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常规要求

合集下载

2..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2..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在进餐环节表现出的进餐状态、进餐需求也不尽相同。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并适时加以帮助、指导,以实现进餐环节的温馨、有序,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进餐活动包括进餐前心理准备、餐前盥洗;进餐中幼儿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养成;进餐后的整理、盥洗。

一日三餐中,多数幼儿在园要吃一餐一点,即午餐和下午点心。

因此,幼儿的营养摄入、进餐技能的提高、习惯的养成等与幼儿园的关系密切。

所以进餐中对幼儿有明确的常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一、进餐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1)懂得进餐时情绪愉快对身体健康有益,能安静愉快地进餐,乐意自己吃饭。

(2)知道进餐前要洗干净双手。

(3)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吃饱就好。

(4)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做到细嚼慢咽,吃饭不发出较大声音,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5)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擦手以及漱口。

二、餐环节教师指导要点幼儿进餐质量与进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中的指导、进餐后的整理、盥洗有密切关系。

进餐前的良好氛围、进餐环境的洁净优雅,会给幼儿进餐创造好的心情,是愉快进餐的前提;进餐中,教师亲切、具体、适时的指导,在帮助幼儿习得进餐技能的同时,让幼儿吃上饭、吃好饭、吃得舒服;餐后的整理、盥洗又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进餐习惯。

因此,教师要针对进餐环节具体时段的不同,有效帮助和指导幼儿的进餐活动。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受周围环境、情绪的影响较大,他们的小肌肉发展相对较差,手眼协调能力需要加强练习;中、大班幼儿的情绪相对稳定,他们进餐技能明显提高,自主性发展到了关键期。

针对托小、中大各年龄幼儿的身心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对幼儿进餐活动的指导要点也各不相同。

(一)进餐前1.小班幼儿(1)教师穿上配餐服、带上配口罩,洗干净双手。

幼儿园就餐制度(精选10篇)

幼儿园就餐制度(精选10篇)

幼儿园就餐制度幼儿园就餐制度(精选10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就餐制度(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幼儿园就餐制度篇11、上午各年级分时间段、按时放学后,在组长带领下,按班级整好队有秩序地进入食堂。

防止掉队或发生其它意外情况。

2、进入食堂后,所有同学必须按先后次序,在各窗口排队买饭菜。

每人只能买一份饭菜,任何人不得代买,否则,炊事人员可以不予受理。

3、学生在食堂就餐,应自觉遵守食堂管理规定,维护食堂秩序和公共卫生,文明就餐。

4、就餐时应在餐厅指定位置用餐,不得随意更换位置或在其它场所就餐。

5、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就餐时不要大声喧哗,嬉闹追逐。

就餐时吃出的杂物,应放在自己的餐盘里,不得放在餐桌上或吐到地上。

6、维持餐厅卫生,不得随地吐痰。

用完餐后,及时清理个人桌面,剩饭剩菜要集中倒入剩饭、剩菜回收处,餐具、餐盘轻放到餐具回收盆,同时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清洁。

7、爱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适量买饭菜,饭菜不够可以添加,杜绝浪费现象。

8、节约用水、用电,爱护食堂的公物和设施,不得随意挪动或损坏,若是人为因素损坏,照价赔偿。

9、未经允许,不能随意进入餐厅后堂及操作间。

尊重炊事人员,服从食堂管理人员及值班教师的管理、调度,有问题需要解决应及时反应到总务处。

幼儿园就餐制度篇21、幼儿园食堂必须建立领导或教师轮流陪同幼儿就餐制度。

2、幼儿园食堂每餐必须指定一名以上食堂管理、从业人员以外的领导或教师进行陪餐,确保当餐所提供的每一种饭菜都有领导或教师陪餐,并能听取一定比例就餐幼儿的意见,陪餐登记表交由食堂管理人员存档备案。

3、陪餐人员应按照安排,随同幼儿一起就餐,负责对所食用饭菜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认真评价,负责对食堂卫生环境、从业人员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负责征求就餐幼儿的意见建议,并做好陪餐记录。

幼儿进餐环节要求及规范

幼儿进餐环节要求及规范

幼儿进餐环节要求及规范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科学的组织进餐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习惯,还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进餐环节对幼儿的要求:♦坐姿正确,安静进餐,不挑食,不剩饭菜,保持桌面、地面、衣服的清洁。

♦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或筷子)专心进餐,细嚼慢咽。

♦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轻放餐具,轻放椅子,离开饭桌。

♦餐后自己擦嘴、漱口或刷牙、洗手。

♦养成进餐礼仪的好习惯。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幼儿进餐环节对老师的要求:♦首先建立幼儿用餐规则:比如:餐前不做剧烈活动,进餐时间保持在20~30分钟,托小班用勺,中大班用筷子、培养幼儿进餐的礼仪等。

♦保健医、分餐人员及班级老师,都清楚哪些幼儿属于过敏体质,及过敏源。

♦餐前做好餐桌的清一消一清消毒工作。

无论是使用84消毒液还是消毒药片消毒,配比度都要符合规范。

♦取餐时,要注意饭菜的保温、所有容器均需加盖子。

♦分餐时,介绍饭菜的营养成份,促进幼儿食欲。

严禁端着盆、碗、勺从幼儿头上经过。

♦用餐时,指导幼儿坐姿正确、吃饭慢嚼细咽,干稀、荤素搭配着吃,一口菜、一口饭,不说笑和打闹,不剩饭菜,咽完最后一口饭菜后,再离开座位。

♦注意观察幼儿的食欲和食量,纠正幼儿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对挑食、厌食的幼儿进行帮助,以鼓励的形式引导进餐。

♦幼儿洒、吐在桌上或身上的饭菜汤,老师要及时帮助清理。

♦餐后指导不同年龄段幼儿正确的擦嘴、漱口或刷牙。

♦用餐结束,保育老师及时收拾餐具及卫生等。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幼儿进餐时,老师与幼儿如何进行个性化互动:♦在全部幼儿都开始进餐时,老师不能只是站在那里监督幼儿用餐,而是要蹲下来与幼儿进行个性化互动。

互动内容可参考这三点:一是,与偏食的幼儿互动。

♦老师可积极的鼓励那些不太喜欢吃蔬菜的幼儿。

比如:“今天东东吃了很多的蔬菜,老师真为你高兴。

”对吃饭慢的幼儿,也可使用相同的策略。

如:“菲菲好像今天吃饭比昨天快,老师要给你一个赞!”。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和生活规则进行的活动。

这些常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行为规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其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要求。

1.早餐时间要规律幼儿每天都应有固定的早餐时间,早餐时间应足够充裕,不得匆匆忙忙吃饭。

家长要确保幼儿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保证早晨的精力充沛,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早餐的内容要营养丰富,摄入适量的主食、蛋白质、蔬菜和水果。

2.定时午休幼儿园或家庭要有固定的午休时间,幼儿应在午餐后进行一定时间的休息。

午休时间的合理安排可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在下午的学习和活动的效果。

3.规律作息时间幼儿的起床、饭点、睡觉时间应有规律,以保证他们充足的休息和精力的恢复。

定时睡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和睡眠习惯,也有助于保证睡眠质量。

4.定时洗澡幼儿每天都应有固定的洗澡时间,洗澡时间要足够安排,不能操之过急。

洗澡水温要适宜,洗澡时间要安排在活动结束后,以保证幼儿的清洁和舒适。

5.定时喂食幼儿的喂食时间应该有规律,确保每天按时进食。

饮食要注意多样化,要包括主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要新鲜、卫生,并确保合理的营养搭配。

6.着装整洁幼儿要养成整洁、干净的穿着习惯,家长或老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整理衣物,学会正确穿衣操作。

幼儿园或家庭要保证幼儿的衣物干净、整齐,并且要适应季节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7.定时活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应有规律的活动,包括游戏、做手工、听音乐、读故事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快乐和成长的机会。

8.礼貌待人幼儿应学会用友好的言语和礼貌的举止对待他人,与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遵循公共秩序,不能有侮辱、欺负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9.学会分享幼儿应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和精力,学会承担责任和关怀他人。

幼儿园要提供相应的活动和机会,鼓励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

温馨进餐点—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温馨进餐点—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温馨进餐点—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因为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在进餐环节表现出的进餐状态、进餐需求也不尽相同。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进餐中存有的突出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丰富多样的活动,并适时加以协助、指导,以实现进餐环节的温馨、有序,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进餐活动包括进餐前心理准备、餐前盥洗;进餐中幼儿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养成;进餐后的整理、盥洗等。

一日三餐中,多数幼儿在园要吃两餐、两点,即早餐、午餐和上午点心、下午点心。

所以,幼儿的营养摄入、进餐技能的提升、习惯的养成等与幼儿园的关系密切。

所以,进餐中对幼儿有明确的常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托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对幼儿进餐活动的指导要点也各不相同。

1、进餐前◆教师穿上配餐服、带上配餐帽,洗干净双手。

◆营造宽松温馨的进餐氛围,安抚幼儿情绪,为愉快进餐做好心理准备。

◆餐前15分钟做好桌面消毒工作。

◆协助幼儿有序做好餐前如厕、洗手活动。

◆指导幼儿参与摆放餐具的活动。

◆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注意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食物温度适中。

取来的饭菜放在餐桌安全处,避免发生烫伤。

中、大班幼儿◆教师穿上配餐服、带上配餐帽,洗干净双手。

◆引导幼儿学会餐前要保持愉悦心情。

◆餐前15分钟教师带领值日生做好桌面清洁、消毒工作。

◆指导幼儿自主有序地做好餐前如厕和洗手。

◆指导值日生分发餐具,摆放整齐,轻拿轻放。

◆鼓励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向同伴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注意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进食的食物温度适中。

取来的饭菜要放在餐桌安全处,让幼儿懂得不靠近,避免发生烫伤。

2、进餐中托、小班幼儿◆盛饭菜时动作要轻,能根据幼儿的进食量为幼儿盛饭,少盛勤添。

◆帮助幼儿尝试自己取饭,提醒幼儿端平、慢走,轻拿轻放。

◆鼓励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在教师帮助下能吃完属于自己的那份饭菜。

幼儿进餐的规定

幼儿进餐的规定

幼儿进餐的规定1.幼儿进餐前后30分钟不准做剧烈活动;2.进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3.合理组织,使幼儿有良好的用餐情绪;1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2家园共育、控制零食;一般在幼儿园里,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有些家长从孩子一起床就不断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别是双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就给买什么,造成孩子没有饥饿感;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少量吃的品种既要有精细的,也有“粗茶淡饭”的;如生吃蔬菜、瓜果之类;3以身作则、科学进餐;挑食是小班幼儿在用餐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法;通过了解和调查得出,很多幼儿对于一些食物的排斥和他们生活的家庭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比如:幼儿往往从成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或者一些家长本身的餐饮或挑食习惯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影响;这个就要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从而做到逐步的改善;老师们建议家长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达到营养均衡的摄取,在平时家长可以在幼儿在场时有意识的谈些他们不爱吃食物的营养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儿一起尝试;还可以多变化一些烹饪的方式,同一种菜的不同口味也会吸引到幼儿的;当然耐心和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幼儿比较排斥胡萝卜,家长可以先给其喝点胡萝卜汁,让其在口味上去直接的感受;在菜肴中适当加些胡萝卜丝,让幼儿能直观的看到其的点缀美;再逐渐的过渡到胡萝卜丁、片、条、块等;通过家长的配合在幼儿园老师也应该多给予这些孩子鼓励,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给予表扬;明天争取能再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渐进的努力,帮助幼儿逐渐的克服;到了中、大班,还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根据其特点可以逐渐过渡到以用科学的语言讲事实和讲道理,胡萝卜里面有很多的胡萝卜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让你的眼睛变的明亮,和有神的;4、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4;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之间因游戏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极状态转慢慢化为积极;通过注意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举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5、酝酿愉快的用餐气氛;为了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教师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6、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幼儿园应尽量设在安静地带,有条件的可加设隔音墙5;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温设施,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活动室兼做餐室的幼儿园,进餐时铺上桌布,设立屏风,会让幼儿感觉到活动室与餐室的区别,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应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碗筷应注意大小合适,并力求美观、清洁、耐用,过于陈旧的餐具要注意更新;7、少盛多添、增加孩子信心少盛多添坚持让孩子自己动手盛饭;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还有千万不能在进餐时对幼儿说:“你吃不吃,再不吃,就再给你添以碗;”“不吃完就别想玩”以免让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吃饭是阻碍活动自由的负担、吃饭是惩罚的工具;让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减少用完餐后等待的时间也是老师们一直倍感困扰的问题;在义乌市宾王幼儿园实习阶段,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我用了几个小方法,效果不错;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保育老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就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给予一定的纠正;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期的进餐教育,以小班为重点,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而在中班则是巩固常规;到了大班时,就应该转化到自觉的行为了;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的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在成长中难免出现问题,我们老师能做到的不是训斥、埋怨孩子,而是从孩子心理特点出发,多动脑子想办法,用心去开启他们心灵之门,他们会敞开心扉接纳你,喜欢你;当然,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长成长;。

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常规要求

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常规要求

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常规要求
一、对幼儿的要求:
1认真洗手,方法正确;
2能排队轮流不拥挤;
3不玩水,节约用水;
4安静进餐,坐姿良好;
5正确使用餐具
文明进餐,不挑食,不剩饭浪费;
干稀汤搭配吃,菜与饭就着吃;
8保持身上、桌面、地面干净;
餐后自己轻放餐具,擦嘴漱口;
二、教师应做的:
1组织指导幼儿洗手,提醒正确顺序方法,教师需跟随观察幼儿洗手,因为孩子最喜欢水,他们会在水池里玩水,把衣袖弄潮湿很容易生病;
2教师不能用筷子或勺子指点幼儿;.看到不安静进餐的幼儿要伸出手势给一个暗示:就餐时间不要大声喧哗;
3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餐前、餐中不处理问题,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向幼儿介绍饭菜,激起食欲,饭前激发食欲的确能让幼儿愉快进餐;
4根据幼儿饭量随时添饭,孩子吃得较慢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醒,不要催促;
5餐后安排轻松安静的活动,如室内游戏、散步;这时教师要将特别调皮的孩子拉在自己一身边,带孩子到教室外面四处走走,熟悉幼儿园每个地方,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提醒他们靠右走;
6饭后是一个轻松自由的时间,老师可以与幼儿个别谈话等,以了解孩子增进师生情;
收拾餐具、餐桌,清理地面、卫生消毒等;。

幼儿园进餐的常规要求

幼儿园进餐的常规要求

幼儿园进餐的常规要求一、进餐活动概述进餐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基本的环节,出现的频次很高,在国内,任何不同性质的幼儿园都包含午餐和至少一顿点心,不同园所还会增加早餐、晚餐或第二甚至第三顿点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半小时。

进餐活动的理想状态定位在四个价值追求层面:一是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洁净、安全的进餐环境,能维护进餐的安静、有序;二是教师要保证幼儿愉悦的进餐情绪;三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包括安静进餐、独立进餐、细嚼慢咽、餐后有序整理等;四是让幼儿获得良好的营养,让幼儿喜欢吃多种食物,饭量适中,营养均衡;五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进餐方法,如餐具的使用,进食的顺序等。

进餐活动包括进餐前心理准备、餐前盥洗;进餐中幼儿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养成;进餐后的整理、盥洗等。

二、进餐环节的常规要求(一)知道进餐前要洗干净双手。

(二)能安静愉快进餐,乐意自己吃饭。

(三)正确使用餐具(由会使用勺子到会使用筷子),逐步掌握吃各种食物的技能。

(四)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五)初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细嚼慢咽,不大声说话,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六)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洗手及漱口。

三、进餐前幼儿的指导要点(一)托小班幼儿的进餐前的指导要点1.教师穿上配餐服、戴上配餐帽,洗干净双手。

2.餐前15分钟做好桌面消毒工作。

3.帮助幼儿有序做好餐前如厕、洗手活动。

4.为幼儿盛好饭菜,幼儿尝试自己端取饭菜。

5.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6.注意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实物温度适中。

取来的饭菜放在餐桌安全处,避免发生烫伤。

(二)中大班幼儿的进餐前的指导要点1.教师穿上配餐服、戴上配餐帽,洗干净双手。

2.餐前15分钟教师带领值日生做好桌面清洁、消毒工作。

3.指导幼儿自主有序地做好餐前如厕、洗手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常规要求
一、对幼儿的要求:
1认真洗手,方法正确。

2能排队轮流不拥挤。

3不玩水,节约用水。

4安静进餐,坐姿良好。

5正确使用餐具
文明进餐,不挑食,不剩饭浪费。

)干稀(汤)搭配吃,菜与饭就着吃。

8保持身上、桌面、地面干净。

餐后自己轻放餐具,擦嘴漱口。

二、教师应做的:
1组织指导幼儿洗手,提醒正确顺序方法,教师需跟随观察幼儿洗手,因为孩子最喜欢水,他们会在水池里玩水,把衣袖弄潮湿很容易生病。

2教师不能用筷子或勺子指点幼儿。

.看到不安静进餐的幼儿要伸出手势给一个暗示:就餐时间不要大声喧哗。

3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餐前、餐中不处理问题,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向幼儿介绍饭菜,激起食欲,饭前激发食欲的确能让幼儿愉快进餐。

4根据幼儿饭量随时添饭,孩子吃得较慢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醒,不要催促。

5餐后安排轻松安静的活动,如室内游戏、散步。

这时教师要将特别调皮的孩子拉在自己一身边,带孩子到教室外面四处走走,熟悉幼儿园每个地方,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提醒他们靠右走。

6饭后是一个轻松自由的时间,老师可以与幼儿个别谈话等,以了解孩子增进师生情。

收拾餐具、餐桌,清理地面、卫生消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