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
王弼《周易注》与东晋官方易学

王弼《周易注》与东晋官方易学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王弼《周易注》立于官学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反映了魏晋义理易学取得了官方意识形态地位。
遗憾的是,由于古代文献中没有王弼《周易注》立于官学的明确记载,因此学术界在王弼《周易注》立于官学的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有西晋初年说,有西晋中后期说,有南朝刘宋时期说等,时间跨度从西晋初(265年)到刘宋元嘉十九年(442年),长达170多年。
《晋书·荀崧传》与《通典》卷五十三记载,东晋初建立太学时,易学领域设置的博士为“《周易》王氏”。
因为对文中的“王氏”理解不同——是王弼还是王肃,学术界分为以下两派,并由此衍生出关于王弼《周易注》始立官学的种种假说。
其一,“王氏”为王弼。
主要依据是两晋时期玄学清谈风靡一时,王弼《周易注》社会影响极大,压倒了郑玄、王肃注。
因此王弼《周易注》在西晋时期已立于官学,东晋初年玄学名士当权,恢复太学时自然沿用王弼,而非王肃。
至于王弼注立于太学的具体时间,有两种:一是余嘉锡的西晋初年说:“元帝时所立,实是弼注。
西晋初年,清谈盛行。
疑弼注已立博士。
”①二是王志平的西晋中后期说,因为这个时期玄学思潮才占了绝对优势,“则王弼学之复兴在西晋中叶以后,至西晋末尤甚”。
其二,“王氏”为王肃。
该派认为西晋时期王弼立于官学的说法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属于思想史上的推测。
甚至整个东晋时期王弼易学都没有立于官学。
其依据是《南齐书·陆澄传》载陆澄《与王俭书》中,陆澄追溯东晋初期立易学博士时,说王导、庾亮放弃了王弼注而选择了郑玄注——“舍辅嗣而用康成”。
至于王弼《周易注》立于官学的时间,张轶依据陆澄《与王俭书》“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一文,认为是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国子学建立之时。
笔者认为上述两派的观点各有得失:其一,“西晋说”的长处是将这个问题置于时代精神变化的大背景中考察,看到了王弼易学东晋时期立于官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在没有历史文献支持的前提下,不能靠推理将这一时间定为西晋时期。
周易译注最好的版本

周易译注最好的版本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有许多版本和注释。
选取最好的版本是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版本的注释风格、理解角度和研究深度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为是较好的周易译注版本:
1. 《易经》王弼注:王弼是晋朝时期的学者,他的注释通俗易懂,逻辑严谨,对周易的解释深入浅出,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周易参同契》版:这个版本由清代道士吕洞宾创作,他融合了佛、道、儒三家思想,偏重于道家观点的注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3. 《增广易经正义》:这个版本由清代学者郑玄编撰,他综合了前人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对周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注释,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参考。
4. 《周易一脉通注》:这个版本由杨守敬编著,结合了周易的文学特点和神秘哲学的内涵,对周易进行了独特的解读,被认为是一部注释独特、思想深邃的版本。
5. 《周易大全》:这个版本是由孔颖达主编的多卷本周易注释,深入研究了周易的文义、象数、卦辞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参考手册。
这些都是经典的周易注释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需要结合个人的理解、研究兴趣和需要来进行判断。
王弼的主要哲学思想

从本质上讲王弼的理论仍是儒家的,只不过他对儒家的观念作了道家的解释。 说的更明确一点,也就是他把儒家的“仁义”观念放在道家的“无”的背景下作 了新的阐析,为儒家的学说披了一件道家的外衣,为儒家的思想嵌了一个道家的框子。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五
王弼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四
王弼的主要著作及内容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最主要的三部著作:《老子注》、《周易注》和《论语释疑》。 虽然这三部著作内容互有交叉,但是各自的侧重点还是非常鲜明的。
《老子注》
侧重从形而上的 “无”的角度立论, 重点研究的是“无” 的本体地位问题
《周易注》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二
魏晋玄学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魏晋玄学的兴起取代了经学的地位,玄学是黄老思想
与儒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它摆脱了庸俗的“天人感应论” 的影响,着重于抽象的思辨,从自然本体论上升到认识 本体论高度。 王弼的“以无为本”的哲学理论标志着玄学的开始, 反映了自然本体论向认识本体论的过渡。
王弼的主要哲学思想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一、王弼的简介
目 录
二、魏晋玄学 三、王弼的哲学思想 四、王弼的主要著作 五、王弼对后世的影响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一
王弼的简介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曹魏
山阳郡(今山东巨野)人, 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 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 《老子注》 、 《老子指略》 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 《周易 略例》 、《论语释疑》
王弼《周易注》底本浅析

对 州Biblioteka 王弼 《 周易注》 底本浅析
陈磊
哈 尔 滨师 范大 学人 文学 院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1 0 0 50 1
《 卦》 内容 整篇 附 于经 文 之 后 , 据 《 杂 之 现 四部 丛 刊 》 《 易 郑 本 周 康成注》 可考 。 由此 可知 , 种经 传 结 合 的《 易 》 本 , 际 上 这 周 版 实 是 从 郑 玄 开 始 的 , 然 他 只 是 在 《 经 》 后 添 加 了部 分 “ 虽 易 之 十 翼 ” 内容 , 对 王 弼 治 《 》 生 了一 定 的影 响 。 的 却 易 产 关 键 词 : 弼 周 易注 底 本 王 王 弼 吸 收 了郑 玄 《 注 》 的可 取 之 处 , 续 《 氏 易 》 易 中 延 费 学 “ 以传 解 经 ” 的治 《 》 法 , 《 易 》 易 方 把 周 的本 子 作 了最 适 当 、 合 最 王 弼注 《 易》 本来源 周 底 理 的调 动 , 行 了 较 为彻 底 的经 传 合 体 改 革 。他 在 乾 卦 之 后 。 进 《 志 》 :后 汉 陈元 、 众 , 隋 云 “ 郑 皆传 费 氏之 学 。 马 融 又 为 其 增 加 了《 》 《 》 《 言 》 坤 卦 的 卦 辞 之 后 附有 《 》 《 》 彖 、象 及 文 ; 彖 、象 , 传 , 授郑玄。 做《 注》苟爽又作《 以 玄 易 , 易传 》 魏 代 王 肃 、 弼 , 爻 辞 后 附 有 《 》 整 个 坤 卦 后 附 有 《 言 》 其 余 六 十 二 卦 , 。 王 象 , 文 ; 每 并 为 之 注 [] ” 有 赵 汝 襟 云 :陈 元 郑 众 皆 传 费 氏 学 , 融郑 卦卦辞之后有《 和《 1。 另 “ 马 彖》 大象》 爻辞之后有《 , 小象》 至于《 ; 系辞》 玄 苟
《周易》注释

《周易》注释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一。
它以六十四卦象为基础,通过卜筮、解读卦辞等方式,预测和解析人生的吉凶祸福,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民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和注释家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对几位主要的《周易》注释家及其注释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一、程颐《周易注》程颐是宋代著名学者,他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了《周易注》。
程颐在《周易注》中运用了儒家的思想观点,强调人的修养与处世之道。
他解析卦辞时,将重点放在人生道德修养方面,注重指导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周易》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他对六爻的解说十分重要,详细论述了它们的卦象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二、朱熹《易传》朱熹是宋代著名理学家,他的《易传》对于《周易》的研究和注释有着深远的影响。
朱熹在《易传》中强调“道”与“德”的重要性,认为《周易》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同时,他对卦爻的解析十分注重,以及对《易经》及其卦象的卜筮应用,都得到了详细的解释。
三、郭店《周易注疏》郭店是唐代著名学者,他对《周易》进行的注释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
郭店的注释着重于《易经》的卜筮应用,并将其与政治、军事等实际场景相结合,探讨卦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他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实用的解读方式。
四、程子翼《周易正义》程子翼是明代学者,他的《周易正义》被广泛誉为《周易》的集大成之作。
程子翼很好地结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周易》的卜筮应用及其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解释。
他的注释通俗易懂,对初学者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为学习《周易》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参考。
结语:《周易》注释作为对《周易》的解读和理解,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
程颐、朱熹、郭店和程子翼等学者的注释作品,各有特色,为我们理解《周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注释作品只是对《周易》的一种解读,读者在阅读和研究过程中仍然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解读方式。
王弼《周易注》版本述略

努力使儒 、 道合流 , 为封建伦理纲常辩护 , 而王弼就是这一 卷 。 旧唐书 ・ 《 经籍志》周易》 《 七卷。 王弼注。 新唐书 ・ 《 艺文志》 部 道人儒 , 甲 经录易类著录王弼注七卷。《 宋史・ 艺文志》 “周易》 :《 上下经六卷王 弼《 略例》 一卷。” 明史艺文志附编 ・ 《 国史经籍志》 “周易注》 :《 十卷 , 王弼。 周易略例》 卷 , 。 《 《 一 王弼 ” 经典释文》 卷一《 序录》 “ :王弼注七 卷 。” 通志》 《 卷六十三《 艺文略第一》 “周易注》 :《 七卷 , 尚书郎王 魏 弼 。”崇文总 目》 《 卷一《 易类》 “周易》 :《 十卷 , 王弼注 。见天一阁抄 本。” 以上各家, 有径言《 十卷者 , 注》 有合《 与《 注》 略例》 为七卷者, 而 以分《 上下经六卷 、略例》 注》 《 一卷者居多 , 通志》 《 而《 谓“周易注》 七 卷《 周易略例》 一卷”合之则为八卷, , 不知何据 。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派玄学家的开创者及代表人物之一。《 周易注》 即是他儒 、 道合流 的 玄学思想的产物。《 周易》 本来是上古时代的 卜 筮之书 , 原来只有六 十 四卦 , 每卦由卦画 、 卦名 、 卦辞 、 四部分组成 , 爻辞 但在先秦时期 , 却 由儒家变而为言哲理之书 , 并撰《 十篇 , 传》 或称《 十翼》 用以说 ,
王弼 周 易注 周 易略 例
关键词
魏晋《 , 易》 易》是《 学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 , 以王弼为代表的易 新时代 , 以老庄 的玄学思想去解说《 的深蕴 , 易》 发掘《 的深层 的 易》
哲学含义 , 形成“ 义理 ” 易学 , 主导了魏晋时期 的学术界 、 思想界 。 后
例》通十卷。” , 宋以来通行诸本 , 盖多将弼所撰注七卷与韩康伯所注 《 天一阁遗存书 目》 :《 记 “周易略例》 一卷 。魏王弼撰 , 唐邢口注, 明范
王弼《周易注》底本浅析

王弼《周易注》底本浅析作者:陈磊来源:《神州》2012年第11期摘要:《周易》原本只有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经,后经孔子做《易传》,乃加入“十翼”。
王弼《周易注》底本源自费氏易,其只为六十四卦做注,之后有晋韩康伯为系辞以下做注,合为流传至今的《周易注》。
关键词:王弼周易注底本一、王弼注《周易》底本来源《隋志》云:“后汉陈元、郑众,皆传费氏之学。
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
玄做《易注》,荀爽又作《易传》。
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1]。
”另有赵汝楳云:“陈元郑众皆传费氏学,马融郑玄荀爽王弼皆为之注,今易乃费氏经也[2]。
”马国翰云:“王弼用费经注疏,今存,其易亡而不亡也[3]。
”根据上述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推论出王弼《易注》本是为费氏《易》作注,而他所用《易经》底本也应是费氏易学所用之本。
《隋志》云:“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古文易》[4]”。
《汉志》亦云:“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或脱去无咎、悔亡。
唯费氏《易》与古文同[5]。
”由此可知,费氏《易》所传《易经》之本乃是古文《易经》。
两汉易学在版本上有今文《易》和古文《易》之分。
历史上出现过赫赫有名的“今古文之争”便是指以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所代表的两个派别之间的政治及学术斗争。
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是相对于正在流行的今文而言,主要是指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前的大篆籀文和六国文字。
古文《易》是相对于已经立为博士的《易》学而言。
两汉时期,设立五经博士,今文《易》列于学官,而古文《易》始终未立于学官,只在民间流传。
今文《易》学主张阴阳灾异说,偏重吉凶复活预测,并且长期拘泥于象数,章句十分繁琐。
而古文《易》学则注重对于《易经》文本的疏通理解,以经解经,以传解经,致力于恢复经典的本义。
另外,《易经》六十四卦被分为上经和下经,原本只有经的部分。
至孔子“十翼”为《易》作传,《周易》遂发展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研究周易必读书目

研究周易必读书目《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经久不衰的国学经典,从古至今都有大批的研究者、探寻者,那么,如何去解读这本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呢?以下十本书助你一臂之力。
1、《周易注》《周易注》是注释《周易》的著作,由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所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
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
从此,王弼的《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
《周易注》本费直之古文《易》,廓清汉人繁琐的象数之学和谶纬迷信,不讲互体、卦变、卦气、纳甲等,以简略易懂的文字,揭示《易》中所包含的根本义理。
2、《周易本义》《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史上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
易道深奥,易象繁复,但朱熹认为,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无非一刚一柔之理,柔化为刚,刚复化为柔,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之极复为刚柔,将刚柔作为“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之本质内涵的意义,揭示无余。
3、《周易折中》《周易折中》的作者李光地(清代),遍采诸家大儒之说,考订古今,洋洋凡百万言,虽阐幽发微,却通俗易懂,不可多得。
今人读易,多因少古文功底,望文生义,难解义趣。
读此书,恰似与古之学者同习易经,事半而功倍。
诚为学易者必读,研易者案头必备之典籍。
详研之,易道之精微尽在其中矣,是解读易经最好的书。
4、《易经杂说》《易经杂说》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
推荐的这本书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最详。
书籍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