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妾不衣帛衣:穿。
B.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诎:通“屈”,受委屈。
C.其妻请去去:离去。
D.余虽为之执鞭虽:虽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节俭力行重于齐苟全性命于乱世B.解左骖赎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知己而无礼秦王还柱而走D.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不足为外人道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抓住车夫妻子从门缝里窥视的细节,来揭示一个女子的内心隐秘。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蓊(wěng)郁脉(mò)脉渺(miǎo)茫弥(mí)望B.倩(qiàn)影参(cēn)差斑(bān)驳煤屑(xiè)C.羞涩(sè)点缀(zhuì)酣(hān)眠媛(yuán)女D.敛裾(jū)惦(diàn)着宛(wǎn)然峭楞(lēng)楞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青荇(xìng)颓圮(pǐ)悄然(qiāo)共其乏困(gōng)B.阙秦(quē)惩创(chāng)戮力(lù)瞋目而视(chēng)C.浸渍(zì)豆豉(chǐ)瓦菲(fēi)长歌当哭(dàng)D.箜篌(kōng)鲰生(zōu)桀骜(ǎo)殒身不恤(yǔn)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廖廓张驰篱笆执拗B.浪谒飞舟尸骸屠戳作揖C.笙箫攒射撰写窒息D.荡漾菲闻婆娑荤腥4.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A.广阔无垠不加思索人事沧桑意气风发B.激浊扬清怨天尤人记忆犹新举世瞩目C.生灵涂炭博闻强识一股作气自怨自艾D.广有羽翼绿草如茵九霄云外轰堂大笑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今年的校运会上,高一(10)班的同学顽强拼搏,终获冠军,铩羽而归。
B.演讲赛现场,一位身着异装的演讲者,一边高喊“朋友们你们好吗”,一边做鬼脸,在场的同学们纷纷拍手称快。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落网后,很多行贿的房地产商忐忑不安,害怕自己罪行败露。
D.开学典礼的操场上,师生聚集,流光溢彩的烟花撑起的天空五彩缤纷,美轮美奂。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张之为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
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
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
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
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
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
“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
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太平广记》卷二二)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
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
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
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
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
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
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
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uò)湔雪(jiān)敛裾(jū)下咽(yàn)B.荆棘(jí)佛狸(bì)矗立(chù)拮据(jū)C.参差(cēn)媛女(yuàn)骊(lì)山剽(biāo)掠D.寒濑(lài)囷囷(qūn)氤氲(yīngyūn)监生(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幽僻惦记没精打彩娇生惯养B.滂沱寒喧针贬时弊宽鸿大量C.厮认机杼安分守己走投无路D.泥淖仓促如愿以尝天理昭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黄金高,原是福建省连江县县委书记,被喻为穿着“防弹衣”的“反腐英雄”,后来,他自己也因涉嫌受贿,而由一个“反腐英雄”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腐败分子。
(2)鲁迅文章中有些的地方,读者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认真揣摩,才能理解。
(3)日本政界的右翼分子妄图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A.退化隐讳篡改B.蜕化隐晦篡改C.退化隐晦窜改D.蜕化隐讳窜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先生对我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B.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C.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无不拍手称赞。
D.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四婶有时当面警告她:“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你。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阿房宫赋》,前人认为:“一起突兀,一结无穷,中间部分藻丽流动”。
B.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C.罗汉们老到七、八十,小到六、七岁,真让人称奇。
D.“了不起!”这一出悲剧的确打动了我们,我们议论纷纷:“支那也有了不起的女人!”6.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怕周海亮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
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
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
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裂,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
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里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
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
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
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
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
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
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
几百个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
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
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他说:“我当兵。
”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
”他说:“我当兵。
”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
没有枪的新兵很多。
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
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
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
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今天就该阵亡了。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源头领略中国文学之美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少之又少。
我们常常以为学过了“关关雎鸠”或“蒹葭苍苍”就是学过了《诗经》,我们以为吟唱被改编过的“我愿逆流而上,寻找她的方向”就是在亲近《诗经》,我们甚至以为读一些作家对《诗经》的纯美解读就感受到了《诗经》之美。
可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去深入《诗经》,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呢?《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学之“祖”。
读《诗经》,你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你会发现,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原来是出自这里。
《诗经》里最美的送别。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燕燕》),诗中那上上下下飞来飞去的燕子,使一幅“劳燕纷飞”的悲伤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
而“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伫立在那里的人,看着被送之人,一直看到看不见为止。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应该就是这“瞻望弗及”场景的延续吧。
明代学者称这首诗为“万古送别之祖”,确实一点儿都不过分。
《诗经》里有最美的女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名句,同样出自《诗经》。
整首诗的名字是《硕人》。
“硕人”就是“高大的人”,古代以高大健硕为美。
这是《诗经》305首中写得最美的一首诗,后世那些描写美人之美的词汇,与这首诗相比,都显得大为逊色。
诗中写到,这美人,她的手像嫩嫩的白茅草,她的皮肤像润肤膏凝聚起来那样。
最关键的,是她笑起来是那么优雅,她的眼睛是那么顾盼生姿。
如此华丽丽的比喻,出现在上古时代,你是不是会觉得惊讶?、《诗经》里还有最美的男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淇奥》),这位绝世男子性情稳重儒雅,举止庸容高华。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他未必就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
李白乃以气夺人。
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
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
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中已有这方面的记载。
曹丕创作《典论·论文》时开始以气论文。
此后在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也运用了气的概念。
气是指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
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
读者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
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
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
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
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是前人不敢想象的。
自然界的许多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成为新的意象。
海就是这样。
自《诗经》开始,写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并不多,写海而能写出海的气魄的,要推李白。
在“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半壁见海日”这些诗句中,海与风、日相互配合,构成了一幅幅壮观的图画。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
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也不同于报晓的天鸡。
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唯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云、回声和影子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陈涉起义的巨大号召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了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现象。
(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选择题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评论认为,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危言危行的背后是日本历史教育的长期缺失。
此次事件暴露了日本当局拒绝正视二战历史的错误态度,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日本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
②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
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③参加“为了孩子的明天”活动的专家学者都阐释了自己对未来教育的新理念,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得之愚。
④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寓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教育和经世致用,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用人文音乐滋润心灵音乐对人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具有独特的影响。
人文音乐更是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人、鼓舞人,还与社会发展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文音乐有助于凝聚社会精神。
音乐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人文音乐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文化。
人在劳动中总结、概括、创造了音乐,使音乐艺术从原始萌芽状态不断发展成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
人文音乐的民族性体现了音乐来自民族的生活和历史,脱离不了民族的精神特点。
特别是民歌,更是鲜明地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
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文音乐的发展,但人文音乐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音乐文化活动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能够对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民族凝聚力。
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人文音乐教育既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文化,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我国古代社会,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在《论语》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
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然后再通过“乐”的教化,将前面的学习有机融合,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人通过“乐”的教化功能,修养成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
人文音乐可以协调人际关系。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由于人文音乐与人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对人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激发作用,可以提供给人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对人的生理、感情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因而音乐可以对人进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方面的潜移默化地熏陶,发挥对人的启迪感化作用。
人文音乐中美妙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音色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心境良好。
人们在音乐活动中容易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最终在契合中增进友谊。
所以,优美的人文音乐可以有效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
人文音乐体现时代精神。
音乐如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现实。
人文音乐的形式和内涵都必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实际上,每一个时代都要求音乐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且对社会生活起积极作用。
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创作中都体现了所处时代的精神,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作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音乐与社会发展应保持契合,让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得到音乐的潜移默化地启示。
当今时代,人类文明快速发展,音乐元素也复杂多样。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观察、审视,有意识地让音乐体现出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念。
要把生活融入音乐,用音乐去表达生活、反映生活,又要让音乐引导社会思潮,为社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有关人文音乐的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人文音乐不仅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还与社会发展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
B.人文音乐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来自民族的生活和历史,具有民族的精神特点。
C.人文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使人的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D.人文音乐的美妙旋律、轻松节奏、悦耳音色,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增进友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民歌是人文音乐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能鲜明地反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B.“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现了孔子对音乐的教化功能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说明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C.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激发作用,因而可以直接对人进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方面的教育。
D.贝多芬的交响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体现了它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人文音乐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所以,人文音乐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群体意识。
B.我国古代就重视音乐教育,古人认为,音乐能将“诗”与“礼”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人的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C.由于人们在音乐活动中容易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所以,在一些社交场合演奏或播放一些优美的人文音乐,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
D.音乐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现实。
为了引导社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应该多创作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14分)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
祖楷,魏殷州刺史。
父谦,周荆州总管。
彭少孤,事母以孝闻。
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
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
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
”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
”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
”骑士因执而锁之。
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
”其从者愕然而去。
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及践阼①,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
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恒典宿卫。
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
上每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
”又尝曰:“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
”上曰:“试为我言之。
”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
观者以为知言。
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
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
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
上大悦,赐钱一万。
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
”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
”遂遣之。
及至匈奴中,可汗召善射者数十人,因掷肉于野,以集飞鸢,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
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
突厥相顾,莫不叹服。
可汗留彭不遣百余日,上赂以缯彩,然后得归。
仁寿末,进爵安阳县公,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
从幸洛阳,彭督后军。
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
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
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
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
(选自《隋书》,有删改)【注】①践阼:帝王即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通:通晓。
B.纯麾从骑,彭又曰麾:指挥。
C.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执:执行。
D.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暇:空闲。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彭生性谨慎缜密的一组是(2分)①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②因诈病,止传舍③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④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⑤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⑥突厥相顾,莫不叹服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崔彭少年就失去父亲,侍奉母亲依靠孝而闻名。
崔彭精于骑马射箭,一次有只鸽子在宫中大殿的梁上鸣叫,他只射了一箭即射中。
B.崔彭少时喜欢读《周官》、《尚书》,并粗略通晓其大概意旨。
后来在宫中负责守卫时曾给皇上讲了君臣恭谨慎重的义理,并得到皇上称赞。
C.隋高祖任丞相时,派崔彭带两个骑兵去征召镇守齐州的宇文纯回朝廷,崔彭怕他不听召唤,先假称得病,后又称有秘密要告诉他,最后完成了任务。
D.崔彭以善于射箭闻名于突厥,于是突厥达头可汗设计把崔彭骗到突厥,留住崔彭不放一百多天,直到隋高祖赠给可汗彩色的丝织品,他才得以回朝。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16分)鹧鸪天辛弃疾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①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②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③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④。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
时年他才四十二岁。
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
②青帘:借指酒家。
③缟袂:白衣。
④外家:娘家。
8.这首词上片的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4分)9.作者采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用什么乐景表达了什么悲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①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0.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4分)11.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四.默写(6分)12.(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五.现代文阅读(18分)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杨逸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
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
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
20世纪初,先进的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炮,送抵积贫积弱的中国。
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
“病理解剖对于医者,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中国医道上,光照他们,引着他们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