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世务的故事
世事两难全的事例

世事两难全的事例明朝于谦7岁的时候,有个僧人给他相面,说:“他日救世之宰相也!”到于兼长大,执政后果然大有成绩。
他正直敢为,惩治贪官污吏;他体恤民情,所到之处总为百姓行德政;他又足智多谋,知识广博,能文能武,从指导百姓兴修水利,种树凿井,到平盗贼理财赋,无一不处理得当。
后来,“土木之变”,皇帝被掳,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一身而兼将相之职,外抗强敌,内整朝纲,把一个行将崩溃的国家治理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反败为胜。
更可贵的是他的无私和清廉,体现了中国老百姓和士大夫对执政者的希望。
正是在这样一位执政者身上,发生了一场“忧国忘身”的悲剧。
于谦初掌朝政时,北边有瓦剌强敌,南部诸省也不太平。
于谦需要同时应付数场战争,内忧外患,他只能用铁腕来治理这个混乱的国家。
史书记载说:“戎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
”就是说,为了适应变化万千的艰难处境,于谦实行直接指挥,包括调动军马,拟订计划,口授奏章,他的僚属还来不及思考,便只剩下执行的功夫了,结果又总是证实他是对的,不服也不行。
这与法国史书上记载拿破仑的治军作战应变的方式相似。
这样做,虽然迅速造成了全国上下号令统一行动一致的良好局面,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和内乱的平息,却留下了同僚们弹劾他的理由。
一旦和平到来,人们说他专断的批评就不断出现,尽管他举出历朝律令来证明自己没有越权,但嫉妒者喋喋不休,终于损害了他。
他的清廉更是危及同僚,本来皇帝命令他和一些大臣兼职东宫,可以领两份俸禄,大家循例谦让一下也就算了,可是领头的于谦却执意一推再推,就是不要。
皇帝看见他的住宅太小太破旧了,几乎挡不住风雨,就赐给他一所上好府邸,可他还是一再推辞。
更为甚者,其他功臣都指望“封妻荫子”,但封赏总不能越过功最大位最高的于谦。
大将石亨是为了报恩(于谦曾为石亨说情,让他戴罪立功,还提拔他担任要职),二是为了自己的妻儿着想。
他上表皇帝,要求加封于谦的儿子于冕。
红楼梦代表人物、人物性格、代表故事与简介分别是什么

红楼梦代表人物、人物性格、代表故事与简介分别是什么引导语:国学经典的不朽作品《》中的代表人物、人物性格、代表以及内容简介大家了解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一、《红楼梦》代表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二、《红楼梦》人物性格:1、贾宝玉:“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
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
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
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2、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还有些叛逆。
3、薛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恪守妇德,是代表封建女性典范的“冷美人”。
处世圆滑而又不失真诚。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
【成语故事】不识时务

【成语故事】不识时务不识时务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原文是“齐人有不复听事曰‘不识时务’”。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不了解时事,不具备判断时事变化的能力。
它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随时关注周围的变化,了解时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关于“不识时务”的成语故事。
故事一:孔融不识时务东汉末年,天下震动,战乱频发。
孔融是当时的一位学者和官员,他聪明睿智,深得人们的敬佩。
尽管他博学多才,却不识时务。
有一次,孔融到了曹操的军营里,见到曹操宽容大度,对士兵待遇优厚,便提出了建议:“世间之事,皆有利害,曹操之赏赐士兵太厚,恐会使军队大起妄想,不利于治国安民。
”曹操听了所有人的意见,只是尽量提高士兵的工资,因此忠心度最高。
孔融看到后便对曹操说:“你这么做是不明智的,晓得吗?”曹操笑着回答说:“你虽然博学多才,但是不识时务。
你只顾自己的观点,却没有考虑到整体的形势。
如今正是百废待兴,兵士们又是国家的根本,多花一些财力赏赐他们,不但不损失,反而能够提高他们的士气,让他们更加忠诚,这才是明智之举。
”孔融听到曹操的话,顿时感到惭愧,他明白了“不识时务”这个成语的含义,也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紧跟时事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故事二:背井离乡的故事在江南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李明的年轻人,他是这个村庄里的一名优秀的种地人。
有一年,李明听说北方有一片辽阔的土地,到那里种地非常容易,只要推个犁,撒把种子,来年就会有满地的庄稼。
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跟着一些其他乡亲背井离乡,踏上了北方的征途。
他们到了北方却发现土地贫瘠,气候干燥,种地非常困难。
而且当地的土壤和水源都与他们习惯的南方不一样,根本无法种出自己想要的庄稼。
而且北方的农作物虫害更加严重,不仅难以收入,甚至连本钱也赔了。
李明开始后悔自己不识时务,没有做足调查就背井离乡,导致一无所获。
正当他们准备无奈地返回南方时,一位老农人告诉他们如何适应北方的土地和气候,也教给他们如何预防和防治虫害。
一窍不通的故事及意思

一窍不通的故事及意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儿童故事、童话故事、睡前故事、寓言故事、胎教故事、格林童话、其他童话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fairy tales, Folktale, idiom stories, children's stories, fairy tales, bedtime stories, fables, prenatal education stories, Green's fairy tales, other fairy tale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窍不通的故事及意思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大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成语故事】不识时务

【成语故事】不识时务在古代有个叫宋朝的国家,那时候的城市非常繁华,商业发达,鳞次栉比的摊贩和商贩在街头巷尾喧闹不绝。
有一天,一位殿下路过一家小摊,摊主正拼命地推销他的商品:“先生,这是一块稀有的宝玉,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
只要您买下这块宝玉,您将会大富大贵!”殿下对于这种广告手法并不感冒,但是他不想伤害到摊主的自尊心,于是婉言谢绝了摊主的好意。
不久之后,殿下被安排去参观国内的各个地方,他路过一座寺庙时,看见有庙祝正在兜售一枚和他之前在街头摊上看到的一模一样的宝玉。
他好奇地问庙祝:“这枚宝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在街头摊上出现并被摊贩们当成是能带来好运和财富的宝物?”庙祝笑了笑,向殿下解释道:“殿下,请让在下为您详细讲解一下这枚宝玉的来历吧。
”话音刚落,庙祝开始讲述着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叫薛平贵的人,他生意失败,债台高筑,一筹莫展。
有一天,他在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块宝玉,于是心生希望,以为这块宝玉会给他带来好运和财富。
于是,薛平贵拿着宝玉去找当地的一个乞丐,乞丐看着这块宝玉,笑了笑,说:“这块宝玉没什么特别,你可以在城市里兜售它,吸引更多的人来买,也许你能赚到一些钱。
”薛平贵虽然有点犹豫,但他还是照着乞丐的建议去做了。
结果,他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和努力工作使他成功地将宝玉兜售给了一位富商。
富商带着宝玉回到家中,他饶有兴趣地研究了一番这块宝玉,结果他发现这块宝玉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仅仅只是一颗普通的石头而已。
富商暗自想到:“这陶器上的破绽设计真的让人害怕,他是有意设计了此陶窑器设计问题,暗示陶窑虽然名贵,但是陶者毕竟是个哥东,看来真的自大了,殊不知那人开炉的时候哪里是凑巧的始建世界最强者,是因为那一龙二龙三龙正好是造化最舍得重复的龙生民士打赏价值最大的水珠。
富商毫不犹豫的又转手将宝玉卖给了另一个商人。
商人看到富商的宝玉,很是喜欢,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罕见和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出了一个天价,将宝玉买下。
我眼中的贾宝玉作文(精选8篇)

我眼中的贾宝玉作文(精选8篇)我眼中的贾宝玉作文篇1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在家里看87版的《红楼梦》第二集,学校里看了第一集。
第一集快结束的时候,我很想看到贾宝玉的模样。
结果,第二集才会出现。
所以,我只能在家里看。
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津津有味的看着红楼梦。
没想到贾宝玉竟然是这样一个人物!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
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
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
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不仅仅如此,贾宝玉还是一个对女生十分喜爱的一个人。
由于他从小都是在女生的周围长大的,所以她的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女生的娇气。
每次有不称心的事他就会耍她的小脾气,而且经常在家里。
这就是我眼中的贾宝玉,又娇气又会耍小脾气。
同学们,眼中的贾宝玉是什么的?和我一起讲一讲吧!我眼中的贾宝玉作文篇2说起贾宝玉,那可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天下哪有这么女性的公子哥,在我眼中,贾宝玉是个男儿身女儿心的希奇人物。
贾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人视作“奇异”,周岁时抓阄,他竟然只抓了胭脂,这举动惹得父亲很不高兴。
长大后他竟然说出了“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庸碌辈”等话。
在当时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宝玉的人生理想也不过就是在女孩子里混,得过且过而已,他认为女孩子是最美好的事物,有着最纯洁的特性,每当贾宝玉挨父亲打的时候,他总是“姐姐妹妹”的乱喊,以此化解皮肉之苦,他完全把女性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人,爱惜、尊重她们,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关于晏子春秋中微事不通的作文

关于晏子春秋中微事不通的作文哎,聊聊晏子的《晏子春秋》吧。
这本书里头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微事不通”这一点。
你们听过吗?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小事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如果你不去管它们,可能会闹出大乱子。
就像我们平时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决定成败。
咱们就拿晏子的故事说事儿。
晏子,这人特别有趣。
他当年在鲁国当大臣,处事非常细致。
有一天,晏子跟国君聊起来,说起了一个小故事。
话说,晏子去拜访一个叫小李的朋友,小李特意给他准备了一个非常精致的茶壶。
结果,在品茶的过程中,晏子发现这个茶壶的把手有点小,拿着不太舒服。
晏子当时没有说什么,只是自己默默地喝茶了。
回到家,晏子就给小李写了一封信,说“下次如果给朋友准备茶壶,还是多注意一下细节,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嘛!”这件事儿就特别说明了“微事不通”的意思。
其实,就是说,虽然茶壶的把手小小的,但你如果不去留意这些细节,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体验。
小李当然知道了,这样的细节很重要,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
你看,晏子的处事方式特别有意思。
说个小故事,你们应该听过吧?有一天,晏子去参加一个宴会,大家都在讨论国家大事。
就在这个时候,服务员送上了菜。
结果,有一盘菜里的盐放得特别少。
大家讨论正热烈,没人在意这个菜。
晏子却细细地品尝了一下,然后轻轻地提醒服务员:“这盘菜的盐少了点,下次做菜的时候可以多放点盐。
”当时大家都愣住了,纷纷议论这个细节竟然被晏子注意到了。
晏子笑了笑说:“其实,这也是微事不通的一种表现。
小事不处理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整个宴会的体验。
”然后,大家都开始认真对待这些微小的细节。
你们看,晏子就是用这种幽默而又有点儿“较真”的方式,让大家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
其实生活中也一样,很多小事我们可能会忽略,但正是这些小事往往决定了我们的成败和快乐。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个小朋友特别爱吃糖。
每次去他家,他妈都会把糖放在一个特别高的架子上,让他够不着。
定场诗作用

定场诗作用一、原文:《西江月·批宝玉二首·其一》(这里以它为例来说明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定场效果,虽是词,但与定场诗有相似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二、衍生注释:“无故寻愁觅恨”:说的是宝玉总是没来由地生出一些愁闷、怨恨的情绪。
“皮囊”在这里指人的外表,“草莽”形容腹中无才学,是一种比较诙谐夸张的说法。
“潦倒”并非真的穷困潦倒,而是说宝玉不懂世间的人情世故、安身立命的事务。
“不通世务”,对社会上的种种事务一窍不通。
“愚顽”指他顽固、不听劝导,“怕读文章”,这里的文章主要是说当时科举功名所需要读的那些死板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就是说他行为举止不同于常人,个性古怪。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词主要是从封建家长的视角来评判贾宝玉。
情感方面带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同时也带有对宝玉不合世俗规则行为的批判。
在表现手法上,这词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很直白地将宝玉的外表、性格、才情、处世态度一一描绘出来。
用词相当诙谐生动,像“似傻如狂”“草莽”等词,用一种漫画式的描写将宝玉的形象勾勒出来,并加以评判。
通过这些描写,一个在封建礼教下被视作叛逆者的宝玉形象跃然纸上。
四、作者介绍:此词出自曹雪芹之手。
曹雪芹,清代伟大的文学家。
他出身于富贵的官宦世家,曹家在康熙朝盛极一时。
但后来家道中落。
曹雪芹经历了家族的巨大变故,对封建贵族家庭的兴衰和封建礼教对人的压抑有深刻体会。
他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不朽的《红楼梦》,在小说中通过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设定,深刻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
五、运用片段:1. 老张是个老古董,总是看不惯年轻人小李整天捣鼓那些非传统的艺术创作,觉得他不务正业。
这天两人又碰上了,老张就一边摇头一边说:“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小李啊,你就像那个宝玉一样,虽然有副好皮囊,可天天整这些奇奇怪怪的事儿,这似傻如狂的,什么时候能正儿八经踏踏实实地赚钱养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