(Incoterms2000)的第一位,而对FCA的使用率较低,不到6%。
2009 年我国商会为了配合国际商会对INCOTERM2000 的修订,对INCOTERM2000所规定的13种贸易术语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使用比例进行了调査,结果显示,在13 种贸易术语中FOB术语的使用比例接近40%,而FCA (FREE CARRIER)术语的使用比例仅为2.02%。
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企业使用FCA术语的比例是极低的。
选择贸易术语的一般原则

进出口企业在谈判过程中,选用贸易术语时一般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国际市场行情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贸易术语可以随着行情的变化成为出口企业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
出口企业往往为了调动对方的购货积极性,采用对进口商较为有利的 DES 、 DEQ 或 DDP 等目的地交货术语。
有时出口企业也可选用 CFR 、 CIF 、 CPT 或 CIP 等术语,以示愿意承担安排货物的租船订仓等运输事宜和支付运费等责任,甚至愿意承担货物的保险责任,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出口商的责任和义务。
运输因素选用贸易术语时,首先要考虑适合的运输方式。
如果采用海运的方式,进出口企业最好选用 FOB 、 CFR 、 CIF 或 FAS 等适宜水运的贸易术语。
而采用陆运时,可选用适合多种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如 CPT 、 CIP 、 FCA 等。
此外,如果进出口双方中的一方有足够的能力安排运输事宜,且经济上又比较划算,在能争取最低运费的情况下,可争取采用自行安排运输的贸易术语。
例如,出口企业可争取使用CFR、CIF或CPT、CIP等术语,而进口企业则可尽力争取 FOB 、 FCA 或 FAS 等术语。
如果其中一方无意承担运输或保险责任,尽力选用由对方负责此项责任的术语。
选择贸易术语时,还需要考虑货物的特性、成交量的大小并选择相应的运输工具。
如果货物需要特定的运输工具,而出口企业无法完成时,可选用F组术语,交由进口商负责安排运输。
如果成交量太小而又无班轮直达运输时,其中一方企业如果负责安排运输则费用太高且风险也加大,最好选用由对方负责安排运输的术语。
例如,出口企业可用F组术语,进口企业则可用C组或D组术语。
当然,进出口企业还需要考虑本国租船市场的行情。
运费和附加费也是货价的构成因素之一,在选用贸易术语时还要考虑到租船市场运价的变化,把运费上涨或看跌的风险考虑到货价中。
一般来说,如果运费和附加费(例如燃油费)等看涨时,为避免承担有关成本,可选择由对方安排运输的术语。
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贸易术语的选择

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贸易术语的选择【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内陆出口企业在贸易术语选择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首先探讨了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贸易术语。
然后分析了内陆出口企业在选择贸易术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影响贸易术语选择的因素。
最后提出了贸易术语选择的一些建议策略,以及我国内陆出口企业在贸易术语选择上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帮助内陆出口企业更加合理地选择贸易术语,提升其国际贸易能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贸易术语选择、内陆出口企业、重要性、常见贸易术语、影响因素、策略、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贸易术语的选择内陆出口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贸易术语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贸易术语不仅仅是双方合同中的约定,更是双方对货物、价格、交付时间、运输方式等方面的共同理解和沟通工具。
正确选择贸易术语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避免误解和纠纷,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术语包括但不限于FOB(离岸价格)、CIF(成本、保险、运费全包)等。
这些贸易术语涵盖了货物的价格、交付地点、责任转移时间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
对于内陆出口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特别注意贸易术语的选择。
由于内陆地区和海岸地区的区别,运输方式、费用、时效等都有所不同。
内陆出口企业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避免因为贸易术语的选择不当而导致交易问题。
贸易术语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贸易对象、货物特性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适合的贸易术语选择策略,以便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正文2.1 贸易术语的重要性贸易术语在内陆出口企业的贸易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双方达成交易的基础和桥梁,能够准确表达双方的意图和责任,避免产生误解或纠纷。
贸易术语规定了货物的交付、运输、风险转移等重要事项,对于内陆出口企业的货物运输和交付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企业提前做好物流规划和准备工作。
内陆出口企业选用FOB与FCA贸易术语的风险比校

一
、
转移风 险 。 根据 《N 0 E MS 00 , 0 提前完成 交货义务 , C T R 0 }F B 2 } 术 语 与F A术语 同属于 象征 性交 C 货 ,卖 方 只要在 装 运地 完成 交货 义 务 , 险就转 移至 买方 。 F B 风 在 O
术 语 下 ,卖 方 交 货 义 务 的 完 成 是
童
薯
誊 善
内瞒出 蠢 冀期
贸易求
■ 韩 润 娥 天 水 师 范 学院
特 色 的 贸 易条 件 。 在 2 ㈣ (
赣
国 际 贸 易 术 语 规 定 了 买 卖 双 的 , 于 地 处 内 陆 的企 业 , 管 距 出 口方 负 责将货 物运 往装运 港 并 对 不 方 的 责 任 、 用 和 风 险 , 国 际 贸 港 口 有 多 远 ,都 需 要 千 里 迢 迢 将 承 担 货 物 从 内 陆 工 厂 到 装 运 港 船 费 是 易 区 别 于 国 内 贸 易 的最 具 “ 际 ” 货 物 运 往 沿 海 装 运 港 装 运 ,这 期 舷 之 问 的 陆 路 运 费 和 保 险 费 , 国 以 MS 问 如 果 货 物 发 生 损 毁 ,则 由 出 口 及在 装 运港 等 待 装运 的仓储 费 。 年 国 际 贸 易术 语 解 释 方 承 担 。 而 在 F A术 语 下 , 方 有 关 装 船 的 各 项 费 用 由 谁 负 担 , C 卖
通 则 》 的 l 种 贸 易术 语 中 ,O ) 3 F B术 只 要 在 合 同 约 定 地 点 将 货 物 交 给 因采 用 不 同 的运 输方 式 而 不 同 。 语 是 我 国 外 贸 出 口业 务 经 常 选 用 买 方 指 定 的承 运 人 , 交货 义 务 即 告 如 果 采 用 班 轮 运 输 , 方 管 装 管 船 的 贸 易术 语 之 一 , 为 按 这 一 术 语 完 成 , 交 货 地 点可 以根 据 运 输 方 卸 , 卸 费 计 入 班 轮 运 费 之 中 , 因 而 装 自 出 口, 方 不 用 负 责 从 装 运 港 到 目 式灵活约定 , 我 在采用 国际多式联运 然 由负 责租 船 的买方 承 担 ; 而采
内陆出口企业采用FCA术语及其应用的优势

内陆出口企业采用FCA术语及其应用的优势作者:马连良来源:《对外经贸》2017年第08期摘要:针对远离港口的内陆出口企业,在与境外买方签订出口合同时如果总是按照传统习惯采用FOB术语而不采用FCA术语,就有可能招致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通则2010版(INCOTERMS2010)关于FOB和FCA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与FOB 相比,内陆出口企业采用FCA术语有几个方面的优势,如风险转移早、降低运输及仓储费用、提早结汇和享受仓至仓保险利益等。
关键词:内陆出口企业;FCA术语;应用优势为适应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滚装运输的迅速发展,也为了便于远离港口的内陆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国际商会于1990年在修订INCOTERMS的过程中就FCA术语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远离港口的内陆企业仍然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只采用适合海运的FOB术语,很少或根本不采用适合多式联运的FCA术语,导致出口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意外的风险和损失。
一、内陆出口企业使用FCA术语的状况自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FOB(Free On Board)术语被世界各国进出口企业所广泛使用。
国际商会在1998年对全球45个国家的调查统计显示,与其它贸易术语比较,FOB (FREE[)N BOARD)术语的选用比例高达40%以上,排在所有13个贸易术语(Ineoterms2000)的第一位,而对FCA的使用率较低,不到6%。
2009年我国商会为了配合国际商会对INCOTERM2000的修订,对IN-COTERM2000所规定的13种贸易术语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使用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13种贸易术语中FOB术语的使用比例接近40%,而FCA(FREE CARRIER)术语的使用比例仅为2.02%。
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企业使用FCA术语的比例是极低的。
我国商会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大部分的被调查企业,特别是内陆的出口企业对FCA术语基本上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价格术语,对该术语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及风险划分知之甚少。
CIF和CIP的选择

CIF OR CIP 内陆地区产品出口中贸易术语的选择2000年5月,美国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进口方)与我国江西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方)签订合同购买一批日用瓷具,价格条件为CIF LOS-ANGELES,支付条件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方需要提供己装船提单等有效单证。
出口方随后与宁波某运输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
8月初出口方将货物备妥,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
途中由于驾驶员的过失发生了车祸,耽误了时间,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
得到发生车祸的通知后,我出口方即刻与进口方洽商要求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船期延展半个月,并本着诚信原则告知进口方两箱瓷具可能受损。
美国进口方回电称同意延期,但要求货价应降5%。
我出口方回电据理力争,同意受震荡的两箱瓷具降价1%,但认为其余货物并未损坏,不能降价。
但进口方坚持要求全部降价。
最终我出口方还是做出让步,受震荡的两箱降价2.5%,其余降价1.5%,为此受到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计达15万美元。
事后, 出口方作为托运人又向承运人就有关损失提出索赔。
对此,承运人同意承担有关仓储费用和两箱震荡货物的损失;利息损失只赔50%,理由是自己只承担一部分责任,主要是由于出口方修改单证耽误时间;但对于货价损失不予理赔,认为这是由于出口方单方面与进口方的协定所致,与己无关。
出口方却认为货物降价及利息损失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承运人的过失,坚持要求其全部赔偿。
3个月后经多方协商,承运人最终赔偿各方面损失共计5.5万美元。
出口方实际损失9.5万美元。
[简要分析]在案例中,出口方耗费了时间和精力,损失也未能全部得到赔偿,这充分表明了CIF术语自身的缺陷使之在应用于内陆地区出口业务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1、两种合同项下交货义务的分离使风险转移严重滞后于货物实际控制权的转移在采用CIF术语订立贸易合同时,出口方同时以托运人的身份与运输公司即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
在出口方向承运人交付货物,完成运输合同项下的交货义务后,却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完成了贸易合同项下的交货义务。
关于内陆出口公司采用FCA、CPT、CIP贸易术语成交的思考

(NC ’R 2 0 ) 涵盖 ) 这三 种贸 易术语 所 I OI MS 0 0 所 E , 采用 的运输 方 式 适用 任 何 运 输 方式 , 括 各 种 包 运输 方式 组合 形成 的 国际 多式联运 , 如陆 海联运 、 内河运输 与海 运结 合等 等 。内陆 出 口公 司所处 地
so t i o dn cetbe ” 出 口公 司 按 照 p n l f ai i acpa l) , bl l g s 信用 证 规定 的运 输 路 线和 运 输 方 式办 理 出运 , 选
快西 部大 开发 战 略抉 策 的实 施 , 部 的对 外 贸 易 西 面临着新 的机遇 和 挑 战。要扩 大 出 口、 多创外汇 、 提 高经 济效益 , 在竞 争 中立于 不败之 地 , 则必须从
于沿海 出 口出司 也 处 于劣 势 。那 么 针对 内陆 , 出
术语 , 而克 服 了这 一不 利 因素 。如 果 一 味地 按 从 老习惯 去办理 , 采用 F OB、 F C F术 语成 交 , C R、 I 不
但 会 增 加 我 方 的 费 用 。 且 处 理 不 当 还 会 引 起 贸 而
理 位 置 不 靠 海 , 有 口 岸 , 好 可 以采 用 这 些 贸 易 没 恰
二 、 前交货 。 提 提前 结汇 . 增强 自我竞 争力 。 目前 , 国际市 场 竞 争激 烈 , 用 尽 诸 如价 格 、 在 质量 、 服务 等竞 争手段后 , 家都在 苦思冥 想各 种 商 新 的竞争方 法 , 因而交货 时 间也成 了一个 竞争 点。 内陆 出 口公司 因为 地 处偏 远 , 交 货 时 间上 相 对 在
诸 方 面挖掘我们 所 具有 的优势 。 西 部 省 份 大 多 处 于 我 国 内 陆 , 沿 海 口岸 都 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贸易术语选择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贸易术语的选择决定了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的不同,商品价格的构成也不同,直接影响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
《INCOTERMS2000》列举了EXW、FCA、FOB等13种贸易术语,而FOB是我国对外出口业务中经常采用的贸易术语之一,按这一条件成交,我国卖方不用负责远洋运输和保险费用,责任相对较轻,报价相对来说也较低,履约较为方便。
然而,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陆企业开展出口业务,FOB贸易术语给出口商带来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而与FOB相似的FCA贸易术语则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于内陆出口企业。
下面,我们从一则案例分析FOB和FCA的差异,从而帮助我国内陆出口企业更好地选择贸易术语。
一、案例
我国内陆某出口公司与国外某公司于2002年9月23日签订一笔1500吨食品出口合同,以FOB大连定价,装运期为2002年11月5日前,付款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
2002年10月22日卖方收到买方银行按合同规定开来的信用证及买方指定的船舶抵大连港的时间。
卖方在买方指定船舶到港前三天将货物运至大连港仓库,不料次日仓库起火,由于抢救不及时,1500吨食品全部被烧毁。
而此时我出口公司又没有存货来及时替代这些被焚的货物,结果无法按期装船。
该公司只好请求国外进口公司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运期均延长15天。
对方回电称同意延期但要求降价百分之五。
经过我方的一再努力,最后对方同意降价百分之一,结果我方为此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由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内陆出口企业在采用FOB术语达成交易时,要承担出口商品从内陆存仓地到船舷这段路程间货物灭失、损坏等风险。
因此,FOB贸易术语并不是内陆企业出口时的最佳选择,而FCA此时则更胜一筹。
二、FOB与FCA比较
(一)交货地点不同。
采用FOB术语时,卖方要在买方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船舶上。
而采用FCA术语时,卖方只要在买方指定的交货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即可。
也就是说,卖方的交货地点依不同的运输工具和运输合同的约定而定,它可以在卖方所在地由承运人提供的运输工具上,也可以在水运、空运、陆运或多式联运承运人的运输站。
在买方一再要求,并且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也可以代其订立运输合同。
(二)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界限不同。
采用FOB术语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以装运港船舷为界。
卖方承担货物在越过装运港船舷以前的灭失或损坏等一切风险,而货物一旦越过装运港船舷,其灭失或损坏等一切风险则与卖方无关,由买方承担。
采用FCA术语时,买卖双方的风险划分是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即卖方负责将货物交承运人之前的风险,买方负责货物交给承运人之后的风险。
(三)采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FOB术语仅适用于水运,而FCA术语则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既可以是水运、空运、陆运等运输方式,也可以是多式联运。
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若选择FCA出口,较FOB相比,可以节省从货物所在地到装运港口间的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
(四)不同的费用承担方式。
采用FOB术语时,卖方必须支付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一切费用,如国内陆路运费、保险费。
而装船费用由谁来承担及责任划分的问题又是由运输方式的选择来决定的,如果选择班轮运输,那么买方间接负责支付装运港装货费和目的港卸货费;如果选择租船运输,那么买卖双方就要在订立合同时对这一问题进行协商。
而采用FCA术语时,《INCOTERMS2000》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双方约定的交货地点是在卖方所在地,则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安排的承运人所提供的运输工具上;如果交货地点是在其他地方,卖方就要将货物交给承运人而不用负责装货。
也就是说,若在卖方所在地交货,则装货费由卖方承担;若在其他地点交货,则装货费由支付运费的买方承担。
(五)交单结汇时间不同。
采用FOB术语时,卖方要凭货物装运后取得的已装船清洁提单方可到银行交单结汇。
而采用FCA术语时,卖方只要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承运人后便可凭相关的单据到银行交单,这样卖方便可提前几天,甚至是十几天取得货款,不仅取得了资金融通上的便利,又可避免在这段时间遭受利息损失。
三、FOB与FCA的优劣
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出口业务中,FOB条款给这家内陆出口企业带来以下风险和费用:
(一)风险转移时间较晚。
按照《INCOTERMS2000》的规定,1500吨食品是在装运港仓库被火烧毁的,此时货物尚未越过船舷,风险也没有转移,因此,这批货物的损失全部由卖方自行承担。
(二)承担的费用增加。
这家内陆出口企业选择按FOB术语成交,需要承担从其产品库存或生产所在地到装运港口间的陆路运输费用及货物保险费用。
(三)结汇风险增大。
这家内陆出口企业虽然自付费用将货物运到了装运港口,但是在取得已装船的清洁提单前,发生了意外事故,造成货款两空的损失。
即使案例中的货物并没有遭受火灾,那么在选择FOB术语的情况下,内陆企业还是要在货物经过长途的陆路运输和港口点货装船后,才能取得提单去银行交单。
试想,如果上述案例中的价格条款是FCA,那么对卖方结果又会怎样呢?
1、风险转移时间较早。
内陆企业按照《INCOTERMS2000》将1500吨食品在其生产或库存所在地或其他指定的交货地点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时,即转移了货物损坏、灭失等风险。
那么,货物因火灾而受的损失就由买方自行承担。
2、承担的费用减少。
本案例中的出口企业位于内陆地区,与港口距离较远,若选择FOB术语,则需要承担过多的风险和费用;若选择FCA术语,则很适合。
卖方不需要承担陆路地区的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
3、结汇时间较早。
本案例中若采用FCA术语成交,则卖方在货交承运人那一刻即完成交货的义务,便可凭承运人签发的装运单据及其他指定的单据到银行交单,早日收回货款,提高其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降低收汇风险。
综上,我国内陆出口企业应改变以往思维模式,开阔思路,在选择贸易术语时不要拘泥于传统的FOB术语。
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贸易术语已经使我国内陆企业受损不菲,而采用FCA术语则能够为内陆企业带来诸多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