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格

合集下载

英语18种重要修辞手法

英语18种重要修辞手法

18种重要修辞手法一、语义修辞1明喻(simile)俗称直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

例如:1.The snow was like a white blanket drawn over the field.2.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认真观察以上各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特点,由(as)... as, like等引导,这些引导词被称作比喻词(acknowledging word),它们是辨别明喻的最显著的特征,明喻较为直白,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相似点较为明显,所以明喻是一种比较好判断的修辞手法。

2暗喻(metaphor)也称隐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或相关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

例如:1.His friend has become a thorn in his side.(他的朋友已变成眼中钉肉中刺。

)2.You are your mother’s glass.(你是你母亲的翻版。

)3.Hope is a good br eakfast, but it’s a bad supper.由以上各例可知,暗喻没有引导词,这是明喻和暗喻在形式上的最大区别。

换句话说,有为明喻,没有为暗喻。

如:He has a heart of stone. He has a heart like stone.很显然,前句是暗喻,后句是明喻。

暗喻时,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的相似点较为含蓄,猛一看它们毫无关系,实际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谈到暗喻,有必要说说它的两种变体(variety):博喻(sustained metaphor)和延喻(extended metaphor),它们是英语比喻中的特殊类型。

(1)博喻连续使用多个喻体去比喻主体的方法就叫做博喻。

比如:There again came out the second flash, with the spring of a serpe nt and the shout of a fiend, looked green as an emerald, and the reverber ation was stunning.(爆发了第二次闪电,她像蛇一样蜿蜒,如魔鬼般嘶叫,像翠玉般碧绿,轰隆隆震耳欲聋。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3)超前夸张 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同时出 现的。
例如: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 来了。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香味”,这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 的事。
4 反复 • FAN FU
1.反复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 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1.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 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使人接受;三是使 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大类。
(1)明喻
明喻的典型是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连接。
设问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为标题,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 性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起来说,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
先用比拟中的拟人,把“湖水”描写得具有人的神态,“愈发温柔”“愈发安 详”是动词性短语;后用比喻,把湖水的“神态”比作“母亲怀中含乳酣睡 的婴儿”,“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是名词性短语。
3 夸张 • KUA ZHANG
1.夸张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英语18种重要修辞手法

英语18种重要修辞手法

18种重要修辞手法一、语义修辞1明喻(simile)俗称直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

例如: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denotes a simmilarility betwe en things of different kinds.1.The snow was like a white blanket drawn over the field.2.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认真观察以上各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特点,由(as)... as, like等引导,这些引导词被称作比喻词(acknowledging word),它们是辨别明喻的最显著的特征,明喻较为直白,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相似点较为明显,所以明喻是一种比较好判断的修辞手法。

2暗喻(metaphor)也称隐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或相关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

例如: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refers to sth that denotes literally in order to suggest a similarity.1.His friend has become a thorn in his side.(他的朋友已变成眼中钉肉中刺。

)2.You are your mother’s glass.(你是你母亲的翻版。

)3.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s a bad supper.由以上各例可知,暗喻没有引导词,这是明喻和暗喻在形式上的最大区别。

换句话说,有为明喻,没有为暗喻。

如:He has a heart of stone. He has a heart like stone.很显然,前句是暗喻,后句是明喻。

(完整word)20种英语修辞手法整理

(完整word)20种英语修辞手法整理

Figure of Speech【整理自PPT】1。

Simile 明喻❖是比喻的一种,是对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且常带有比喻词,如:❖ Like/ seem / be something of / as /resemble/ comparable to /similar to / akin to/ be analogous to❖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Robert Burns)2。

Metaphor 暗喻❖对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所不同的是在形式上,暗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多通过Be 动词来联系.省掉比喻词.❖明喻:Life is like an unexplored river,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great beauty and dangerous surprises .❖暗喻: Life is an unexplored river,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great beauty, and dangerous surprises。

3. Personification 拟人❖本质上是一种暗喻,其特点是赋予非人类范畴的东西一些人的特征.❖The forest held its breath, and the trees seemed to listern intently.❖The sun kissed the green fields。

The thirsty desert drank up the water。

4。

Metonymy 借代/换喻❖是通过借用与某种事物密切相关的东西来表示该事物。

例如用单词word 来表示话语或者消息news,用硬币penny来表示钱 money。

❖Word com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send a pair of giant pandas to the United States。

修辞和修辞格

修辞和修辞格

修辞和修辞格
修辞和修辞格:
1、包含范围不同
修辞,狭义上就指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言文字修辞。

修辞格一般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2、用处不同
修辞可以针对字词句,以增加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修辞格针对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比拟,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托,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对比,
对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
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跳脱,转文。

常见英语修辞格(总结版)

常见英语修辞格(总结版)

常见英语修辞格(总结版)英语常见的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 (修辞)are ways of making our language figurative. When we use words in other than their ordinary or literal sense to lend force to an idea, to heighten effect, or to create suggestive imagery, we are said to be speaking or writing figuratively. Now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some common forms of figures of speech.1) Simile:(明喻)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特性)in common. To make the comparison, words like as, as...as, as if and like are used to transfer the quality we associate with one to the other. For example, As cold waters to a thirsty soul, so is good news from a far country.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

常用比喻词like,as,as if,as though等,例如:1、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这头象和任何人见到的一样像一条蛇。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9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3)种类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她象一朵花。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她是一朵花。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把敌人比喻为虎豹、熊罴)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判断:春雨象花针,象细丝。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统称比喻,做题时可以不用细分,但可以作为判断比喻修辞额依据。

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种类①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小鸟在歌唱。

②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常见的修辞格翻译-(1)

常见的修辞格翻译-(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Viewed from the southwest, the pond sometimes zigzags like the shining Big Dipper and sometimes winds gloomily like a long creeping snake.


她们一窝蜂地挤拢来,每人盛一碗,就 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吃。 (夏衍《包身工》) They crowded strenuously around like a swarm of bees, each ladling out a bowl of meagre porridge, and then scattered, having their meal by crouching or standing at the pathway or the doorway.


英汉语明喻标记比较明显,一般需出现比喻词, 汉语如像、如、仿佛、似等,英语如like,as, as if/though等。 英语的隐喻大致分三类:1.A is B;2.N1 of N2; 3.只出现本体。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整个世界是座舞台,男男女女,演员而已。

She has a photographic memory for detail. 她对细节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力。 (把her memory比作camera,但喻体 camera没有出现。)



汉语暗喻大致也有三种,1.判断结构“甲是 乙”;2.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无判断词; 3.状语加中心词(偏正式的结构) 薛蟠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天打渔,两天 晒网”……也不曾有一点儿进益。(《红楼 梦》) Xue Pan had hastened to register himself as a pupil. His school-going was, needless to say, a pretence – “One day to fish and two days to dry the net” as they say – and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杨宪益,戴乃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
概念: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
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有“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
犹如 ”等;形式:甲像乙;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比喻词用 “ 是、成为、出现 ”等代替;形式: 甲
是乙 ;如: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概念: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启发读者想像,让文章更生动。
分类:〈1〉拟人〈2〉拟物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如: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如: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3.借代:
概念: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
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引发联想。
种类: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其本体的名称。
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③具体代抽象。
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④工具代本体。
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夸张:
概念: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修辞方法。
作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
分类:
①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②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③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
概念: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
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
类别:
①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
概念: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
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概念: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概念: 用肯定形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感情,增强说服力。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概念: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分类:
① 明引(直接引用)。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② 暗引(间接引用)。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对比:
概念: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说明: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
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不能构成对比。
几种不常用但很重要的修辞
1.反语:
概念: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
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
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 反复:
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类别:
①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②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3. 双关:
① 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
上是指柳直荀)
② 语义双关: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在歇后语中
经常出现。
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4. 顶真(也作顶针或连珠):
概念: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用符号表示就是“AB,BC,CD”。
作用: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如: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5. 通感:
概念:利用多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格。
作用: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不
拘一格,行文活泼;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令人
回味无穷。
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
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
6. 互文:(也叫互辞)
概念: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
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欢喜悲哀。”
7. 回环:可以正读,也可以倒读,但是都流利,不会不通顺!
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8. 呼告:
概念: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
作用: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如: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再如:秋,听说你已来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