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外科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与变迁-副本.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与变迁-副本.

年轻生殖期男性相对禁忌

腹股沟疝微创手术优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痛发生率低,复发 率低。
美观,康复后几乎看不到内外也出现了机器人做TAPP的报 道,除了费用昂贵外,机器人手术彰显了很 多优势,如三维立体画面、操作杆可以关节 样弯曲而灵活异常等。
谢谢
4 公元1887年,意大利临床外科主席Edoardo Bassinni描 述了Bassini手术。 公元1954年,加拿大Edward Earle Shouldice医生 提出 Shouldice手术。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疝的有张力修补 年代。其标志就是1887年的Bassini手术。这 是我们疝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意大利人 为主的年代。
公元1962年,聚丙烯补片应用于疝修补。 公元 1975年,法国医生Stoppa使用涤纶布行巨大网片加 强内脏囊手术(giant prosthetic reinforce of the visceral sac, GPRVS),即Stoppa手术。
5 公元1984年,Lichtenstein创造了“无张力疝成型术” 的新概念。 公元1987年,Lichtenstein手术定型。
3 公元1804-1807年,Astley Cooper描述了Cooper韧 带,并认识到腹横筋膜,指出其是防止疝形成的最 后一道屏障。 公元1814年,Hesselbach发现并命名 了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公元1823年,法国 巴黎大学Bogros在血管外科硕士论文中提出“腹膜 前间隙”,后称Bogros间隙。 公元1858年,瑞典解 剖学家Retzius提出Retzius间隙。 公元1876年,英 国爱丁堡的Thomas Annandale第一个提出了腹膜外 修补的概念。
疝的有张力修补弊端

疝修补术

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open tension-free hernioptasty)
• • • • • 操作简单。 并发症发生率低。 复发率低。 手术适应证宽。 手术分为 :Lichtenstein,Stoppa,Rutkow,Gilbert 四种术式
Lichtenstein平片修补术
1.寻找分离疝囊
• 根据操作是否进入腹腔以及其补片安置部位,LIHR目 前术式有以下4种
(1)经腹腔腹膜前途径(transabdominalprepe ritonealapproach,TAPP) 是一种经腹腔的 Stoppa腹膜前修补术。经腹腔镜剪开缺损 上方腹膜,作前腹膜广泛分离。切除疝囊 后,选择适当的长方形或蝶形Marlex mcsh 覆盖内环口和Hesselbach三角,然后钉合 固定。TAPP操作容易,又符合Stoppa原则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LIHR(占60%)。但其 遗留的腹膜创面以及未能被完全遮盖的补 片,将是引起腹腔粘连的潜在隐患,是传 统术式所没有的显著缺点。

Rutkow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1.完整剥离疝囊并向腹内翻转
2.充填物完全置入疝环内,将充填 物与内环或缺损边缘合3—18针 或连续缝合
3.放置补片
Gilbert三位一体无张力疝修补术
术后并发症
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极少有即期和远期并发症。在少数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中,以阴囊积液、积血,尿泥留等居 多,极少的亦可出现感染和网片挛缩,甚至还有较严重 并发症的报告,如缺血性睾丸炎、慢性窦道形成等。因 此,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强调注意以下几点 : (1)精细的手术操作。植入材料毕竟是一种异物,所以严格 的无菌技术和术中的确切止血,对避免术后感染和血肿 等并发症很重要。 (2)精索应高位游离至内环口,使充填物的边缘缝合于内环 周围的腹横筋膜处,而非精索周围的提睾肌上,补片上 的匙孔应修剪恰当以避免日后影响睾丸血运致缺血性睾 丸炎形成。 (3)疝囊应作充分高位游离,较大疝囊可予横断,近瑞仔细 缝合,远端确切止血后旷置,无需整个游离,以减轻手 术损伤和渗血。 (4)充填物和补片边缘应确切遮盖所有疝环,以防疝内容经 内环处突出至补片后导致疝复发。 (5)固定缝线应采用可吸收线如薇乔或单丝聚丙烯缝线,以 免日后切口感染或慢性窦道形成。

疝的前世今生

疝的前世今生

疝气治疗方法 1.传统的疝修补术、
疝气治疗方法 2.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气补片)
疝气治疗方法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下图为儿疝单孔腹腔镜)
疝气治疗方法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下图为成人疝气三孔腹腔 镜,及手术后皮肤瘢痕)
备注:
1.一周岁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 2.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 可配用疝带。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慎用,常见于儿 疝):
疝气治疗方法
疝气带治疗 能迅速阻止疝 的凸出,从而 能有效阻止疝 气发展、缓解 疝气导致的腹 胀、腹痛、便 秘等症状;缺 点是使用不便 和无法根治疝 气。
疝气带治疗
疝气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修补是治疗疝气的最有效方法,手术 方法: 1.传统的疝修补术、(基本淘汰,部分儿疝 开放手术) 2.无张力疝修补术、(基层主流)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高端主流,微创,未 来趋势) 4,基因治疗(结缔组织代谢异常)
文艺复兴~近代:技术的飞跃
Eduardo Bassini 1844-1924.
1887年 Bassini手术
腹股沟疝治疗的里程碑
20世纪后慢慢认识到疝 的本质,治疗方式也有 了质的飞跃!
疝:体内任何内脏器官或 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 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 一部位,即称为疝,脑、 胸、腹部都可出现,多发 生于腹部。
疝气
肥西县人民医院外科一病区 毛文保
? 人类பைடு நூலகம்什么发生腹股沟疝
人类直立行走 腹股沟区结构薄弱
遗传 吸烟 疾病
腹腔内压力增高 结缔组织代谢异常
脯氨酸代谢异常 腹股沟区更加薄弱
现代医学的观点
中世纪:血与火的黑夜

学习_外科腹股沟疝

学习_外科腹股沟疝

手术后恢复慢
术后腹股沟区疼 痛
术后疝复发率高
有张力手术
20世纪80年代
无张力疝修补(tension-free operation)概念的提出和应用
当代疝手术:近乎完美的手术
传统张力手术
无张力手术
(tension operation)
(tension-free operation)
显著地降低了手术后疝的复发 率
病理解剖
疝囊颈:疝向体表突出的门户
疝囊:向外延续的腹膜
疝内容物:疝囊内容物即腹腔组织器官,最 常见是小肠,次为大网膜
疝外被盖:疝囊以外外层组织,即皮肤皮下 筋膜等等
临床类型
可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hernia)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hernia)
疝块仍可突出
压住深环
精索与疝囊 方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
的关系
疝囊颈与腹壁下 疝囊颈在腹壁下
疝囊颈在腹壁下
动脉的关系
动脉外侧
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局限在阴囊内,透光 试验阳性。
交通性鞘膜积液:大小可变化,透光 试验阳性。
精索鞘膜积液:小,牵拉睾丸可移动。 隐睾:小,挤压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 急性肠梗阻:注意不要忽略。(常规
直疝:发生在老年人,直立时出现。 在耻骨上方,半圆形肿块。 不伴疼痛,平卧消失。 直疝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嵌顿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

历史|疝外科发展简史

历史|疝外科发展简史

历史|疝外科发展简史疝—(Hernia 英文),源自于古希腊语hernios一词,意为从主干上的分枝或出芽。

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和腰疝等。

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

人类对疝和腹壁外科疾病认知的演变,是整个外科发展的缩影。

从外科解剖、无菌术、麻醉、镇痛、材料学以及微创技术等等每一进步无一不在疝外科的发展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本文简要地回顾一下疝外科的历史演变。

纵观数千年的疝外科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疝外科的演变和发展,其实就是整个外科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疝外科发展中也涌现许多的伟大人物和外科学家,如Bassini,Halsted,Lichtenstein等,他们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外科医生们对疝的发生、治疗进行思考和改进。

疝外科发展正是源于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源于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历史表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疝外科也是如此。

一、古代对腹股沟疝的认识腹股沟疝常见于局部的包块,即见又可触及。

是人类进化过程即由爬行变为直立后而产生的特有疾病,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疾病之一。

早在约公元前1552年就有关于腹股沟疝的文献记载。

在古埃及文稿(The Egyptian Papyrus of Ebers)提到对疝的观察:“当你判断一个腹部表面的突起时……,它的发生……是由咳嗽引起的”。

公元前900年,有腓尼基人的一个小雕像清楚的显示了亚历山大时期,用疝气带治疗疝的情景。

公元前400年,希克波拉底也描述了疝和阴囊积液的鉴别。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明在医学上也有显著的表现。

Celsus (公元50年前)将古希腊和亚历山大时期的医学传播到罗马。

疝带被广泛使用。

手术被建议用于那些有疼痛的病人,但切口是选在耻骨下方的阴囊处,疝囊自精索游离出后切除,而伤口敞开,待其自然形成肉芽瘢痕愈合,伤口大者给予烧灼,以促进瘢痕形成。

手术中采用血管结扎进行止血并保护睾丸,这些措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疝治疗的开始。

Galen(公元200年)继承了Celsus的思想,认为疝的发生是腹膜破裂或伸展引起,但提倡采用同时切除睾丸的方法结扎疝囊和精索。

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进展

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进展

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进展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95%,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手术之一。

据Rutkow报道美国1983年585000例、1994年689000例腹股沟疝病人接受修补术,占美国普外10种最常见手术的第一位。

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Bassini疝修补术曾被誉为经典手术而沿用至今。

100余年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Bassini(1887)、Halsted(1889)、Furguson(1890)、McVay(1948)、Shouldice(1954)、hichtenstein(1986)、Rutkow(1989)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代腹股沟疝外科以1887年Bassini施行首例腹股沟疝修补术为标志,发展近1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是有张力修补1887年Bassin做了第1例疝修补术,并取得了成功,Bassini手术包括高位结扎疝囊、游离精索、将腹内斜肌腹横肌及其移行腱膜在精索后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1889年,Halsted在Bassini氏手术基础上将腹外斜肌健膜在精索后缝合,将精索移位至皮下,此称为Halsted Ⅰ型手术。

1893年,Halsted提出精索不移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迭缝合,称为HalstedⅡ型手术。

1890年Ferguson将疝囊高位结扎后,于精索前方将内斜肌腹模肌及其移行健膜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加强腹股沟管前壁。

1948年Me Vay等证明腹模筋膜不加入腹股沟韧带(Poupart氏韧带),而是耻骨上韧带,将联合肌腱于精索后方缝合至耻骨梳韧带上。

适用于直疝、巨大疝、复发疝。

但上述术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

(1)无腹横筋膜修补的要求,而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是引起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不符合现代解剖学原理。

(2)腹横肌腱膜(联合肌腱)尤其是内侧部分缝合于腹股沟韧带造成很大张力。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人工 修补材料的临 床进展
1. 聚酯补片(Polyester fiber mesh,Mersilene,Dacron)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普遍应用于临 床,但涤纶丝为纤维结构,抵御感 染能力不及单纤维的聚丙烯网,用 其做修补材料,术后可出现浆液肿、 血肿、感染、排异、复发等并发症, 因而其应用已大为减少。
2.高位结扎疝囊颈
3.置入补片并与周围组织固定
Stoppa腹膜前修补术

又称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giant prosthetic reinforce of the visceral sac,GPRVS)。用一面 积超过耻骨肌口 (muscutus pectineus orifice , MPO) 的巨大补片,以内环口为中心,覆盖弓 状线以下的单侧或双侧腹膜前间隙,甚至膀肮 前间隙,以替代腹横筋膜罩住内脏囊。并依靠 腹压以及后期结缔组织植入粘连,维持其原位 而无伸展性,以修补较大脂壁缺损。补片应横 向拉开,内侧送至Retzius间隙,外侧送到髂窝, 下缘中点送至覆盖耻骨闭孔管前,并于内、中、 外侧缝合固定在前腹壁3—5针。然而此术切口 较长,需广泛游离输精管和睾丸血管以使补片 紧 贴 内 脏 囊 而 覆 盖 住 耻 骨 肌 孔 (Fruchaud’foramen),创伤大、出血多。目前仅 适用于巨大疝、复杂疝、复发疝和双侧疝的修 补。
优点 惰性高分子材料,呈现纤维连续性与多 孔渗水结构。并增加了机械强度。 柔软光滑,顺应性好,可弯曲,不磨损. 组织相溶性好,疤痕形成轻。 一般不会有腹腔粘连和肠瘘发生。 对水和气密封性好,故亦可用于胞壁重 建,术后无皮下气肿和液体温留,还可 用于直肠粘膜脱垂和膈疝的治疗。
3.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 (Expandcd polytctrafluorethylene Patch,e-PTEE.Gore-Tcx)

成人腹股沟疝手术进展

成人腹股沟疝手术进展

成人腹股沟疝手术进展发布时间:2022-12-26T10:45:01.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6期作者:高先锋[导读] 随着对解剖的不断认识及手术理念的不断发展,腹股沟疝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起初的腹股沟高先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25399摘要:随着对解剖的不断认识及手术理念的不断发展,腹股沟疝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起初的腹股沟管前壁重建修补手术,再到后壁重建张力修补手术,之后基于对腹横筋膜的认识,出现了以Shouldice为代表的低张力修补术以及以Lichtenstein为代表的无张力修补术。

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和微创手术的理念的发展,随之出现了经腹腹膜前疝补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两种以腹腔镜为代表的疝修补手术。

现代腹股沟疝外科从19世纪末开始,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虽然出现了许多手术方式,但医学界至今尚无标准手术方式。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就腹股沟疝手术选择及其进展进行相关评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人;腹股沟疝;腹股沟疝修补手术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相关文献记载[1],腹股沟疝的出现率约3‰,在所有腹外疝中约占90%左右。

其一直是国内外外科医生们所关注的重点。

因成人腹股沟疝形成的特殊原因,非手术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治愈,手术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唯一有效的手段,全球每年要行最少2000万例该类手术[2]。

依据现代解剖学“肌耻骨孔”的概念和对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探索,对于腹股沟疝手术的理念也在不断改变,期间出现的许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

但医学界尚无标准的手术方式。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就腹股沟疝手术选择及其进展进行相关评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张力疝修补手术Bassini手术作为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代表,是现代腹股沟疝外科治疗发展的里程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腹股沟疝的复发率。

该术式首次使用了自身组织来进行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同时维持了腹股沟管的长度与倾斜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rreducible hernia):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 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 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 难复性疝。其中,腹内脏 器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者 ,称滑动性疝。
难复性疝(特殊类型)
滑疝:疝内容物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
临床类型
• 嵌顿性疝 (incarcerated hernia): 疝囊颈较小 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 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 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 情况称为嵌顿性或箝闭性疝。
疝外科发展简史
2•019/8/15
Hernia—疝
来源于希腊语
hernio
(发芽、生长)
人类对疝和腹壁外科疾病认知的演变,是整个外科发展的缩影。 一、古代对腹股沟疝的认识
最早有关疝的论证出现 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 马时期,当时没有明确的、 正规的疝手术治疗
公元前900年,有腓尼基人的一个小雕像清楚的显示了亚历山大时期,用疝气带治 疗疝的情景。
Celsus(公元50年前)将古希腊和亚历山大时期的医学传播到罗马。疝带被广泛使用手术 被建议用于那些有疼痛的病人,但切口是选在耻骨下方的阴囊处,疝囊自精索游离出后切 除,而伤口敞开,待其自然形成肉芽瘢痕愈合,伤口大者给予烧灼,以促进瘢痕形成。
Galen(公元200年)继 承了Celsus的思想, 认为疝的发生是腹膜 破裂或伸展引起,但 提倡采用同时切除睾 丸的方法结扎疝囊和 精索。
二、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代
宗教神学的统治,科学的发展同样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手术操作血腥和污秽而受到轻视, 从业的人大多是由理发师、裁缝等人组成。用烧红的烙铁进行止血,取而代之了精细的血 管结扎,当时的手术也无任何麻醉措施,这些可想而知的惨烈的残酷。直至约五百年后 William(约1210-1277年)才明确提出疝手术需保留睾丸。1363年,Chauliac首次区分腹 股沟疝和股疝的发病部位。 欧洲的文艺复兴(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对疝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 用。尸体解剖研究的兴起,使人们对疝的认识也渐趋全面,由此疝治疗的发展也有根本性 的推动。
Pierre Franco(约1500-1565) 是法国著名的外科医生,他详细 描述了疝的手术,包括如何预防 睾丸和输精管损伤的早期的一些 技术,以及嵌顿疝的治疗。他指 出嵌顿疝有致命的危险性,主张 在发生绞窄时应给予松解,并发 明了一种带沟槽的剥离器,以松 解被卡压的肠管。
著名的解剖学家和医生Astley Paston Cooper(1768-1841),Cooper第 一次描述了耻骨梳韧带和腹横筋膜, 并认识到腹横筋膜在疝的发生中所起 到的作用, “腹横肌腱膜和腹横筋膜 是在腹股沟区抵制疝形成的主要屏障。 完整的解剖结构防御腹股沟疝疝的发 生。当该层结构受到损坏后则会有疝 的发生”。他还指出“腹横筋膜在腹 股沟韧带的深面向下延伸到大腿并形 成股鞘和腹股沟韧带的耻骨部分(即 后人命名为Cooper韧带)”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外环)
external oblique............。.. 腹外斜肌 internal oblique................... 腹内斜肌 testis................................... 睾丸 testicular artery.................. 睾丸动脉 peritoneum.........................腹膜
网塞+补片手术 1994年,Arthur I.Gilbert.M.D 将聚丙烯卷成伞状填塞疝环缺 损,或和用平片加强腹股沟管 后壁。开创了内环直接进入腹 膜前间隙开创了聚丙烯网塞+ 平片修补腹股沟疝术式。
什么是“疝” Definition of the hernia
• 人体组织或器官从其正常解剖部位进入邻近 部位;
• 通过正常或不正常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
• 俗语:“串门”
世界那么大,我要转一转
疝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腹壁下动脉 ductus deferens................. 输精管 tunica vaginalis...................睾丸鞘膜 deep inguinal ring...............腹股沟管深环 fascia transversalis ........... 腹横筋膜
Anatomy 解剖 ---Superficial tissues浅层组织
1. 髂前上棘 2. 腹外斜肌 3. 腹外斜肌腱膜(AEOM) 4. 股血管 5. 精索 6. 外环
Anatomy 解剖 --- Deep tissues 深层组织
• 1. 腹股沟韧带 • 2. 腹内斜肌 • 3. 腹横肌 • 4. 腹直肌鞘 • 5. 提睾肌 • 6. 腹壁深动静脉
1700年Littre报告疝内容物为美克尔憩室的疝,即Littre疝;Richter疝就是1785年 Richter报告的部分肠管壁疝。 Hesselbach三角是1814年Hesselbach描述的腹股沟三角,同时他还提出了髂耻束的概 念;Cloquet 淋巴结是1817年Cloquet提出的,它对腹股沟肿块的鉴别非常重要,他还提 出了鞘状突在出生时很少闭合的概念。 1814年Scarpa描述滑动疝并发现了浅筋膜。 1823年,Bogros发现了腹股沟区域有腹膜前间隙。1871年,美国医生Marcy首先将抗菌 术用于疝手术,提倡手术中要重建腹股沟管,缩小内环,将腹横筋膜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1881年,法国医生Lucas-championnlere尝试将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手术来修补腹股沟疝, 成为现代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最重要的步骤。
三、十九世纪和现代外科 虽然对疝的解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但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外科治疗疝的进展仍 旧缓慢。当时的医生认为感染可以增加伤口瘢痕形成,而减少疝复发,仍采用McBurney 手术,即切除疝囊,伤口敞开,依赖瘢痕增生预防复发。注射器问世后,有些医生曾用 过碘、斑蝥酊注射治疗疝,结果引起腹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而放弃。 1888年,Erichsen指出硬化剂注射法既危险又无效,最终这一方法被放弃。在1888年和 1893年,Erichsen和Franks用肠切除,肠吻合的方法处理发生肠坏死的绞窄疝。 随着Morton(1846年)将乙醚麻醉应用于外科手术,Lister(1870年)开创了抗菌外科, Halsted(1890年)使用无菌橡皮手套,Von Mickulicz(1940年)将抗菌外科改为无菌 术,这些再加上完整详细的人体解剖学知识,血管钳止血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疝外科得 以快速的发展。外科手术真正获得了全面发展。
股疝 (femoral hernia):
脐疝
切口疝
造瘘口旁疝
腹股沟疝 Inguinal Hernia
腹腔内的脏器连 同腹膜壁层,经 腹壁薄弱区或孔 隙,向体表突出
所形成。
• 易复性疝 • 难复性疝: • 嵌顿性疝: • 绞窄性疝
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
•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疝内容物很 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 ,称易复性疝。
未来:不懈的努力
• 更加适合人体的材料和手术方法
• 无损伤地治疗疝:
药物治疗 基因治疗 The history of HERNIA OPERATION
SURGERY
is the history of
“Hernia today, gone tomorrow”
Thanks!
临床类型
•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hernia):嵌顿疝未能及时
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 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 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 性疝。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 消失,肠壁失去光泽、弹性和
蠕动能力,变黑坏死。
绞窄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为小肠, 肠管色泽变黑、变暗,蠕动减弱,系膜 血管博动消失,肠管已发生血供障碍。
2•019/8/15
巴黎的Ambroise Pare (1510-1590)被誉为现 代外科的奠基人之一,他 的提倡的是使用血管结扎 技术取代了过去使用热油 或烧灼的方法进行止血, 他还把外科医生从手工业 者提高到受人尊重的职业。 在其著作《辩证与论述》 (The Apologie and Treatise)中,记载了如何 将还纳疝内容物及用金线 缝合腹膜,并谴责切除睪 丸的手术方法。
著名的意大利医生Edoardo Bassini(18441924年)
开创性的设计了一种术式:使用腹股沟管 的后壁重建内环、利用腹横筋模和腹直肌 鞘加强后壁和恢复腹股沟管的生理斜度和 长度。
1884年bassini手术
腹股沟疝治疗的里程碑
Bassini手术
加拿大的Edward Earle Shouldice 医生是对疝手术做出极大贡献的专 家,1953年Shouldice提出的腹横 筋膜修补术是低张力四层缝合,将 腹外疝的复发率仅为0.8%,曾一 度被誉为疝修补术的金标准
Anatomy 解剖 --- Inguinal canal 腹股沟管
• 1. 腹横筋膜 • 2. 内环(IR) • 3. 输精管 • 4. 精索血管
疝的分类
• 脑部疝 • 胸部疝
• 腹部疝
腹外疝
腹内疝
腹股沟疝 股疝 切口疝 脐疝 白线疝
斜疝 直疝
疝的种类
腹股沟疝
股疝
脐疝
腹壁疝/切口疝
上腹部疝
腹股沟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