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精品学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1)新式学堂表格罗列不同时期新式学堂的名称。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学堂迢迢不断如春水,但它的发展却受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的阻碍,这种制度是什么?(2)科举制的废除回忆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的线索:诞生、完善、僵化。

追问:什么时候被废除?版块二:担当文化、激动潮流1919年5月,在营救完五四被捕学生后,当时的校长蔡元培毅然辞职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动,当时各大报纸都进行了连续报道。

这反映出中国近代的新闻出版业在文化担当的路上发展着。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申报》其中《申报》报道尤为系统详尽,分析透彻。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申报》,教师适当提炼。

除了《申报》,还有哪些报刊?出示图片:民国时期著名报纸、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向北大学生推荐了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由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你们知道是哪个吗?我们大家常用的一些工具书也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

能想起来你用过的哪些工具书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2)商务印书馆学生介绍商务印书馆,教师适当提炼。

当时还有哪些较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以及一个出版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板块三:挥别传统、时代号角你们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吗?(鲁迅)结合你们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大家来给鲁迅设计一张名片(口述)。

鲁迅有一个身份是文学家,近代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像鲁迅一样的优秀的文学家。

这些文学家的作品脱离了传统的桎梏,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三、文学成就表格罗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板块四:人才荟萃、民族强音文学赋予了历史进程以永生的活力,保留了历史的潜流。

而人才荟萃的艺术更是奏响了民族的最强音。

1.艺术成就(1)绘画这位画家曾是北大艺术学院的院长,猜猜他是谁?出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徐悲鸿的画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而且他更是一位爱国的楷模,作品透露出爱国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案(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案(有答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废除等史实;2.了解新式报刊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3.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二、重难点重点:文学艺术成就。

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三、知识导图四、学习提纲(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育(1)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甲午战争后——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2)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新闻报刊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外文报刊;1872,上海《申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民国时期著名报纸——天津《大公报》、上海《新闻报》、延安《解放日报》;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上海《东方杂志》、陈独秀《新青年》、邹韬奋《生活》注:近代主要报刊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和《国闻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国同盟会机关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3.出版1897,上海,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时别的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一一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中共在解放区——新华书店。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文学20世纪初以后——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他的《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解煌篇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

1942年,毛泽东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2.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代表作《墨虾》;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3.音乐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毕业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4.电影1905年,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电影明星赵丹、周璇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废除等史实;了解新式报刊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在宏观上把握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2.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鲁迅《狂人日记》的批判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

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至此寿终正寝。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精品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精品教学课件

《申报》
1872年诞生的 《申报》,是近代中国 存在时间最长,在当时 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 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 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 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 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 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 多信息。
天津的《大公报》
上海的《新闻报》
2022/7/30
延安的《解放日报》
上海的《东方杂志》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的发展
(1)京师同文馆: 1862年洋 务派创办
——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京师同文馆
(2)京师大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 ——重要的一步
京师大学堂原址
京师大学堂是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 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它的建立使近代中 国教育改革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
陈独秀的《新青年》
2022/7/30
邹韬奋的《生活》
3、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1897年创办了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 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作用:有利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
近代的中华书局
近代开明书店出版的《算术》
邹韬奋创办的生活书店
2022/7/30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2022/7/30
2、艺术成就 人民音乐家: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为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 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二、自主预习1. ,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三、合作探究1.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这些新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

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

(只写序号即可。

)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②《愚公移山》③《李有才板话》④《义勇军进行曲》⑤《小二黑结婚》⑥《黄河大合唱》⑦《屈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 ______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题材的有: ______(2)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四、随堂演练1.下列文艺作品,在抗战期间召唤爱国主义,振奋抗战精神的一组是()A.《义勇军进行曲》《孔乙己》《屈原》B.《黄河大合唱》《愚公移山》《屈原》C.《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孔乙己》D.《孔乙己》《屈原》《黄河大合唱》2.近现代湘籍著名文学家丁玲的代表作是()A.《山乡巨变》B.《边城》C.《家》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 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殿堂。

它的前身是()A.太学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燕京大学4.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①《毕业歌》(1934年)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③《太行山上》(1938年)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八单元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共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八单元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共张PPT)
(1)新式报刊: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
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 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 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 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 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申报》
1872年诞生的 《申报》,是中国历史 最长,在当时影响最大 的报纸。该报内容丰富, 刊载有新闻、评论,还 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 等等。从报纸中,人们 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 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 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 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
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 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的创办
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甲午战 争之后 百日维 新期间
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课堂小结
教育 教育: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兴办
教 育
新闻 出版
报刊:《申报》《大公报》《新青年》
文 化 事
业的 出版: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 发展
业 的
文学:鲁迅《狂人日记》
发 文学
展 艺术 绘画:齐白石、徐悲鸿
成就
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通过本课学 习,你收获 了什么?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 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 片《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的《歌女红牡 丹》。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 影节获奖的电影, 1934年的《渔光曲》。
赵丹
周璇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废除等史实,了解新式报刊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及文学艺术成就。

难点:文学艺术反应的时代特征。

三、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社的发展1.教育的发展(1)创办新式学校: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创办了、等一系列新式学校。

②甲午战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了,在上海创办了;③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

(2)废除科举制:1902废除;1905年停止,存在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清政府通令兴办,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

2.新闻出版社(1)新式报刊的创办:①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②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天津的、上海的、延安的;③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陈独秀创办的和邹韬奋的。

(2)出版刊物:①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

它出版中小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当时比较有影响的出版机构是、、。

③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知识点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文学:20世纪初以后,优秀作品有鲁迅的《》、《》,的《女神》、矛盾的《》、的《雷雨》、巴金的《》、老舍的《》等。

解放区文艺作品有赵树理的《》《》、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等小说。

2.艺术:绘画: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等;音乐:聂耳的《》(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毕业歌》;的《黄河大合唱》。

解放区文艺代表作大型歌剧《白毛女》也影响很大。

3.照相、电影:①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

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②著名的电影明星有赵丹、。

他们留下的经典影片有《十字街头》、《》、《》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废除等史实;了解新式报刊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在宏观上把握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2.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鲁迅《狂人日记》的批判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

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至此寿终正寝。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
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二、自主预习
1. ,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三、合作探究
1.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这些新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

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

(只写序号即可。


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②《愚公移山》③《李有才板话》④《义勇军进行曲》
⑤《小二黑结婚》⑥《黄河大合唱》⑦《屈原》
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______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题材的有:______
(2)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四、随堂演练
1.下列文艺作品,在抗战期间召唤爱国主义,振奋抗战精神的一组是()
A.《义勇军进行曲》《孔乙己》《屈原》
B.《黄河大合唱》《愚公移山》《屈原》
C.《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孔乙己》
D.《孔乙己》《屈原》《黄河大合唱》
2.近现代湘籍著名文学家丁玲的代表作是()
A.《山乡巨变》
B.《边城》
C.《家》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 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殿堂。

它的前身是()
A.太学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燕京大学
4.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①《毕业歌》(1934年)
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③《太行山上》(1938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

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