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5小狮子艾尔莎_人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15小狮子艾尔莎2_人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反省-15 小狮子艾尔莎人教版老师们,下边,我代表我校四年组,对我校青年教师崔艳所执教的《小狮子爱尔莎》一课,从教课策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剖析。
不妥之处在所不免,请各位同行指正。
第一谈谈对于教课目的的拟订。
(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 21 个生字,学会此中的14 个。
2、懂得课文记述次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3、认识小狮子爱尔莎的生活习惯和小狮子和“我”的亲近关系。
4、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由。
目标( 2)的指定为的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的要求:“能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目标( 3)的拟订要达成的是培育学生“关怀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目标( 4)的拟订着眼于培育学生初步“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中,圈点,勾勒,摘录,自己阅读,相互协作,勇敢沟通,独立体验。
2、把在当地认识到的动物的状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联合起来,并发表单独的看法。
这两条目标,一方面从协作学习技巧、方式、态度提出了要求,一方面从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性学习做出了规定。
这两条目标都包括着这样一个信第1页/共5页(三)、感情与态度1、理解“我”和小石子之间的深沉感情,培育爱惜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
这一条目标比较忠实的反应了教材编撰者要求从小培育人们爱惜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企图。
接下来我谈谈自学建议。
自学建议:1、读课文,自学生字,认识课文粗心。
2、采集、整理狮子的相关资料,并愿意与同学沟通;有条件的学生能够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并愿意把自己所喜爱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3、采集、整理自己所喜爱猛兽的资料,并愿意与同学沟通。
4、做做检查,认识重庆地域保护动物的状况,并把认识到的状况做好记录。
这全部的自学建议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培育学生采集办理信息,认识世界的能力。
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5小狮子艾尔莎人教版(2014)

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5小狮子艾尔莎人教版(2014)【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现了“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课文共有十个自然段,是按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顺序来叙述的。
课文先讲“我”抱回刚出生三天就失去母亲的爱尔莎,并精心喂养它,以及它对“我”的感情。
接着讲小狮子从五个月到两岁时的成长过程,表现了小狮子顽皮、勇敢、驯服和善解人意的特点,以及“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小狮子爱尔莎与“我”之间的深厚感情具体表现在:1 故意跟“我”开玩笑;2 为保护“我”勇敢地与犀牛搏斗;3 换牙时张开嘴让“我”看,“我”有时靠在它身上看书、画画;4 吮吸“我”的大拇指,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5 忍受“我”的责打而不反抗。
最后讲“我”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我”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是:1 让它自己去生活;2 为了试验由人抚养并有人的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这部分重点讲“我”教爱尔莎捕获食物,锻炼它在大自然中生存的本领以及“我”几次送走爱尔莎的经过。
课文在讲“我”几次送走爱尔莎时,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开始几次送走爱尔莎,它又饿肚子又发烧,说明这时候的爱尔莎已习惯被人饲养,要独立生活还有一个锻炼的过程。
“我”担心、想念、舍不得爱尔莎,但还是把它送回了大自然。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爱。
“我”和爱尔莎的感情越来越深,但由于对它的爱,也为了科学实验的需要,“我”又必须和小狮子分离。
因此“我”感到“莫大的痛苦”,小狮子对“我”恋恋不舍。
最后,“我”和小狮子的感情发展达到了高潮。
【补充资料】1.作者介绍乔伊·亚当逊(1911—1980),奥地利女生物学家。
出生于维也纳。
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
她心地善良、纯朴,且多才多艺。
成年以后,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酷爱旅行。
在野外考察和周游世界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5小狮子艾尔莎_人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5小狮子艾尔莎_人教版
同时也渗透给孩子一个思想: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语文学习不仅在于走进文本,解读文本,还要对文本进行拓展。
小狮子爱尔莎和“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最后“我”选择让它回到大自然,难道回到大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吗?课堂上让孩子进行头脑风暴,想一想,到底是留下跟“我”一起生活好,还是回到大自然好,从讨论中提升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充分的讨论后拿出笔来写,扩散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5小狮子艾尔莎_人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5小狮子艾尔莎_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5小狮子艾尔莎人教版[教材分析]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森。
文章讲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最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作家用极其朴实平和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我〞和爱尔莎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我〞对爱尔莎的真诚呵护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无限依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线索是小狮子的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记叙的。
第一自然段讲小狮子爱尔莎刚出生时“我〞对它的照顾和我们之间的感情。
“出生才两三天,它的妈妈就死了〞,一个“才〞字写出了小爱尔莎的可怜,很容易唤起读者对爱尔莎的同情。
作者充满爱意的“抱〞和“抚摸〞,像对待婴儿一样的精心照料,把作者对小爱尔莎的怜爱跃然纸上。
“一刻也不离开我〞“常常舔我的脸〞表现了爱尔莎已经对“我〞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之情,我们之间建立起了母子般的感情。
第二至四自然段描述了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的成长过程,表现了我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文章通过几个事例来表现小狮子的特点:洗澡时,“成心扑腾起浪花〞“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快乐和我开玩笑〞,仿佛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一样活泼、淘气;为了保护我,与犀牛搏斗,“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表现了狮子家族固有的勇敢和强壮;换牙时“像孩子一样〞的举动,表现了它的温顺;半夜闯进驴群抓伤驴子,是狮子野性的表现,但面对“我〞的“教训〞所表现出来的通人性,那么让人更加地喜爱它,“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好似求我宽恕〞,就像一个知错的孩子,当“我〞对它表示出关爱,进行抚慰和告诫时,“它好似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大拇指,用头蹭着我的膝盖,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简直就是一个乖巧的孩子,态度之诚恳不由得让人心生爱怜。
第五至九自然段写“我〞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过程。
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

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说的是一只狮子和人相处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希望能帮到大家!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的爱一起走进《小狮子爱尔莎》,共同探索“生命的课堂”。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联系实际,说教材二、依据学情,说目标三、紧扣文本,说过程四、突出重点,说板书一、联系实际,说教材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从生活出发学习课文,学会更有意义地生活。
我思考着,这篇文章的教学,应赋予学生什么呢?在一次又一次地阅读原著《生而自由野生母狮爱尔莎》后,我不由感叹、震撼于这种人与动物的相依相守!我期待着以我的阅读感受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了解这浓浓的爱,感动这深深的情,从而珍视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存在。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那么怎样具体设置本课时教学目标呢?三年级的孩子学习依赖心理较强,听、说、读、写训练,还刚刚起步,各种能力的形成正处于过渡时期,因此,根据语文新课程理念,从对象出发,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出示文字课件——)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3、体验“我”与爱尔莎之间深厚的情感,初步感悟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关爱。
教学重点: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三、紧扣文本,说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引发期待。
(出示文字课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为此,我这样导入:首先,我出示了原著《生而自由野生母狮爱尔莎传奇》这本书,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封面上的一行字:“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国际畅销书;这是一个感动、震撼了数千万人心灵的人与动物的真实故事”)。
就这样通过图片,通过声音、文字设置情境导入,直抵学生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故事会怎样感动、震撼我们的心灵呢?在强烈的阅读期待下,师生共同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5小狮子艾尔莎_人教版_1514

四年级上语文教课反省-15 小狮子艾尔莎人教版此次赛课活动,我准备的是语文第六册的独立阅读课文《小狮子爱尔莎》。
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我”对小狮子爱尔莎的关爱,感觉“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近感情。
使学生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其次认识按动物成长过程为次序的记述方法。
这篇课文很长,故事性强,文字浅易,比较切近学生生活,简单惹起学习兴趣。
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这类种类课文应如何训练学生独立的理解、思虑、领会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呢?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指名几名同学分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聆听,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课文讲了什么事?在学生阅读中我实时把读错的字音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读一读。
而后让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经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认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接着各小组进行报告“文中哪几件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找出描绘爱尔莎和“我”感情深沉的词句。
”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要点词、句来谈,学生经过“彻夜想着它”“莫大的难过” “流连忘返”等词领会到了文中的“我”和小狮子的难以割舍的感情。
在沟通中为引导学生感觉到小狮子的可爱,我告诉学生课文中给老师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小爱尔莎在河里沐浴后与作者嬉戏的情形” 。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觉到了小狮子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
最后教师经过板书进行小结。
这节课我在表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着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但还存在必定的不足。
如:教师过于紧张,因为有领导听课,再加上我想把这节课完满的展现给大家看,少出现错误。
这样一来,压力很大,常常就会在讲堂中出现口误;学生在回答下列问题时有时没有实时纠正错误。
此外,我要时辰提示自己做为语文老师要说标准的一般话,注意放慢语速。
在此后的教课中,我还需增强学习,不停探索出更合适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5 小狮子爱尔莎》-文档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5 小狮子爱尔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的读音。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新的问题?2.快速读课文,画出点明小狮子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具体地说是按照爱尔莎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顺序来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把这些部分再好好地读一读。
四、引发想象,谈体会。
1.读了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说说对小狮子爱尔莎和那位女科学家的印象。
2.概括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感情深厚。
五、小结。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了解文章叙述顺序的又一种方法——找语,理出顺序。
3.一边读一边想,认真体会,发现问题。
六、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组织学习小组。
1.根据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成长、和被放回大自然的经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
3.按照学生找到的语句进行分组,分成“出生、成长”、“放回大自然”两组。
二、开展朗读比赛。
1.讨论出比赛规则:分别给自己的队起名字,进行合理的分工。
2.学生准备,教师引导、点拨。
要联系上下文,抓住语去理解,互相帮助,把理由说清楚,说明白。
3.进行比赛,引导感悟、体会。
(1)“出生”部分要引导学生体会爱尔莎的可爱和作者对它如母亲般的关怀。
(2)“成长”要透过三个事例中的重点词语,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3)“放回大自然”部分,抓住女科学家内心的感受,她和爱尔莎难舍难分的情感,体会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小结,深入体会。
1.了解了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出作者与小狮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建议15小狮子艾尔莎_人教版-教学文档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建议-15小狮子艾尔莎人教版[教学建议]学习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叙述的顺序,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重点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一、初读感知,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1.课前,师生可以分别查阅和搜集有关狮子习性、分布情况等知识,课上师生交流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启发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
3.在讨论小狮子的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抓住小狮子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了解小狮子的特点,如,小狮子洗澡时,跟“我”开玩笑,表现了它的顽皮、淘气;小狮子为了保护我,与犀牛搏斗并把它赶走,表现了它的勇敢;小狮子换牙时的听话,表现了它的温顺可爱;小狮子半夜闯进驴群抓伤驴子,表现了小狮子的野性,但面对“我”的“教训”又表现出了乖巧。
二、细读品味词句,体会和谐感情。
“我”对小狮子的关爱以及“我”把它送回大自然这两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重点句段,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自学、小组讨论、师生评议等方式进行,体会“我”与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1.学生边自读课文,边划出表达“我”和爱尔莎之间深厚感情的词句。
读书之前,可将思考题出示给学生: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勾划出重点词句,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书所得,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结合重点语句共同评议。
下列提示仅供参考。
①“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把我舔醒。
”从“一刻也不离开”“一起睡”“舔”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小狮子和“我”已经有了感情,我也接受了它对我的感情。
②“它看见我蹲在河边,就故意……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
”“故意扑腾”“扑倒”等词语,写出了小狮子的顽皮,从“高兴”“开玩笑”等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对小狮子的喜欢,说明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5小狮子艾尔莎人教
版(2019)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现了“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课文共有十个自然段,是按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顺序来叙述的。
课文先讲“我”抱回刚出生三天就失去母亲的爱尔莎,并精心喂养它,以及它对“我”的感情。
接着讲小狮子从五个月到两岁时的成长过程,表现了小狮子顽皮、勇敢、驯服和善解人意的特点,以及“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小狮子爱尔莎与“我”之间的深厚感情具体表现在:1 故意跟“我”开玩笑;2 为保护“我”勇敢地与犀牛搏斗;3 换牙时张开嘴让“我”看,“我”有时靠在它身上看书、画画;4 吮吸“我”的大拇指,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5 忍受“我”的责打而不反抗。
最后讲“我”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我”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是:1 让它自己去生活;2 为了试验由人抚养并有人的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这部分重点讲“我”教爱尔莎捕获食物,锻炼它在大自然中生存的本领以及“我”几次送走爱尔莎的经过。
课文在讲“我”几次送走爱尔莎时,情
真意切,十分感人。
开始几次送走爱尔莎,它又饿肚子又发烧,说明这时候的爱尔莎已习惯被人饲养,要独立生活还有一个锻炼的过程。
“我”担心、想念、舍不得爱尔莎,但还是把它送回了大自然。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爱。
“我”和爱尔莎的感情越来越深,但由于对它的爱,也为了科学实验的需要,“我”又必须和小狮子分离。
因此“我”感到“莫大的痛苦”,小狮子对“我”恋恋不舍。
最后,“我”和小狮子的感情发展达到了高潮。
【补充资料】
1.作者介绍
乔伊·亚当逊(1911—1980),奥地利女生物学家。
出生于维也纳。
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
她心地善良、纯朴,且多才多艺。
成年以后,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酷爱旅行。
在野外考察和周游世界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
1937年开始,她离群索居到肯尼亚奈瓦沙湖畔,对狮子、猎豹等野生动物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完成了对母狮由野到驯再由驯到野的开创性实验。
同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野生的爱尔莎》和《我的朋友——猎豹皮芭》等书。
1960年,这两本书在伦敦出版时,一时轰动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动物文学”。
她的足迹和影响遍及非、欧、大洋、亚、北美五大洲,正是在她的有力推动下,全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的运动掀起了新的热潮。
乔伊·亚当逊不仅是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专家、杰出的旅行家和探险家,同时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和高产的作家。
她的作品材料丰富、具体,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生动,被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出版,畅销全世界。
本文是根据《野生的爱尔莎》中有关章节改写的。
2.课文相关知识
狮子:哺乳动物,身体长约三米,四肢强壮,有钩爪,掌部有肉块,尾巴细长,末端有一丛毛,雄狮的颈部有长鬣,全身毛呈棕黄色。
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
捕食羚羊、斑马等动物,吼声很大,有“兽王”之称。
鱼肝油:从鲨鱼、鳕鱼等的肝脏中提炼出的脂肪,是稀薄的油状液体,黄色或深黄色,有腥味,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
多在婴幼儿时服用,也常用于夜盲症、佝偻病等。
葡萄糖:有机化合物,单糖类,无色结晶,有甜味,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特别是葡萄中含量最多,通常用淀粉制成。
葡萄糖是人和动物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医药上用作滋补剂,也用来制造糖果、点心等。
犀牛:犀的通称。
哺乳动物,奇蹄目,形状略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
皮粗而厚,微黑,没有毛,性情暴躁,产地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
犀牛的角由角质纤维组成,很坚硬,是有力的攻击对手的武器。
可以入药,有强心、解热、解毒、止血的作用,也可做图章或其他器物的材料,经济价值极高。
羚羊:哺乳动物,形状和山羊相似。
雌雄都有角,毛灰黄色,面部有棕灰色条纹,四肢细长,跑得快,耐干渴。
角白色或黄白色,略呈弓形,下段中空,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平肝、镇痉等作用。
兽性:形容极端野蛮和残忍的性情。
【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中,“糙”字读“cāo”,不要读成“zào”。
“耷”字是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
“恕”字声母是翘舌音“sh”。
这几个字要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朗读感悟、理解】
1 要加强感情朗读,通过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先读通读顺课文,然后把感人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读出小狮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我”对它的关爱、它对“我”的依恋之情。
同时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感情的发展变化。
如,小狮子的顽皮、勇敢、温顺、驯服,其实是“我”对它的关爱所产生的结果,它对“我”非常依恋,“我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
写“我”几次送走小狮子爱尔莎的部分,突出表现了“我”和爱尔莎难以割舍的感情,非常感人。
建议学生在开始自读课文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借助感情朗读;在感悟、理解了课文后,还要进行感情朗读。
2 小狮子的成长过程,以及“我”把它送回大自然这两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体现了“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讲述小狮子成长过程中的事例,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狮子的特点以及“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具体可以这样进行引导:(1)“我”在驯养小狮子爱尔莎时,发现它有哪些特点?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第一,小狮子洗澡时,跟“我”开玩笑。
要启发学生抓住“故意扑腾”“扑
倒”等词语,体会小狮子的顽皮。
第二,小狮子为保护“我”,敢与脾气暴躁的犀牛搏斗,赶走犀牛。
可启发学生抓住“跑来”“勇敢”“搏斗”“赶走”等词语,体会小狮子的勇敢。
第三,小狮子换牙。
要抓住“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吮吸”等词句体会小狮子的温顺可爱。
第四,小狮子夜闯驴群,被“我”教训的事例,抓住“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吮着”“蹭着”等词语,体会小狮子驯服、善解人意。
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到小狮子爱尔莎的这些特点后,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小狮子爱尔莎的这些特点,是“我”在驯养它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我”对它关爱的结果。
(2)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看出“我”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课文中,很多地方表现了“我”和爱尔莎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写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我”把它送回大自然两个部分都有一些感人的细节,体现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画有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仔细体会。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说一说,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3 对于为什么要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赞成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要爱护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
4 学生肯定关注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后的生活状况。
教学时,可让学生
展开想象,说说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后的情景。
【拓展学习活动】
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平时耳闻目睹到的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例。
教师还可布置学生阅读一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书,进一步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资料
1.本文作者
乔伊·亚当逊:(1911—1980)奥地利人。
父亲是个颇有名望的建筑工程师。
她从小把假期的全部时间都花在父亲的庄园里,专心致志地对野鹿、狐狸等动物进行驯化工作。
1937年在东非肯尼亚旅行。
那辽阔无边的热带原始森林和出没其间的各种珍禽异兽,一下子把她吸引住了。
于是,她决定留在肯尼亚,这一留就是43年。
在此期间,她的丈夫在一次野外考察时发现三只小狮子,便带回营地进行驯化实验,并把其中两只大的送往荷兰动物园,留下最小的爱尔莎,继续驯化实验。
再后来,她写了一本引起轰动的书《野生的爱尔莎》,本课节选自这本书。
2.词语解释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
九霄云外,形容
远得无影无踪。
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