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1常见的酸教案

合集下载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8.2 常见的酸和碱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8.2 常见的酸和碱

1、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敞口放置,数天后,浓盐酸的质量
分数发生怎样的变化?
浓 HCl 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
量分数减小。
2、在一个倒置钟罩内放置甲、乙两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一段时间后将会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
浓硫酸有强腐蚀性,如果不慎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 用大量水冲洗。
重点提示:浓硫酸是危险品,保管和使用都要格外小心。 【小组讨论】浓硫酸长期放置,质量分数如何变化。 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溶剂质量增 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比较: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分数均减少,原理一样吗?
课题
8.2 常见的酸(1 课时)
1、了解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学习目标
2、了解浓盐酸,浓硝酸的挥发性。 3、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腐蚀性。
4、掌握浓硫酸稀释的实验方法。
学习重 难点
重点:1.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腐蚀性。 2、掌握浓硫酸稀释的实验方法。
难点: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腐蚀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块四 学生动手实 验操作
观察活动】 目的:知道浓硫酸有脱水性 操作:
版块五 总结浓硫酸的 特性
版块六 实验演示
版块七 课堂小结
(1)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放于表面皿中的纸上写字,观 察变化。 (2)在表面皿上放置几根火柴梗,往火柴梗上滴一些浓硫酸, 观察现象。 (3)取 20g 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润湿后,注入 10mL 浓硫酸,搅拌,观察现象。 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很快使蔗糖、纸张等脱水,变成碳,可见它有很强的脱水 性。 2、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酸性气体+中性气体) 3、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精选文档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精选文档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8.2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 稀酸的化学性质
教材
分析
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且纵横之间形成对比,本课时将延续对物质性质介绍的一般方法,即先学习酸的物理性质,再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对于酸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的知识,在之前的教学中已有涉及,如酸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活泼金属、石灰石反应等,本课时是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酸的其他化学性质。
师生合作;观察、读数、思考原因。
触摸烧杯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思考并分析。
观察、描述现象。
思考并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溶解放热等特性。
加深对吸水性的了解。
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对应新课引入,加深对脱水性的了解。
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安全教育。





[探究讨论活动三]
3.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B.CO还原氧化铁后玻璃管上附着的黑色固体
C.盛过锈铁钉的烧杯内壁上的红棕色固体
D.CO还原氧化铜后玻璃管上附着的红色固体
2.实验桌上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蒸馏水,你有几种方法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新的困惑?还有哪些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小结。
引导学生分析稀盐酸、稀硫酸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分组实验,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小结:稀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观察板书并思考问题。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小结:稀盐酸、稀硫酸能与某些盐反应。
讨论小结: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新版)粤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讲授新课复习引入举几种常见的酸?一、常见的酸1、几种常见的酸图8-8酸的用途2、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8-5]浓硫酸有腐蚀性[实验8-6]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延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且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酸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1)与指示剂作用(2)与金属反应举几种常见的酸、碱的例子,引入课题演示实验我们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实验提问:为何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思考: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也要进行这样的处理?为什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有关酸的化学性质?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演示实验引导讨论思考回答观察现象,记录,讨论(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4)与金属化合物反应HCl + AgNO3=H2SO4+ BaCl2=二、常见的碱:引入:1、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①白色、片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②易潮解—做干燥剂③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④有强烈的腐蚀性听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它们属于哪类物质?展示样品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做溶解实验启发设问演示实验:将鸡爪放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设问: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醒大家在使用NaOH时要注意什么?万一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展示样品演示实验指导,对比酸的实验设问:实验室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式观察现象、记录结果阅读书230页观察现象思考回答阅读书230页分组讨论分析回答讨论回答思考回答实验、交流(2)氢氧化钙[Ca(OH)2]①白色粉末、微溶于水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③制法:CaO+H2O==Ca(OH)22、碱的化学性质:(1)、跟指示剂反应补充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联系生活,创设问题:(1)制作型煤时要在煤中加入熟石灰,为什么?(2)建筑业上,砌砖、抹墙时要用熟石灰、粘土、沙子混合?为什么?设问:你能根据碱的性质,说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哪些用途吗?思考回答完成232页实验8-10观察现象,完成化学方程式分组讨论、交流观察现象,完成化学方程式思考回答练习,思考观察,回答观察现象观察、回答观察思考讨论,发言(2)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O2+CaOH)2=CaCO3 +H2O CO2+2NaOH=Na2CO3+H2O SO3+2NaOH=Na2SO4+H2O小结: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引入3、酸、碱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总结、对比酸、碱的化学性质,启发思考演示实验启发设问:酸、碱的溶液为什么能导电?金属为什么能导电?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回答观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回答,书写化学方程式观察现象,讨论原因充分讨论,回答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思考回答思考观察现象思考,回答课后记: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实验理解记忆酸、碱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1)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1)教案(新版)粤教版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盐酸小液滴)。
【学生完成学案】(1)浓盐酸是()色,有()气味和()味的()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而呈()色,具有()性,在空气中易生成()因为()。
(2)浓硫酸是()、()体,()挥发。
(3)硝酸是(),有()气味的( )体,具有()。
【思考讨论】
[问题1]打开浓硫酸的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发生 什么样的变化?浓盐酸呢?
【讲解并板书】
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教学策略】科学的认识浓硫酸,正确的对待浓硫酸。
教学个性设计




第八章生活中的酸、碱、盐
8.2常见的酸(1)
一、酸物理性质
1.浓盐酸是()色,有()气味和()味的()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而呈()色,具有()性,在空气中易生成()因为()。
【引课策略】可展示几种酸在生活、生产中的图片。
【讲授新课】
【板书】一、酸的物理性质
[演示1]把装有浓盐酸,浓硫酸和硝酸的试剂瓶放在讲桌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物理性质。
【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实验,学生描述性质。
[学生小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教师讲解并板书]:
二、浓 硫酸的
[演示]浓酸的腐蚀性
[演示]教材第230页“实验8-6,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上做实验。
[投影]
实验
放置一会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纸张的笔画部分变黑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
小木棍蘸浓硫酸部分变黑
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
滴到酸的布由黄变黑,容易破损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2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2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新版)粤教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一般步骤。
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表述自己是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及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归纳实验方案
(1)滴加石蕊溶液。
(2)放入活泼的金属观察实验现象。
(3)分别加入氧化铜或者氧化铁观察现象。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播放—概括.I讨论—交流—总结J.其他。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前面的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常见酸的物理性质,现在我这儿有两瓶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如何区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开始探索之旅,探究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初步学会从特殊到一般思维认识规律。
3.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猜想,学会尊重他人的见解;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敢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生观看、参与、思考、提取信息。
设计意图:采用挑战性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与探究:慧眼识酸
实验桌上有两瓶覆盖标签液体一瓶是HCl溶液,一瓶是NaCl溶液;请同学们2人一小组设计所有的试验方案,通过实验台上的药品验证后,然后将覆盖的纸撕掉,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时间8分钟)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2 常见的酸和碱(1)教案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2 常见的酸和碱(1)教案 (新版)粤教版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 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C .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讨论交流并回答:
不能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里。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 作: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四、归纳小结
1.浓硫酸:
(1)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2)强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我们的胃液里有一种酸,叫盐酸,你知道盐酸的性质和用途吗?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酸的性质和用途。
一、“三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展示:药品盐酸和硫酸
(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
通过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常见的酸和碱
课标依据
1知道酸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的稀释方法。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82常见的酸和碱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82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特点和性质;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常见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盐酸、氨水、酱油碱液、纸片、pH试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现场呈现一些常见的物质,比如柠檬、胃液、洗涤剂、洗手液等,并问学生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都有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中是否有酸和碱?如何判断?Step 2:引入新知识1.解答学生的思考问题,指出这些物质中有的是酸,有的是碱,同时也有中性物质。

2.引入新知识:“酸、碱和中性物质是化学中的三种基本性质。

”请学生将这三者的定义都写在课本上。

Step 3:学习酸的性质和分类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盐酸与纸的反应,并询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解释这是酸对纸的腐蚀作用。

2.学习酸的酸味性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闻取一种酸的气味,如醋酸。

询问学生有没有闻到酸味。

3.学习酸的分类,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酸溶液的颜色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酸的分类依据是颜色变化。

Step 4:学习碱的性质和分类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氨水与纸的反应,并询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解释这是碱对纸的腐蚀作用。

2.学习碱的苦味性质,通过实验演示,询问学生知道碱的苦味吗?通过品尝一种碱的溶液,如酱油碱液来感受碱的苦味。

3.学习碱的分类,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碱溶液的颜色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碱的分类依据是颜色变化。

Step 5: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并画出酸和碱的示意图;2.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并举一些例子,如柠檬酸、胃酸等。

Step 6:课堂练习以小组形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酸和碱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Step 7:课堂展示请学生将寻找到的酸和碱的例子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流。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_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_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教学重难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教材延伸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②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③第二张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

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教学目标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对酸类物质性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③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教材延伸
①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做对比实验,这样感性认识会更丰富,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

在(1)的表格下面对应两种指示剂加“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小结、系统认识知识。

②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锈”,这样使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场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锈方法。

教学设计
环节一: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

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

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

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点评:在这一板块中,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巧妙梳理了旧知,对金属拟人化的处理并及时联系生活,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层面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充分,思维深刻,学习成为一种才艺的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

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

(教师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学生:(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学生:(另一组学生发言)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做了几个实验,把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学生:(第三组学生发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车辆翻新厂。

师傅说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

我认为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一次实验。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

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学生之间发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现象,即使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

我们认为: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3: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学生:(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铜锈”和除“铜锈”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 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 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点评:教师做完一个“较理想”的演示实验后,在小结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来重复刚才的实验,但未给学生点明“酸的用量”的要求,这样就挑起学生的一个新的“思维矛盾”。

在这个矛盾中学生通过争论、再探究等主动活动,理解了新知识,明确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价值观。

最后又拓展学生思维,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是“除锈专家”的内涵。

环节四: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