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新品种九红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红小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其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被广泛喜爱的健康食品。

如何提高红小豆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种植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一、地域选择红小豆生长适温范围在15℃~25℃之间,四川、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是红小豆的主要种植区域,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红小豆的生长发育。

二、品种选择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品种的红小豆,种植者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

一般来说,耐旱、抗病害、丰产、优质的品种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施肥充足的肥料是红小豆高产的关键。

一般来说,红小豆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每亩施用20-30吨腐熟的有机肥料是比较理想的。

此外,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给予适当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充分满足红小豆的生长需求。

四、种植方法1、深松耕地:耕地深度应达到20-25厘米,轻松疏松的土壤有利于红小豆根系的生长发育。

2、整地平整:在耕地后,要对田面进行平整,以便于种子的均匀分布。

3、控制株行距和穴距:红小豆株行距应为60-80厘米,穴距应为10-15厘米,种子应深度控制在3-5厘米,以利于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5、除草红小豆种植后,要及时进行除草,以保证红小豆充分利用光、水、养分等资源,尽力避免杂草与红小豆的竞争。

6、病虫害防治红小豆生长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侵害易导致降低产量和品质。

因此,红小豆种植后,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以保障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的分析,只有合理地掌握这些技术,才能达到提高红小豆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红小豆的种植方法

红小豆的种植方法

红小豆的种植方法
红小豆是一种常见的豆类作物,以下是红小豆的种植方法:
选地: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遮荫适度的耕地。

施肥: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每亩施尿素100-150公斤、磷酸二铵100-150公斤和钾肥100-150公斤,深耕后铲齐。

翻耕:将耕地平整,以100-150公斤输磷钾复混肥均匀撒施在耕地上,然后深翻3-4次,以消毒土壤。

浸种:用温水(25-30)浸泡红小豆种子10-12小时。

播种:首先将浸泡后的种子晾至稍干,然后用土挡住种子顶部,按3-4公斤/亩标准播种。

育苗:管理期间要花费较多精力,每亩用育苗机喷施菌肥20升、叶面肥20升、增产剂20升,每隔20天用钙镁液3升/亩浇一次,可增强叶片颜色。

浇水:浇水是红小豆生长关键时期之一,在天气炎热时每3-4天浇水一次;在天气较凉时每5-6天浇水一次。

除草:进行3-4次除草,保持耕地清洁,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收割:红小豆的生长周期约为70-80天,让果荚适当干燥后,使用收割机或手工收割。

红小豆高产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

红小豆高产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

红小豆高产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红小豆其实就是赤豆,是中国南北方地区种植较多的作物,红小豆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深受消费者喜爱。

那么红小豆怎么种植?下面一起来了解红小豆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整地施肥在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一般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粪为宜,口肥磷酸二铵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

2、种子处理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

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杂质。

每公顷的播种量用2250克根瘤菌,加水拌成糊状,再与种子拌匀,晾干后待播。

3、肥水管理在红小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开始间苗,间苗时注意拔除病苗、弱苗、杂苗和小苗,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定苗。

红小豆出苗后遇雨,应及时中耕除草,破除板结。

红小豆全生育期应掌握好三肥(种肥、花肥、鼓粒肥)两水(开花水、鼓粒水),种肥随播种施入,开花结荚期浇水肥,可以增花保荚。

初花期亩施尿素15公斤和硫酸钾5公斤。

对于徒长的地块,可在开花前将主茎和分枝的顶端掐掉。

4、病虫害防治红小豆的主要病害是病毒害、白粉病、锈病和立枯病,主要虫害是蚜虫和红蜘蛛。

病毒病发病初期叶喷100倍液鲜牛奶对此病有一定效果。

白粉病用75%百菌清800倍液喷洒防治。

锈病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喷洒防治,也可用粉锈宁防治。

立枯病可用多菌灵250倍液浸种一昼夜即可防治。

蚜虫、红蜘蛛用5%高效氯佛氰菊酯喷雾,防治效果好。

5、适时收获红小豆有上下荚果成熟不一致的习性,收获可采取一次性收割和分次采摘两种方式。

当红小豆中下部茎杆变黄、下部叶片脱落、中部叶片变黄,80%左右豆荚变黄成熟时,即为适宜收获期,这时收获产量及品质均为最佳。

收获后及时脱粒、晾干。

以上就是红小豆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了,红小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因此种植红小豆的种植户,对于它的管理要点一定要掌握清楚了。

红小豆栽培技术要点

红小豆栽培技术要点

红小豆栽培技术要点红小豆是一种常见的粮食和药用植物,其栽培技术要点对于农民朋友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选择品种、土壤要求、播种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红小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品种红小豆的品种繁多,根据栽培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品种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常见的红小豆品种有红豆2号、红豆3号、红豆4号等。

二、土壤要求红小豆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土壤酸碱度适中,pH值在6.5-7.5之间为最佳。

在选择种植地时,要避免在重度酸性土壤和高盐碱土壤上种植。

三、播种方法红小豆的播种方法有直播和育苗两种方式。

直播适用于土壤条件良好、气温适宜的地区,播种前应进行耕作整地,将土壤杂质和石块清除干净。

播种前要将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育苗适用于土壤条件较差或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选择在盆栽或苗床上进行育苗,待苗龄达到3-4片真叶时移栽到田间。

四、水肥管理红小豆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开花和结荚期间。

在幼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积水。

在开花和结荚期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施肥方面,红小豆对有机肥的需求较大,可在播种前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

在生长期间可适量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红小豆常见的病虫害有红豆蚜、红豆花叶病、红豆斑点病等。

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首先要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虫害源。

其次,可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在发生病虫害时,可采用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进行控制,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红小豆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品种、合理选择土壤、科学播种、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点,才能保证红小豆的高产高质。

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根据这些技术要点,科学种植红小豆,获得丰收的喜悦。

红小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红小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红小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红小豆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食品,它不仅味道美味,而且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那么,如何种植红小豆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红小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1. 土壤选择
红小豆是一种喜好温暖、湿润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不能选择太酸性或者太碱性的土地,以及过于粘重或太松散的土壤。

最好选择沙壤土或者壤土,土壤PH值控制在6.5-7.5之间。

2. 播种
红小豆一般在3-5月份播种,播种前要将土地平整,开沟深度约为
2-3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覆盖薄土即可。

一般每亩种子量控制在2-3公斤之间。

3. 浇水
红小豆喜欢湿润环境,但不能过于湿润,过多的水会导致根系受损。

在生长初期和开花期要适度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多浇水。

4. 施肥
红小豆在播种前要将基肥施入,一般使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

在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追肥,促进植株生长。

但要注意不要施用过量肥料,这样会导致植株过于繁茂,影响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
红小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威胁,比如红蜘蛛、蚜虫等。

在生长初期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灭菌剂等,避免病虫害对红小豆的影响。

总之,种植红小豆需要合理选择土壤、科学施肥、适时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技术措施,才能取得丰收。

同时,对于不同品种的红小豆,还要根据其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Z a i p e i j i s h u红小豆又被叫做赤豆、小豆等,是豆科的一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红小豆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含有淀粉、蛋白质等各种物质,有着极高的药用及食用价值。

红小豆在市场上大受追捧,人们对红小豆的需求量增加直接导致了红小豆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良,以此来达到使红小豆实现高产的目的。

红小豆目前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栽培得当就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红小豆的栽培技术措施不仅对农民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对满足广大需求者的需要意义重大。

1、品种选择选种很重要,如果种子没有选好,那么即使后期再怎么精心培育结果也不会很理想。

选择红小豆的豆种首先要看种子的饱满程度,种子饱满证明它在生长期间营养吸收均衡,没有收到过病虫的侵害,只有这样的种子才能保证红小豆的发芽率。

其次,要看种子的色泽是否鲜艳,红小豆的种子当然是红色的,如果种子呈现暗红色没有光泽,那么这粒种子的生命力有多低可想而知了。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观察种子的整齐度,如果种子奇形怪状,那么种子的基因很有可能出现了问题,通过简单的基因遗传我们可以知道,先代种子的毛病是会遗传给下一代的。

总之,选种必须慎之又慎。

2、整地施肥在播种前要细致整地,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红小豆生育期较短,施肥增产十分显著,因此,应以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一般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粪为宜,施磷酸二铵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

生育期追尿素7、5―10公斤,重点田块可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每亩再增施草木灰200―250公斤,二铵10公斤,追尿素10―15公斤。

3、适时播种在黑龙江省,红小豆播种期宜为5月10~20日。

5月10日前后2~3天为高产播期,播期过早或过晚均明显减产。

红小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是14℃以上,播期过早,种子吸水后由于温度还不到14℃,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过长,营养消耗大易感病害,出苗时间延长4天左右,造成苗黄、苗弱、幼苗生长不良、底荚过低且易烂荚,因而直接影响产量。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红小豆是一种常见的作物,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之一。

红小豆因其高产和的特点,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种植。

本文将对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是提高红小豆产量的第一步。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适合不同地区栽培的红小豆品种可供选择,如常见的云豆、怀远红、台湾红等。

根据土壤、气候和种植方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红小豆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2. 土壤选择:红小豆对土壤要求较高,对土壤pH值的适宜范围为6.0-7.0。

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以保证红小豆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试,并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添加苏打灰或石灰来提高土壤的pH 值。

3.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保证红小豆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种子处理包括浸种、热水处理和种子涂覆等。

浸种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热水处理可以杀死病菌和虫卵,种子涂覆可以提供种子所需的养分。

种子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还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从而提高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

4. 种植方式:红小豆可采用直播或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撒在整地后的田地上,移栽是将育苗期的红小豆苗移植到田地中。

两种种植方式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要考虑到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和劳动力等因素。

5. 施肥管理:红小豆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较高。

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增加土壤肥力,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

一般来说,红小豆的肥力需求主要集中在生育期和开花期,这个时候可以适量增加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红小豆的生长和开花。

6. 病虫害防治:红小豆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如红霉病、花叶病和蚜虫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用农业生物技术手段,如利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育种,合理选择农药进行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病虫害的发生。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红小豆的栽培技术

红小豆的栽培技术

土壤pH值
红小豆适宜生长在pH值 6.0-7.0的土壤环境中,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 响其正常生长。
土壤肥力
选择有机质丰富、肥力中 等的土壤有利于红小豆的 高产优质。
整地与施肥
整地
在种植前进行深翻整地,打碎土块,使土 壤松软平整,有利于红小豆的生长。
VS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和 化肥作为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红 小豆的生长。
要点二
病毒病
叶片出现花叶、褪绿、畸形等症状。防治方法:选用抗 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抗病毒药剂。
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蚜虫
吸取叶片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畸形。防治方法:利 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或喷洒吡虫啉等药剂。
豆荚螟
蛀食豆荚,造成籽粒残缺不全。防治方法:利用灯光 诱杀成虫,或喷洒杀螟松等药剂。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能力 强、适应性广的红小豆品种。
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 剂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避免产生药害和环境污染。
合理轮作倒茬
与不同科属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病原菌 和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控制病虫害发生 。
加强田间管理
04
种植与管理
种植时间
适宜种植期
红小豆的适宜种植期通常为春季或夏季,具体时间取决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
播种温度
红小豆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通常在15℃以上才能正常生长。因此,在选择种植时间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温 条件。
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
红小豆的种植密度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地可 以种植较密集,贫瘠的土地则需要适当增加种植间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中旬左 右 。该 品种 适 于垄 作 , 般 公 顷保 苗 1 ~ 一 2 1 7万株 , 顷用 种量 2 k 公 5 g左 右 。
3 24 ..

右 。经农 业部 谷 物及 制 品质 量监 督检 验测 试 中心检
测: 粗蛋 白含 量 2 . 4 、 淀粉 含量 5 . 9 、 00% 粗 4 2 粗脂
九 红 1号 红小 豆 适 宜 在 黑 龙 江省 第 三 、 四积 温
带种 植 。
3 2 栽 培 要点 . 3 2 1 合 理轮 作 , 细整地 .. 精
红 小豆 忌连 作 , 应实 行 3年 以上 轮作 , 茬 以小 前
麦茬 、 米 茬为好 。最好 是 秋 翻地 , 翻后及 时耙 地 玉 耕
命 名 为 九 红 1号 , 种 审 定 登 记 号 为 : 登 记 品 黑
2 0 3 01 00
耢地 , 整地 表 。选 肥力 中等 、 水 良好 的 岗平 地 种 平 排
植。
3 2 2 种 子 处 理 . .
l 品 种 特 征 特 性
九红 1号红 小 豆 在 适 应 区 种植 , 出苗 至成 熟 生
株 高 6 ~ 7 c 株 型 紧凑 , 株 直 立 。单 株 分 枝 3 O 5m, 植

5 , 数 1 ~1 个 节 2 5个 。单 株 荚 数 2 ~3 7 6个 , 荚 单
土壤 温度 稳 定在 1 ~ 1 ℃即可 播种 。一般 在 5 O 4
粒数 8个左 右 , 平均荚 长 1 . c 0 6 m。黄 花 、 叶 、 熟 圆 成 荚黄 色 。子 粒 圆柱 形 、 色 、 光 泽 、 粒 重 1 g左 红 有 百 4
( 】7 o )
平均 比对 照 品种龙 小 豆 2号增 产 1 . 。 47
收 稿 日期 : O O0 — 3 2 l 一 4 1
机 械 收获 。
氮 、 、 的 比例 在 2 0 ( . ~ 1 2 : 1 5 1 7 。 磷 钾 . : 1 0 . ) ( . ~ . )
模 式进 行 管理 , 能 防止水 稻倒 伏 的发 生 , 而 提高 才 从 水 稻 的产量 和 品质 。
( 7) 01
总之 , 水 稻 生 产 上 除 合 理 选 用 品 种 外 , 强 在 加
水 、 的科 学 管理 , 到 科 学 的施 肥 , 格 按 照 叶龄 肥 做 严
0 — 。2 0 09 0 1年 在所 内提 纯 ,0 2 0 4年 在所 内进 2 0  ̄2 0 行 鉴定 试验 , 0 5 2 0 、0 8年 参 加 省 杂 豆 区域 试 2 0 、0 6 2 0 验 ,0 7 2 0 2 0 ~ 0 9年 参 加 省 杂 豆 生 产 试 验 。2 0 0 9年 1 2月通 过黑 龙江 省 经济作 物 登 记 专业 委 员 会 审 定 ,
所 以选育 高产 、 病 、 品 性好 的红 小 豆新 品种 为育 抗 商
种 目标 , 1 9 于 9 4年 以红小 豆 品 系九 三 9 — 48为母 本 ,
3 适 宜 种 植 地 区及 栽 培 要 点
3 1 适 宜 种 植 地 区 .
九三 9 — 父本 进行 有性 杂 交 , 用 系谱 法 选 育而 21为 采 成 。于 2 0 0 0年 F 代 决 选 稳 定 品 系 , 。 其代 号 为九 三
2 3 . k 。2 0 、0 6 2 0 4 0 8 g 0 5 2 0 、 0 8年 参 加 省 杂 豆 品 种 区 域 试验 , 3年 平 均 公 顷产 量 2 0 . k , 均 比对 照 166g 平 品种龙 小 豆 2号 增 产 1 . 。2 0 ~2 0 23 0 7 0 9年 参 加 省 杂豆 品种 生产试 验 , 3年 平 均公 顷产 量 1 4 . k , 6 7 4 g
草, 在红 小 豆 2片 复 叶期 、 草 2 4叶期 进 行 。在 杂 ~
结荚 期 防治 红小 豆 豆荚螟 。
3 2 6 适 时 收 获 ..
在 红小 豆 叶 片 发 黄 , 分 叶 片 脱 落 , 有 7 部 且 0

7 的豆荚 成 熟 时 即 可 收 获 , 采 用 人 工 收 割 或 5 可
施 肥
般 栽培 条件 下 , 顷施 磷 酸 二铵 l 0 g 尿 素 公 Ok 、
肪含 量 0 2 %。在 田间 自然 发 病 条 件 下 , 斑病 病 .2 叶
情指 数 为 1 2 未 见 其它 叶 部 病 害 。该 品 种秆 强 、 ., 抗 病 、 倒伏 、 应性 好 。 抗 适
2 k 、 酸钾 3k 。 0g硫 0 g
3 2 5 田 间 管 理 . .
做 到 三铲 三 趟 , 时 中耕 。幼 苗 期 进 行 第 1次 及 中耕 , 分枝期 进 行第 2次 中耕 , 垄 前 第 3次 中耕 , 封
封垄 后 拔 1次 大 草 。也 可 选 用 化 0 0 2 0 4年所 内鉴 定 试 验 , 均公 顷产 量 为 平
播 前对 种 子 要 进 行 精 选 , 证 种 子净 度 和 发 芽 保 率 。用 种子 重量 1 5 . %的 红 小 豆种 衣 剂 拌 种 , 干 阴
后播 种 。
32 3 播期 及 种植 密度 ..
育 日数 9 d左 右 , ≥ 1 ℃活 动 积 温 1 0 ℃左 右 。 5 需 O 90
现 代 化 农 业
21 0 0年第 8期 ( 总第 3 3 ) 7期
2 3
红 小 豆 新 品种 九 红 1号 的选 育 及 栽 培 技 术
于 晓春 。 吴艳 华 , 刘玉 凤
( 龙 江省 农 垦 总局 九 三 科 学 研 究 所 , 龙 江 嫩 江 1 14 ) 黑 黑 6 4 1
九红 1 红小 豆是 黑龙 江 省农 垦 总局九 三科 研 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