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1年,中国务工人员总量已经达到了近3亿人,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

这些农民工大多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了必要的一项工作。

然而,在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问题1: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针对农民工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往往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

这样既难以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也难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对策:需要加强对农民工职业需求的调研,制定个性化、多元化课程,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问题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很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仍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缺乏针对性、趣味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经常导致学员缺乏参与感,不愿意学习,进而使得培训效果的减弱。

对策: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实践操作、研讨会、微课等,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同时,拓宽学员的参与渠道,建立线上平台,打造互动式学习氛围,促进知识学习和信息交流。

问题3:培训机构少、分布不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量不足,而且存在区域性集中问题。

这样的状况会使得一部分农民工面临就业技能培训难度大、培训机会少的情况。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城市、农村两个区域的培训网络,建立一定规模、具有特色的选修机构,以便为农民工提供便利的技能培训和学习机会。

问题4:培训人员质量不高一些培训机构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缺乏实践经验和市场敏锐度。

这样的状况会导致农民工得不到科学、规范的指导,进而影响培训效果。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师资的专业性和素质。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师资的监管,确保农民工能够接受到合格、质量高的培训服务。

总之,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为了使农民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市场,提高生活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潼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潼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潼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素质农民过去又称为新型职业农民,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高素质农民培育相关内容,其目的在于培育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农民,以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进而确保端牢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重庆市潼南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市级决策部署,近年来在农民培训模式创新、跟踪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成效较为明显,但与四川、浙江等周边省份的一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

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举措,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农民培训、持续壮大农业农村产业人才队伍提供参考。

一、潼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扎实有效、亮点突出1.稳步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持续壮大。

近年来,潼南区根据《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以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等为契机,以发展蔬菜、柠檬、油菜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围绕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内容需求,积极组织全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能手、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开展学习培训,自2013年以来,累计开办各类培训班800余期,培训4.5万余人,培育高耕耘者振兴计划·重庆市潼南区乡村治理骨干专题培训班素质农民1.06万名,申报发明专利100余项,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2.积极搭建,高素质农民培训平台增多。

截至2023年,潼南区先后评选认定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机构1家,先后创办了包括蔬菜种植、粮油种植、柠檬种植、水产养殖等7类田间学校21所、实训基地16个,拥有共享师资80余名、农民核心学员300余名,为搭建潼南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民工。

由于缺乏相关职业技能,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往往面临着种种问题。

本文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培训内容不符合市场需求。

由于缺乏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了解,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常常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他们培训的内容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

对策:一方面,培训机构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定制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指导力度,鼓励其研发和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职业培训课程。

问题二:培训机构资源有限。

由于缺乏投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往往较为有限。

这使得培训机构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

对策: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完善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

可以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扩大培训机构的规模和教学资源。

问题三:培训效果难以评估。

由于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很难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这使得培训机构难以改进培训方法和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对策:一方面,培训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包括对培训前、中、后的评估,对学员的学习情况、技能水平和就业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分析,为改进培训提供依据。

可以建立行业评估机构,对农民工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认证,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可信度。

问题四: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缺乏联系。

由于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培训机构往往无法了解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也无法帮助学员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从而影响了学员就业的机会和效果。

对策:一方面,可以建立定期交流的平台,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培训相关活动,加强彼此的了解和沟通,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国家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培训内容不匹配目前,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只是简单地传授某一项职业技能,缺乏实践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缺乏基础教育的人群,应该优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对此,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根据结果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二、培训方式单一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时间和经济能力,无法参加集中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此外,一些人群可能有读写能力的问题,对于传统的书本式教育难以接受。

因此,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网络培训和线上课程的形式。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方便地参与,提高培训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三、师资力量不足目前,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的教学人才,难以对学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辅导。

因此,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坊和选拔优秀教师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职业技能培训结束后,需要及时跟踪学员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

一些机构虽然提供了职业辅导和推荐就业机会,但是缺乏后续的跟踪和评估服务。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跟踪服务机制,保障学员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广泛关注,注重培训内容匹配、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后续跟踪服务。

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生活质量。

我国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训 经 费纳入 财政 经 常性预算 :用 于 补 贴农 民工 培 训 的经 费要 专 款专 用 , 提 高使用 效益 ;加 大投 入 力度 , 增 加农 民工 输 出前培 训 补贴 , 在促进 就 业 资金 中, 各级财政应增加农 民工 公共就业 服 务补贴 资金 。 政 府 投 入 , 将 是 农 民工 培 训 工 程 健康 开 展 的基 础 。
( 二 )扩 大 农 民 工 培 训 的 宣传 和 引导 力 度 ,使 农 民 工 从 主 观 上 切 实提 高对 参加 培 训 的 重 要 性 的 认 识 。
为 了让 更 多的农 民 了解农 民工 培 训 工 程 , 政府 应 JJu强 宣 传 工 作 , 通 过 农 村广 播 、 电视 、 报 刊等媒 体 宣 传党 和 政 府 关于 农 民 工 培 训 的有 关 政策 , 宣传 、 报 道 通 过 培 训 务 工 致 富 的典型 事 例 , 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转变观念 ,积极踊 跃参 加培训 。
我国农 民工 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口 崔付荣
一 、 目前 我 国 农 民工 培 训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一 )培 训 经 费严 重 不 足 。 农 民工 培训 的多元 化投入 机制没有完全 建立 , 当前培训 投 入 基 本 是 以政 府 投 入 为主 , 但 政 府 的投入 又 严 重 不 足 , 农 民工 培 训 经 费缺 乏 基 本保 障 , 已 经 影 响 了农 民工 培 训I工 作 的正 常进 行 。 现 在培 训一 个农 民工 , 至 少需要 一 个 半 月 , 培训 费用少则 几 百元 , 多则上 千元 , 许 多农 民工 面 对这 笔支 出只 能站 在培训 门外望 洋 兴 叹 。 ( 二 )农 民 工 自身对 参加 培 训 的 重 要 性 认 识 不 足 。 由于 地 方 政府 的宣 传 工 作不 到位 , 许 多农 民工 不 清 楚城镇 需要 什 么 样 的劳动 力 , 不 能 正 确认识 培训后掌握 一 门技 能对 自 己 找 工 作和 增 JJu收人 的好 处 。 这 种 信 息 的不 对 等导致 部 分 农 民不愿 花 时 间 和 精 力 去 参 』Ju培 i)il , 甚至 有 不 少 农 民工 认 为培 训 耽误挣钱和 浪 费时间 。 ( 三 )培 训 内容 针 对 性 不 强 。 例如 , 目前 市场 上 非 常 紧 缺 电子 精 工 等方 面人 才 , 由 于 一 些 劳动 部 门没 有 开展 此 项 技术培训 , 很 多农 民工 根 本不 能从事 这 些 工 作 。 再 如 ,许 多农 民工 听 说东北三 省 的建筑 行业 报 酬 高 , 他 们 想 获 得砌 墙 、 抹 灰 等技 术 , 然 而 很 多劳动 部 门却 很少 开 设 这 类培训科 目。 ( 四 )师 资 力 量 薄弱 。 各培 训 部 门的培训 教师 多半是高薪聘请的 , 但专业 技 能与 实 践 经 验 丰 富 的“ 双 师” 型 的教师较 少 , 甚 至 有 个 别 地 方 的培 训 根 本 没有专 业 人 员作 为教 师 。 这 样薄弱 的师 资力量 严 重 影 响 了对 农 民工 培训 的效 果 。I i I ' " .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工群体。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逐年增加,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培训内容单一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农民工的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劳动技能上,如搬运、装卸等。

这种培训内容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就业需求,但对于农民工未来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缺乏帮助。

培训机构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包括管理技能、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城市就业和创业。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目前,大部分农民工的培训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

这种培训方式存在教学资源有限、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

应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推行在线培训、远程教育等新型培训方式,使农民工能够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不足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目前,虽然各地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培训机构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往往难以长期参加培训,导致培训机构的培训班次不足。

一些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培训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师资力量,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来。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元化培训内容。

培训机构应根据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开设更多领域的培训课程,如管理、销售、创业等,以满足农民工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培训需求。

2. 引入现代化培训方式。

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推行在线培训、远程教育等新型培训方式,使农民工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并提供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培训效果和满意度。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许多地方和企业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工作内容、培训方式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工作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许多培训机构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往往只关注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市场对高级技能的需求。

在建筑行业中,基本技能培训主要是指砌筑、钢筋工等,而忽视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

这导致一些农民工在培训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浪费了培训的资源。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提高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

培训机构应该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职业。

在培训之前,可以通过职业测评、实习等方式,帮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培训方式不合理。

目前,许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即将大量农民工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训任务。

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过于繁杂,难以深入学习和理解。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推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模式。

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和基础,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几个阶段,逐步提高培训的难度和深度。

开展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不应只是一次性的活动,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培训,帮助农民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社会环境不利于培训。

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在城市的地位较低,社会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关注度不高,培训资源有限。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陷入利益输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最新文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最新文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抓手,紧扣“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环节,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内容方式,强化培训管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存在问题一是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留在家里务农的人以妇女、老人、小孩居多,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严重匮乏,本土人才缺失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职业农民培育的首要问题。

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大多数农民缺乏长远职业规划,传统小农思想严重,市场观念淡薄,对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有些群众认为农业收益低、农事劳动辛苦、社会地位低等,许多有能力的农村年轻人向城镇转移,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在家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二是学员遴选不够严格,培育效果不明显。

尽管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职业农民的职业属性和分类认识不全面、掌握不精准、执行不严格,培育对象甄别遴选存在需求和供给之间信息不对等、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有的培训机构与农民接触少、掌握信息不全面,培育的针对性精准度不高,加之大部分种植业培训在务作生产旺季进行,农民忙于田间作业,加大了培训组织难度。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些乡村为完成培训指标,硬性安排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在家劳动力参加培训,基本没有考虑农民的产业基础条件和参加培训意愿,导致出现需要培训的得不到培训,不需要培训的经常受培训,大大降低了培训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志国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中,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生长的环境及所受到的教育有限,多数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随着时代的进步,庞大的农民工队伍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农民工的生存和以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的大问题,如何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素质,是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03-1
农民工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特别是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民为城市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和汗水。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民工原有的思想和技能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为此国家想方设法来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工作技能。

其中农民工培训就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能很快达到效果的办法。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

1 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工自身思想观念有束缚
由于农民工多数生活在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多数农民工所接受的教育程度都不高,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的比例都不是很高,文化程度有限,加上风俗习惯等影响,多数农民工的思想意识都很保守,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较浓,眼界不是很开阔,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能吃饱穿暖就知足了,对未来的发展缺乏规划和设想。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农民工对于培训工作一是认为没必要,不愿参与,二是认为可有可无,即便参与了也不积极,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宁愿从事低级体力劳动或简单熟练工种,也不去突破自己去掌握其他技能,思想上没有长远性和开拓性。

1.2 所处环境对思想观念有影响
由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不同,城市人对农民工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偏见,对农民工的歧视在城市中普遍存在。

这就造成了农民工的自卑心理,在城市中找不到发展的热情和信心,虽然有的在城市中生活多年,但仍然认为这里不是自己的家,漂泊感很强。

农民工在城市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农民工在城市中缺乏长期的制度保障,只能在城市中打短工,
过着“候鸟”式生活,这就造成农民工过一天算一天的思想,难以激活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和热情。

1.3 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多数培训机构所开设的培训课程与市场脱节,难以适应农民工的实际需要,所设课程有的知识陈旧,有的知识太过于理论性,而一些培训机构所设的课程,没有经过具体调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培训内容与就业脱节,即便农民工经过培训也是所学不多,学非所用,由于硬件条件、教师水平等因素限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4 培训费用阻碍了一部分农民工
虽然农民工培训工作,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费用支出,但由于培训机构多数都集中在离农民工住地较远的地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在来往的交通、食宿等方面还会产生许多费用,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农民工来说,无疑在心理上有了障碍,如果所学的再没有实际用处,他们自然就都不愿意参加培训了。

2 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的对策
2.1 改变观念,改短期培训为终生教育
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以及培训部门要对此真正重视起来,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再想方设法改变农民工的观念,要把短期培训转变为终生教育,让农民工的思想彻底解放出来,跟上时代的步伐,拓展视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认真地参加到培训中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及专业技能,让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农业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实效
在培训环节上,要注重内容的实效性,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市场所需,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做到让农民工学而有效,学而能用,用而能通。

在内容、形式、方法上都要做到改变,激发农民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教育手段,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网络等技术设备,创设生动教学场景,让农民工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有所收获。

培训方法要多元化,一是要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进行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要与农民工市场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

2.3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加大培训投入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根据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应市场的培训,学后能用,学后有用。

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把培训和就业、维权等服务相结合,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使农民工培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在培训费用上给以充分的保障,使得培训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让农民工培训和劳务经济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行进,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杨志国,大专学历,磐石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研究方向:农业技术及农民成人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