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管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转型,我国农民工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他们在城乡间不断流动,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就业人口稳步增长,农民工群体特点显现,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工的劳动环境和职业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管理问题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农民工的职业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分析1.职业病危害严重由于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和机械加工,他们经常接触各种化学和物理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品、噪声和振动等,导致其患职业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2.职业伤害频发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等环境中,农民工面临高空作业、异地作业等风险,容易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职业事故,造成较大的伤害和损失。
3.职业卫生监管不力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使得职业卫生监管难度加大,相关部门在监管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足之处。
4.职业健康意识薄弱农民工在追求生计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对自身职业健康关注不够,很少主动了解和采取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导致自身职业健康问题的忽视。
5.职业卫生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其职业卫生权益保护存在一定的缺失,一些用人单位往往对农民工职业卫生问题不够重视,保护措施不到位。
二、解决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管理问题的对策1.加强立法和政策保障建立健全适合农民工特点和需求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大对农民工职业卫生权益的法律保障力度,加强对农民工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2.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卫生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对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等危险性较大行业的监督力度,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伤害事故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
3.提高职业健康意识和教育开展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工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其对职业卫生问题的关注和自我防护意识。
农民健康农村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

农民健康农村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农民是我国的重要劳动力和农村居民的主体,他们在农田劳作、农产品生产、农业经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重点关注农民健康和农村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农民健康问题农民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身体健康问题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农民容易遭受工伤和职业病。
比如,提重物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劳累过度引发疲劳综合征等。
此外,农村地理环境相对较为恶劣,缺乏清洁的水源和环境,暴露于不良的卫生条件下,容易感染各类传染病。
1.2 社会环境问题农村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竞争激烈、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
农民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容易感到失落、无助和压力过大。
此外,农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二、农村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农村地区由于受制于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限制,农村居民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2.1 孤独与无助农村居民由于社交圈子相对狭窄,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容易感到孤独与无助。
尤其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2.2 厌学和缺乏知识农村居民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容易厌学和缺乏知识。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干预措施针对农民健康和农村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3.1 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3.2 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农村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通过专业的咨询师,帮助农民解决心理问题,缓解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3.3 社区支持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组织各类社区活动,扩大农民的社交圈子和支持网络。
通过社区活动,农民可以与他们的邻居、朋友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快乐,减缓他们的孤独感。
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现状及对策

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然而,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付出,他们在建筑工地上承担着重要的劳动力工作。
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成为建筑行业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现状及对策。
一、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现状1.职业伤害频发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
农民工在工作中常常需要长时间站立、弯腰、举重等,这些工作姿势容易引起肌肉骨骼疾病。
同时,建筑行业的工作涉及高空作业、机械作业等,这些工作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坠落、切割伤、电击等。
2.职业疾病高发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农民工在工作中长时间接触粉尘、噪音、化学药品等,容易引起职业病,如尘肺病、耳聋等。
3.职业安全知识缺乏由于农民工多为来自农村的人员,他们缺乏职业安全知识的相关培训,对于避免职业伤害和职业疾病的预防措施不够了解。
二、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对策1.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安全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职业安全知识,掌握职业伤害和职业疾病的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档案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档案,记录农民工的职业病史、职业伤害史、职业安全培训记录等信息,为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提供保障。
3.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建筑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如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监测等,确保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
4.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保险制度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保险制度,为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提供保障,保障农民工在工作中的权益。
三、结论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是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档案、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保险制度等措施,对于保障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

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方面的问题,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况常常受到威胁。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职业安全的现状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通常从事建筑工地、工厂、餐饮业等行业,他们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首先,建筑工地是农民工的主要就业地点,但由于工地管理不规范、施工安全意识薄弱等原因,工地事故频发。
其次,工厂和餐饮业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机械设备不完善、化学品暴露等。
二、农民工职业健康保护的现状农民工的职业健康也备受关注。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容易引发各种职业病。
比如,建筑工人长时间搬运重物,容易导致腰椎疾病;工厂工人接触有害物质,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餐饮业工作者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消化系统问题等。
此外,农民工的生活环境也较为拮据,缺乏合理的休息和饮食,这也对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问题的原因农民工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问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农民工群体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对城市的工作环境和法律法规了解不足,缺乏相应的权益保障。
其次,一些用工单位存在违法用工行为,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对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不够重视。
此外,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改善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的措施为了改善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障意识。
其次,加强用工单位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最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监督,确保他们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
总结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广泛关注和解决。
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

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城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农田耕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的限制,农民工在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上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职业安全问题1. 高风险工种农民工普遍从事一些高风险工种,如建筑工地、矿山等,工作环境复杂,存在伤害风险。
工地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频发,给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2. 缺乏安全培训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对于工地的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
在工作中,他们对于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和操作不够规范,容易发生事故。
3. 用工合同不完善农民工的用工合同普遍存在问题,合同内容不明确、权益保障不完善。
一旦发生事故,农民工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了职业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二、健康问题1. 长时间劳动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经常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甚至整天。
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容易导致身体疲劳、精神压力过大,进而引发健康问题。
2. 缺乏休息和保健农民工多数生活和工作环境简陋,缺乏良好的休息和保健条件。
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和锻炼,容易患上各类疾病。
3. 职业病风险农民工在一些特殊行业工作,如煤矿、化工等,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较高。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容易引发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中毒等,严重危害农民工的健康。
三、解决方案1.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2. 完善用工合同制度加强用工合同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责,明确工资、工时、休假等内容,减少因合同不完善而引发的纠纷。
3. 提供健康保障和服务加强对农民工的健康保障和服务,提供定期体检和医疗保险,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类健康问题,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农民工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分析

农民工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农民工的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工伤事故频发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安全隐患较大。
许多农民工在危险的岗位上工作,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尤其是在建筑工地、矿山、工厂等行业,工伤事故频发。
解决方案: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
雇主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设施,确保农民工的人身安全。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宣传力度,确保农民工在发生工伤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赔偿和救助。
二、职业病防治不力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环境往往是不卫生的,他们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容易患上职业病。
然而,农民工对职业病的认识较低,对职业病的防治措施了解不足。
解决方案:加强职业病预防宣传,提高农民工对职业病的认识。
政府要加大对有害工作环境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卫生标准。
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医疗救助。
三、工资拖欠问题严重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一大问题是工资拖欠。
许多雇主存在违法行为,不按时支付农民工的工资,给农民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困扰。
解决方案:加强对工资支付的监管,建立健全工资保障机制。
政府要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工资拖欠行为。
同时,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宣传,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四、社会融入度低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社会融入度低的问题,他们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互动较少,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解决方案:加强农民工社会融入度的培养。
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农民工的关爱工作中,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农民工的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农民健康如何通过运动提升农民身体素质

农民健康如何通过运动提升农民身体素质农民健康如何通过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农民是国家的骨干力量,他们辛勤劳作,为社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长期劳动和生活在偏远地区使得农民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运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农民如何通过运动来提升健康水平。
一、农民健康问题的现状农民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田地耕种、收割庄稼等,长时间的一边低头耕作一边马不停蹄地劳动,导致身体姿势不当,容易引发腰椎疾病和肌肉劳损等问题。
此外,农民在偏远地区生活,医疗条件有限,常常忽视自身健康问题的诊治,导致疾病的长期积累和恶化。
因此,农民健康问题亟待得到关注和改善。
二、运动的益处1. 强身健体:通过运动可以增强农民的体力和耐力,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适当的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定期运动还有助于加强骨骼和关节的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等问题。
2. 改善心理健康:农民通常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长期的孤独和寂寞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而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心情和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3. 提高免疫力: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农民长期接触土壤,身体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因此提高免疫力尤为重要。
通过运动锻炼,可以促使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活化,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适合农民的运动方式1. 散步:农民多数生活在乡村或农田周边,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散步。
散步既不需要专门的场所,又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
每天步行半小时以上,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心肺功能、消耗能量和增强肌肉力量。
2. 健身操:健身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全身肌肉,又能提升心肺功能。
农民可在家中或田间地头进行简单的健身操动作,如深蹲、平板支撑、俯卧撑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解除繁重工作带来的疲劳。
农民健康改善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农民健康改善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的农民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农村地区的人们普遍缺乏正确的健康知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导致健康水平不高。
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农民健康改善迫在眉睫。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农民健康问题以及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措施。
一、农民健康问题分析农村地区以农民为主体,他们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强度较大。
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农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和误区。
比如,他们往往忽视体育锻炼,饮食单一且营养不均衡,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无法及时治疗疾病等等。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农民的健康水平。
二、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措施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宣传健康知识对农村居民宣传健康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向农民传授关于饮食、锻炼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利用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手段,让健康知识深入到农村居民的生活中。
2. 加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滞后,这给农民的健康带来了困扰。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医疗设施建设。
包括修建乡村医院、培养基层医疗人员等。
只有这样,农民在生病时才能及时得到治疗。
3. 建立健全农民医保制度农民医保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农民医保制度,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这不仅能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还能增强他们对健康的重视。
4. 支持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许多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而农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户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通过农业合作社,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改善健康状况。
5. 增加休闲活动和社交机会农民长期从事农业劳动,工作强度大,缺乏休闲和社交活动。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农民提供休闲和社交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摘要】在现今的社会,国家的各项保障逐渐健全,作为城市中主要建筑物的贡献者,农民工的健康状况真的值得我们关注。
这部分人群,可以说是很辛苦的的,起早贪黑,严寒酷暑,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相关部门应跟加关注他们的境况,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他们的健康状况区域良好,这样城市的基础实施的建设才有保障。
【关键词】农民工;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紧跟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全国多个地方涌现了农民工的潮流,为发展城市和为城市所进行的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大批的农民工所面临的生产生活环境如此之差、社会保障不完全有、儿女们上学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本身在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工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因素。
还有各地,由于财力或是其他原因,导致农民工所居住的的地方,连最基本的体育设施的搭建都没有,这也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
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跟多关注你农民工的健康状况。
1.农民工健康状况现状值得思考
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大多都从事最苦最累的工作。
首先,他们大多居住在饮食条件,卫生条件较差的区域,而且偏僻的简易房里面绝大部分是他们大多合伙租住的,基本是七八个人拥挤在一个房间里,各种相关设施包括洗浴、饮食等相关生活设施保证不了,生活质量低下,另外由于工作时间长、不规律的生活,致使他们慢慢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得上职业病、肠胃、心血管等疾病。
其次,劳动保护不够,权利保障差,身心容易受到伤害。
有的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霸王合同”、“生死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工大部分没有组织可以依托,再加上知识水平的限制和自身法律意识薄弱,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面对要“饭碗”还是要“保障”的两难抉择,迫切需要工作的农民工通常会放弃“保障”需求,选择“饭碗”,而且在农民工为了生活不得不廉价出卖劳动力不敢争取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很多用工企业不给农民工办理医疗等社会保险。
最后,由于农民工健康意识薄弱,经济承受能力差,所以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农民工薄弱的健康意识和有限的经济承受能力,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健康隐患。
不少农民工认为,自己年轻,身体抵抗能力强,即使有小病小痛也没有必要去医院检查。
有的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做不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使小病发展成大病。
2.影响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2.1花钱看病舍不得
据调查,一位农民工被查出患有肺结核病。
本人看上去只有38岁,但看上去却像年过半百。
他说自己早就感觉身体不舒服,经常咳嗽,但是因家中两个孩子要上学,自己挣钱又不多,一直舍不得花钱做检查。
“我出来打工十几年,从来没有做过体检,要不是这次免费体检,我可能还会拖下去。
”
2.2病了也得继续干
在武汉市武昌区徐东路东方红建材市场的一家石材店里,切割机轰鸣,粉尘飞扬,来自浠水县的李师傅正在切割大理石。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飞扬的粉尘像雪花飘到脸上、身上,他整个变成了“灰人”。
李师傅告诉记者:“干这工作的,很多人都得了肺病,可那也得干下去,我是家里的顶梁柱,老的小的都在等着吃饭哩!”
2.3住得差、吃得脏、干得累都是病源
武汉市汉正街上有一处老楼,楼顶上的平台是民工棚户聚集地,简陋的棚屋是当地居民用铁皮、油毡搭建起来租给民工住的。
每间一般住三四十个人,大多是“扁担”师傅,上下大通铺,汗臭、脚臭味混合在一起。
棚屋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又一点也不挡寒,但这就是他们在城市的家。
农民工受生活条件所限,经常在大排档吃饭,不洁饮食让他们成了肝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一些女性农民工为了节省费用,挤住在一起,日常用具混用、洗漱条件差都很容易造成各类妇科疾病的交叉感染。
农民工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状态,劳累的工作导致农民工易患心血管疾病和肝、胆、肾结石、高血压等疾病。
从事建筑和餐饮行业的大部分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至10小时,有的长达12个小时甚至更长。
2.4职业危险大,医保意识差
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目前湖北省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很低,没有医疗保障更加剧了农民工“小病不愿治,大病不敢治”的状况。
如何将更多的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社保工作者和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要将全部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纳入社会保险系统当中,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
但在现阶段,由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只能是分阶段、分类别地逐步解决。
他们建议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结合起来,相互配合。
农民工在城里就业、生活,应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为宜,以保证他们与城镇职工享受平等的医疗保险权利。
而对于收入低或自愿选择的,也可以让他们以灵活就业的方式选择低缴费低待遇办法,同时也为他们回乡参加当地农村合作医疗提供方便。
3.提高农民工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
当前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堪忧,要改变这种状况,既要有体制机制的根本改变,又要在适当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扎实工作。
具体来说:
(1)关键是要废除现在的农民工体制,切实把农民工纳入我国职业健康防护网之内。
要改变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关键是要改变他们的这种体制地位,国家要象计划经济体制下保护国有企业工人一样,对他们的职业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才有可靠的制度保障。
(2)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病统计制度,全面掌握我国职业病发病状况。
科学的决策要建立在对事实准确掌握的基础上。
从前文可知,当前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有多少职业病患者。
这给职业病机构建设、人、财、物力的合理配置都带来了决策难题。
所以,加强农民工职业健康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统计的单位类型局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职业病统计制度,把各类非公企业的工人都包含在统计口径之内,最大可能地摸清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真实情况,为职业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3)加大对各类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对劳动健康的重视,减少职业病发生。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损害大,治疗费用昂贵,职业病患者对家庭和社会都是负担,但是职业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因次,保护农民工的职业健康重在预防,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加强对劳动健康的管理和监督,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从2009年职业卫生监督统计数据看,我国职业卫生监督覆盖到的职工总数只有三千多万职工,大部分劳动者尚未覆盖。
因此,国家要加大对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类非公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尽可能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4)切实贯彻执行新的《职业防治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为加强企业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这是职业病防治的新开端。
但是好的法律还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只有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切实履行新的职业病防治法,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法律保障,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才能有切实的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郭星华,才凤伟.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与精神健康.中国乡村发现网,2012-9-30.
[2]胡宏伟,曹杨,吕伟.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与求助行为研究.西北人口,2011,(5):27-33.
[3]杨川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认同.人民论坛,2011,(17):162-163.
[4]刘玉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人口与经济,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